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許是要開口之言太讓人羞怯,那眼角的一點紅慢慢地暈染得整個臉頰如晚霞映照一般。終於期期艾艾地開口道:“三日後複試,要考文史,懇請家主能借些書籍與我……”

這番請求,卻是耗盡了莘奴所有的矜持自尊。從父親去世以後,她便跟王詡彆着一股氣兒,無論何種情景,從不肯主動跟王詡索要東西。好也罷,壞也罷,恩寵與恥辱更是坦然受之,鬼谷新任家主給的,她只是被動地承受着,這是作爲苟活下來的莘家女兒最後一點堅持!

所以當初她想要看書,也從不肯跟王詡開口,只是自己一個人去書房偷拿,再偷偷的送還回來。這等彆扭心思,王詡如何不知?竟是跟一個無知少女槓上了一口惡氣,以至於書房內的銅鎖大箱是越來越多,銅鎖的斤兩也是越來越重!

如今,多年的小頑石竟然有些長進,扭捏了一個晚上,到底是開了一道裂口。

莘奴開口後,卻並沒有聽見王詡的回答,她心內一沉,懊悔得無以復加,只能慢慢地擡起頭,卻看見王詡正端着那碗能鹹出膽汁的羊湯,就着新烙的麥餅一口一口地喝着。

待得一碗喝完後,他大口地咬了一口麥餅消散一下口內的鹹意後,對莘奴道:“除了看些史書,還要再修習些烹飪的秘籍,這湯真是太難喝了……”

本以爲會被百般刁難,可是王詡卻輕鬆地吐了口,待他吃完了晚飯後,王詡便命書童帶着大串的鑰匙入書房開箱,任憑莘奴揀選。

面對如山的書簡,莘奴心知時間有限,就算三日不寢不食,也看不完這麼多的書海。她問明瞭書童後,單拿了王詡新近親自撰寫的三篇時論,還有近十年來魏齊秦趙四國要史。

選王詡的著作是因爲尋遍諸侯,再無一人能如他一般通曉時局。而選擇四國,倒不是莘奴熟諳四國的政務,而是因爲鬼谷的得意弟子俱是在這四國之中。

王詡心機何等深沉,既然得意的弟子俱在這四國,便說明四國四國的實力不俗,均是有問鼎之潛質。可見這些國史一定是考試的重點。

至於只選擇近十年的,是因爲鬼谷近年來栽培弟子注重實效。像雅音琴律一類,俱無人修習。所以在選拔弟子時,揀選的也應是通曉時事的,像那種如父親一般沉迷於周公曆法的守舊之人,想來王詡也是不屑一顧的。與其看舊史,不如瞭解新事。

莘奴也不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可是如今也是盲目一搏,全無勝算,但是莘奴希望這複試時,就算不過也不可如初試那般狼狽而連累他人羞於啓齒。

儘量縮減了範疇,可是單是四國的要史已經是看不完了。

王詡也許是食鹽太多,口乾得很,當夜並沒有讓莘奴回客舍,而是命她在外屋候着以便家主起夜時服侍湯水。

藉着外屋的長明的青銅燈,莘奴將軟墊靠在身後,半臥在席榻上,熬夜看了一宿書簡。

這幾年幽閉谷內,谷外卻是風雲變幻世事無常,莘奴已經許久沒有看過什麼正經的書籍了。雖然不恥於王詡的爲人,可是莘奴通讀了他的時論後,還是不得不情願地承認,從剖析時局上看,自己父親是遠遠不及那豎子的高瞻遠矚。

他的文風一如爲人,清冷得透着殘酷,字裡行間言簡意賅,將一國的興衰命運剖析得一如無足輕重的草芥。

莘奴由初時的不屑,到最後的專注,簡直是越看得越來越興奮,竟是一夜無眠,可是當天色矇矇亮時,到底還是耐不住睏意,斜靠銅燈旁沉沉睡去。

屋內一直閉着眼的男人這時才緩緩睜開眼,似乎毫無睏意的模樣。他慢慢坐身,赤足走到外屋,看着那少女手裡抓握着自己的書卷,滿頭長髮披散在頰邊的嬌媚模樣,只覺得她睡得深沉而可愛,表情不禁一柔,又低頭欣賞了一會,才彎腰將她抱起,安置在自己的枕榻一側,用被包裹住她微涼的身子,摸了摸她冰涼的額頭,在柔嫩的嘴脣上微微摩挲了兩下。

然後起身來到外室,他坐在還沾染着少女體溫的席榻上,半靠着軟墊對莘奴拿來的通史挑挑揀揀了一番後,伸手拿起繪畫之用的硃砂筆,在竹簡上勾勾點點……

此時也夜色將盡,可是東方的晨曦還沉染在一片混沌的暗沉裡,銅燈閃爍,拉長了燈下的人影,竹簡輕輕的撞擊聲與屋內少女沉睡的呼吸聲交融到了一處,黎明破曉前,靜謐而無聲……

當莘奴從酣睡中醒來時,王詡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起身離去了。

她有些茫然地在被窩裡翻轉了一下,一時想不起自己何時上了枕榻。忽然想起什麼一般,連忙起身,等她來到外屋時,散落一地的書卷已經被侍女歸納整理到了一處。

她拿起一卷,發現上面突然多了些紅色的圈點。硃砂墨痕雖幹,但是可以看出是新點的模樣。摒棄裡宮內的瑣事,諸侯的日常,圈點出來的都是諸侯中的要事,這般有重點的看來,三天看完十幾卷書簡倒不是什麼難事了。

莘奴咬了咬嘴脣,一時拿捏不準這是不是王詡所爲,若是他畫下的又是何意?難道是看自己初試時太過狼狽,而萌生了些許的垂憐?

就像白圭所言,自己不過身單力薄。她一直渴望出谷,可是先前的兩次出逃已經證明,自己根本無力逃脫王詡佈下的天羅地網這些年的奴僕生活,早就讓她與外界的人事割裂。可是直到今日她才清楚地發現自己早已經是井底之蛙。。既然如此,倒不如積攢力量,順從王詡的心意,按着他的安排順水而行。

如果說王詡先前提議她投拜到他的門下休息,她還有些嗤之以鼻,可是經過初試後,卻徹底被激起了強烈的好勝之心。

若說算數不是她所長,可是文史卻是她自幼的喜好,就算比起其他的女子,自己中斷了幾年的修習,但是有十二歲之前的底子,畢竟要比那繞來繞去的算數要強上一些。

抱着這樣的信念,莘奴便在考前結結實實地惡補了三日的書簡。

王詡這幾日出谷辦事,倒是讓她得了些清靜,可以一心鑽研,於是乾脆也沒有回客舍,只在王詡的書房裡苦讀了三日。

至於其他女學子問起,只說莘奴感染了風寒,略有些咳嗽,因爲怕影響諸位休息,所以特意遷至別處休息。

那姬瑩聽了還有些不悅,只說爲何只有她一人可以獨處一室,狠狠地抱怨了一通。

三日後的複試終於來到了。考試的地點依舊是溪園。

不過這次主持考試之人卻不再是章祖,而是魏國的國相白圭。

在座的諸位學子們雖然知道白圭乃是鬼谷子的高徒。可是沒有想到已經貴爲一國之相之人,竟然肯重回師門,主持選拔,一個個心內更是對入谷心馳神往。

白圭看着各自坐在席上上的衆位學子們,微微一笑,謙和地語道:“今日我來主持此次複試,然後此次考試考詩文,請各位移目來看。

衆人聞言,朝着溪園中央的遮着大布的案子望了過去,待解開遮布一看,原來是一個巨大無比類似棋盤的木盤。只不過木盤上擺放的不是棋子,而是貼着諸侯國名的木塊。

就在衆人詫異之時,白圭緩緩說出複試的試題:“大家可各選一國,做上卿,然後投擲竹籤決定何方攻擊,何方防守,而守方需要說服其他諸侯爲盟友,攻方則要瓦解對方的聯盟。

若守方能說服相鄰三國便爲勝,攻防能瓦解三方聯盟則爲勝……”

話音剛落,全場譁然,此番考試的命題是在是出乎衆人的意料。雖然此時天子式微,天下羣雄爭霸,雖然陰謀算計不斷,可是還沒有哪個諸侯王敢公然宣佈挑唆諸侯盟國只見的關係。

可是這小小的一處鬼谷,竟然公然將諸侯的不和擺在了明處,也難怪那些個儒生們提起鬼谷王詡一個個恨得咬牙切齒了。

可是雖然心有腹誹,卻無人起身離席。其實能來鬼谷求師者,腦子裡裝的絕對不是儒家的迂腐之物。天下大亂便是丈夫建功之時,此番複試,不考文史,考的卻是以後他們謀求前程的立命的根本啊!

腦子呆蠢的,在初試裡都已經被撤了席子,留下的都是聰明活絡之人。一時間復又安靜下來,各自察言觀色,互相張望,籌謀着一會結盟的對象。

就在這時,端坐在席子上的姬瑩突然伸手摘下了自己頭上所戴的紗帽,遞給了一旁的侍女。

她的容貌肖似入宮的姬姜,算是個美豔的女子,此番突然摘下遮面的紗帽,引得溪對岸的少年郎們紛紛移目過來,頻頻飄向這美貌的女子。

莘奴心內明白姬瑩爲何會突然這般。衆位學子心內鄙薄女子,本就對她們這些應試的女子瞧不上眼,可一會卻是不分男女一同應試,若是衆位男弟子一力排斥,她們這些本就人數不佔優勢的女弟子豈不是要立刻落得下風?

而姬瑩顯然是動了施展美人之計的心思,她解開了紗帽,便要同自己的容貌勾引幾個動搖了春心的少年,手下留情,與她結爲同盟。

有這樣想法的女子顯然不是姬瑩一人。除了莘奴、嬀姜和張華以外,其他的三個女子都除下了帽子。

作者有話要說:  二更~~~~~~狂仔已經累得脫形了~~木有存稿星人就是這麼拮据。

話說昨天大家做了一天的數學題,偏科嚴重,痛恨數學,經常分不清個數的狂仔發現有那麼多人也算不明白,對此,朕很欣慰,有卿陪伴,朕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