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海灣戰爭——中華帝國的武力炫耀

【祝朋友們中秋快樂!】

希臘和亞美尼亞入侵土耳其,威脅中華帝國控制的巴格達鐵路,並且嚴重威脅中華帝國在土耳其以及在東南歐洲的核心利益,於是中華帝國決定介入其中,維護帝國利益。

御前會議結束後的第二天,中華帝國外交部和總參謀部制定了詳細的行動方案並且立即採取行動。

當天,中華帝國外交部召開記者招待會,提出了對土耳其局勢的擔憂和關切,指責希臘和亞美尼亞是製造地區局勢緊張的罪魁禍首,應當立即停止一切軍事行動,呼籲當事國召開和平談判,中華帝國願意充當調停國。此舉得到了國際社會輿論的支持,歐洲反戰人士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爲中華帝國正在履行作爲一個負責人的大國所該做的事情。

中華帝國在佔據輿論優勢之後,隨即指示常駐國聯代表進一步提出了中華帝國的要求。利用國聯維穩條款起草國聯成立至今第一條維和法案編號192010110001(前八位是日期,後四位是案件編號),要求國聯介入希臘、亞美尼亞和土耳其之間的戰事。

國聯當即召開成員國大會,對中華帝國起草的192010110001號方案進行表決。結果第一輪投票表決結果顯示,39個普通成員國當中30個國家投了贊成票,6票反對。3票棄權。六個投反對票的國家基本上都是支持希臘的巴爾幹聯盟成員國,和支持亞美尼亞的外高加索蘇維埃聯盟。

草案獲得一審通過,但是卻在二審的常任理事國表決中碰了釘子。儘管德國支持,但意大利投了棄權票。英法兩國則直接動用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直接否決了該草案。

對於英法兩國投反對票一事,中華帝國方面相當的不滿,於是立即同英法兩國舉行閉門會議進行磋商。

英法兩國都是希臘和亞美尼亞背後的真正主使者,自然會投反對票,更不會輕易改變立場。爲此,中華帝國方面不得不使用一些手段來迫使英法兩國妥協讓步。

戰後的英法兩國儘管獲得了中華帝國的經濟援助,暫時控制住了國內局勢。但是兩國在大戰中消耗甚巨,倒退了二十年的經濟不是短時間就可以恢復元氣的。英國希望恢復金本位制,但是英國的黃金在戰爭期間爲了購買先進的飛機、坦克和各種物資,95%的黃金和白銀儲備都流失了。其中絕大多數都流入了中華帝國。戰後英國內閣期望重振英國經濟霸權地位,但是南非的黃金儲量雖然巨大,可是短時間內無法支撐英鎊紙幣的兌換任務,英鎊依然處於高度貶值水平,跟世界唯一幣值穩定的龍幣兌換比率爲75:1。這跟戰前1:5的水平相比較可以看出英鎊的大幅度貶值。

英國聯合內閣做過很多努力方案,但是最終都失敗了,沒有足夠的黃金儲備根本無法回籠市面上流通的大量英鎊紙幣,就談不上抑制通貨膨脹恢復金本位制。英國當局爲此多次向中華帝國求助。請求中華帝國借給英國1000噸黃金作爲準備金,但是都遭到中華帝國的拒絕。中華帝國只向英國借貸龍幣。而龍幣只能用來從中華帝國購買商品,禁止直接兌換黃金。中華帝國佔據全球90%的黃金儲備。因此英國想從其他國家獲得黃金也是不切實際的。

這樣一來,英國的金本位制救援計劃遲遲無法啓動,經濟恢復也就談不上了。

中華帝國在土耳其問題上向英國施壓,但是英國也據此跟中華帝國提條件,請求中華帝國可以借1000噸黃金給英國。

經過幾輪討價還價,中華帝國最終答應向英國提供540噸黃金購買英國國債,換取英格蘭銀行回收市面上的30億英鎊的紙幣,以減輕英國通貨膨脹的壓力。英國當局只想着如何得到黃金來維持金本位制的金融體系,同時回收市面上過多的英鎊紙幣,抑制通貨膨脹恢復經濟。但是他們忽視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中華帝國此舉實際上就是炒股票的抄底戰術,在英鎊最不值錢的時候大規模換取英鎊,等到英國恢復黃金本位制,結束通貨膨脹時,英鎊就會升值,中華帝國抄底得到的30億英鎊的實際購買力將相當於4000噸黃金,無形中,中華帝國等於向英國發放了一筆鉅額的高利貸,回報率驚人。

同樣,中華帝國也向法國提供了480噸黃金購買法國國債,換取法蘭西中央銀行回收市面上流通的780億法郎紙幣,同樣也是幫助法國恢復金本位制並控制法國國內的通貨膨脹。

英法兩國國內自然有一批高級經濟智囊團,他們看出了其中的鉅額貓膩,他們一度勸說英法兩國政府不要跟中華帝國做這筆交易,但是英法兩國當局認爲中華帝國雖然從中獲利,可英法兩國也同樣是得大於失,因此按照博弈論來衡量的話,這是英法兩國正確的選擇。

英法兩國的銀行資本家們對此的看法也是眼熱,雖然世界大戰英法兩國的經濟都遭到重創,但是這並不影響兩國的銀行資本家們的獲利。戰爭期間,銀行商人是永遠不會吃虧的,相反他們大發戰爭財,戰前的大財團變成超級財團,小財團變成大財團,只有平民老百姓和中產階級是戰爭的最大受害者。

但是,英法兩國的銀行團跟他們的政府一樣,只有政府信用支撐的紙幣鈔票,沒有黃金白銀,因此他們也拿不出各自國家所需要的黃金,所以只能眼睜睜的看着中華帝國用黃金作爲資本從英法兩國大規模的搶錢。

與此同時。中華帝國除了跟英法兩國達成黃金兌換國債的協議之外,中華帝國向英法承諾,將確保對兩國的石油供應,以此作爲交換條件。換取英法兩國不要再支持希臘和亞美尼亞進攻土耳其,停止對巴格達鐵路的威脅。

世界大戰之後,全球的能源需求從煤炭向電力和石油方向轉化,尤其中華帝國向歐洲提供的大批戰車、飛機、卡車等裝備,都是吃油的無底洞,英法兩國的石油供應原本一半依靠中華帝國在波斯灣的科威特基地供應,另一半從美國進口。但中美戰爭後,美國的主要石油產區被割讓給了墨西哥。墨西哥跟中華帝國是同盟國,只要中華帝國一句話便會徹底掐斷英法的石油能源供應,因此中華帝國用石油來說項,頓時捏住了英法兩國的七寸。逼其就範。

經過三天的閉門磋商,中華帝國和英法兩國達成了一致協議。在第四天的國聯常任理事國會議上,英國、法國和意大利三國同時投了棄權票,最終以中華帝國和德國兩票贊同通過了192010110001號決議。

隨後,國聯秘書長王蒙正式簽發1920年第一號國聯法令。勒令希臘和亞美尼亞兩國停止侵略土耳其。

然而,希臘和亞美尼亞依然以爲國聯不過是說說而已,國聯沒有軍隊,根本對他們沒有實際威脅。因此兩國不理會國聯法令,繼續進攻土耳其。

希臘和亞美尼亞無視國聯法令。這樣一來,中華帝國有了出兵的藉口。

光華二十年七月五日。中華帝國大西洋艦隊的兩個航母戰鬥羣進入地中海,同地中海艦隊第七航母戰鬥羣匯合。三天後,中華帝國印度洋艦隊第九航母戰鬥羣也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

七月九日,地中海艦隊司令部成立了愛琴海特混艦隊,一個戰列艦戰鬥羣和四個航母戰鬥羣,共計88艘戰艦。同時,地中海司令部所在的塞浦路斯基地的航空聯隊也得到了擴充,中華帝國從大西洋和印度洋基地抽調了四個戰鬥機航空聯隊和三個轟炸機航空聯隊,加上塞浦路斯基地原有的戰鬥機和轟炸機,一共九個航空聯隊,擁有兩百架地獄火戰鬥機、三百架雷電戰鬥機和四百架H2N1轟炸機。

另外,完成機械化改革的海軍陸戰第三師也駐紮在塞浦路斯基地。該師擁有三個配備“裝甲三劍客”等先進武器裝備的戰車團和兩個機械化步兵團,是從日本戰場和美國戰場上一路打出來的王牌陸戰師,戰鬥力極其強悍。

愛琴海特混艦隊先遣艦隊於十三日進入馬爾馬拉海,沿着西北海岸線被希臘軍隊佔領的地區進行巡航,此舉頓時嚇壞了希臘政府,希臘總統緊急下令前線希臘軍隊和希臘海軍不得主動向中華帝國海軍開火,並特別指示希臘海軍從土耳其領海退出,避免跟中華帝國海軍擦槍走火。

而對於陸上戰爭形態,希臘軍方的態度和總統府相反,他們認爲中華帝國方面只是嚇唬嚇唬而已,世界大戰期間中華帝國都沒有參戰,此時更不會直接出兵介入,因此希臘海軍退出馬爾馬拉海,但是希臘陸軍和空軍依然痛打土耳其軍隊,繼續侵佔土耳其領土。

一個星期後,中華帝國愛琴海特混艦隊悉數開進馬爾馬拉海,並在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登陸。此時,希臘總統府已經感覺有些不妙了,但是軍方未予理睬,認爲中華帝國軍只是保護巴格達鐵路而已,只要希臘軍隊不靠近巴格達鐵路,不主動招惹中華帝國軍便相安無事。

就在海軍陸戰第三師登陸君士坦丁堡的同時,中華帝國在波斯灣的科威特基地成立了海灣戰區司令部,制定對亞美尼亞國發動進攻的戰術,以解救土耳其。同時,中華帝國還有更深層的戰略目的,那就是亞美尼亞所在的外高加索聯邦控制這世界第二大產油區裡海的巴庫石油區,中華帝國政治上要迫使外高加索不得加入蘇聯,軍事上要保衛海灣石油區和巴格達鐵路,經濟上則控制巴庫石油區,徹底壟斷全球石油供應。

不論從哪個方面來看。中華帝國都有直接出兵亞美尼亞國的理由。

9月17日,當地拂曉時分,在亞美尼亞拒不執行國聯委員會第1號決議的情況下,中華帝國航空兵開始空襲亞美尼亞。併發起代號“雷霆一擊”的軍事行動。海灣戰爭由此爆發。

中美戰爭過後,中華帝國的的很多新式軍事作戰理論在實戰中得以檢驗。最大的收穫就是制空權對海戰和陸戰的巨大影響。

因此,海灣戰爭爆發後,中華帝國執行雷霆一擊的第一步便是發動了大規模的空中戰役。包括戰略性空襲、奪取亞美尼亞戰區制空權和爲地面進攻做好戰場支援的準備。

亞美尼亞國空軍對付土耳其空軍有優勢,因爲是英國和法國在戰後遺留下來大量的戰鬥機和轟炸機,隨着五國公約的締結,五大常任理事國的軍隊進入了長達十五年的休假期,因此這些作戰飛機沒有用武之地。但維護保養費用甚巨,英法協約國根本沒有財力維持,因此便宜了像亞美尼亞和希臘這樣的協約國國家,他們落後的空軍一下子變得強大起來。

也正是這種突然間的強大。令小小的希臘和亞美尼亞軍方變得目空一切,自以爲天下無敵了,連中華帝國的警告也不放在眼裡了(可以聯想一下越戰後的越南軍隊)。

中華帝國在波斯灣的海軍航空兵動了兩個航空聯隊,科威特基地空軍也出動了三個航空聯隊參戰。

亞美尼亞空軍的322架來自法國、英國和意大利的所謂先進戰鬥機,可以殺的土耳其空軍一敗塗地。但是在碰上中華帝國的地獄火和雷電戰鬥機後,猶如撞了南牆一般,頓時碰的頭破血流。

短短兩天時間,亞美尼亞空軍被中華帝國空軍打了個322:0。整個空軍全軍覆沒,卻沒有擊落一架中華帝國的戰鬥機。一邊倒的屠殺。令整個亞美尼亞軍方頓時譁然,這才知道跟中華帝國軍的實力差距。

然而。亞美尼亞軍方的清醒已經爲時已晚。

中華帝國空軍在掌握了制空權後,立即進入第二階段作戰,不給亞美尼亞軍任何喘息調整的時間。

空中行動的重點轉入亞美尼亞戰區,實施戰略轟炸和定點戰術打擊。至23日,中華帝國空軍共出動各種戰鬥機、轟炸機近20萬架次,投彈8萬噸,發射5000多枚空地火箭彈,對選定目標實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強度的持續空襲,極大削弱了亞美尼亞軍的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能力,戰略空襲和外科手術式的定點打擊,癱瘓了亞美尼亞軍的戰爭潛力和戰略反擊能力,使戰場上的亞美尼亞軍前沿部隊損失近三分之二,後方部隊損失約近四分之一,爲中華帝國軍發起地面進攻創造了條件。

在此期間,失去制空權的亞美尼亞軍隊,爲了避開中華帝國空軍的航空炸彈、火箭彈的打擊和機槍掃射,被迫實施消極防禦,以藏於地下、隱真示假、疏散等措施躲避空襲,保存實力。亞美尼亞軍曾試圖以向戰場傾泄石油、點燃伊拉克、科威特油井和威脅使用化學武器手段阻滯和遏止中華帝國軍隊的軍事行動,均未達目的。因爲中華帝國地面部隊出動前,特種部隊已經滲透至亞美尼亞軍後方進行大肆破壞,射殺亞美尼亞軍指揮官,阻止了可能的化學武器攻擊計劃。

地面戰役發起前,中華帝國軍成功的實施了戰役欺騙,通過特種部隊和土耳其軍的配合,造成亞美尼亞軍產生誤判,以爲中華帝國軍會從土耳其領土上向他們進攻,因此在亞土東部邊境上構築防禦工事和駐紮重兵防範,但是中華帝國軍卻繞過土耳其,借道波斯帝國從裡海沿岸北進150公里後再折返西南,直插亞美尼亞主力第一集團軍側後方。

中華帝國駐科威特第33裝甲師,憑藉裝甲三劍客的高速機動能力,突然出現在亞美尼亞軍第一集團軍側後方,頓時造成敵軍的混亂。但是亞美尼亞軍迅速調整部署,攔截中華帝國軍。但是,亞美尼亞軍不知道中華帝國軍的戰鬥力,更加不瞭解中華帝國軍的裝甲師的戰鬥力是多麼的強悍。

結果,亞美尼亞第三軍還未趕到側後方佈防。便在半路上被攔腰橫衝出來的第77戰車團打垮了。中華帝國陸軍的W16輪式步戰車高速的機動能力,配合上面大口徑的M2重機槍,對以步兵爲主的亞美尼亞軍展開了大屠殺。短短二十分鐘時間,亞美尼亞第三軍五萬餘人便死傷過半。一個軍硬是被中華帝國的一個戰車團給打垮了,並且一路潰敗,將整個亞美尼亞第一集團軍的戰術部署給打亂了。隨後中華帝國軍33裝甲師各部隊迅速穿插迂迴,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打垮了整個亞美尼亞第一集團軍。

中華帝國軍的強悍戰鬥力令亞美尼亞上下一片驚恐,亞美尼亞軍方被迫放棄多個戰略要地,迅速收縮兵力。

土耳其大國民議會迅速制定策略,配合中華帝國軍收復失地。大會任命卡塞姆?卡拉拜基爾爲東線司令。並下令反攻。卡塞姆?卡拉拜基爾將軍早在1919年初就被凱末爾調至埃爾祖魯姆任15軍軍長,同時他還受命在此擴充軍隊,收集武器,宣傳抗敵思想。因此當大國民議會政府決定對亞美尼亞反攻的時候,土軍在東線已經有了相當的實力。

1920年9月28日清晨,土軍藉着中華帝國軍大勝的餘威開始反攻,很快佔領了薩勒卡默什,之後又突破了亞美尼亞人在薩勒卡默什到拉拉奧盧之間的防線。

10月28日。土軍再次發起進攻,挫敗了亞美尼亞人的抵抗,2天之後佔領了卡爾斯城。與此同時,中華帝國軍裝甲師已經踏平了居魯姆城。城內的三萬亞美尼亞守軍不戰而降,顯然已經被嚇破了膽。

至此。亞美尼亞達克納什黨人的擴張計劃完全破滅,不得不向土軍求和。

中華帝國軍解救土耳其和炫耀武力的目的業已達到。因此同意談判。

中土亞三方經過談判,於12月3日簽訂了《居魯姆協定》,土耳其收回了1878年《柏林條約》劃歸俄國人的卡爾斯及其附近地區。在中華帝國的干涉下,外高加索聯盟承諾不加入蘇聯,同時將格魯吉亞區的阿爾達漢、阿爾特溫、巴統等地交個中華帝國軍暫時託管,這樣中華帝國軍實際上控制了巴庫石油區,捏住了外高加索聯盟的命門,使其乖乖服從中華帝國的意志。不過,協定簽署後不久,中華帝國又跟土耳其達成了協議,土耳其放棄對科威特的主權要求,正式割讓給中華帝國,伊拉克區從中華帝國的勢力範圍變成租界區,而作爲回報,中華帝國將格魯吉亞的阿爾達漢、阿爾特溫、巴統等地移交給土耳其管轄,這樣土耳其實際上控制了巴庫石油區。

對於土耳其來說,這個交易非常划算,樂得不得了。但對於中華帝國來說,同樣也是王辰浩全球戰略佈局的一個環節。中華帝國將阿爾達漢、阿爾特溫、巴統等地移交給了土耳其,等於讓土耳其今後跟外高加索聯盟產生了領土糾紛,等到外高加索分裂後,格魯吉亞共和國更是得跟土耳其鬧得不可開交,這樣土耳其周邊就不會安寧,就得向中華帝國求援,對中華帝國日後左右土耳其政治是不言而喻的,土耳其將成爲中華帝國用來干涉巴爾幹地區事務和蘇聯的橋頭堡。。

東線的勝利是中華帝國軍的武裝干涉的結果,但是對於土耳其大國民議會政府來說,是在民族解放鬥爭中獲得的第一次勝利,它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安卡拉政權的威望,而且使政府可以抽調一部分軍隊增援西線和南線,對接下來抵禦希臘軍隊的進攻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東西兩線戰局的對比,土耳其軍和中華帝國軍的巨大實力差距,促使凱末爾下決心重建正規的國民軍隊。而這正是中華帝國所期望的結果,很快土耳其議會通過了一項總額2億龍幣的軍購案,向中華帝國採購飛機、戰車、大炮、機槍等先進武器裝備,用來武裝土耳其軍隊,向中華帝國軍學習,進行機械化改革。

———————————————————————————————

第四卷 條約時代 第490章 海灣戰爭——中華帝國的武力炫耀 完,您可以返回列表。

第725章 核大戰(3)第529章 文化侵襲 東方的奧斯卡金像獎和好萊塢第561章 空中堡壘 中華帝國志願軍大顯神威第687章 斬首美利堅之鷹第227章 血火加勒比(下)第483章 納粹崛起(二)第99章 富可敵國第236章 風雨京畿(二)第284章 海上獵殺第234章 給農民實惠第509章 黃金大掠奪第343章 1907年海軍軍備競賽第141章 掘金美利堅1第14章 又迷路了第451章 檢查省PK監察省第547章 希特勒:勒緊褲腰帶也要發展核武器第583章 德國閃擊蘇聯第495496章 拖垮法國之東洋戰爭第309章 三年中德同盟第397章 九州空戰(上)第671章 決戰大西洋之怒海爭鋒第494章 沙漠風暴行動第572章 丟了西瓜揀芝麻第254章 核物理工程第638章 戰略威懾吹風會第363章 中華帝國的最後一級戰巡第251章 讓諾貝爾獎靠邊站第70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6)第609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381章 巴黎之戰第84章 大禮第77章 陪練的暫編第二師第42章 拜門子第513514章 條約時代的海軍競賽第697章 憤怒的小鳥(下)第562章 石油戰爭第558章 噴氣時代降臨第649章 決戰大西洋之飢餓戰役第149章 再做一次壞事第324章 強盜是這樣煉成的(2)第147章 掘金美利堅(2)第38章 幼憔入幕第176章 黃海大戰(3)第180章 王辰浩眼裡的狐假虎威第394章 中華帝國陸軍少爺兵們的第一戰第10章 前浪後浪第165章 誘殺留裡克號第387章 第三次中日戰爭爆發第492章 中土安保同盟第467章 美軍大潰敗第559章 虎王重型坦克和巴爾幹戰爭結束第66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2)第675章 決戰大西洋之境況逆轉第666章 決戰大西洋之洞悉陰謀第484章 納粹崛起(三)第244章 賣身契第523524章 希特勒執政和法西斯陣營的擴張第685章 喚醒計劃第671章 決戰大西洋之怒海爭鋒第644章 鋼鐵的碰撞(中)第34章 三國干涉還遼第448章 中墨聯軍(下)第584章 里加灣海戰第263章 帝國伊始第311章 中華帝國大西洋艦隊第254章 核物理工程第457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六)第249章 將計就計第409章 九州陷落第453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二)第647章 決戰大西洋之冰雹來襲第557章 炮艦外交中華帝國的大灰狼艦隊第250章 戰術天時第90章 收心第661章 決戰大西洋之最後一線生機第344章 超神弓時代第316章 南海大海戰(一)第79章 練兵不忘辦洋務(1)第521522章 二代 陸軍裝甲部隊三劍客第198章 整合海陸軍第111章 一艘船十個墓(1)第598章 中華帝國的抉擇第208章 九日戰爭(上)第65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1)第720章 深海較量第356357章 bb黨第578章 美德威脅論 中華帝國擴軍的藉口第720章 深海較量第344章 超神弓時代第29章 談判破裂第43章 雙胞姊妹第275276章 不宣而戰三第436章 大決戰第387章 第三次中日戰爭爆發第495496章 拖垮法國之東洋戰爭第50章 花錢得學韋爵爺第256章 中國,雄起了第300章 邊打邊談第455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四)第94章 永平軍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