第61章 雞鳴寺適逢朱三 揚州府再遇刺客

康熙沿路巡視河堤,察看治河情況,四月中旬,他們到了南京。

到南京之後,康熙住在江寧織造曹寅府中。曹寅一家與康熙的淵源很深。康熙出生之後,所有的母愛一是來自他的皇祖母孝莊皇太后。另一個就是來自曹寅的母親孫嬤嬤,也就是康熙的奶孃。康熙和曹寅的關係也極爲密切,曹寅小康熙四歲,小時候就和康熙在一起。康熙也很喜歡這個奶弟,小的時候,也是曹寅一直爲康熙伴讀,兩個人一起學習,一起玩耍。

這次康熙預先就告訴了曹寅,來南京之後要住曹寅家裡,多年不見,他很是思念自己的奶孃和奶弟。

在曹寅家呆了兩日,和奶孃訴了別情,第三日,康熙就和韋小寶出遊了。有大阿哥陪着,很多的事情都有大阿哥去解決了,有大事情南京府尹和大阿哥會奏報康熙,所以康熙可以放心的出遊。

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跟着蘇銅錘又學了不少的武功,尤其是十三阿哥,對文操武略甚是上心,學習速度也是極快。蘇銅錘一套護國劍法十三阿哥已經學會了七八成。四阿哥道沒那麼用心,不過,血滴子在四阿哥手裡已經是出神入化了,但不知道爲什麼,四阿哥從來沒有在和別人的打鬥中使用過。

南京的四月,天氣還不是燥熱。畢竟是六朝古都,各處建設都是極好的,比之京城差不了很多。他們幾個人遊玩了雨花臺、石頭城、莫愁湖,入夜時分,一行人又到了十里秦淮。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已然沒有了亡國恨,江面上隱隱傳了還是後庭花。

“梨花似雪草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粉影照嬋娟。”四阿哥吟畢,曹寅是眼前一亮。

“四阿哥,你也知道這首詩?”曹寅問道。

“這不是時下南京最流行的詩曲嗎?”四阿哥笑道。

“就是,孔尚任的《桃花扇》不也正風靡江南嗎?”三阿哥笑道。

“好,那咱們就去看看這曲《桃花扇》。”康熙笑道。

“不妥吧,皇上若是喜歡,微臣可以把他們請到府裡去唱。”曹寅道。

“不用了,朕就是想在這秦淮河畔欣賞一下孔尚任的《桃花扇》,再說了,這年輕人們都知道了,朕還不知道,也有些落後了。再有就是,朕這次住在你府,也讓你家破費不少,回頭朕都想着。”其實,康熙就是想大張旗鼓的張揚一次,他希望以自己爲餌,能釣出朱三太子這條大魚。

這一晚,他們在秦淮河畔觀賞了孔尚任歷時多十多年寫出的《桃花扇》,戲裡歌頌了一批明代的氣節之士,加上眼下隨時會出現的朱三太子,令康熙很是不悅。可惜了孔尚任,康熙回去的第二年,把孔尚任調到了戶部廣東司員外郎,不到一個月,就被康熙罷免了。

第二天便是四月十八,康熙帶着當地的文武大臣。再次來到了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峰下,施了三拜九叩之禮,進謁明孝陵,並且寫下了“治隆唐宋”四個大字。本小說手機移動端首發地址:

進謁明孝陵之後,康熙遣各部官員回去,他和韋小寶帶着幾個孩子再次遊玩在各個寺院。

四月十八,是趕廟會的大日子。這一天是個隆重的日子,素有“四月十八,奶奶廟裡求娃娃”的說法,所以這天的鬧市、山間都是車水馬龍,熙熙攘攘。

他們一行人到達雞籠山東麓阜上的雞鳴寺的時候,已經是明月出生,江面映燈的時候了。寺裡還是有很多人在拜佛。

進得寺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康熙二年修建後煥然一新的大雄寶殿,裡面供奉的是釋迦牟尼雕塑。幾個人很是虔誠的的燒了香,拜了佛,他們剛剛站起來,就聽得外面一陣吵鬧。

“皇上來這裡參拜佛祖,你們都往後一點!”

康熙有些納悶,他並沒有通知過誰說他要來雞鳴寺,怎麼會有人知道他來這裡呢?

“讓開,讓開,皇上來這裡拜佛,你們還不躲避?”聲音進來了,人也進來了。幾個太監打扮的人和侍衛打扮的人中間擁着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走了進來。

看着那個中年人,還算齊整,劍眉朗目,暗紅色的長袍,繫着紫色的腰帶,上面是一件海藍色的馬甲。康熙仔細看了看,和自己的裝束還真的差不多。

“皇上來了,你們怎麼不下跪?”一個侍衛裝束的喊道。他一喊,兩邊的人齊刷刷的都跪了下來,只有康熙一行人還站在那裡。

“你們怎麼不下跪?”那個人衝着康熙喊道。

“不對呀,既然皇上出行,怎麼身邊沒點文武大臣?難道南京的官宦都不知道皇上南巡來了南京?我看此中有詐!”康熙看着那個中年人道。

“見了皇上竟不下跪,還在這裡信口雌黃?”那個中年人搖着扇子道。

“皇上微服,侍衛着裝,有點不倫不類,還是不可信!”蘇銅錘說着站在了康熙身邊,他怕那些人來一個突襲。

“讓人說出不是了不是?朕讓你們在山下等着,你們非得上來!”那個中年人呵斥道。

“歷來皇上身邊的侍衛和太監都是站在皇上身後,恭首垂立,哪有太監站在皇上前面趾高氣揚的?”韋小寶笑着看着前面那個假太監,“鬍子都沒有剃乾淨!”

“你們是什麼人?”那個假太監高聲喝道。

“衆位都起來吧,聽一聽這位太監粗獷的聲音!”四阿哥笑道。

地上跪着的人這才慢慢的擡起頭來,可不是,那個太監滿臉胡茬。

“你們都是些什麼人?”寺內長老走上前問道。

“我們乃是明朝的皇帝,這位是前明的朱三太子!”那個假太監趾高氣揚的說道。

“哈!哈!哈!”康熙大笑道,“朱三太子?請問這位先生貴庚?”

“本皇子今年四十有三,這也有懷疑?”那個中年人說道。其實這個人看上去也就三十多歲。

“哈!哈!哈!”康熙再次大笑道,“如果在下記得沒錯的話,明崇禎皇帝是在崇禎十七年,也就是順治元年自縊萬歲山,到現在已經有四十五年的光景了。而且,崇禎皇帝曾經有七個兒子,我還真麼想到,他的三兒子竟然才四十三歲!”

“你……你到底是誰?”那個人一下子有點驚慌失措,結巴的說着,有找機會往外走。

“在下是誰不重要,來人,把這幾個人抓起來押送官府!”康熙厲聲喝道。

蘇銅錘和韋繼祖早就到了那幾個人的身邊,這邊雙兒和四阿哥保護在康熙身邊。

就那幾個人,還不夠銅錘弟兄倆熱身呢。頃刻間就被蘇銅錘都打翻在地。這時,人羣裡出來幾個扮作遊客一直跟隨在皇上後面的士兵都站了出來,拿出令牌,把那些人都押了出去。

看着那些人都被押出去了,康熙幾人又往裡進了觀音殿,再次參拜。接着,幾個人又上了雞鳴寺的最高處觀景樓。剛纔在大雄寶殿的那個長老一直跟在他們後面,卻從不言語。

康熙坐在觀景樓上,後面是雞籠山,前面是玄武湖,一番勝景盡收眼底。康熙看着那個長老一直雙手合十站在旁邊,他站起來走到長老身邊,“長老不來辭辛苦,也和我們爬這麼高,這樣,山人送你們幾個字吧!”

“阿彌陀佛!”長老命下面的小和尚拿來筆墨紙硯。

韋小寶研磨,康熙提筆寫下了“古雞鳴寺”四個大字,然後掏出懷中的小玉璽,蓋在紙上。

“下山!”康熙衝着那位長老微微一笑,和韋小寶等一行人下了雞籠山。

那長老上前看去,得到了印證,正是當今萬歲。第二天,長老就下山找人把這四個字做成金色的大字,掛在了雞鳴寺的寺門上。

假朱三太子先押解回京。康熙一行人又乘船去了揚州。這次有韋小寶陪着,康熙一路上都是情緒高昂。

進得揚州城,他們沒有列隊,沒有軍兵,就是康熙和韋小寶一行人,在揚州的客棧住下以後,就又微服騎馬走在揚州街上。

六月的梅雨,到處都是煙雨濛濛。幾次來揚州,康熙都沒有好好地欣賞一下這裡的景緻,這次南巡,朝中有太子和諸位大臣監管,康熙也就省卻了很多的操心。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可以想象,揚州的夜景也是盡顯風流。韋小寶還沒來得及去麗春院,就陪着康熙來關着秦淮河的夜景。

二十四橋,就是秦淮河畔的吳家磚橋,在隋煬帝的時候,隋煬帝到了揚州城,他的船舫停泊在秦淮河畔,教二十四位美女在吳家磚橋上吹起了洞簫。

那是一段腐敗的傳說,康熙沒有去理會,可是,他還是站在吳家磚橋上俯視着盡收眼底的秦淮河,綽綽約約的燈光,抑揚頓挫的歌聲,這纔是太平天下,纔是他康熙要的天下。

“皇上,夜深了,寒氣也重了,咱們回去吧,我總感覺到好像有人在跟蹤我們!”蘇銅錘走近康熙低聲言道。

“不會吧,我們的行蹤也算隱秘了,難道還是家朱三太子一夥人?”康熙不是很相信,還是叫着大家騎馬往回走了。

雨點漸漸地大了起來,幾個人都只是戴着斗笠,身上也被打溼了。

就在他們快到客棧所在的巷子的時候,雨更大了,風也加急了。蘇銅錘和四阿哥擁着康熙打馬前行着。

突然,巷子兩邊傳出二十多個一襲黑衣的蒙面人,幾乎所有的人都是拔劍指向康熙。旁邊的人們都看到了,急忙迎擊。

蘇銅錘緊緊保護在康熙身邊,手腳就有些束縛。這些黑衣人身手甚是矯健,有十來個人始終圍在康熙身邊。

蘇銅錘一看,在馬上也不能施展得開,就跳下了馬,站在康熙的馬前。這下子就方便多了,他展開雙掌,遊鬥在那些人中間。

“你們都是些什麼人?”康熙在馬上喝道。

“送你去見閻王的人!”一個人甕聲甕氣的說道。

“我先送你們去見閻王!”蘇銅錘左右攻擊,拔出青峰劍,一套太極劍施展開來。碰到誰誰就得受傷,這些人,沒有能躲得開的。蘇銅錘用的是粘字訣,和他兵刃接觸的人都逃不開。

眼見得六七個人都倒在了地上,那些人有些着急了,其中一個人伸手打出三支暗器,直逼蘇銅錘而來。蘇銅錘劍鋒一掃,暗器就落在了地上。

夜雨裡,羅天嬌看得真切,她邊打邊撿起一枚暗器,梅花鏢。梅花鏢?她腦子裡迅即一閃,“阿帥哥哥,這些人是威武鏢局的人!”

羅天嬌這一嗓子,把那些人卻是嚇了一跳。怎麼會被認出來?“兄弟們,不能放過這些人!”一個聲音清脆的黑衣人喊道。

就是,不能拖了,雨越來越大,蘇銅錘把劍插進劍鞘,雙手劃了一個圓,乾坤大挪移的身形甩開了。只見那些人都還不知道什麼情況,就被捲到了一個圈子裡。

正在這時,巷子兩邊的屋頂上放出了暗箭,康熙在馬上也是揮劍打落飛來的暗箭。有一支箭正射在康熙的馬屁股上,那匹馬幾聲喊叫,衝着前面疾馳而去。

救皇帝要緊!蘇銅錘急忙收掌,看着羅天嬌已經上了馬,他自己的馬也被嚇驚了,跟着康熙的馬跑了。蘇銅錘腳尖一點,上了羅天嬌的馬,兩個人騎着一匹馬,順着康熙剛纔跑的方向追了出去。。

第168章 韋小寶歡喜聘兒 死人墓再逢艱難第203章 韋家軍合力破陣 小天驕再學新招第91章 楊曉雪教主風範 韋小寶義字當先第174章 拜佛只爲求平安 適逢險惡兩邊難第139章 憶往昔崢嶸歲月 看眼下虎狼叢生第173章 前人一首出塞曲 今人沿路話淒涼第29章 三峰山小俠施義 禪窟寺女兒多心第27章 鳳陽府卻遭暗算 九華山劍陣圍攻第179章 議大事兵臨城下 論小令思及終身第190章 都言伴君如伴虎 更識皇家冷麪人第231章 糊塗仙做糊塗鬼 傷心人辦傷心事第111章 喜相聚悲情往事 數時日各奔東西第175章 遇危險損兵折將 懲惡賊手段狠辣第125章 在雪山同仇敵愾 回波斯洞房花燭第206章 曲未終人漸已散 花未放毒已入身第190章 都言伴君如伴虎 更識皇家冷麪人第3章 住熱河只爲君顏 看熱鬧卻救孤兒第96章 思謀亂狼狽爲奸 想策略將計就計第79章 胤禛密謀查小寶 銅錘猜疑皇家心第65章 四阿哥秘建組織 陳圓圓撒手人寰第155章 作繭自縛阿哥怨 命懸一線小寶痛第208章 出門辦事事圓滿 在家守護人傷亡第92章 冥冥有絕處逢生 幽幽再情不自禁第182章 蘇銅錘夜探敵營 蒙古汗野心天下第40章 身在江湖思國事 心寓深宮覓家情第112章 太子復位近瘋狂 康熙靜坐看端詳第81章 光明頂情思冥冥 揚州路劫匪重重第17章 爲社稷君臣議事 惜舊情再入皇宮第213章 韋小寶首戰告捷 雍親王分析案理第118章 經一心局面扭轉 晚一步情況突變第15章 江湖客齊聚京城 小俠女初露鋒芒第219章 說詳實阿哥落淚 探行蹤無意聽聞第150章 酌利弊二廢太子 堪處境初議情由第82章 韋繼業初露鋒芒 白蓮教蓄意行刺第68章 南巡途中喜與憂 北歸路上實與虛第92章 冥冥有絕處逢生 幽幽再情不自禁第103章 行惡之人受飢累 積善之人自有幫第155章 作繭自縛阿哥怨 命懸一線小寶痛第200章 武林人齊聚西北 清兵顧衆說紛紜第162章 念遠誼老來彌信 看時境少不更事第52章 冰火島再得絕技 鹿鼎山又授武功第34章 假身份覓得真寶 真心思走着假鏢第2章 韋小寶輾轉雲南 俏阿珂尋母未果第2章 韋小寶輾轉雲南 俏阿珂尋母未果第18章 韋小寶全家出動 朱太子各懷鬼胎第66章 銅錘玩轉聖火令 康熙疑慮收兵符第110章 黑衣人指點着江山 韋繼業不負重望第68章 南巡途中喜與憂 北歸路上實與虛第227章 韋家人躲個清淨 阿哥們探個虛實第98章 賊心不死還借膽 親人相逢又牽情第59章 李虎頭絕望歸山 韋小寶難嚥惡果第120章 蘇銅錘破釜沉舟 韋繼祖死而復生第126章 喜相聚中秋快樂 愁相爭徹夜難眠第119章 祖孫見悲喜交加 夫妻議以牙還牙第177章 康熙無奈難懲罰 手足相殘再生枝第166章 吃烤肉君臣憶舊 遭匪徒父子齊兵第107章 韋繼業花樣百出 巴魯斯氣急敗壞第198章 皇家事是非難定 江湖人仁義難拋第三十八 掌遭逼婚窮途末路解悶氣官府難護第181章 路遇敵輕鬆解決 途生愛直爽表達第210章 爲名利痛失親人 奔京城詳探根由第67章 光明頂留言警告 長江邊同祝新年第222章 梁山泊不甘受辱 八卦門欲奪地盤第68章 南巡途中喜與憂 北歸路上實與虛第69章 中計謀小寶遭劫 遇困境天嬌學技第231章 糊塗仙做糊塗鬼 傷心人辦傷心事第102章 未歲童真情流露 兩夫妻無奈揚鏢第225章 康熙爲西征謀才 小寶給亡靈祭奠第66章 銅錘玩轉聖火令 康熙疑慮收兵符第79章 胤禛密謀查小寶 銅錘猜疑皇家心第120章 蘇銅錘破釜沉舟 韋繼祖死而復生第74章 巡江南明察暗訪 設埋伏螳螂捕蟬第152章 觸景生憂兩相憐 逢敵泄恨一年殘第9章 螳螂撲蟬議計謀 黃雀在後想對策第230章 展神功大氣磅礴 施伎倆小人無志第142章 皇宮內太子會飲 南陽府生人搭訕第121章 雪山派意見不一 韋繼業欲曉內情第33章 遭圍攻俠士力戰 問消息少女施毒第77章 截銀兩又得新情 回明教再獲異況第163章 陰謀者賊心不改 仗義人不吝奔波第155章 作繭自縛阿哥怨 命懸一線小寶痛第80章 賊人心禍害武林 英雄義同墜山崖第194章 小孩玩耍戲刺客 康熙憂慮思兒孫第211章 有心做下報仇事 無意發現自家人第32章 峰中誘得五步蛇 山下遇見中山狼第13章 徐州府千頭萬緒 煙雨樓談古論今第93章 君臣義前生後世 父子情顧後瞻前第224章 西南急西北堪憂 太后疑皇上發愁第99章 訴衷情消除誤解 謀前路心照不宣第85章 揚州城曾柔喪命 王屋山小寶還情第123章 螂撲蟬心先動 黃雀在後動先行第158章 康熙牽掛韋小寶 阿哥趁勢鬥心機第89章 韋繼帆首次行醫 楊曉雪春心萌動第76章 千里緣揚州謀面 萬兩銀土鱉告急第196章 韋小寶堂皇進京 衆阿哥各奔前程第110章 黑衣人指點着江山 韋繼業不負重望第65章 四阿哥秘建組織 陳圓圓撒手人寰第147章 小英雄含恨九泉 衆皇子密議府邸第78章 日見主康熙憶舊 夜遇賊阿哥納新第61章 雞鳴寺適逢朱三 揚州府再遇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