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核試驗

【萬字更新】

“今天回憶起幾十年前,拍攝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的照片,我的心情仍然十分的激動和自豪!”

許多年後,已經退休了的帝國時報記者陳珂女士回憶起當年中華帝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時的情景,表情十分激動。

“陳前輩,能給我們講講當年帝國進行一系列的核試驗的事情嗎?”

作爲後輩,21世紀的世界無核協會積極分子蘇婷婷正在做關於當年中華帝國的一系列核試驗的追蹤報告,意在揭露中華帝國當年的核試驗給當地居民的傷害,以及爲了敦促21世紀唯一一個沒有放棄核試驗的中華帝國徹底放棄核試驗而尋找證據。

陳珂女士也被蘇婷婷爲維護世界和平所作出的積極努力感到敬佩,因此在她的晚年最後的時光裡,希望能夠爲世界和平作出些貢獻,決定將當年中華帝國的一系列核試驗的真實情況告知世界,當中很多秘密是她埋藏了很多年的。

“那是在光華三十八年九月的一天,當時我還是帝國總參謀部新聞辦公室的一個普通中尉攝影師。那天我正在外地採訪,突然接到總參謀部的電話通知,說有一個緊急任務要我去完成,要求第二天趕到首都北苑空軍基地找帝國空軍次大臣李華中將聯繫。在北苑空軍基地司令部。我見到了李華次大臣。他親自給我交代任務,稱:我們自己製造的首顆原子彈很快就要試驗了,因任務特殊,攝影只批准我一人蔘加,因爲涉及SSS級機密,而當時的我是參謀部裡的新人,他們認爲我是新來的好嚇唬。當時我聽後,既激動興奮,又感到肩上的擔子十分的沉重。在幾個小時的飛行途中,原子彈爆炸的形狀、變化的規律、消失的速度、爆炸的亮度等一系列未知數對我來說都是那麼的陌生。”

蘇婷婷插嘴道:“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陳珂點點頭。道:“沒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我們帝國還準備向交戰雙方大規模出口軍火、戰略物資,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那樣大發戰爭財。而當時的西方世界各列強國家都因爲經濟危機問題對帝國十分的不友好,同時德國、蘇聯、法國、英國都在研發核武器。帝國那時候需要用核武器來震懾西方世界,哪怕當時遭到以居里夫人、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的女婿等數百核物理專家們的強烈反對,帝國總參謀部也毫不猶豫的展開核試驗。”

蘇婷婷問道:“聽說帝國軍方從一開始就在秘密研發核武器是嗎?”

“是的!不過當時的我並不知道!”陳珂繼續說道:“當時我不過是個小小的中尉,根本無法觸及帝國最高機密,當時知道核武器研發的除了參與研發的四千多位核物理專家外,帝國高層知道的人不超過20人。後來我才知道,太祖光華皇帝陛下從帝國建國伊始就下令着手研發核武器了,一直是打着和平利用核能造福人類的藉口,才令居里夫人、盧瑟福等當時全世界最頂尖的核科學家們來到中國,參與核反應堆的研究工作。”

蘇婷婷點點頭。手持錄音筆,繼續問道:“那後來呢!”

陳珂喝了一口茶水,潤了潤嗓子,接着回憶道:“到了試驗基地,我急迫地熟悉環境,學習瞭解有關原子彈的理論知識和爆炸時的防範措施,到爆點周圍觀察選擇拍攝地點。”

光華三十八年十月十六日,陳珂中尉早早來到試驗場地,根據事前瞭解的情況,和當天光線照射的角度。陳珂把拍攝地點選擇在距爆炸點約數十公里,專門爲測試人員使用的半地下工號裡外。

只見她全身穿上白色的鉛錫金屬防護衣,帶着10萬倍阻光率的防護頭盔鏡,在十幾個北洋光學有限公司生產的“中華”牌遠照相機上都裝了超長焦距的鏡頭。反覆檢查了相機的光圈、速度之後,在掩體裡耐心的等待。

14時59分40秒。位於西疆沙漠中馬蘭一號核試驗的主控站內,隨着總指揮一聲令下。操作員按下了起爆電鈕。

十秒鐘後,原子彈開始進行爆轟、壓縮、超臨界、出中子、爆炸的全過程。強光一閃,火球迸放。緊接着,地動山搖般的巨響排山倒海般的傳來,一個巨大的火球從地面升騰,發出的一圈圈巨大無比的七彩光環。中華帝國第一顆原子彈,也是全人類第一顆原子彈——代號“紅孩兒”試爆成功。

“火球太大太美了,太壯觀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美麗壯觀的蘑菇雲!”陳珂女士回想着當時的情景,滿臉興奮,彷彿瞬間年輕了十幾歲一般。

“我控制着裝有彩色膠捲的中華相機不停地拍照,不放過瞬息萬變的火球。轉瞬之間,升騰的火球逐漸變暗形成了數萬米高的煙雲,那煙雲翻着滾兒的向上竄,很快變成了巨大蘑菇雲狀。此刻,我十幾個相機的膠捲都用完了,我真後悔沒有帶更多的膠捲,急忙跑回地下室翻箱倒櫃的又找到了一個黑白底片的膠捲,馬上裝進去把不斷變化姿態的蘑菇雲真實地紀錄在6×9釐米的大底片上,直至煙雲消失。”

“您當時想過這顆原子彈的巨大破壞力嗎?”

陳珂搖搖頭,道:“我當時還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女人,只想到了原子彈爆炸時的美麗外表,如果我當時知道原子彈後來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毀滅性災難的話,我是不會有那種心情拍攝的。”

試驗完畢,陳珂立刻趕回總參謀部工作室製作照片。從彩色照片中挑選了兩張最壯觀的火球燃燒的照片和一張騰空萬米的巨型蘑菇雲的照片。經過人工修繕成足以吸引全人類眼球的照片。最後照片經帝國總參謀部挑選審批後,由世界最大最具權威的帝國時報向國內外統一發表了核試驗的照片。

一張照片頓時振奮了全中國,震驚了全世界,在全世界都關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當口上,中華帝國頃刻間成爲全球關注的焦點。從那時開始,陳珂便成爲帝國核力量的專職記者,又參加了中華帝國的第一顆氫彈、第一顆中子彈、第一次死光武器、第一次軌道動能脈衝武器等一系列核心機密試驗任務的攝影工作,成爲帝國乃至世界攝影第一人。從那以後,陳珂手裡的原子彈爆炸、氫彈爆炸、中子彈爆炸、死光試驗、軌道動能炮試驗等一系列照片已經成爲宣傳中華帝國強悍的國防工業核成就的標誌性的照片,並被全世界各國轉載廣爲流傳。成爲展示中華帝國國威、軍威的象徵。

“當看到全世界各種報刊雜誌、各種大型成就展覽刊登着我第一次拍攝的原子彈爆炸照片時,我就非常的激動和自豪,爲我們國家和軍隊自豪,爲我親自參加試驗任務拍攝了一系列空前絕後的照片而自豪。”

中華帝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採用了“槍法”型。從原理上講。最簡單的原子彈採用的便是這種槍式結構。兩塊均小於臨界質量的鈾塊,相隔一定的距離,不會引起爆炸,當它們合在一起時,就大於臨界質量,立刻發生爆炸。但是若將它們慢慢地合在一起,那麼鏈式反應剛開始不久,所產生的能量就足以將它們本身吹散,而使鏈式反應停息,原子彈的爆炸威力和核裝藥的利用率就很小。這與反應堆超臨界事故爆炸時的情況有些相似。

中華帝國軍方核子工程實驗室其實早在1935年研發成功核反應堆的同時,就已經掌握了這種槍法型原子彈的理論論證數據,但是經過一連串的試驗後,專家們發現槍法式核彈的鈾原料的利用率太低,平均不足1.3%,而且鏈式核反應經常因爲爆炸力量不均勻而終止,這對於軍方要研究的具有穩定作戰能力的核武器相差太遠。

於是,中華帝國軍方在研發槍式核彈的同時,也展開了另外一種被稱之爲內爆式的核彈。但內爆式核彈同樣面臨同時向一個方向釋放能量的技術,工程師們需要時間研發。

歐洲的局勢越來越不穩定。中華帝國軍方希望儘快拿出核武器,因此不得不繼續在槍式核彈上面加大研發力度。

關鍵問題是要使它們能夠極迅速地合在一起。將一部分鈾放在一端,而將另一部分鈾放在“炮筒”內,藉助於烈性炸藥,極迅速地將它們完全合在一起。造成超臨界,產生高效率的爆炸。爲了減少中子損失。核裝藥的外面有一層中子反射層。爲了延遲核裝藥的飛散,原子彈具有堅固的外殼。

中華帝國在馬蘭核試驗基地試爆的第一顆原子彈紅孩兒便是槍式結構,“紅孩兒”彈重約4100公斤,直徑約71釐米,長約305釐米。核裝藥爲鈾235,爆炸威力約爲14000噸梯恩梯當量。

在槍式結構中,每塊核裝藥不能太大,最多隻能接近於臨界質量,而決不能等於或超過臨界質量。因此當兩塊核裝藥合攏時,總質量最多隻能比臨界質量多出近一倍,這就使得原子彈的爆炸威力受到了限制。另外在槍式結構中,兩塊核裝藥雖然高速合攏,但在合攏過程中所經歷的時間仍然顯得過長,以致於在兩塊核裝藥尚未充分合並以前,就由自發裂變所釋放的中子引起爆炸。

這種“過早點火”造成低效率爆炸,使核裝藥的利用率很低。

一公斤鈾235(或鈈239)全部裂變,大約能釋放18000噸梯恩梯當量的能量,中華帝國軍方據此設定的原子彈的核裝藥爲15~25公斤鈾235(或6~8公斤鈈239)。但第一顆原子彈紅孩兒爆炸後,帝國工程師們經過評估爆炸當量後發現。“紅孩兒”的核裝藥利用率還不到百分之五。

這充分說明槍式核彈的核裝藥利用率太低。是一種極大的浪費。不適合用作帝國戰略部隊的核武器儲備,因爲太耗費資金了。

於是,帝國的核武器研發專家們迅速放棄槍式核彈的研發,集中力量攻關內爆式核彈的研發。

鈾在正常壓力下的密度約爲19克釐米。在高壓下,鈾可被壓縮到更高的密度。研究表明,對於一定的裂變物質,密度越高,臨界質量越小。

根據這一特性,中華帝國軍方成立了內爆式核彈研發小組。在槍式結構中,原子彈是在正常密度下用突然增加裂變物質數量的方法來達到超臨界。而內爆式結構原子彈則是利用突然增加壓力,從而增加密度的方法達到超臨界。

所謂“內爆”型是將大量炸藥起爆的能量壓向內心,產生高溫、高壓,使內心裡的核材料產生裂變。釋放出大量核能。但是困難的問題在於炸藥起爆後,能量並不是完全向內心壓縮,而是向四周擴散,這就無法實現核裂變。

在內爆式結構中,將高爆速的烈性炸藥製成球形裝置,將小於臨界質量的核裝料製成小球,置於炸藥中。通過電雷管同步點火,使炸藥各點同時起爆,產生強大的向心聚焦壓縮波(又稱內爆波),使外圍的核裝藥同時向中心合攏。使其密度大大增加,也就是使其大大超臨界。再利用一個可控的中子源,等到壓縮波效應最大時,才把它“點燃”。這樣就實現了自持鏈式反應,導致極猛烈的爆炸。

內爆式結構優於槍式結構的地方,在於壓縮波效應所需的時間遠較槍式結構合攏的時間短促,因而“過早點火”的機率大爲減小。這樣,內爆式結構就可以使用自發裂變機率較大的裂變物質,如鈈239作核裝藥,同時使利用效率大爲增。

中華帝國第二枚用於核試驗的原子彈代號“牛魔王”。採用的就是內爆式結構,這時中華帝國在覺華島上輕水反應堆產出了大量的鈈239同位素,使得中華帝國的鈈原料得到了工業化生產的程度,被用作代替鈾235作爲核彈的核裝藥。

中華帝國國際太陽能技術研發實驗室曾多次提到同步聚焦這一問題,該技術很快被應用於帝國的內爆式核彈的研究上。要解決這一重大技術關。應當是如何使炸藥同步起爆,能量聚焦。帝國科學家們把這一技術問題叫做同步聚焦。面對這一技術難題,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們經過無數次的理論計算和試驗,從首都北苑基地實驗室到青海湖金銀灘,從小型到中型再到大型,從局部到整體,一步一步的試下去,最後實現了炸藥起爆的能量完全壓向內心,同步聚焦技術關成功突破了。

光華三十八年十二月五日中午十二點十三分四秒,在中華帝國北疆北極無人區和核試驗基地進行核試驗,同樣安裝在120米左右的鐵塔上,一顆代號爲牛魔王的原子彈被安裝上去,該核彈重約4500公斤,彈最粗處直徑約152釐米,彈長約320釐米,採用鈈作爲核裝藥。

“作爲一名在北極核試驗基地生活了幾十個年頭的老兵,每當夜深人靜之時,我常常想起那地方。似夢似醒之間,我常常看到那地方——那一望無際、冰雪濃霧繚繞的極地冰原。牛魔王原子彈爆炸後的衝擊波掃蕩之後,到處是七零八落的飛機、大炮、戰車、碉堡殘骸,那“永久沾染區”的鐵絲網內悄悄開放的無名的小花……”

當蘇婷婷把錄音筆遞到退役老兵張楠軍士長時,這個老人雙眼充滿了讓人無法琢磨的神情。

“是夢境,是幻覺,這一切竟是如此清晰、如此逼真,每當這時,我就知道自己的心又回到核試驗場、回到爆心了。”

張楠在蘇婷婷的摻扶下,回到了離開近30年的北極核試驗場。

此時的北極核試驗場已經變成了旅遊區,世界各地每年超過三十萬人來此觀光旅遊。

“我越來越強烈的感覺到,這地方已成爲我心靈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我早已無法把自己同這裡分開了。”

張楠感慨的說着。旁邊的蘇婷婷專心的記錄下他的每一句話。

“能講講當時的情況嗎?”

張楠指着前面不遠處的地方。回憶道:“那裡,曾有一座橫臥在冰川之中的塔架。就是那座百米鐵塔,當年傲然挺立,託舉起帝國第二次核試驗那驚天動地的大爆炸。在石破天驚的剎那間,它的上部被熔化了、蒸發了,殘骸扭曲着倒在同樣被核火燒化的冰川下的焦成一片玻璃體的岩石上。它靜靜地臥在那裡,像恐龍的骨架,像造型奇特的現代雕塑,像雄視千古的一座豐碑。”

空中核爆炸爆心在塔架西面十幾公里的一片高地上,那裡用石灰撒下了一個巨大的白十字。中華帝國第一顆內爆式鈈裝藥的原子彈就是在這十字上空爆炸成功的。那是光華三十八年十二月五日中午——北極核試驗場上空同時掛着兩個太陽。爆心周圍的冰川上,曾依次排列着飛機、坦克、大炮、軍艦、車站、橋樑等效應物,它們呈放射狀散開,有的仰面朝天。有的七扭八歪,有的面目全非,連那幾十米厚的冰原都被融化成了水,變成了一座湖泊。湖泊下面的鋼筋水泥混凝土澆鑄的堅固的地下工事也被震裂開條條裂縫……

“那邊後來改爲了地下核試驗基地!”

張楠指着另外一邊的凹陷地說着。

地下核試驗場的爆心則是另一番景象。

蘇婷婷根據張楠所知遠遠望去,那裡和周圍的景象好像沒有什麼不同。但是當她走到跟前,纔會注意到腳下的土地有凹陷的痕跡。一塊寫着“永久沾染區”的牌子顯示,這就是爆心了。

“就在我的腳下,曾發生過一次核爆炸,這塊沉睡千年的冰原下面,因爲人工創造的太陽有了瞬間的輝煌。那瞬間的輝煌卻是看不見的輝煌。光和熱都是在深厚的冰原和岩石之下爆發的,人們所能感覺到的只是大地那微微的一震。

“這麼說,帝國早在幾十年前就展開了地下核試驗?”

“沒錯!”張楠點點頭,接着說道:“當時正值二戰期間,西方列強都想得到帝國的核試驗數據,他們派出了高速偵察機跑到試驗場上空收集情報。帝國爲了不讓敵人獲得爆炸參數,選擇了在地下秘密進行核爆,不給敵人探測的機會。我們北極核試驗場有許多爆心,地爆爆心、空爆爆心、地下平洞核試驗爆心、地下豎井核試驗爆心等等,幾十年來。幾乎每一個爆心我都去過。”

對於張楠而言,每一個爆心都是一片廢墟,但每一個爆心都埋着帝國的一片輝煌。

“就是爲了這瞬間的、看不見的輝煌,我的無數前輩和戰友心甘情願地在這荒涼的北極中默默無聞地生活着、奮鬥着,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蘇婷婷嘆口氣,道:“我曾給這爆心、這廢墟起過一個很美麗的名字——“牛痘”。因爲種了“牛痘”。人們才能避免天花。但是,目前全世界各國都宣佈放棄核試驗了,但我們中華帝國卻還在進行核試驗。”

跟陳珂不同,張楠是對帝國忠心耿耿的軍人,他辯解道:“帝國作爲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不知道有多少國家每時每刻都想把帝國打倒,瓜分帝國的財富,我雖然贊同你們關於全世界削減和銷燬核武器的行動,但是隻要還有其他國家擁有核武器,我就不贊同帝國放棄核試驗。我沒有你們那麼偉大的爲全人類着想,我只爲帝國國民們的安全着想。”

蘇婷婷無奈的搖搖頭,道:“您知道嗎?帝國在光華四十二年的三月一日,將一顆預測爲600萬噸TNT當量的氫彈放置在南千島羣島庫納環礁上那次核試驗,造成多少無辜平民死亡嗎?”

那天的早上6時45分許,中華帝國第一枚氫彈,代號“托塔天王”在南千島羣島上爆炸。爆炸場景很快讓帝國的觀測人員們傻眼了,這絕不可能是600萬噸的爆炸當量!因爲他們發現,氫彈所在的那個小島和附近兩座小島在爆炸的一瞬間就從視線中消失了。帝國的空中觀測飛機發現,原先放置氫彈的地方忽然成了一個大深湖。大湖寬近2公里。深達80米。人們在離爆心220公里遠的島上都可清楚看到亮光。事後。據帝國科學家們測算,這枚氫彈的爆炸當量高達1500萬噸,比原先的估計要大2倍多,是紅孩兒原子彈威力的1200多倍。

由於事先沒有估計到如此大的爆炸威力,中華帝國軍沒有及時撤離附近的日本居民和在海上作業的日本漁船,造成了日本列島上最大的核污染事件。其中,致命的永久核污染區近2萬平方公里。托塔天王爆炸時,日本漁船“福龍丸”正在200公里外的海域進行捕撈作業,船員們都被西邊天空突然出現的火球和亮光驚呆了,還以爲是太陽從西邊升起來哦。正當他們看得有趣。並紛紛議論這個奇怪的現象時,隨即傳來巨大的爆炸聲,接着晴朗的天空紛紛揚揚飄落下“大雪”———放射性污染。船上43名漁民馬上就感到了這場“大雪”來得不善。不久漁民們都出現了噁心、腹瀉、脫髮等現象,當這些漁民回到自己的港口時。很多人已經奄奄一息。9月,船上40歲的發報員秋津久保山離開了人世,成爲中華帝國氫彈試驗的犧牲品。

事實上,受到輻射的不僅僅是“福龍丸”上的船員,當時在試爆點周圍有上百隻漁船,附近島嶼的居民也沒能倖免於難。讓人感到悲哀的是,附近島上一些無知的孩子看到地面落下多彩的灰塵,覺得好奇,就用手拿着玩。結果,那些孩子受到了無情的輻射。

直到21世紀。國際和平組織才近行了一次調查,結果在接受調查的2241名漁民當中,試驗當年就有562名漁民死於肝硬化、癌症。一年後,又有761人死於白血病、癌症或肝硬化。在這次氫彈試驗後,忍無可忍的日本國民向中華帝國派出了請願團,要求中華帝國停止在南千島羣島的核試驗,但是中華帝國對暗中從事反華的日本右翼分子非常的惱火,因此遷怒日本人而拒絕了他們的要求。直到21世紀,中華帝國才迫於全世界輿論的壓力,停止了在千島羣島的核試驗。

據統計。從上世紀40年代到90年代,中華帝國共進行了上千次核試驗。其中,僅在南千島羣島進行了67次核試驗,包括光華45年接連爆炸了三顆1000萬噸以上當量的核武器。這些核爆炸的放射性散落物飄落到了羣島的其他地區,使許多人都出現了皮膚燒傷、頭髮脫落、噁心、嘔吐等現象。甲狀腺疾病和惡性腫瘤也成爲當地的日本人的常見病。

在這些地區,殘留的放射物經歷了近60年的風雨。早已經混雜在土壤中,使得當地生產的食品和飲水都成了輻射污染源,人們不得不從外地運來必需的生活用品。聯合國的一個組織曾做過調查,如果真的要徹底清除這些放射性散落物,唯一的辦法是把整個島上的表層搬走。而如果把所有的表土和樹木都消除,剩下的就只有沙子,整個島就成了荒地。試驗場內和附近的島嶼核污染更爲嚴重,強烈的輻射讓遷走的島民至今仍無法重返家園。幾十年過去了,中華帝國的軍艦和試驗人員走了,但卻給南千島羣島和這片廣袤的海域留下了永久的創傷與痛苦。

老兵張楠也從各種報道上知道這件事,他看向蘇婷婷,道:“知道日本人有一份跟俄國人的黃俄羅斯計劃同樣的計劃嗎?”

蘇婷婷想了想,說道:“你說的是田中奏摺?聽說是日本人意圖亡我中國的計劃!”

張楠點點頭,道:“就因爲這個,日本人就該下地獄!如果當年的指揮官換做是我,我會毫不猶豫的在東京進行核試驗,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蘇婷婷無奈的搖搖頭,她明白張楠不可能跟她一個戰線了,於是結束了對話。但這並沒有阻止她繼續爲世界全面禁止核武器而奮鬥。

時光再次回到1938底,當中華帝國試爆第一顆原子彈紅孩兒的消息傳出後,頓時令全世界爲之震驚。

儘管在中華帝國進行核試驗的當天,歐洲國家的地震局檢測到了紅孩兒原子彈爆炸所產生的巨大地震。但是由於設備不夠先進。他們稱這只是普通地震而已,不相信中華帝國已經擁有了原子彈。

此時,歐洲正上演着激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華帝國希望繼續像一戰那樣向歐洲出口軍火和戰略物資,藉機會大發戰爭財。但是目前西方世界對中華帝國的態度非常的不好,加上他們的軍事裝備在條約時代進展神速,除非中華帝國向他們出口最頂級的軍事裝備,否則不會跟中華帝國進行軍火交易。

而且,最關鍵的是。不論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都要求中華帝國向他們出口先進武器裝備後。就不允許再向另外一方出口剋制類武器裝備或者更先進的武器裝備,不允許中華帝國兩邊都賺錢。

西方世界不買中華帝國的賬,而中華帝國的各大軍火巨頭公司們更是不甘心失去這個份額,比較向兩邊同時出口軍火要比單獨向一方出口軍火賺得多得多。一加一是遠大於二的。因爲向兩邊同時出口軍火可以一定程度上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度,維持兩邊軍力的平衡,讓他們一直打下去,這樣就可以賣給他們更多的軍火和物資了。同時,中華帝國的最高戰略就是讓歐洲人長期打下去,進而實現消耗整個西方世界國力的目的。而在軍事方面,中華帝國也希望藉着向交戰雙方出口軍火的機會,來實現對中華帝國的武器裝備的實戰檢驗。

可以說,不論是出於對政治、經濟還是軍事的考慮,中華帝國都要大規模進行軍火出口的。

對於同盟國和協約國都反對中華帝國腳踩兩隻船的情況。中華帝國只好拿出核武器來進行威懾,讓各國都感覺到中華帝國的核武器的巨大威力,從而迫使他們不敢幹涉中華帝國向他們的敵對國出口軍火物資。

爲了達到這一戰略目的,中華帝國總參謀部決定邀請全球主要國家派人親自來華觀摩中華帝國的核試驗,以達到震懾之目的。

щщщ◆ ttКan◆ C〇

光華三十九年一月,中華帝國決定在中太平洋的馬紹爾羣島的比基尼島水域進行鍼對海軍艦艇的核試驗。由於當時中華帝國是唯一掌握核武器的國家,爲顯示自己的“霸權肌肉”,中華帝國政府主動邀請世界各國有關人士進行參觀。

對於中華帝國的核武器試驗,全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雖然都持懷疑態度,但是各國政府都決定派人蔘加。以便證實中華帝國是否真的擁有原子彈,證實原子彈是否像中華帝國宣傳的那樣擁有滅世的能力。

由於申請參觀的國家太多,中華帝國軍方爲了達到將各國三六九等的對待威懾之目的,採取了抽籤的方式,從報名國家中選出德國、蘇聯、英國、法國、意大利、巴西、加拿大、埃及、墨西哥、蘇聯、新加坡、蘭芳、朝鮮等國代表參加。各國參觀代表大多是各軍種軍官。其中除巴西和加拿大未派學者參加外,其他國家都把握機會派出相關領域的學者參與。以便深入瞭解原子彈的威力。

當得知德國的參觀申請中選後,希特勒立即在柏林安排代表團行程。本來,希特勒希望派遣包括職業軍官和科學家在內的15人團隊,結果中華帝國對德國深感戒心,只答應接待兩名代表。希特勒不得不“優中選優”,甚至調來候選者當初入學考試的成績單,“希望將真正的俊纔派出去”。

最終,希特勒讓心腹海茵裡希.希姆萊(黨衛隊全國領袖、帝國中央保安情報局長)參加觀摩核試驗。

海因裡希早年在中華帝國深造過,擅長中文,曾長年主管諜報業務,是個蒐集情報的高手。至於另一位代表則必須出自資深科學家領域,在時任德國中央研究院核物理工程總負責人的物理學家海森堡前往中華帝國。希特勒並且要求海森堡儘可能多地瞭解中華帝國在覈物理方面的新進展,並設法購買核物理研究設備,中央研究院則在國內籌款給他匯去。

光華三十九年三月十二日,搭載各國參觀代表的專機抵達中華帝國關島空軍基地,很快搭乘中華帝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旗艦朱元璋號戰列艦離開瑪普拉港,抵達馬紹爾羣島。

由於核試驗屬於高度軍事機密,中華帝國政府爲防相關情報外泄,禁止參觀代表攝影拍照,所有參觀人員都必須簽署保密協議書,科學家還必須加簽“誠信合約書”,承諾如有從參觀活動中獲得知識產權,還必須無償提供給中華帝國政府。

在登上朱元璋號時,海因裡希和海森堡奇怪地發現,中華帝國水兵們吃力地將一包包麪粉背上軍艦,還有許多人趕着百餘頭豬羊上艦。

“天哪!中國人難道要把我們當高級動物運往馬紹爾嗎?”英國皇家海軍中將菲利普斯頓時大叫起來,一名忙着指揮的中華帝國海軍少校張彪一點也不給英國人面子,當頭呵斥道:“不想當高級動物,你就到底艙去當低級動物!”

菲利普斯中將相當的惱火,他堂堂一箇中將這樣被中華帝國海軍的一個小小的少校呵斥,顏面何存?然而,他最終沒敢頂嘴,因爲他明白,大英帝國早已日薄西山,已經不再是以前的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了。中華帝國是世界頭號強國,已經把英國甩出老遠去了。另外,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菲利普斯只好忍氣吞聲。

這一幕深深的映在了所有國家代表們的眼裡,沒有人再敢大放闕詞,老老實實的只看不說話。

事實上,中華帝國軍隨船帶牲畜是有原因的。中華帝國軍爲執行核試驗各方面的測試任務,組成一支4.2萬人的特遣隊。爲測試爆炸威力,光中華帝國軍在預定爆炸目標區準備的靶艦就有100艘之多,這些靶艦上除了放置飛機、坦克、防毒面具、電器等,還放置了牲畜和軍糧,其中牲畜包括小白鼠3030只、山羊176頭、豬147頭等,軍糧包括麪粉2200斤、肉類3.3萬斤、蔬菜7.4萬斤、水果3.2萬斤、咖啡2500斤、糖1.1萬斤。這些東西都將在覈試驗後拿到帝國實驗室進行化學和物理分析,以便確定核彈的真正破壞力和對各種目標的影響性能。

從朱元璋號戰列艦上遠眺靶艦艦隊,見過大世面的各國武官們也不禁用他們老家的話感慨道:“中國人實在太闊氣了,光一個原子彈試驗就把一個艦隊都敢賠進去了。”

當然,他們眼中的艦隊並不是中華帝國海軍的現役艦隊,中華帝國再有錢也沒有闊綽到那種地步。參加核試驗的戰艦都是退役等待拆毀的老式戰艦了,很多老式戰艦的拆毀費用甚至高於賣廢鐵的費用,因此都拿來進行核試驗了。

其中曾經是中華帝國海軍最強大的主力艦——唐級戰列艦首艦李世民號赫然在列,該艦爲中華帝國海軍立下過汗馬功勞,其裝甲防護也相當強悍,中華帝國海軍將她列爲靶艦之一,主要是測試原子彈對這種主力艦的破壞力。

三月十六日凌晨5時40分,一架中華帝國陸軍航空隊的H6N3型遠程轟炸機從誇賈林島起飛,開始執行代號“雷公之怒”的核試驗任務。

第383章 中華帝國的“免檢”待遇第308章 中英大規模海軍軍備競賽第136章 舌戰夏宮第410411章 中津大撤退和美國參戰第416章 斬首行動(上)第654章 決戰大西洋之海空較量第521522章 二代 陸軍裝甲部隊三劍客第256章 中國,雄起了第249章 將計就計第681章 一波三折的蘇德戰場第292章 外蒙古的悲哀第233章 鉅野教案第517518章 巡航導彈誕生和軌道動能炮的研製第354章 中美海軍大規模競賽第653章 決戰大西洋之納爾維克戰役第452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一)第156章 海上演習第405章 全面對抗第207章 爲高升號復仇(下)第249章 將計就計第169章 爲海軍新時代的到來提前準備第126章 遠東局變第234章 給農民實惠第127章 衝突(上)第640章 黑壓雲域(二)第73章 工業與海上力量第386章 濟州島之戰第532章 衝破枷鎖的美國自衛隊第19章 周密部署第363章 中華帝國的最後一級戰巡第37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178章 膨脹的野心第221章 戰前準備第722章 日本導彈危機第506507章 空中堡壘第217章 貨幣改革第651章 決戰大西洋之黑洞頻率第488章 世界屋脊——空軍的制高點第23章 聯合艦隊覆滅(一)第679章 颱風行動之下諾曼底登陸第350章 載機巡洋艦第137章 遇刺第592章 外高加索石油區爭奪戰第727章 核大戰(5)第445章 攻佔阿拉斯加(二)第341章 第三次英布戰爭第449章 黑色閃電戰(上)第491章 第二次希土戰爭第645章 鋼鐵的碰撞(下)第673章 決戰大西洋之生死瞬間第474章 核子工程啓動第702章 中德冷戰時代降臨第346章 超級大炮和白磷彈第563章 中華帝國的四十年輝煌第63章 班底(下)第203章 中華人民自願軍(下)第254章 核物理工程第13章 牆角聽客第611章 耀武揚威的德國虎式坦克第238章 風雨京畿(四)第607608章 巴倫支海的較量第614章 抉擇第291章 賺了夫人又賺兵第566章 中華帝國的釣魚藝術第612章 德軍撤下來換美軍上第31章 拖俄國下水第373章 海上霸王 無敵的元級戰列艦第296章 冬季攻勢 極地戰役第101章 紅臉黑臉第27章 邊打邊談第194章 法國挑釁第70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6)第131章 僱傭艦隊(上)第549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第237章 風雨京畿(三)第67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3)第557章 炮艦外交中華帝國的大灰狼艦隊第195章 工業基地第9章 升任參將第537章 蘇聯的崛起和美墨戰爭進入相持第566章 中華帝國的釣魚藝術第667章 決戰大西洋之艱難抉擇第184章 較量第679章 颱風行動之下諾曼底登陸第590章 蘇德戰爭啓示錄第194章 法國挑釁第89章 委以重任第183章 其心可誅第116章 拍賣第718章 水下核力量的突破第479章 電磁脈衝炮第286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第700章 核談判(下)第630章 復仇(5)第680章 颱風行動之撕裂的大西洋壁壘第43章 雙胞姊妹第17章 豪賭一把第70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6)第707章 德聯的洲際導彈試驗第218章 發行龍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