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逐出

第33章 逐出

歲暮殘年,如柳絮般的雪花一片片隨風輕舞,將天地山川染成皓白。

蘭陵侯府邸的院落中,告了休沐的王肅正獨坐堂前,手執一卷竹簡,目光有些迷離的看着庭前雪色點點飄零。

他大抵是心生煩躁了。

橫豎都看不進書傳,就連庭前兀自紛飛的雪花,他第一眼過去便覺得凌亂無序,復一眼過去還是覺得雜論無章,平端擾人心煩。

唉,都怪天子那日的胡亂指婚!

最初,天子曹叡不知爲何,陡然就將他女兒指婚給夏侯惠,他心中還是沒有什麼牴觸的。

因爲在數個月的相處中,他覺得夏侯惠爲人品性尚可。

雖是有時候行事魯莽了些,但終究是年輕人嘛。

可以理解。

待在仕途上走得遠了、見過的事情多,自然也就穩重了。

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兩家聯姻的流程纔剛開始走呢、纔剛被京師各家茶餘飯後呢,夏侯惠便就成爲了人嫌狗憎的存在。

緣由,是他作了三次諫言。

第一次,是上疏舉薦杜恕,並附和彼斥廟堂風氣不正的言辭。

這次上疏,令所有人都有了一個疑惑——京都不是傳聞夏侯衡持家有道、長兄如父嗎?怎麼夏侯惠還是一副沒有父輩教養的樣子呢?

的確是沒有教養。

出身夏侯氏、職不過一散騎侍郎,竟將已然稱病隱居的杜恕拉出來落諸公卿的顏面!

君不見,先前蔣濟上疏自省,讓天子曹叡重申修德養廉的那股熱勁,不過月餘時日便隨着入冬徹底涼透了嗎?

還舊事重提什麼!

當真是不食人間煙火、半點仕途世故都不懂!

只不過,他的這個上疏,衆臣僚只是在暗中腹誹了幾句。

因爲天子不等此上疏在廟堂發酵,便一錘定音,再次將杜恕闢爲中郎,讓其協助蔣濟署理天子恩科之事去了。

也讓廟堂諸公私下揣測,這是天子爲了推行恩科而授意他上疏的,故而不再糾纏。

但夏侯惠的第二次諫言,則是坐實了仕途“愣頭青”的標籤。

那是坐鎮淮南的前將軍滿寵,上疏廟堂陳述御賊吳之方略,欲將合肥城拆了,搬到三十餘里後的將軍嶺重築。

此事,廟堂諸公意見不一。

反對得最激烈的,當屬護軍將軍蔣濟。

曾任職揚州別駕且對江淮事務十分熟悉的他,覺得合肥城建立了數十年,歷來是抵禦賊吳的前哨,哪能說拆就拆了啊~

賊吳都沒有攻陷過,自己反而主動拆了,管着叫御吳之策?

實屬荒謬!

對此,天子曹叡也沒有確鑿的表態。

而是在一次東堂署政罷,想起先前曾以江淮事務考校過諸近臣,便讓衆人暢所欲言一番。

諸近臣都知道,諸如這種軍國大事,並非他們現今可置喙的。

故而,在提出自身看法的時候,皆很委婉、很模棱兩可的表述,力爭不被捲入滿寵與蔣濟兩位砥柱重臣的爭執中。

但夏侯惠則是不然!

他竟叫嚷着“賊吳離水則怯”的主張,對滿寵的方略讚不絕口,並勸說天子當取滿寵之策。

要知道,蔣濟可是對他頗爲賞識的啊~

在近個把月裡,蔣濟已然三番兩次在“不經意”間,聲稱他乃夏侯家的後起之秀,日後必將復父輩功績云云,爲他美名了!

在人輕位卑之際,能得重臣親口讚許,這是多大的恩德啊!

君不見魏武曹操在年輕時,被太尉橋玄斷定爲日後必將平定亂世之人,就讓曹操記了一輩子。

每每經過橋玄墓地之時,總不免祭祀一番。

就連魏文曹丕都曾祭祀過。

而夏侯惠呢?

不念恩情也就罷了,竟還當朝以言悖之?

就算看法不錯,你也可以閉口不談,將表面的和睦維持住啊~

魯莽豎夫!

每每想到這件事,王肅就忍不住怒其不爭、好一陣火大。

不過,夏侯惠在這件事上,仍很辛運的逃過一劫。

就在他對滿寵的御賊吳方略讚不絕口的時候,蔣濟還未惱羞成怒之際,大將軍曹真從駐地長安回來了。

且就此事上,十分堅定的站在了滿寵那邊,也讓天子做出了決斷。

嗯,曹真是回來計議伐蜀的。

將要伐蜀,對於魏國朝野而言,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自天子曹叡繼位以來,巴蜀在短短兩年時間裡,三次出兵犯境,還奪了武都、陰平二郡,這就促成了魏國上下皆汲汲求戰之心。

想想就明白了。

對於曹叡而言,魏國獨佔天下七分,且曹丕在位期間並沒有失疆域,若是面對巴蜀如此挑釁他都不伐之,國威何在?君威何存?

而對於廟堂可計議軍國大事的重臣而言,則是出於對巴蜀認知顛覆的考量。

最初,蜀主劉備崩於永安,魏國廟堂皆以爲巴蜀已然日薄西山,是時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尚書令陳羣等人還各作書入蜀陳天命人事,勸說被劉備託孤的諸葛亮舉國稱藩。

但沒想到的是,僅僅數年過後,諸葛亮率軍出隴右,魏國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皆叛魏相應,令關中響震!

如此,若不伐蜀以耀魏國軍威,雍涼何能安也!

因而在武都、陰平二郡剛剛丟失的時候,天子曹叡便時常私下諮詢廟堂重臣伐蜀事宜了。

就是羣臣意見相左。

如被諮詢得最多的侍中劉曄,與天子私對時聲稱可以,在衆人面前則是聲稱不可以,將迎合諂媚的作態彰顯無遺。

而中領軍楊暨則是反對。

他以爲巴蜀有山川之固,且道路崎嶇,魏國最精銳的騎兵難以發揮戰力等爲由,認爲伐蜀不可取。

待到冬十一月,大將軍曹真上表陳述伐蜀方略時,司空陳羣也明確反對。

因爲曹真的方略中,是打算讓郭淮督隴右各部入陰平與武都郡、驃騎將軍司馬懿走東三郡策應,自己則是督領主力走褒斜谷攻入漢中。

陳羣覺得,此戰略不可能成功。

且理由令人無法反駁。

當年魏武曹操走秦嶺穀道、長達三百多(漢)裡的褒斜谷入漢中都失敗了,你曹真憑什麼認爲自己就能成功?

難不成,曹真自忖比武帝更善於用兵?

天子曹叡將陳羣的意見,轉去長安給予曹真,也促使了曹真親自趕回來洛陽之行。

曾經留在洛陽幫曹叡穩定局勢的他知道,如若曹叡心中罷了伐蜀之念,便直接下詔將此事暫時擱置了;而將陳羣之言轉示與他,自然是讓他自己來說服陳羣以及其他人。

曹真歸來後,直接將方略大致修改了下,改爲自身督領主力從子午谷進軍,並分兵給宿將張頜走褒斜谷,形成四路伐蜀之勢。

對此,陳羣與其他反對者並沒有當即反駁。

而是重新估量增加了一條路線進軍後,大軍糧秣以及輜重補給等問題,打算實事求是之後再作諫言。

但任憑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夏侯惠竟然上疏諫言了!

竟不知自身人輕位卑,妄議軍國大事,以洋洋灑灑的數千言,從山川地理、兵將軍心、環境氣候以及魏蜀雙方優劣對比等各個方面,有理有據的聲稱此時不宜伐蜀。

這份上疏,原本知曉的臣僚並不多。

尚書令陳矯在看到的時候,第一時間送去了東堂;但在天子看罷後,招來中書監、令與侍中劉曄以及陳羣等人一併參詳後,也不可避免的流傳了出來。

反正,魏國將伐蜀之事也不算秘密了。

如雍涼軍中的細作早就打探到,蜀丞相諸葛亮已然築漢城於沔陽、築樂城於成固,提前做好了守禦的準備。

天子曹叡與諸重臣計議的結果是什麼,妄議軍國大事的夏侯惠將迎來什麼結果,現今暫無人知曉。

但有一點卻是確鑿了。

從舉薦杜恕、贊成滿寵方略與爭論曹真伐蜀三件事中,朝野都知道了,夏侯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不黨不朋、不囿家門、不苟私利且不以仕途爲念的直臣。

也就是所謂的社稷孤臣。

因爲他做事的方式,只從社稷裨益與否的角度出發,不惜把不能得罪的、不該得罪的人,都給得罪了.

要知道,夏侯惠應該竭力促成曹真伐蜀纔對的啊~

源於夏侯淵、夏侯榮死難漢中郡的關係,大將軍曹真伐蜀也是間接的爲夏侯淵復仇;若是事順遂將奪回漢中郡奪回來,那更是爲夏侯家雪恨、摘掉丟失漢中郡的恥辱了!

身爲人子,怎麼能反對呢?

“豎子!父兄之仇,猶不思報,汝尚有何面目苟活於世邪!”

這是夏侯衡的原話。

就在夏侯惠作上疏沒幾日,他長兄夏侯衡得悉了事情,便暴跳如雷的對他拳腳相加、責罵不肖。

但夏侯惠並不屈服。

在躲避拳腳的時候,還一味爭辯着“我爲臣子,當爲國裨益,焉以私廢公”云云。

這種死不認錯的態度,也令惱怒難當的夏侯衡做出了兄弟分家的決定。

說得好聽是分家。

但誰都知道,這是夏侯衡將他趕出了家門。

以實際行動向所有人表示,這個逆子以後所言所行都與夏侯家無關,他人若是想打想罵或者構陷,悉隨君便,毋庸以夏侯家爲念。

這就是王肅心中煩躁的來源。

他女兒,纔剛剛與夏侯惠定親了啊!

(本章完)

86.第86章 難彰功46.第46章 安分104.第104章 結髮131.第131章 臨發79.第79章 主次第28章 窮也第204章 舍與不捨第20章 可志同第232章 入營第177章 百騎第244章 觀滄海61.第61章 加官第211章 自作死第242章 有三敗第9章 殊榮107.第107章 靜好第187章 無裨74.第74章 廟算第234章 噤聲第134章 罷歸110.第110章 見策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187章 無裨第13章 可恨第171章 留下第228章 如你所請第37章 私召108.第108章 鮮卑第160章 部曲第199章 利令智昏1第17章 初見95.第95章 左伯紙78.第78章 直率103.第103章 迎親第224章 不公第209章 畏水如虎第242章 有三敗第44章 花明第13章 可恨78.第78章 直率105.第105章 蜜餞133.第133章 私心第251章 觖望第222章 就職第230章 風起青萍末77.第77章 視爲人71.第71章 扈從第162章 饗將士第153章 乃我105.第105章 蜜餞第6章 求教第240章 猛士76.第76章 新軍124.第124章 惱意115.第115章 私心54.第54章 匹夫81.第81章 不可伐第235章 謫貶119.第119章 不爭113.第113章 後手第252章 有兒子了第160章 部曲第136章 離析75.第75章 取輕115.第115章 私心第192章 邙山宴2第232章 入營116.第116章 非不願第207章 大勢翻篇130.第130章 當百110.第110章 見策100.第100章 魏闕第150章 心慰第14章 臣無罪第36章 社稷計第157章 且試133.第133章 私心第43章 士家第27章 動怒第250章 還年輕第250章 還年輕第227章 求貶惠65.第65章 功來119.第119章 不爭第37章 私召62.第62章 厚顏第228章 如你所請第202章 賊兵退53.第53章 染徵袍第23章 卿之志第177章 百騎74.第74章 廟算127.第127章 衝突第189章 逞口舌第34章 門戶計第213章 茶餘飯後第179章 門戶仇第211章 自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