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工業與海上力量

李鴻章離開後,丁汝昌繼續主持會議,同王辰浩、劉步蟾、林泰曾、鄧世昌等水師要員們商議購艦的一些細節,主要是對當前各國主力艦隻進行比對分析,找出性價比最高的一款戰艦作爲新購軍艦的設計藍本。

王辰浩在這方面有着無可比擬的優勢,因此丁汝昌等人以王辰浩的看法和建議爲主進行規劃。在規劃前,王辰浩先同丁汝昌等人合計了新式戰列艦的級別名稱問題,最終確定爲登雲級戰列艦。

海上力量威懾,必然引起海軍軍備競賽,反過來亦然,二者之間相輔相成。

爲了給登雲級戰列艦定位正確,把錢花到刀刃上,省去軍備競賽之苦。王辰浩跟丁汝昌等海軍將領們需要掌握在1895年開工建造至1897年前後服役的各國所有軍艦型號、級別、準備部署位置、針對哪國,以及該艦的具體戰鬥力參數進行全面分析,以便找出各國軍艦的差別和弱點來彌補登雲級的缺陷。

作爲清帝國的第一級全鋼製戰列艦,登雲級戰列艦的作戰目標除了針對日本富士級之外,還得應對亞太地區的俄國、美國、德國、英國和法國等國家的海軍力量,得威懾住他們才能儘量避免戰爭。

十九世紀的最後十年,隨着歐美列強工業的進步,衡量國力水平的強弱也由生鐵的產量轉爲鋼鐵的產量。新的工業標準必將帶來新的競爭,突出表現在海軍競賽上。

美國在1894年以年產800萬噸鋼,2300萬噸生鐵位居世界第一。美國取得了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的地位後,這經濟強大了,軍事卻無法凸顯國力。

早在1889年3月共和黨的本傑明-F-特雷西向國會的提交的報告,忠實地反映了馬漢的思想觀點。他指出,美國海軍需要一支戰鬥的力量,必須有強大的戰列艦,以此來打退敵人的到來。報告提出建設兩支戰列艦隊,12艘用於太平洋,8艘用於大西洋。

1890年,國會終於放棄了大陸政策和孤立主義。開始擺脫舊的海軍戰略思想,建立深海海軍,着手建立一支現代化海軍。美國終於向海洋跨出了堅定的步伐。

美國第一級戰列艦是“印第安納”級,同級四艘。前三艘噸位均爲10288噸,配備有16門火炮,最大的口徑達13英寸,裝甲一般,但速度太慢只有可憐的15節,不過因爲美國海軍在海外沒有殖民地,因此續航力非常高達到一萬海里。

1893年,第四艘印第安納級戰列艦衣阿華號開工建造。但甲午戰爭使美國海軍學到了經驗,速度太慢無疑等於自殺。1895年初,美國海軍對衣阿華號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改,航速增加到17節,排水量增加到11346噸,配備了12英寸和8英寸火炮共12門,成爲單獨的衣阿華級戰列艦。

美國海軍有錢,其強大的海軍擴張法刺激美國海軍迅速擴張,從1888年的世界十三,一下子升至世界第八,並以火箭的速度追趕英國、法、俄三國海軍。

美國海軍強勢崛起,但王辰浩認爲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工業能力不足,海軍威懾有限,加之沒有大型海軍基地,對清帝國海軍暫時構不成威脅。

同樣都是新興國家,1894年德國鋼產量520萬噸,1200萬噸生鐵,超過英國位居世界第二,德國也不甘心老牌資本主義強國控制着世界格局。

1895年元月,德意志統一、第二帝國成立二十多年後,德國年輕的國君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在他登基的第七個年頭公然宣佈:“德國是個世界強國”,“德國的未來在海洋上”。

當然,他在大言不慚的說這番話時,根本不顧及英國人已經海上稱雄的這一事實。但他不顧這些,開始致力於建造一支龐大的海軍。威廉二世在新年致辭中說:“我不把我的海軍建立到和我的陸軍同等水平,我決不停息。”

早在1890年,德國從英國那裡獲得了赫耳果蘭小島,四年後這裡成了德國的一個巨大的海軍要塞。隨後德國公海艦隊成立,主基地設在威廉港,第二基地便在這裡。

1895年,隨着德國工業力量的不斷壯大,德國在鋼產量和鐵產量全面超過英國,成爲世界第二工業強國,因此威廉二世希望在每一個領域都趕上赫超過英國的誓言也是很有說服力的。

自俾斯麥被威廉二世趕走後,德國海軍對外擴張的步伐加快了,在勃蘭登堡級戰艦完工後,德國擁有了一支遠洋作戰艦隊。

甲午戰後,德國又在朝鮮半島上獲得了濟州島和全羅南道作爲勢力範圍,在遠東地區有了立足點。因此濟州島海軍基地的建設便提上日程,德國總參謀部撥款2000萬馬克,並派出工程師和技師們在濟州島上修建要塞防禦體系和海軍軍港。與此同時,德國海軍部也着手打造遠東艦隊,以配合濟州島海軍要塞基地。

德國海軍參照英國君權級戰列艦設計思路,結合甲午中日戰爭中的速射火力的表現,在德國勃蘭登堡級戰列艦基礎上研製凱撒-腓特烈三世級戰列艦。

凱撒-腓特烈三世級戰列艦沒有走英國的大炮主義,而是將305毫米主炮改爲240毫米速射炮。犧牲火炮口徑換得17.5節的優勢速度,但在裝甲上不打折扣,比君權級裝甲覆蓋率高了5%,生存能力強悍。

德國人稱之爲戰列艦,但英國人更喜歡稱其爲大型裝甲巡洋艦。

不過,關鍵技術不在這裡。英國的艦炮水平在1895年僅僅能製造152毫米以下口徑的速射炮,再往上發展英國的哈維鋼無法滿足要求。而德國人的克虜伯鋼材恰恰幫助德國人搞定了240毫米主炮使用速射系統的要求。

英國人的戰列艦的305主炮威力強大,可惜發射速度慢,德國人的戰列艦使用240口徑主炮,威力是小了很多,但勝在速射。

另外一個原因是北海氣候惡劣,受限於觀瞄設備落後,視線距離短,因此德國人認爲使用240主炮足夠了。

受甲午戰爭速射火力影響,凱撒-腓特烈三世級戰列艦副炮改爲150速射炮,威力等同於英國的阿姆斯特朗6寸炮,德國人拆除了105中口徑副炮,換上了更加靈活的88毫米速射炮作爲二級副炮。

這樣一來,凱撒-腓特烈三世級戰列艦便成了風靡一時的速射戰列艦,成爲十九世紀末的一道亮點。

凱撒-腓特烈三世級戰列艦同級建造五艘,全部以德國國王和王號冠名,首艦1895年1月開工,預計1902年全部完工,全部補充德國公海艦隊。

這一時期的德國海軍還不具備全球投送,王辰浩認爲其對清帝國的海上威脅很小。

第433434章 金融訛詐和黃金大搶劫第155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732章 單極世界第656章 決戰大西洋之炮灰出擊第109章 晉德商號第481章 西班牙大流感(二)第718章 水下核力量的突破第164章 沙河會戰第469章 美利堅投降第240章 四省八部制第674章 決戰大西洋之德軍潛艇的最後一擊第446章 攻佔阿拉斯加(三)第226章 血火加勒比(中)第70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6)第558章 噴氣時代降臨第640章 黑壓雲域(二)第3章 如此粗暴第292章 外蒙古的悲哀第110章 小喬第678章 颱風行動之解放巴黎第88章 唐紹儀、詹天佑第576章 美德結盟第40章 練兵條陳第342章 錢多了也是個愁第537章 蘇聯的崛起和美墨戰爭進入相持第350章 載機巡洋艦第82章 發橫財了第536章 制裁德國與世界經濟危機第72章 促襟見肘的經費第399章 歐“粥”——中華帝國的最愛第14章 又迷路了第537章 蘇聯的崛起和美墨戰爭進入相持第7章 要塞旅順第607608章 巴倫支海的較量第722章 日本導彈危機第408章 日空軍的恥辱第557章 炮艦外交中華帝國的大灰狼艦隊第142章 打破僵局第241章 軍事改革第731章 核大戰(8)第666章 決戰大西洋之洞悉陰謀第14章 又迷路了第226章 血火加勒比(中)第283章 蔚山要塞攻防戰第38章 幼憔入幕第489章 來自土耳其的求救聲音第349章 中華帝國反潛力量的建立第503章 德國軍事力量的崛起第493章 中蘇博弈第720章 深海較量第431432章 戰前準備和政治欺騙第139章 第二生命 情報系統第695章 希特勒的救命稻草(2)第231章 西班牙求和(下)第207章 爲高升號復仇(下)第125章 籌備工業基地第191章 亞東海軍軍備競賽第75章 海關第415章 夏威夷條約第47章 兩處心思(四)第720章 深海較量第250章 戰術天時第237章 風雨京畿(三)第467章 美軍大潰敗第672章 決戰大西洋之怒海爭鋒(2)第344章 徹底耗上了第105章 船舶重工第13章 牆角聽客第237章 風雨京畿(三)第637章 地獄火登場第351章 航母計劃第637章 地獄火登場第249章 將計就計第67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3)第582章 第四次美墨戰爭爆發第390章 再殲日本聯合艦隊第271章 排華法案 中美外交大戰第363章 中華帝國的最後一級戰巡第596章 英德停戰第612章 德軍撤下來換美軍上第575章 消耗戰令德國再次陷入絕境第73章 工業與海上力量第691章 斬首美利堅之鷹(3)第615章 中華帝國國民們的反應第89章 委以重任第393章 澎湖海戰第419章 戰國時代第173章 控制大清財政命脈第562章 石油戰爭第140章 再添威脅第670章 決戰大西洋之終極戰列艦的對決第594章 法國淪陷第5章 浪速遭殃第529章 文化侵襲 東方的奧斯卡金像獎和好萊塢第102章 北洋兵器第584章 里加灣海戰第447章 中墨聯軍(上)第563章 中華帝國的四十年輝煌第553章 核試驗第173章 控制大清財政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