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曲線政治

王辰浩跟着傳旨太監前往頤和園時,早朝已經開始了。

光緒帝最近很活躍,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康有爲的鼓舞,總之他越發的想實現真正的皇帝親政了。

李鴻章此次進宮面見光緒皇帝帶了兩本奏摺,一個是跟恭親王打了招呼的修建連接北京到關外的鐵路一事;第二個便是整頓直隸海陸軍之事。

光緒皇帝一直贊同興修鐵路的事情,只是甲午前兩年主管海軍衙門的醇親王病逝耽誤了,甲午戰爭後光緒更加意識到陸師戰敗跟鐵路息息相關,加上朝堂上恭親王奕?幫襯着,光緒當場就答應了,並着奕?等海軍衙門骨幹自行研究決定。

當然,修建京黑鐵路工程浩大,將耗費兩千多萬兩銀子。但戶部銀子有限,加上一些跟張之洞關係好的官員力主同時興建京漢鐵路。光緒準了李鴻章修北洋鐵路,但也不能不讓南洋修鐵路,陷入兩難。翁同龢不想讓戶部銀子被北洋掏空便宜李鴻章,因此奏請南北洋自行籌措經費修建鐵路,於是光緒帝予以批准。

接着李鴻章提出了整頓直隸海陸軍一事,奏摺中闡明甲午戰後海陸軍存在的弊端,請旨改革。

這段時間光緒帝一直聽取由翁同龢轉交的康有爲的摺子,裡面多次提及軍事改革一事,業已被光緒帝認可。加上御史彈劾陸師頹廢一事後,軍機處也認爲李鴻章的淮軍不足以保衛國家了,需要改革。

之前光緒帝一直沒有直接提出軍事改革一事,主要是顧及李鴻章的態度,畢竟國朝軍事主要靠李鴻章的淮軍系統支撐着,若李鴻章反對的話,那麼朝廷也沒法改革軍事。

如今李鴻章主動提出軍事改革,光緒帝頓時大喜,並問及李鴻章有何良策。

李鴻章於是提出北洋水師近八年未添船加炮,北洋主力艦定遠和鎮遠兩艘甲鐵戰列艦已經落後,目前西方列強海軍已經進入了全鋼製戰列艦時代,北洋水師差距太大。同時,日本國有兩艘富士級戰列艦在英國建造,定鎮二艦不是對手,請旨訂造新式戰列艦,組建新型艦隊。

陸軍方面,李鴻章準備整頓淮軍,仿造西洋列強國家的軍隊編練清帝國新式陸軍。同時請旨裁汰老舊的八旗兵和綠營兵,節約軍費來編練新式陸軍。

編練新式陸軍和新型艦隊一事光緒並不反對,因爲慈禧的頤和園已經修好了,經費寬裕可以給北洋撥款。

光緒帝想知道的是李鴻章準備打造一支什麼樣的海陸軍,用什麼人來統帶訓練,這關係到朝廷對新式軍隊的控制問題。

當然,期間不乏光緒想要跟慈禧和李鴻章等實權派集團爭權的意味在內。

李鴻章於是稱新式陸軍,李鴻章打算讓宋慶部和聶士成部合併,由北洋水師總查漢納根作爲新式陸軍顧問,配合編練新軍。

海軍方面,李鴻章稱北洋水師提督參議王辰浩深諳海事,對北洋水師有功,又對各國列強海軍發展情況瞭如指掌,因此準備讓他出任新式海軍編練大臣。

其他人到沒什麼,當王辰浩三個字從李鴻章口中說出後,就像一顆炸彈一樣頓時在朝堂上激起了巨大的波瀾。

光緒帝倒是沒有什麼異議,王辰浩在甲午一役中的功勞是有目共睹的,光緒帝對他的印象也非常好,一方面欣賞王辰浩的膽識和本領,另一方面同樣作爲年輕人,光緒帝有拉攏王辰浩的意思在內。

但文武大臣們卻是有兩派反對,以慶親王奕劻爲首宗室官員不希望新式海軍落入北洋之手,他們不想再培養出來一個李鴻章,他們一直都期盼着把北洋水師納入皇家直接控制之下。

光緒知道奕劻他們的心思,他何嘗不想把海軍納入宗室手裡控制?只可惜宗室人才凋零,哪有人能夠挑起新式海軍的大梁來?

因此,奕劻等人的叫囂被光緒帝直接忽略了,讓宗室練海軍只能是白花銀子。

另一個反對的自然就是李鴻章的老對頭翁同龢了。翁同龢早就意識到李鴻章想要扶植王辰浩上臺,因此他決計不能讓李鴻章如了意,刁難阻遏是必須的。

翁同龢立即出來反對,稱海軍耗資巨大,朝廷本來就資金匱乏練不起海軍,而王辰浩年紀尚淺經驗不足,這國之大事不可以交託給他。

翁同龢堅決反對,要求換人。

但是李鴻章稱沒有其他人可堪重用,翁同龢林林總總的舉薦了一大堆人選,李鴻章全部以新式艦隊需要新式海軍人才編練爲由一一給否決了。

由於北洋水師爲李鴻章所控制,他說沒人可用自然就是沒人,翁同龢乾瞪眼也沒用。

翁同龢跟李鴻章在朝堂上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

很快清流派李鴻藻等人,加上南洋派系的官員助戰,支持翁同龢,而恭親王奕?卻是中立,使得李鴻章處於下風。

翁同龢畢竟是光緒帝的老師,光緒也考慮到了李鴻章跟王辰浩的關係,於是稱新式海軍耗資巨大,需要考慮周詳,從而否決了李鴻章的提議。

李鴻章似乎早就猜到了這個結果,於是退而求其次,稱王辰浩不但深諳海事,也精通西洋陸師戰法,請求任命他爲新建陸軍練兵大臣。

朝堂上所有人頓時傻眼,沒想到李鴻章還有這個殺手鐗。

光緒帝卻是感興趣了,急忙深入詢問。李鴻章於是將王辰浩的編練新式陸軍的稿件想法一併呈交給了光緒帝。

光緒帝看完後,連呼了三個“好”字,顯得很興奮。接着將摺子給一干大臣們傳閱,很快下面一些懂得軍事的官員們頓時發出一片讚歎之聲。

光緒帝之前駁了李鴻章一次,偏袒了翁同龢,如今李鴻章退而求其次讓王辰浩擔任陸軍練兵大臣,這下光緒帝不好再拒絕了,於是點頭同意。

翁同龢沒想到李鴻章玩了他一手,有些不服氣,於是聯合南洋派系官員也請旨編練新軍,要求一視同仁。

光緒帝見翁同龢這樣糾纏,有些不悅。但他覺得不能只拉攏北洋,南洋實力也不弱,爲了對付後黨,光緒帝也得給南洋麪子。

考慮到陸師的編練不需要太多經費,作爲皇帝光緒需要的是相互制衡,因此最後光緒決定南北洋同時各自編練一支新式陸軍,一年後進行會操,會操勝利的一方將作爲朝廷新軍的編練標準,那時再決定練兵大臣的人選問題。

這種結果也在李鴻章的預料當中,於是編練新式陸軍的問題也解決了,整體上李鴻章的目的已經達到。

此後,光緒帝又跟大臣們商議了具體細則。海軍問題李鴻章根本就是拿來說事用的,根本不指望,因爲一艘1891年的一萬五千噸級的全鋼製戰列艦平均造價就高達一百二十萬英鎊,售價在一百五十萬英鎊以上,若是分期付款估計一百六十萬英鎊才能夠買下。

按照1895年的匯率,這一百六十萬英鎊約合白銀一千三百多萬兩白銀,一艘戰列艦就佔了清帝國八分之一的年財政收入,若是算上維護保養費用和日常開支,對於貧窮的清帝國來說,實在太難了。

此時清帝國每年給北洋水師撥款400萬兩白銀,刨除挪用的300萬兩,每年北洋水師只能得到100萬兩左右,這些銀子用來日常維護和保養都成問題,想要打造一支新式海軍談何容易?

李鴻章早就算清楚了其中各個環節,因此他只能拿海軍說項,真正的目的是幫着王辰浩拿到陸軍練兵大臣的頭銜。

這種繞彎子的迂迴政治手段即簡單又實用,可惜的是翁同龢看見李鴻章就失了分寸,結果才讓李鴻章得逞。

對此,翁同龢相當的不爽。不過,他並不認爲王辰浩能辦成多大的事,這陸師編練雖然不需要太多的銀子,但購置最開始的購置軍械還是要不少錢的,翁同龢握着清帝國的錢袋子,耍手段的機會可多得是。

第618章 戰爭!戰爭!第490章 海灣戰爭——中華帝國的武力炫耀第652章 決戰大西洋之空中反潛第423章 帝王槍族第651章 決戰大西洋之黑洞頻率第1章 折戟沉沙第174章 黃海大戰第671章 決戰大西洋之怒海爭鋒第118章 遠東金融風暴(2)第27章 邊打邊談第455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四)第243章 建威第123章 併購帕森斯第485486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第612章 德軍撤下來換美軍上第183章 其心可誅第23章 聯合艦隊覆滅(一)第133章 僱傭艦隊(下)第701章 二戰結束第436章 大決戰第633章 墨西哥大潰退(下)第218章 發行龍幣第388章 航母出動第265章 巾幗女兵第364365章 驅逐戰列艦第607608章 巴倫支海的較量第673章 決戰大西洋之生死瞬間第640章 黑壓雲域(二)第579章 死神gh-41攻擊直升機第179章 小別勝新婚第470章 最大贏家第681章 一波三折的蘇德戰場第732章 單極世界第341章 第三次英布戰爭第429430章 會佔領紐約嗎第439章 重建夏威夷王國第682章 悲催的斯大林第683684章 開闢第三戰場和意大利的投降第71章 撥款造艦第420章 歐洲戰車大競賽第209章 九日戰爭(中)第238章 風雨京畿(四)第270章 世紀成就第289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四)第578章 美德威脅論 中華帝國擴軍的藉口第449章 黑色閃電戰(上)第732章 單極世界第385章 鐵骨錚錚的超級戰列艦第270章 世紀成就第466章 攻佔諾福克第380章 烈日之戰第369章 蘭芳東南亞的釘子戶第156章 海上演習第189章 讓光緒吃癟第462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一)第305 新的危機第635章 伊莎貝拉大撤退(中)第546章 轟動世界的光華大帝號新聞發佈會第612章 德軍撤下來換美軍上第423章 帝王槍族第182章 談判第137章 遇刺第68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4)第191章 亞東海軍軍備競賽第556章 英德海軍潛艇競賽第262章 危機四伏第195章 工業基地第47章 兩處心思(四)第580章 導彈實戰部署第378章 一戰爆發第635章 伊莎貝拉大撤退(中)第489章 來自土耳其的求救聲音第146章 幾百張嘴等着吃他第8章 乘勝和談第347章 貓妖出世和H1N1降臨第362章 中華帝國的全球戰略佈局第271章 排華法案 中美外交大戰第264章 光華第286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第477章 大洋黑洞第491章 第二次希土戰爭第426章 整風行動 內修政治第34章 三國干涉還遼第460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九)第585章 蘇德火拼,中華帝國發財第101章 紅臉黑臉第597章 哭泣的凱旋門第78章 虎賁之師第201章 中華人民志願軍(上)第441章 百慕大之戰第225章 血火加勒比(上)第147章 掘金美利堅(2)第42章 拜門子第180章 王辰浩眼裡的狐假虎威第104章 步步蠶食第389章 扶桑的悲哀第4章 黃海鏖戰第392章 日本要遷都第240章 四省八部制第61章 自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