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中國,雄起了

實際上,〖中〗國海軍戰艦從13日開始就已經秘密出發進入大海巡邏了,對外宣傳20號開始,只是爲了麻痹沙俄海軍,以達到突然之目的。

果然,12月14日這天,兩艘〖中〗國籍商船在完成對日貿易後返航,剛,

進入黃海海域便遭到沙俄軍艦俄羅斯人號的攔截,沙俄海軍是想趁着〖中〗國海軍還未開始護航前再做最後一筆生意。

很快,兩艘〖中〗國籍商船被截停,沙俄海軍士兵登船強行檢查,向船長船員索拿金錢和貨物。

正當沙俄海軍士兵興高采烈之時,遠處突然出現幾艘〖中〗國戰艦,由〖中〗國海軍第二艦隊獵人號大型裝甲巡洋艦帶領海圻、海琛、海汐三艦快速趕來。

俄羅斯人號艦長髮現〖中〗國戰艦出現後,先是吃驚,接着急令登船的沙俄士兵撤退。就在這時,看到祖國海軍趕來支援的〖中〗國船員們頓時底氣足了起來,奮起反擊,當即將十幾個正在慌忙逃竄的沙俄海軍士兵抓了起來,留作證據。

俄羅斯人號緊急加速逃跑,但卻不幸的是,〖中〗國海軍的四艘戰艦速度皆超過俄羅斯人號,其中的獵人號更是專門爲了對付俄羅斯人號而設計的戰艦。結果不到兩個小時,俄羅斯人號便追趕而上。

獵人號、海圻、海琛和海汐四艦相互配合,將俄羅斯人號攔截,幷包圍了起來。

俄羅斯人號戰艦被圍在當中,不管怎樣機動規避,始終都無法逃出去。

雙方戰艦皆進入高度戒備狀態,炮彈上膛,戰鬥一觸即發。

儘管〖中〗國海軍抓住了沙俄海軍滋擾〖中〗國商船的證據,但卻不能首先開火否則一切努力就將白費,反而給沙俄海軍口實。於是四艘〖中〗國戰艦隻是將沙俄戰艦圍困住,擋住沙俄戰艦逃走的道路。

同樣,沙俄戰艦已經被〖中〗國還抓住了滋擾生事的現行就更不敢率先開火攻擊了,那樣將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但沙俄戰艦不管怎樣試圖衝出去,最終都失敗了。

於是,雙方戰艦就在公海上耬來轉去一直對峙着。

沙俄遠東海軍的軍艦經過改裝後,已經有了無線電系統。雖然傳輸距離因〖中〗國的限制還停留在第二代無線電水平上,但也足夠通知在蔚山海軍基地的俄國海軍司令部了。

沙俄蔚山海軍司令部得知情況後,緊急發電報向沙俄遠東軍區司令部請示。阿列克塞耶夫大將得知情況後頓時暴跳如雷發誓要槍斃了俄羅斯人號的艦長普多夫斯基少將。但即便要槍斃他,也得先把眼前的危機解決了。

阿列克塞耶夫要表現的強硬一些,因爲他丟不起面子。於是他電令距離出事海域最近的沙俄蔚山海軍基地的戰艦全部出動趕去增援俄羅斯人號。

沙俄海軍六艘主力艦離開蔚山軍港,立即被〖中〗國在當地的情報部門發現,並及時將情報反饋給海軍部。

〖中〗國海軍部接到沙俄海軍主力艦隊出動後立即下令分駐在旅順、威海衛和琉球白灘海軍基地的〖中〗國太平洋艦隊緊急出動趕往出事海域。

兩國海軍大規模調動自然躲不開其他列強們的關注,在濟州島海軍基地的德國艦隊發現俄國艦隊緊急出動後,立即派出一艘偵查巡洋艦尾隨。

而〖中〗國外交部第一時間接到掌握沙俄海軍滋擾〖中〗國商船的情報後,立即照會各國駐華使館,將情況向各國做了通報並照會俄國駐華大使,對沙俄海軍再次滋擾〖中〗國商船提出嚴正抗議和警告。

此次〖中〗國外交部有了證據使得俄國駐華公使庫曼十分尷尬和被動,除了不要臉的稱其中肯定有誤會外,面對各國外交官和媒體的質問,他根本無言以對。

很快中俄兩國主力艦隊在黃海東部海域進行全面軍事對峙,雙方全部進入一級戰備狀態,炮彈上膛,只要稍微有一方忍不住走火,那麼將立即爆發激烈的軍事衝突甚至再次演變成戰爭。

雙方的軍事對峙很快超過六g個小時,俄軍戰艦七艘,〖中〗國海軍戰艦十六艘,中方處於優勢,並佔據道義制高點。

〖中〗國外交部藉此要求俄方交出俄羅斯人號艦長和其他曾經參與過滋擾〖中〗國商船的俄海軍軍官和士兵,交由〖中〗國法庭審判。

俄國政府拒絕交人,並要求〖中〗國海軍釋放抓捕的十幾名俄國海軍士兵。

雙方外交官們大打口水戰,黃海上的軍事對峙沒有任何一方後退。

中俄兩國海軍爆發大規模軍事對峙後,第二天國際輿論爲之譁然,各國政府都敏銳的發現中俄兩國此次軍事對峙如果不能夠得到解決,很有可能演變成戰爭。

軍事對峙進入第三天,沙俄海軍增至17艘戰艦,但〖中〗國海軍增至28

艘戰艦,依然處於絕對優勢。沙俄方面要求〖中〗國先施放在押十幾名俄國海軍士兵,否則沙俄海軍不會撤離。北洋政府方面嚴詞拒絕,稱17名俄軍士兵涉嫌持槍搶劫罪、故意傷害罪等罪名,觸犯〖中〗國法律和國際法,他們將被送往〖中〗國山東登州府地方法院進行審判。同時,北洋政府繼續要求俄國海軍交出普多夫斯基等共計133名沙俄海軍艦長、指揮官和參與行動的士兵,否則〖中〗國海軍也絕不撤退。

不管是有理一方還是沒理一方,在這個“公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纔有效,的時代裡,一切都靠國家實力來說話。

顯然,沙俄即便處於沒理的一方,即便在歐洲列強中已經淪爲二流強國,但其國際影響力依然比〖中〗國強大的多。反觀〖中〗國北洋政府,雖然站在有理一方,國家軍力已經提升至亞洲第一世界第五,但剛剛崛起的〖中〗國爲了廢除不平等條約已經得罪了太多的列強國家,因此大多數國家都沒有站出來爲〖中〗國伸張正義。

中俄兩國海軍繼續在黃海進行軍事對峙,都沒有任何退讓的意思。

軍事對峙進入第七天,英法美德等國陸續派出軍艦遠距離觀察情況。

英國巴不得平俄兩國的軍事對峙演變成衝突最好升級爲戰爭。法國對俄國盟友的態度很糾結,法國即希望俄國在亞洲受挫從而將重心轉移回歐洲對付德國,又希望沙俄贏得中俄戰爭,從而打擊〖中〗國崛起,緩解法國在遠東的軍事壓力。

而德國的態度基本上跟法國一樣,糾結的厲害。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藉着同沙俄皇帝尼古拉二世是表兄弟的關係,成功緩和了德俄國家矛盾,德國希望俄國將戰略重心轉移至亞洲,打破俄法同盟對德國的威脅。但德國並不看好沙俄在亞洲的軍事力量,〖中〗國這幾年的快速發展,儼然成爲一個新崛起的帝國主義力量。德國也是新崛起的列強,需要聯合〖中〗國組成新世界同盟,去挑戰英法俄控制的舊世界格局。

同樣,美國對於〖中〗國的崛起也抱有警惕意味。美國暗中扶植〖日〗本,是爲牽制〖中〗國,美國希望中俄之間最好可以兩敗俱傷。但就眼前的美國整體利益來看,美國需要〖中〗國在菲律賓問題上提供支持,因此最終美國政府站出來爲中俄調停。

根據剛剛簽署的海牙國際公約,締約國雙方的衝突將由第三國出面翰旋和調停。〖中〗國北洋政府和俄國沙皇政府都是締約方,沙俄政府率先提出讓法國單獨出面調停,但被北洋政府拒絕,北洋政府要求英國單獨進行翰旋。中俄兩國爭執不下,於是美國政府出面翰旋,聯合美英法德四國共同組成裁判團,介入整個事件裡。

整件事〖中〗國都站在道義制高點上,如果換做以前的清政府,各國列強肯定會向着俄國,將這件事不了了之。但如今是王辰浩的北洋政府,擁有強大軍力做後盾的二等強國,各國列強不得不做出考慮。

英法美德四國組成仲裁委員會,按照海牙公約對中俄這次軍事對峙進行調解和裁判。仲裁委員會第一次在處理跟〖中〗國有關的問題上保持了公正,這使得俄國失去了國際輿論的支持,使其外交處於被動狀態。

對峙進入第十天,俄國政府終於做出讓步,承認沙俄海軍滋擾〖中〗國商船,個別軍官和士兵非法索要財物,但沙俄政府拒絕將涉案人員移交〖中〗國法院審判,堅持由他們自己的法院審判,並要求〖中〗國將扣押的十七名俄國海軍士兵交給俄國法院處理。

俄國人的要求經外交部呈報給〖總〗理府,王辰浩認爲俄國當前不具備跟〖中〗國開戰的準備條件,因此王辰浩回覆外交部,堅決不讓步,狠狠地重創俄國在國際上的聲譽和地位,從而把〖中〗國北洋政府塑造成一個強大的國際形象,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聲望和地位。

外交部得到王辰浩的指示後,繼續保持對俄國的強硬姿態,並在國內大做文章,炒作沙俄威脅論,重新激起國民對沙俄的憤怒,這樣北洋政府可以有足夠的藉口擴大軍費開支了。

〖中〗國的強硬姿態令英法美德四國大爲頭痛,作爲調停國,這讓他們很沒面子。但四國彼此間勾心鬥角,根本形不成有效的統一戰線。

四國政府於是看那邊更強硬一些,便向着哪邊。

沙俄政府考慮到還沒有完成對華戰爭準備,眼下在遠東地區,沙俄海軍力量不敵〖中〗國海軍力量,遠東軍區的兵力和物資儲備也無法支撐同〖中〗國陸軍的戰爭供應,俄國總參謀部認爲除非西伯利亞鐵路貫通,否則對華戰爭沒有勝算。

按照沙俄軍方的計戈,西伯利亞鐵路即便正處於趕工狀態,但想要貫通至少要等到1901年以後。於是,沙俄政府外交部在跟〖中〗國外交部對話的時候,底氣分外的不足。當〖中〗國外交官**裸的拋出戰爭迴應時,沙俄外交官不得不放下高傲的面子,選擇退讓。

十九世紀的最後一天,全世界各主要強國都沉浸在擴大國家利益的巨大喜悅當中,唯獨俄國在這一天裡高興不起來。

這一天,〖中〗國山東省登州府二級地方法院公開宣判黃海〖中〗國籍商船被劫案件。按照〖中〗國最新《刑法典》規定,沙俄海軍士兵涅輔比中尉、圖文斯基下士等七名軍官涉嫌搶劫罪被判35年至45年有期徒刑不等,其他十名參與搶劫〖中〗國商船的沙俄士兵系從犯,被判5年至15年有期徒刑不等。十七名涉案者將在〖中〗國服刑三分之二刑期,剩下刑期到時移交俄國監獄繼續執行。

登州府法院同時以沙俄遠東海軍部管束其海軍人員不利,正式對沙俄遠東海軍部提出起訴,要求沙俄海軍部歸還全部被劫財物,並賠償100萬龍幣作爲補償。

同時,登州府地方法院還對參與搶劫的七艘沙俄軍艦的艦長進行宣判,判決他們三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由於沙俄政府最終也沒有將他們移交給〖中〗國審判,於是登州府法院宣佈永遠禁止這些人入〖中〗國境內。

沙俄政府爲了向國際輿論交代,爲了安撫住〖中〗國政府,不得不對普多夫斯基少將等三十多名沙俄軍官做出處理,沙俄軍事法庭宣判普多夫斯基等人有罪,分別判處他們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但實際上並未執行。

不管執不執行,沙俄政府的臉都丟盡了。爲此,沙皇尼古拉二世在給阿列克塞耶夫大將的電報中對他一頓臭罵。

王辰浩和他的北洋政府在處理〖中〗國商船黃海被劫事件當中,對俄國表現出的強硬姿態,令全國人民大爲讚揚,對王辰浩和他的北洋政府越發忠愛與擁護。

這次事件過後,沙俄的國際地位進一步被動搖,來自亞洲黃種人的挑戰讓西方白種人把俄國人當做了恥辱對象看待。

而〖中〗國政府和軍方在這件事上的強硬態度,第一次讓西方歐美國家感覺到他們面前的〖中〗國真的改頭換面了,不再是一個把忍字掛在頭上當聖經的國家了,而是一個開始學着他們那樣凡事都用大炮來證明自己說話是正確的。

西方媒體不由得在頭版頭條上驚呼:〖中〗國,雄起了。!。

第561章 空中堡壘 中華帝國志願軍大顯神威第131章 僱傭艦隊(上)第248章 廢除不平等條約第726章 核大戰(4)第457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六)第502章 三三線第103章 北洋兵器(2)第117章 遠東金融風暴(1)第718章 水下核力量的突破第215章 海陸軍大臣第24章 聯合艦隊覆滅(二)第197章 雷擊炮的誕生第191章 亞東海軍軍備競賽第575章 消耗戰令德國再次陷入絕境第615章 中華帝國國民們的反應第284章 海上獵殺第458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七)第287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二)第554555章 核訛詐與國際軍火販子第193章 東北江防艦隊第650章 決戰大西洋之空中佈雷第68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4)第79章 練兵不忘辦洋務(1)第161章 拉幫結派 洛克菲勒入夥第505章 空中走廊地獄火同亨克爾的較量第136章 舌戰夏宮第374375章 新的威脅日美結盟第572章 丟了西瓜揀芝麻第152章 遼陽會戰第491章 第二次希土戰爭第96章 驚聲尖叫第625章 希特勒的抉擇第588章 識破戰列艦誤導論英德大力發展航母第203章 中華人民自願軍(下)第105章 船舶重工第271章 排華法案 中美外交大戰第464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三)第628章 復仇(3)第229章 飛艇競賽第480章 西班牙大流感第586章 列寧格勒火拼第383章 中華帝國的“免檢”待遇第184章 較量第93章 永平軍演(3)第152章 遼陽會戰第295章 躋身世界海軍強國第398章 九州空戰(下)第340章 三國協約第582章 第四次美墨戰爭爆發第535章 西班牙內戰結束第121章 賺得鉅款第28章 封爵一等男第268章 兩年同盟第210章 廷議(二)第477章 大洋黑洞第349章 中華帝國反潛力量的建立第111章 一艘船十個墓(1)第592章 外高加索石油區爭奪戰第515516章 中華帝國海軍的準備和電子工業崛起第58章 籌備新軍(四)第200章 就是不消停第563章 中華帝國的四十年輝煌第377章 蘇伊士運河衝突第423章 帝王槍族第531章 貨幣戰爭爆發(一)第232章 爭奪威克島第704章 歐洲共同體第114章 唐代沉船第124章 科技掠奪第70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6)第293章 世界大戰?第252章 科技大移民第695章 希特勒的救命稻草(2)第313章 收復香港第666章 決戰大西洋之洞悉陰謀第517518章 巡航導彈誕生和軌道動能炮的研製第238章 英國屈服第343章 1907年海軍軍備競賽第173章 控制大清財政命脈第588章 識破戰列艦誤導論英德大力發展航母第704章 歐洲共同體第58章 籌備新軍(四)第421章 坦克大戰第498章 掐住英國的脖子第205章 首裡會戰的勝利第479章 電磁脈衝炮第567章 悲催的墨索里尼第457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六)第425章 地獄火第55章 籌備新軍(一)第710章 噴氣時代下的海軍航空兵第109章 晉德商號第296章 冬季攻勢 極地戰役第100章 借自己的錢也賺利息第237章 風雨京畿(三)第534章 羅斯福的大清洗第130章 大國博弈(2)第41章 海軍衙門也管鐵路第5章 浪速遭殃第161章 拉幫結派 洛克菲勒入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