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三國干涉還遼

《天津條約》割佔遼東半島給日本的消息在隨後的幾天時間傳遍了中國大江南北,激起國民們的強烈不滿和抗議,跟李鴻章敵對的政客們已經開始攻擊李鴻章賣國了。

對此,李鴻章一點都不覺得奇怪。反正他已經相信王辰浩的策略可以最終力挽狂瀾,因此就不在乎這段時間的呼罵聲了。

光緒皇帝於1894年12月30日這天在紫禁城對《天津條約》中英日三種文字合約文件分別用印,《天津條約》正式在清帝國國內具備法律效力。日本方面,陸奧宗光派人火速將條約文件送回東京交由日本天皇簽字。

1895年1月4日,日本明治天皇在《天津條約》上簽字,該條約正式在日本國內生效。

清日雙方於1月9日在天津正式交換《天津條約》簽字文件,宣佈清日甲午戰爭結束。

李鴻章只有三個月的時間準備,他跟周復、楊士驤和王辰浩等幕僚們商議過,不會把賭注都壓在俄國人身上,因此趁着戰爭結束後立即要求各國列強解除對華武器禁運。

清日戰爭已經簽字結束,各國列強沒有理由再凍結清帝國的軍火,於是紛紛命各自海關放行,搭載着大量武器裝備和彈藥的軍火船迅速駛離各國海關踏上回國之路。其中購自美國和法國的軍火速度最快,分別從馬尼拉和法屬越南出發,很快便運抵至天津大沽口。

遼東半島威脅清帝國首都安全,清廷知李鴻章是緩兵之計,因此李鴻章依然是清帝國海陸軍統帥,全國各地海陸軍依然歸他調遣。

全國各地勤王部隊陸續進抵山海關、錦州、奉天一線,對外宣傳是整編全國陸軍,進行陸軍改革。

列強們都知道清帝國陸軍在甲午戰爭中被打得一敗塗地,因此戰後陸軍改革勢在必行,因此沒有理由干涉。而日本方面雖然懷疑其用途,但卻沒有藉口和證據,從而無法得到列強支持。

當然,此時日本方面已經沒有精力去關注清帝國的陸軍調動了,因爲德法俄三國已經正式抱團照會日本,公開提出遼東主權問題,干涉日本對其佔領。

1月16日,經過半個月的磋商,俄國公使庫曼已經先後照會英、法、美、德、意、奧、比、葡、荷等國,就遼東半島割讓問題影響清帝國首都安全,進而影響各國在華利益爲由發出抗議。

由於俄國拉攏了法國和德國,三國抱團後其強大的力量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抗衡他們。因此俄國的提議得到了除英國之外的所有列強國家的精神支持,英國雖然拒絕,但是選擇了中立,因爲英國實在不敢同時得罪三國。

這樣一來,俄國取得了國際列強們的支持和默許,聯合法國和德國一起向日本外務省提出備忘錄。

俄國的備忘錄稱:“俄國皇帝陛下之新政府,茲查閱由日本國向中國所要求之講和條件,對遼東半島歸日本所有一節,認爲不僅將危及中國之首都安全,同時亦使朝鮮國之獨立成爲有名無實。上述情形將妨礙遠東之持久和平。俄國政府爲再次向日本國皇帝陛下之政府表示誠摯友誼,茲特勸告日本國政府須應確然放棄對遼東半島之佔領。”

德、法兩國的備忘錄也採取類似口吻。德國公使海靖還在宣讀備忘錄後,又發表了一段威脅性的談話,說“同三國開戰,對日本國乃是毫無希望之事。故認爲貴國對此事件並非不能讓步。”法國公使則稱“日本海軍覆滅,法國遠東艦隊和俄國艦隊可輕易在東京灣登陸。顧日本國沒有拒絕讓步的能力!”

最後,三國要求日本歸還遼東予中國,並限定在十五日之內答覆,無疑等於最後通牒。

三國政府公開干涉日本還遼後,李鴻章立即遊走三國公使館,表示如果三國政府肯出兵威懾幫助清帝國收回遼東半島,軍費由清帝國方面負責。

三國政府見李鴻章願意出錢,這個人情等於是白送給他們的,於是在外交上對日本提出“勸告”的同時,又在軍事上向倭國施加壓力,俄國命令停泊在日本各港口過冬的軍艦,在二十四小時內做好隨時起錨的準備。其遠東艦隊在東海黃海和日本海遊弋示威;同時俄國調東西伯利亞的兩萬兵力集中海參崴待命,並實行“臨時地區戒嚴令”。法國和德國的部分軍艦也到朝鮮海峽附近抽熱鬧,製造緊張氣氛。

德法俄三國對日本劍拔弩張,大有戰爭一觸即發之勢。

這一行動給了日本政府很大震動,它試圖求援於英國,組織反干涉聯盟,但英國見德法俄三國抱團實力強大的要命,因此不願爲此得罪俄德法三國,所以不予支持。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看到外交交涉既無迴旋餘地,軍事上又絕非三國對手。如果不接受三國“勸告”,遷延不決,而清帝國又在組織陸軍可能反撲,就有可能落得遼東半島既不能保,《天津條約》規定的承認日本佔領朝鮮一事也泡湯了,最終換的狼狽處境。

日本仍然盡努力保住在條約所得。1月20日,日本提出只佔領旅順與大連兩海港,加上一些賠款。但三國依然態度強硬,毫不退讓。

日本並非真正意義上戰勝清帝國,清帝國還有完整的北洋水師,加上日本黑田清隆內閣主和最終放棄對遼東半島的永久佔領。

1月22日,日本與三國達成初步協議。日本保留朝鮮歸還遼東予中國,但清廷要付出三千萬兩白銀作爲賠償。

關於賠款數額,俄、德、法均認爲,日本放棄遼東半島,並非對中國讓步,而是對三國的讓步,所以日本國不能因此對中國提要求。當天,李鴻章嚴詞拒絕賠償。日本以開戰相威脅,但李鴻章不懼,稱各國海關扣押的清帝國軍火船已經陸續運回國內,不懼開戰。

直到這時,日本方面方纔知道他們被李鴻章耍了,因爲現在德法俄三國已經介入干涉,再開戰責任在他們三國而不在清帝國,因爲三國肯定不允許爆發戰爭,李鴻章有恃無恐是以強硬無比。

陸奧宗光悔恨自己當初不該被利益衝昏了頭腦,現在不但遼東半島拱手還給了李鴻章,反而連賠款也沒有了。

不該,畢竟李鴻章也不想真打起了,因此依然承認朝鮮歸日本佔領。

陸奧宗光權衡利弊,日本政府不得不最後決定完全接受三國的“勸告”,忍痛放棄對遼東半島的永久佔領。1月23日,日本駐三國公使將此決定分別通知各國政府。

當天,日本無條件撤離遼東,退回朝鮮。李鴻章電令奉天、錦州一線清軍向前推進,收復失地。

公元1895年1月26日,農曆甲午年最後一天,乙未年春節。日本第一軍和第二軍退回朝鮮,清軍恢復鴨綠江防線,日軍徹底離開中國本土,國朝上下一片歡騰。

第145章 璦琿爭奪戰(1)第598章 中華帝國的抉擇第246章 股市監管第121章 賺得鉅款第488章 世界屋脊——空軍的制高點第288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三)第625章 希特勒的抉擇第415章 夏威夷條約第627章 復仇(1)第448章 中墨聯軍(下)第614章 抉擇第467章 美軍大潰敗第318章 全殲英國亞洲艦隊第220章 掌控命脈第312章 偷襲新加坡第706章 軍備競賽第314章 琵琶精號第713章 外高加索戰爭(二)第21章 雷行北洋第298章 騰達空戰第395章 血戰失立山第284章 海上獵殺第106章 來自沙皇的邀請第369章 蘭芳東南亞的釘子戶第78章 虎賁之師第25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92章 免稅第585章 蘇德火拼,中華帝國發財第629章 復仇(4)第697章 憤怒的小鳥(下)第630章 復仇(5)第650章 決戰大西洋之空中佈雷第251章 讓諾貝爾獎靠邊站第177章 意欲合圍第52章 暗中較勁第88章 唐紹儀、詹天佑第256章 中國,雄起了第252章 科技大移民第649章 決戰大西洋之飢餓戰役第286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第162章 海陸協同 三江口之戰(5000)第309章 三年中德同盟第221章 戰前準備第96章 驚聲尖叫第654章 決戰大西洋之海空較量第316章 南海大海戰(一)第23章 聯合艦隊覆滅(一)第585章 蘇德火拼,中華帝國發財第589章 再拼日德蘭第653章 決戰大西洋之納爾維克戰役第206章 爲高升號復仇(上)第284章 海上獵殺第495496章 拖垮法國之東洋戰爭第454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三)第3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3章 如此粗暴第343章 救俄國一命第472章 全球海軍假日第497章 控制歐洲經濟第111章 一艘船十個墓(1)第133章 僱傭艦隊(下)第41章 海軍衙門也管鐵路第109章 晉德商號第139章 第二生命 情報系統第260章 插手巴拿馬運河第58章 籌備新軍(四)第224章 飛機工業的起步第44章 兩處心思(一)第492章 中土安保同盟第291章 賺了夫人又賺兵第679章 颱風行動之下諾曼底登陸第21章 雷行北洋第271章 排華法案 中美外交大戰第105章 船舶重工第262章 危機四伏第292章 外蒙古的悲哀第572章 丟了西瓜揀芝麻第505章 空中走廊地獄火同亨克爾的較量第245章 六大工業基地第644章 鋼鐵的碰撞(中)第246章 股市監管第105章 船舶重工第24章 聯合艦隊覆滅(二)第630章 復仇(5)第479章 電磁脈衝炮第393章 澎湖海戰第566章 中華帝國的釣魚藝術第409章 九州陷落第405章 全面對抗第712章 外高加索戰爭第421章 坦克大戰第319320章 屬於中華帝國的神弓海軍時代第649章 決戰大西洋之飢餓戰役第482章 納粹崛起(一)第205章 首裡會戰的勝利第355章 升溫的火藥桶第491章 第二次希土戰爭第425章 地獄火第293章 世界大戰?第572章 丟了西瓜揀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