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股市監管

王辰浩劃分出來的六大工業基地中,最後一個工業基地設置在內蒙古地區,以內蒙古包頭、白雲鄂博爲中心,打造以鐵、煤炭、稀土爲主要的工業生產和開採的工業基地。包頭的鐵礦品位高,雜質少,是工業鍊鋼的首選。白雲鄂博的稀土礦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成礦區,稀土種類和儲量佔世界76%,開發後將成爲中華鋼大規模生產的支柱。

而工業開採和生產所需的煤炭資源,內蒙古更爲豐富。〖中〗國五大露天煤礦在內蒙古就有四個,分別爲伊敏、霍林河、元寶山和準格爾露天煤礦。這四個露天煤礦不但完全滿足包白工業基地的能源所需,更可以大規模支援〖中〗國其他工業基地的煤炭消耗。將來還可以大力發展火力發電,爲〖中〗國進行電力能源改革打下堅實的基礎。

除了包白工業基地所必須的工業項目外,國防部總後勤部還在阿拉善盟二道嶺地區設立軍供專用煤礦。二道嶺的煤炭資源俗稱太西煤,屬低灰、低硫、低磷的優質無煙煤,開採出來的煤炭運往北洋兵器重工,專門用來冶煉軍用中華鋼特種鋼材,隨着開採規模的擴大,還將供應各地鋼鐵基地鍊鋼所需,以及用來供應軍艦所需煤炭。

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查幹里門諾爾鹼礦,是亞洲天然鹼儲量最大的鹼礦。在人工鹼還沒有形成規模的時代,天然鹼就成爲首要供應所需。工商部於是在查幹諾爾設立天然鹼化工廠,打造世界最大的天然鹼開採及深加工工廠,不但可以解決〖中〗國工業和老百姓自身所需的用鹼,更是可以大規模出口,爲國家創匯。

同時,錫林郭勒盟錫礦的總儲量據〖中〗國第一海軍工程部在此設立錫礦開採點,將錫礦運往直隸,用來爲海軍造艦生產焊接條。而直隸鋼鐵公司正在研製的合金項目也需要大量測試含錫的合金金屬。

通遼的天然硅砂易開採且儲量巨大,工商部計劃在通遼建設〖中〗國最大的鑄造砂和玻璃生產用砂基地。

六大工業基地只有京津唐工業基地形成了規模化生產,其他五大工業基地除長三角、珠三角和武昌長江三大工業基地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規模外,遼中南工業基地和內蒙古工業基地沒有任何基礎設施,完全從無到有狀態。

其他工業基地可以就地集資建設但遼中南和蒙古工業基地則完全得靠國家財政撥款。遼中南工業基地還好,地處渤海灣,又有鐵路相同,只要國家財政投資到位兩三年內便可以完成基地建設。但是蒙古工業基地地處高原,交通不便。想要完成工業基地的建設,光修鐵路也得四五年的時間。

於是王辰浩耍求工商部和交通部聯合建設蒙古工業基地。工商部負責招商引資,籌集蒙古工業基地所需建設資金。而交通部則大規模向西北地區修造鐵路,爭取在蒙古工業基地建成後可以靠鐵路跟外界取得聯繫。

工商部在其他各大工業基地籌集資金都非常順利唯獨在蒙古工業基地籌集資金問題上碰壁。國內的工商業巨頭們都不看好蒙古,因爲蒙古地區地廣人稀,勞動力缺乏,地處〖中〗國最不發達的西北地區,交通又閉塞認爲在蒙古投資就是血本無歸。

沒辦法,工商部的官員們只好把目光轉移到王辰浩的身上瞄準王辰浩的私人金庫。

此時的王辰浩個人資產已經達到三十億龍幣,名副其實的世界首富。但王辰浩家大業大,用錢的地方多了去了。而投資蒙古工業基地所費頗多,基本上是建設京津唐工業基地的兩倍,即至少需要引乙龍幣的資金。

要王辰浩拿出五億龍幣去投資蒙古工業基地,王辰浩原則上是同意的,因爲他知道投資五億五年後將賺回十億,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買賣。

但是王辰浩作爲帝國〖總〗理,他凡事都得考慮萬全。清俄戰爭已經結束兩年了,俄國人可是一門心思的準備報仇。俄國大力投資西伯利亞鐵路建設,原本該在1904年通車的西伯利亞鐵路估計在1902年就將通車了。一旦西伯利亞鐵路通車,帝俄肯定會對華採取軍事行動。

很顯然,王辰浩如果挪用五億龍幣去投資蒙古工業基地,在1902年以前是不可能收回成本的,更不要提盈利了。王辰浩需要時刻儲備五億龍幣作爲應對沙俄入侵的軍費準備金,因此他不想掏錢。

但作爲帝國〖總〗理,王辰浩也得顧及工商部官員的鬥志,現在帝國百廢待興,王辰浩還得靠他們去建設國家,總不能打消他們的積極性。

於是,王辰浩找來阮忠樞商議對策。阮忠樞在得知王辰浩的擔憂之後,想出了應對辦法。

“〖總〗理大人莫不是忘記了當年您打造直隸鋼鐵公司的辦法了?”

阮忠樞一句話,頓時勾起王辰浩的回憶。當初打造直隸鋼鐵公司可是白手起家,確切說是空手套白狼。王辰浩憑藉他的權利,用直隸商人們的錢完成了直隸鋼鐵公司的建設。

如今舊事重提,王辰浩忽然間發現,比起以前他的官職和權力來說,此時的他已經成爲帝國實際的統治者,當年以權謀財的手段完全可以故技重施嗎!

阮忠樞繼續說道:“以〖總〗理大人的威望,只要您一句話,國內工商界的元老新貴們,哪個不給面子?哪個不信您的遠見和信用?”

王辰浩想了想,心中突然有了主意,於是說道:“忠樞說得在理。”

阮忠樞觀王辰浩的表情似乎有了信心,於是問道:“大人已經胸有成竹了呢。”

王辰浩笑了笑,說道:“是有了想法。

說來給你參考參考!”

阮忠樞恭敬的道:“卑職洗耳恭聽。”

王辰浩整理了一下思緒,於是給阮忠樞說了一套辦法。

王辰浩的辦法還是空手套白狼,不過他今時今日的地位已經尊貴無比,自然不能小打小鬧,更得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得讓國民心甘情願,還不能有怨言。

王辰浩的辦法是發行國債,利用國債來集資五億龍幣。國債分作三年冉、五年期和八年期,三年期利息爲兩釐五年期利息爲四釐。十年期利息爲五釐。國債最低認購五十龍幣,允許國債券在市場流通交易。

阮忠樞當即贊同王辰浩的這個辦法,認爲發行國債即可以保證工業基地的建設資金到位,又可以充分利用〖中〗國民間的閒散資金,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是國家和人民雙贏的方法。

於是王辰浩命阮忠樞協調帝國財政部、帝國銀行、帝國工商部聯合制定國債發行標準和實施方案。

很快,五億龍幣國債的發行方案確定,由帝國銀行印製國債券,在全國各地的分行負責發行。

發行的國債就相當於中長期的貸款,有利可圖。民間工商界對於國家信譽還是認可的,工商界的元老和新貴們於是紛紛出手認購國債。

很多地主老財家裡有的是錢,放着也是長毛,不如拿出來借給國家,還可以獲得高額利息。民間老百姓也有參與,富裕些的中農和富農也可以認購幾百幾千國債券,反正國債券可以流通,老百姓也不怕,可以隨時在市場上出售。

對於很多國內外的銀行來說,五年期的四釐利息已經算是高利貸了,十年期的五釐利息是非常誘人的。銀行平時放貸也就是三四喱的利息而已,放貸給〖中〗國政府自然安全更有保障。於是,國內外的銀行商們也紛紛加入了認購〖中〗國國債的隊伍裡。

銀行是最有錢的機構,固內外一百多家銀行一下子就認購了三億七千萬龍幣的國債,相當於貸款給〖中〗國政府,基本上全都買得是十年期,這樣得到的利息就最高。

五億龍幣的國債發行了不到半個月便被搶購一空,很多國冉商人、

老百姓們剛剛得知消息便錯過了。

王辰浩沒有想到國債發行的如此順利,短短半個月便籌集到了五億龍幣的資金。帝國財政部、工商部和帝國銀行強烈要求再次發行一批國債,以幫助其他工業基地完成項目投資建設,以及交通部大臣詹天估提出修建連接六大工業基地和連接帝國各大城市和戰略要地的鐵路樞紐工程。

要致富先修路,王辰浩深知這個國家發展的大道理。美國和德國的快速發展,鐵路建設無疑是重中之重。有了鐵路,資源便可以進行綜合調配,內陸的礦產資源和農副產品通過鐵路運往工業區,工業區生產的商品通過鐵路運回內陸集散,這樣才能促進流通,商業才能發達,經濟才能發展。

同時,〖中〗國的特殊地理環境也需要鐵路。〖中〗國地域遼闊1人口衆多1

資源分佈卻不均地區經濟發展也嚴重不平衡。因此鐵路在〖中〗國交通運輸體系中將起着重要作用1而且由於鐵路的技術經濟特性鐵路事業的發展對〖中〗國追趕歐美強國並實施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具有重要意義。

眼下〖中〗國已經修建了多條鐵路,最長的是由北京通往璦琿的鐵路,其次是正在修建當中的盧漢鐵路、京張鐵路、京濟鐵路,全部鐵路已建成2200公里,在建鐵路3300公里。

交通部大臣詹天估向國會提交新建鐵路12萬公里的龐大鐵路計劃,最後呈交給王辰浩時,嚇了王辰浩一大跳。好在王辰浩知道這個時代的國人剛剛接觸西方先進科技沒多久,有着遠大的報復和理想。跟1911年孫中山提出的建設16萬公里的鐵路計劃相比而言,詹天估的12萬公里鐵路計劃…也不算過分。比起美國來說,〖中〗國的鐵路計劃簡直就是小兒科一樣。

此時的美國一億人口,但是卻擁有幾十萬公里長度的鐵路。美國於1830年5月24日第一條鐵路建成通車,全長才只有21公里,從巴爾的摩至埃利州科特。19世紀50年代,築路規模擴大,80年代形成高潮。從1850~1900年的50年間,美國共修築鐵路37萬餘公里,平均年築路6000餘公里。

其中1887年間築路達20619公里,創鐵路建設史上的最高紀錄。美國的國土比〖中〗國少,人口比〖中〗國少,但是37萬公里的鐵路還無法滿足美國經濟發展所需,美國人依然以每年8000公里的速度來建造鐵路。有此可見,〖中〗國想要發展起來,詹天估的十二萬公里鐵路計劃根本不解渴。

對於英國來說,英國於1890年完成全國鐵路網建設目標,英倫三島鐵路32000公里。小小的不列顛島都需要32000公里的鐵路,可見國土面積達到130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至少需要40萬公里的鐵路里程才能全面覆蓋。這還只是保守估計,因爲〖中〗國不像美國那樣地面平坦,鐵路線路橫平豎直。〖中〗國多山地形複雜,鐵路線路彎曲,尤其大西北、大西南地區地勢地形更爲複雜。這樣一來鐵路里程無疑增加不少,王辰浩認爲如果能夠完成50萬公里鐵路計劃,纔算〖中〗國真正完成全國鐵路網覆蓋目標。

當然,王辰浩也不會妾幹。打造五十萬公里鐵路網談何容易?

詹天估的十二萬公里鐵路計劃目前僅僅是連接六大工業基地,已經全國主要大城市,經濟發展快,潛力大的城市。

交通部力主幹線鐵路由政府出資修建,按照每公里鐵路投資500龍幣計算,十二萬公里鐵路幹線需要投資6000萬龍幣。這筆資金政府還是拿得出的。

不過,王辰浩建議國家鐵路幹線由現在的北京至璦琿一條東北幹線再增加四條幹線。一條幹線是由北京直下廣州,即京廣線,用以控制華南:第二條由北京直達蒙古烏里雅蘇臺,即京烏線,用以控制蒙古。

第三條由北京直達重慶,再由重慶分開,一條進入雲南昆明,一條進入四川成都,用以控制大西南地區。第四條由北京向西,貫穿山西、陝西、寧夏、甘肅,出嘉峪關。從嘉峪關分作三條線路,一通青海西寧、二通新疆烏魯木齊、伊利,三通西藏拉薩,作爲控制大西北的交通線。

王辰浩建議幹線鐵路由國家管理,國家負責修建,而且還要建設複線。各省卒、縣鎮之間的鐵路連接工程由地方政府和地方紳商百姓們集資修建,民營鐵路以盈利爲主,國家鐵路以國防安全爲重。這樣一來,即節省了資金,又不耽誤鐵路建 設。各省同時開建地方鐵路,再跟〖中〗央鐵路幹線相連接,這樣全國鐵路建設同時大規模展開,可以短時間內完成國家鐵路網覆蓋,完成國家鐵路建設目標。

王辰浩做出這個指示,實在是因爲此前〖中〗國爆發的大規模收回路礦〖運〗動。在路礦〖運〗動當中,地方老百姓對於國家修鐵路和洋人修鐵路都不樂意,民間希望自建鐵路,經營鐵路。王辰浩不會在這個時候去跟老百姓們搶奪鐵路經營利益。美國的前車之鑑告訴王辰浩,美國政府唯一一次沒收民間鐵路未國有是在一戰前,結果到一戰後反而虧損了。億美元,此後美國直到二戰也沒在收繳鐵路國有,完全交給民間經營。

而王辰浩也知道他那個年代鐵路國有所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王辰浩不希望發生一票難求的悲催事情再次發生,因此王辰浩決定讓鐵路私有,但是國家保留戰時對民間鐵路的徵調權。

交通部基於王辰浩的指示精神,詹天估和他的鐵路規劃設計師們重新設計國家鐵路網工程,按照王辰浩的要求,優先建造國防戰略鐵路幹線,幹線鐵路由國家工程隊和當地駐軍負責實施,分段同時開工建設。

其他支線先由交通部負責規劃,再由地方政府和地方紳商百姓合資修建,所有權歸出資人所有。

這樣一來,詹天估耗時一個多月,終於設計出〖中〗國鐵路網計劃。

該計劃建造總里程32萬公里的國家鐵路網。由政府負責建造10萬公里幹線複線鐵路,民間負責集資建造各個支線鐵路,支線鐵路總計22萬公里鐵路。

國家鐵路網工程計劃分作三個五年計劃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899年至1903年,政府修造幹線鐵路三萬公里,民間負責修造支線鐵路八萬公里。第二個五年計劃…從1904年至1908年,這時鐵路技術將成熟,政府修造幹線鐵路六萬公里,民間修造支線鐵路十萬公里。第三個五年計劃從1909年到1913年,政府完成難度最大的大西北各省鐵路建設,建成最後難度最大的一萬公里的幹線鐵路,民間同樣完成難度最大的支線鐵路建設,修完計劃…內的最後四萬公里支線鐵路,完成國家鐵路網建設。

全國各地鐵路網工程分作三百零五個節點分段同時開工建造鐵路,政府預算總共爲交通部撥款七千萬龍幣,第一年起步預算最高,爲一千三百萬龍幣。民間對修路致富十分熱衷,各地紛紛按照政府的鐵路規劃來集資修建鐵路支線,共計集資兩億多龍幣,有的地方早在政府鐵路計劃出臺前就已經開始計劃…修路了,資金也早就到位。工程開工的時間甚至比政府方面還早,足見民間對於集資修路的熱衷程度。

王辰浩的經濟改革照搬美國的,就像美國鼻年照搬英國的經濟模式一樣。

支線鐵路完個民營化後,民間集資修建鐵路立即帶來了另外一個金融問題,那就是股市。

股市成形一百多年來,爲西方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也令西方列強國家們經歷了多次股災。同樣,隨着股市進入〖中〗國,也爲〖中〗國帶來一次巨大的1883年股災。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第一次股災給〖中〗國股民帶來的創痛已經漸漸本淡忘,股市又開始漸漸恢復起來。隨着民間各方開始集資修路,必然產生鐵路股份,就像美國七十年代的鐵路工業股票猛升一樣,〖中〗國的鐵路股票也將快速。王辰浩知道十年後應該是橡膠行業導致〖中〗國爆發第二次股災,但現在大規模鐵路網的建設,鐵路股市同樣有巨大的風險。

王辰浩知道如果不對〖中〗國股市進行有效監管,那麼十年後又將給〖中〗國帶來一次巨大的股災。

於是,王辰浩在經濟改革的最後一項放在了對〖中〗國股市的改革上面。王辰浩按照他那個時代的股市監管制度,結合美國成熟的股市制度,制定了〖中〗國股市相關法規,成立專門的股市管理委員會,嚴控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

爲此,工商部在天津成立了北洋股票交易所,作爲〖中〗國第一個法律約束的股票交易所,但凡在〖中〗國發行股票的公司必須經過北洋股票交易所和股市管理委員會同意才行,嚴格杜絕虛假冒牌公司上市。

北洋股票交易所成立的同時,也成立了北洋工業指數評級管理委員會,對〖中〗國本土現有的在北洋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和外國在華上市公司進行評級,將信譽好、經濟實力雄厚的上市公司收錄,每天發佈一次工業指數,作爲股民參考股票的依據。北洋工業指數由股市管理委員會和北洋股票交易所審覈,由北洋日報代爲編輯發行。

北洋股票交易所成立後,陸續建立了北洋工業指數,北洋運輸業股解平均指數北洋公用事業股價平均指數以及三類股價平均指數所涉及的112家公司股票爲編制對象的北洋股價綜合平均指數。

四種北洋股價指數中,以北洋工業股價平均指數最爲重要。因爲〖中〗國的支柱性工業如今全部都是王辰浩名下的產業,它們被大衆傳媒廣泛地報道,在〖中〗國的知名度非常高。〖中〗國112家上市公司,101家是屬於王辰浩個人的。這個時期的各種股價指數基本上由王辰浩來決定,其他上市公司沒有任何抗衡的力量。

這種情況對於〖中〗國股市長期發展是不利的,因爲沒有任何競爭而言,但是就眼前來說卻是利大於弊。有了北洋股票交易所的監管,國內股民可以放心選擇他們心目中認爲的牛股,而不用擔心被外國公司欺騙,導致血本無歸。

當然,股票交易本身就是一種賭博,肯定有輸有賺。北洋股票交易所和北洋工業指數只能在大方向上面保護國家整體利益,不排除一部分個人炒股失敗的現象。

就像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一樣,北洋工業指數基點規定爲100,並於1899年1月1曰正式上線,每日進行相關股市基準點發佈,爲股民指導集性投資。

第154章 火拼璦琿(下)第291章 賺了夫人又賺兵第263章 帝國伊始第202章 中華人民志願軍(中)第154章 火拼璦琿(下)第66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2)第676章 颱風行動之阿爾戈大空降第184章 較量第68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4)第649章 決戰大西洋之飢餓戰役第575章 消耗戰令德國再次陷入絕境第354章 中美海軍大規模競賽第87章 大洋彼岸的搶錢計劃(3)第303章 沙俄戰敗求和第31章 拖俄國下水第130章 大國博弈(2)第696章 憤怒的小鳥(上)第95章 永平軍演(5)第214章 拉幫結夥瞄準西班牙第614章 抉擇第377章 蘇伊士運河衝突第245章 六大工業基地第612章 德軍撤下來換美軍上第499500章 愛爾蘭內戰和聯合國軍的成立第680章 颱風行動之撕裂的大西洋壁壘第594章 法國淪陷第112章 一艘船十個墓(2)第168章 決不讓步第340341章 毒氣戰和雷電戰鬥機第58章 籌備新軍(四)第278章 中俄宣戰第556章 英德海軍潛艇競賽第6章 遭遇圍觀第238章 風雨京畿(四)第630章 復仇(5)第686章 冰是睡着的水第515516章 中華帝國海軍的準備和電子工業崛起第277章 偷襲蔚山灣第138章 變數第173章 控制大清財政命脈第100章 借自己的錢也賺利息第537章 蘇聯的崛起和美墨戰爭進入相持第397章 九州空戰(上)第657章 決戰大西洋之剮刑戰術第280282章 自行車閃電戰第398章 九州空戰(下)第466章 攻佔諾福克第645章 鋼鐵的碰撞(下)第241章 軍事改革第681章 一波三折的蘇德戰場第373章 海上霸王 無敵的元級戰列艦第170章 對朝廷說不第342章 航空霸權是這樣建立的第7章 要塞旅順第313章 收復香港第164章 沙河會戰第247章 收回海關第299章 慘烈會戰之丘米坎大捷第313章 收復香港第725章 核大戰(3)第537章 蘇聯的崛起和美墨戰爭進入相持第217章 貨幣改革第167章 大戢洋海戰(下)第239章 風雨京畿(五)第112章 一艘船十個墓(2)第270章 世紀成就第10章 前浪後浪第14章 又迷路了第594章 法國淪陷第250章 戰術天時第365366章 戰爭臨界點第670章 決戰大西洋之終極戰列艦的對決第204章 圍點打援第84章 大禮第444章 攻佔阿拉斯加第343章 救俄國一命第519520章 BB黨們的希望和M28陸戰之王第718章 水下核力量的突破第573章 希特勒的無奈第708章 歐洲聯合艦隊第723章 核大戰第616617章 帝國空軍的驕子第125章 籌備工業基地第22章 偷襲仁川港第342章 航空霸權是這樣建立的第146章 幾百張嘴等着吃他第457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六)第198章 整合海陸軍第728章 核大戰(6)第144章 松花江戰役(下)第485486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第410411章 中津大撤退和美國參戰第172章 妲己第194章 法國挑釁第226章 血火加勒比(中)第269章 第二次美國圈地第212章 交涉第20章 苟喪艦,當自裁第395章 血戰失立山第219章 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