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遠東金融風暴(2)

歷史上,1894年以前,清帝國經濟總量還是世界第一。1895年時,清帝國因爲甲午戰敗割地賠款導致經濟瀕臨崩潰,使得美國經濟總量超過清帝國成爲世界第一。

如今,王辰浩的出現改寫了甲午歷史,蝴蝶效應有了一定的影響。1895年時清帝國和美國的經濟總量保持了平衡,各佔13.5%並列世界第一,而第三位的則是英國的8.2%。但因爲清帝國的經濟支撐是以農業房地產爲基礎,而美國和英國卻是以工業爲基礎,至1896年3月,美國的經濟總量達到14.2%,清帝國繼續下降至12.7%,美國超過了清帝國成爲世界第一,英國第三。但這只是假象,清帝國的人口是英國的十倍,總量卻不到兩倍,生產力和生產效率5:1,使得清帝國依然是極其落後的貧弱國家。

清帝國雖然貧弱,但怎麼都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作爲一個超級經濟體,其用於市場流通的貨幣規模極其龐大。

十九世紀的最後幾年,世界白銀年產量達到1.2億盎司,約合3400噸。這些白銀基本上消耗在少數實行銀本位制的國家內,中國、美國、墨西哥、日本和沙俄等國。而清帝國作爲一個超級經濟體,又是實行銀銅本位制的國家,按照其每年財政收入佔國民收入的20%計算,其國內白銀流通量將達到四億兩。

一開始,國內外的各大銀行商們還微笑着接受清帝國官府和民間的白銀兌換黃金的請求,但是清帝國的龐大白銀流通量,四億白銀蜂擁套現黃金,使得大多數的銀行黃金儲備迅速枯竭。由於英法德等歐洲國家基本上都是金本位制,該國紙幣和黃金等值兌換,因此很快國民又開始蜂擁套現各國紙幣,造成各國在華銀行的金融儲備急劇下降,嚇得他們立即停止兌現兌換,甚至關門。

而握有黃金最多的則是歐美國家,英國匯豐、德國德華、俄國俄華道勝、法國東方匯理等爲代表性的國際大銀行商們同樣明白美國拋售白銀將給國際銀價帶來巨大的銀虧問題,因此他們很快拒絕對華白銀套現黃金或者紙幣。

光緒責令總理衙門負責跟各國銀行商們交涉,希望各國銀行繼續開門兌換。2月15日,在英國公使竇納樂的撮合下,匯豐、德華、俄華道勝、東方匯理、麗如、正興等三十多家歐美銀行商們組成銀行團同總理衙門談判。

英法美三國出於想要繼續控制清帝國的海關,因此他們提出支持清帝國暫行金銅本位制進而轉變爲金本位制,不過他們要求清帝國向他們借款1200萬英鎊(1億庫平兩白銀)作爲支撐金銅本位制暫行的保證。以九五折扣(95%)交付,年息五釐,限五十年還清,不得提前或一次還清;以海關收入作擔保;償還期限內,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職位必須由英國人充任,五位副稅務司中一個是法國人一個是美國人,從而使英法美三國獲得了控制中國海關行政五十年的保證。

德俄兩國一直想插手中國海關,他們支持英法美三國提議,不過條件是要求把德國和俄國加進去。

除了政治考量,各國列強們經過研究認爲,美國廢除白銀收購法案大量拋售白銀肯定會影響國際銀價造成銀虧,各國商議的結論是白銀和黃金的比值將由現在的1:15降至1:28,然後銀本位制國家將面臨大筆的銀虧,爲了扭轉銀虧,銀本位制國家將會由政府出臺法案重新回購白銀,從而未來幾年的白銀走勢將先跌入谷底的1:28,然後逐步恢復到現在的1:15,銀價恢復穩定。就等於美國的白銀收購法案變相的轉爲所有銀本位制國家共同的白銀收購法案。

這個結論得到大多數銀行家和金融家們的贊同,作爲國際大財閥們,他們認爲可以左右白銀走勢的。因此各國大部分銀行商們在對華開放白銀兌換問題上達成一致。但有些銀行不想承擔太大風險,他們提出要清帝國將兌換比例由現在的1:15降至1:22才肯繼續兌換,也就是變相的剝削清帝國的白銀價值,提前造成部分銀虧。這個提案最終在各國銀行團內部達成一致,最後竇納樂作爲代表將他們的條件通知總理衙門。

總理衙門認爲一旦以1:22跟各國銀行團兌換的話,還不如不換。現在市面上的銀價雖然在跌,但是還沒有跌倒1:22的程度上。此前不過是王辰浩危言聳聽的提出這個銀虧問題,到底能不能真的銀虧到王辰浩所說的1:33.5,這誰都不敢肯定,尤其是幾十家外國銀行商們一致認爲不可能降至1:33.5那個地步,因此朝廷方面開始猶豫,到底答不答應列強們的提議。

如果王辰浩是對的,那麼1:22這個條件可以接受,比起跌至1:33.5時,清帝國將減少至少一億兩的直接經濟損失。如果王辰浩是吹牛,列強們的金融家們的判斷纔是對的,那麼清帝國恐怕立即會損失四千萬兩。一個是長遠之計,一個是當前困境,對於不怎麼懂國際金融運作的清政府來說,這個決定非常難下。

光緒帝命總理衙門和地方督撫疆臣們都表個態,到底該答應是不答應。

恭親王府,作爲總理衙門的王大臣,奕?猶豫不決,呆在書房裡悶了一整天了。

李鴻章現在對王辰浩的話言聽計從,他作爲地方督撫的代表已經表態接受列強們的條件,豪賭銀價將跌至1:33.5。現在就剩下總理衙門沒有表態了。而總理衙門自然都唯恭親王奕?馬首是瞻,這給了奕?極大的壓力。

“這個王辰浩也真是的!你說他閒着沒事提什麼金虧銀虧的?咱大清四萬萬老百姓,虧點能怎麼着?平均下去不過每個老百姓平攤幾十個銅錢而已,犯得着嗎?現在好了,皇上非得要弄個金融改革,咱大清從立國就一直沿用前朝的體制,哪會什麼改革啊?”

凝香郡主見她爺爺愁眉苦臉的樣子,於是親自沏茶從旁安慰道:“瑪法答應就是了!何必這麼煩惱?再說了,皇上較真兒改革還不是爲了跟老佛爺奪那財政大權?”

“皇上太年輕,我那老嫂子豈會輕易放權?算了不提這個了。”奕?苦惱道:“現在金銀比價1:18左右,如果答應洋人的要求就是1:22進行兌換,這國朝上下立馬就得損失幾千萬兩銀子。”

凝香淡淡的說道:“可如果不答應,一旦比價如王辰浩所預測的那樣跌至1:33,那損失少說也得萬萬兩以上。二者權其輕,還是後者更重要。”

奕?點頭道:“話是這個理兒,可是一旦王辰浩估測有誤,這罪責可是不輕。王辰浩不過是動動嘴皮子,決策的可是咱們。成功了功勞是他王辰浩的,不成功擔罪的可是咱們。”

凝香無奈的苦笑一下,這事兒的確讓人難辦。

奕?突然問道:“丫頭你不是見過這個王辰浩嗎?你覺得他說的靠譜嗎?”

凝香似乎又想到了那次碰見王辰浩的尷尬情形,不由得楞了一下神兒,待奕?第二次詢問時她纔回過神兒來。她只是淺淺一笑,說道:“靠不靠譜我倒是不知道。不過從他行事作風來看,每言必中每事必成,從未失言失手過。”

奕?想想也是,當初王辰浩的話也總是天馬行空讓人難以相信,但最後都一一應驗,證明其所言非虛。

“看起來只能這樣了。”

第592章 外高加索石油區爭奪戰第100章 借自己的錢也賺利息第317章 南海大海戰(二)第594章 法國淪陷第353章 坑的就是美國佬第469章 美利堅投降第407章 立花山之戰第264章 光華第427428章 太平洋風暴正在形成第253章 禁菸禁毒第249章 將計就計第290章 斬獲頗豐第110章 小喬第525526章 西班牙內戰和中華帝國奪取直布羅陀第116章 拍賣第624章 拿騷海戰第374375章 新的威脅日美結盟第306章 三大政黨第712章 外高加索戰爭第252章 科技大移民第284章 海上獵殺第626章 二戰全面爆發第393章 澎湖海戰第365366章 戰爭臨界點第669章 決戰大西洋之現代戰爭序曲第716章 衛士導彈防禦計劃第230章 西班牙求和(上)第212章 交涉第66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2)第344章 徹底耗上了第564章 龐塔斯提洛海戰第465章 兩百億美元怎麼夠?第673章 決戰大西洋之生死瞬間第208章 九日戰爭(上)第310章 澳洲內戰爆發第354章 中美海軍大規模競賽第673章 決戰大西洋之生死瞬間第391章 滅寇計劃第730章 核大戰(7)第618章 戰爭!戰爭!第527章 雄起 中國世界盃第55章 籌備新軍(一)第619章 黑雲壓域——聖胡安遭襲第35章 大婚第168章 決不讓步第121章 賺得鉅款第179章 小別勝新婚第665章 決戰大西洋之消失的德軍潛艇第202章 中華人民志願軍(中)第152章 遼陽會戰第113章 一艘船十個墓(3)第20章 苟喪艦,當自裁第295章 躋身世界海軍強國第444章 攻佔阿拉斯加第628章 復仇(3)第427428章 太平洋風暴正在形成第82章 發橫財了第229章 飛艇競賽第94章 永平軍演(4)第581章 龍捲 風級導彈巡洋艦問世第722章 日本導彈危機第176章 黃海大戰(3)第602603章 中德海軍的初次較量第723章 核大戰第607608章 巴倫支海的較量第122章 費舍爾第353章 坑的就是美國佬第290章 斬獲頗豐第701章 二戰結束第561章 空中堡壘 中華帝國志願軍大顯神威第711章 鋼鐵的碰撞第423章 帝王槍族第725章 核大戰(3)第32章 天津條約第726章 核大戰(4)第474章 核子工程啓動第580章 導彈實戰部署第340章 三國協約第132章 僱傭艦隊(中)第152章 遼陽會戰第69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5)第625章 希特勒的抉擇第649章 決戰大西洋之飢餓戰役第104章 步步蠶食第667章 決戰大西洋之艱難抉擇第88章 唐紹儀、詹天佑第525526章 西班牙內戰和中華帝國奪取直布羅陀第447章 中墨聯軍(上)第344章 徹底耗上了第25章 聯合艦隊覆滅(三)第538章 墨西哥戰敗和中華帝國的軍事幹預第686章 冰是睡着的水第237章 八國聯軍第557章 炮艦外交中華帝國的大灰狼艦隊第590章 蘇德戰爭啓示錄第309章 三年中德同盟第342章 錢多了也是個愁第716章 衛士導彈防禦計劃第569章 英國人的瘋狂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