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鎮護方岳

天子曹叡面色略帶着酡紅,身上隱隱有酒味。

不用說,他之所以遲遲纔過來,定是抽空與近臣們歡宴去了。

但他也沒有什麼醉意,步入殿內後揮手罷了衆人的行禮,將目光落在劉放身上,發問道,“如何?有所定論與否?”

“回陛下,方纔.”

早就將天子性情摸透了的劉放,連忙簡明扼要的介紹了一遍;愣是僅用了三言兩語,便將衆人計議了小半個時辰的事情給概況完畢了。

也讓人不得不佩服,有些人備受天子倚重不是沒有原由的。

“嗯。”

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曹叡便將目光落在了夏侯惠身上,“稚權續言之,伐公孫賊子,計將安出?”

“唯。”

朗聲而應,夏侯惠繼言道,“陛下,諸公,兵法有云‘兵貴勝,不貴久’。伐遼東公孫,乃兵出四千餘里討賊,需兵貴神速,不可拖延時日而令師老兵疲、耗費國家無度也。而遼東公孫御我軍所持者,遼水耳。彼設有遼燧,扼水而守,以爲襄平之屏障。是故我軍討之,以渡遼水以爲勝機也。惠自作思,所得有二,以供陛下與諸公參詳。”

“一者,乃聲東擊西之計。”

“如方纔仲恭兄所言,先以徵召公孫賊子歸朝爲由,坐實彼逆臣之名,以亂遼東人心,而令我軍師出有名也。惠竊以爲,大軍開拔遼燧,可多樹旌旗作鼓吹,令公孫不得不遣大軍來扼守。而後,我軍留些許將士與之對峙,大軍北上自遼水上游渡河,奔赴困守襄平。如此,可圍點打援,以待城內糧盡而自破也。”

“二者,則是引蛇出洞耳。”

“惠所思者,伐遼之時,可兵分前後兩部次第進發。前部選拔精兵五千,不避耳目,執天子節杖、持廟堂詔令臨遼水,召公孫賊子奉。彼至,必不奉詔,故可定爲叛逆,使前部就地伐木落營屯守,聲揚遼東,言使者已歸、朝廷大軍不日至。如此,賊欺我軍前部兵寡,必引兵來攻,以圖破之奪天子節杖等,而可揚兵威、鼓舞士氣也。”

“而後部則偃旗息鼓,躡足在後,伺機而動。待公孫賊子攻我軍前部,可兵分兩路,一者皆騎,北上渡河沿道蟄伏;另一掩其不備,與前部裡外夾擊賊兵。如此,賊兵失措,必敗也。敗而走之,我軍可驅潰當前,渡水奪遼隧不難也。且前遣所伏騎兵,遏道來襲,迫其賊衆請降,亦不難也。若戰事順遂,公孫賊子縱使臨陣走脫,亦敢謂之,遼東已然我國囊中之物也。”

說道這裡,夏侯惠不等衆人作言,便再度行禮緊着加了句。

“陛下,諸公,戰場瞬息萬變,惠之畫謀者,並非事事皆全,唯賴臨陣決機也。然惠猶有一言,乃大軍開拔之時,必取春季也。昔日武帝討烏桓,時值夏秋之交,是爲雨季,伴海道海水盈漫、泥濘不可行走,不得不改取無終道。今我軍若討遼東,當以爲戒。且遼東道遠而苦寒,爲將士難以禦寒預,亦不可秋後發兵也。”

“嗯”

天子曹叡聽罷,頗爲滿意的點了點頭,兀自捻鬚沉吟了片刻後,便將目光落在蔣濟身上。

意思很明顯,是在問他對此有什麼看法。

蔣濟也心領神會。

對着天子輕輕點頭致意後,便徑直對夏侯惠發問,“以稚權所畫策,似是有大軍一歲可平遼東之意?”

“非惠有輕敵之意,實乃大軍不可留遼東太久也。”

“若公孫賊子棄襄平走,北上玄菟或南下樂浪、帶方郡,稚權如何取捨?”

“回蔣護軍,惠竊以爲,我國大軍甫至,公孫賊子必不棄襄平。公孫雖已歷三世、名垂遼東,然而終究名不正言不順,士庶畏其威而不滅族影從也。若彼棄襄平,士庶則知其怯,亦不復效命,是爲衆叛親離矣。是時,我軍募重金購其首,一匹夫可殺之。如此,彼賊子非無智之徒,何以不戰而走之。”

“善。”

蔣濟含笑讚了聲,然後對着天子拱手道,“陛下,老臣無惑矣。”

“衛卿?”

故而,曹叡的目光又轉到了衛臻身上。

“回陛下,老臣亦無惑。”

衛臻垂首作答,“然而,老臣猶堅持前言,竊以爲若伐遼東,非幽州一地之兵可圖,必增以中軍也。”

嗯,在毌丘儉之前的上表中,是聲稱單以幽州兵力伐遼東。

這也是衛臻強烈反對、直言毌丘儉狂妄的主要緣由。

“朕知矣。”

曹叡笑顏甚歡,對着夏侯惠與毌丘儉二人擺了擺手,“伐遼東之事,便計議至此罷。仲恭、稚權,你二人且先歸去罷。”

“唯。”

恭敬領命,夏侯惠二人起身行禮,退出崇華後殿。

而剛走出沒多遠,喜上眉梢的毌丘儉就低聲歡呼道,“噫!事諧矣!今日若非稚權在,諸公猶言不可也。”

他們言可不可的,有什麼關係?

不都是天子一言決之!

況且,你也莫作開心顏謝我太早,萬一屆時陛下以我爲主以你爲副呢?

心中暗道了句,夏侯惠也笑顏潺潺而謂之,“呵呵~仲恭兄莫歸功於我。以陛下對仲恭兄之信重,縱使諸公皆以爲不可,伐遼東亦勢在必行也!”

“稚權自謙矣。”

“非也,乃仲恭兄當局者迷也。” “哈哈哈~~”

二人對視一笑,旋即作別自去。

夏侯惠乃是出宮闕,而毌丘儉則是步往靈芝池。

昨日他歸來洛陽叩闕得倉促,曹叡也只是來得及與他說了些軍國大事,故而還定下了今夜在靈芝池設宴爲他洗塵。

最受器重的潛邸之臣嘛,曹叡素來視他如宗室或譙沛子弟。

只不過,他緩緩走出十餘步後,還不由回首注目夏侯惠的背影片刻,微微搖頭嘆息了聲,纔再次拔步而行。

其實,他早就知道了,自己不可能成爲伐遼東的主將。

昨日天子與他座談、告知夏侯惠正與衛臻、蔣濟關乎是否可伐遼東辯論之事時,還順勢說了夏侯惠如今的官職以及直屬的四營。

所以他就知道了。

嶽者,乃四方之山嶽也。

傳說堯命羲和四子掌四嶽,稱四伯;後世遂以方岳代指任專一方的重臣。

而夏侯惠的鎮護將軍所督四營中,有天子親自命名的“鎮嶽”與“護嶽”,孰人還猜不出天子心意?如今他轉任幽州刺史,加度遼將軍、使持節、護烏丸校尉,不就是軍政大權皆可任專的“方岳”嘛。

身爲天子的曹叡,不會無的放矢,哪怕是閒談的時候。

況且,方纔衛臻最後的作言中也提及了這點——單以幽州之兵,不可成事!

而若別遣中軍來幽州,哪能由他節制啊~

中軍本就天然高人一等,且不見曹彰討烏桓、秦朗討伐鮮卑時,在邊塞擁有巨大聲望的田豫都得擔任副將?

沒有如同司馬懿那般顧命大臣的身份,就莫要有節制中軍的奢念了。

事實也大抵如他所料。

崇華後殿內,待他們二人離去後,天子曹叡也出聲道,“且說說罷,今仲恭與稚權方纔諸卿都見識了,伐公孫賊子,孰主孰次邪?”

伐遼東主次之分,纔是曹叡將劉放、孫資與陳矯也招來的緣由。

不然,若單單以斷兵事,衛臻與蔣濟就足夠了。

因爲曹叡現今心中也有些遲疑,還沒有徹底定論是毌丘儉還是夏侯惠爲主將。

他是有傾向於夏侯惠的。

畢竟有譙沛元勳子弟這層身份在,且毌丘儉的行伍經歷當真不多。

但他也擔心夏侯惠猶如其父夏侯淵那種“爲將不知怯”的性格,哪怕有了滿寵那句“或堪斷兵事”之後。

萬一,此豎子故態復萌呢?

雖然伐遼東敗了一次,還可以再伐一次,但如果能一戰而定,他也不介意讓毌丘儉節制中軍啊~

“回陛下,臣無可斷言。”

先作言的是衛臻,他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稚權雖有謀略,而失於沉穩;仲恭沉穩,但卻臨陣遜於稚權。”

他話語剛落下,陳矯便緊接着附和道,“陛下,臣附衛侍中之言。且臣不善兵事,更無有識人之明,故不敢輕言軍國大事。”

“嗯,朕知曉。”

對此,曹叡並沒有勉強他們二人,直接就將目光落在蔣濟與劉放、孫資身上。

“陛下,臣竊以爲,若非二者不可,以稚權當選。”

蔣濟在心中嘆了口氣,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呵呵~”

也讓曹叡不由失聲發笑,還出聲寬慰了句,“蔣卿倒也實誠。嗯,卿且寬心,朕非以兵事爲兒戲之人。”

孫資沒有說話,只是含笑對曹叡點頭致意。

因爲無需他作言了。

在曹叡寬慰蔣濟的話語落下後,劉放便徑直作聲道,“爲君者以社稷爲重。如此,陛下又何故爲難臣等邪?”

“哈哈哈~~”

也讓曹叡頓時暢懷大笑,很是讚許的謂之,“劉卿知朕也!”

事情有了定論,崇華後殿內很快就空無一人。

只不過,被無端拉過來、重在參與的侍中陳矯,還沒有走到司馬門的時候,就被一個侍從給攔住了,“侍中,陛下有召。”

50.第50章 順遂第10章 狡詐乎第183章 或有詐第18章 恨晚第182章 入甕114.第114章 雁北第1章 楔子第138章 不語第25章 爾敢第187章 無裨70.第70章 詔來第222章 就職第179章 門戶仇第242章 有三敗第147章 爭權第189章 逞口舌97.第97章 自擇之98.第98章 終陌路第184章 競速54.第54章 匹夫第43章 士家第43章 士家第224章 不公106.第106章 恩出上第39章 弗改第44章 花明第218章 先以廟算第142章 全赴105.第105章 蜜餞第182章 入甕第236章 敏銳99.第99章 蓋彌彰第212章 隨你罷第15章 如卿言第35章 門戶計2第149章 肺腑否第205章 將離第201章 唯勇氣也第195章 不取第38章 何懼之131.第131章 臨發108.第108章 鮮卑第231章 細語第25章 爾敢47.第47章 威逼67.第67章 在我第39章 弗改第219章 鎮護方岳第219章 鎮護方岳95.第95章 左伯紙75.第75章 取輕69.第69章 副職第43章 士家第227章 求貶惠第233章 默契49.第49章 逢時第182章 入甕第150章 心慰52.第52章 狼狽第231章 細語第137章 禍伏第3章 無所事第24章 人事90.第90章 引蛇第28章 窮也第180章 放權92.第92章 偶遇107.第107章 靜好第140章 蹙眉第178章 不識第239章 此事易也131.第131章 臨發53.第53章 染徵袍105.第105章 蜜餞64.第64章 後事96.第96章 小婢女第164章 非莽夫97.第97章 自擇之66.第66章 有變112.第112章 潛鋒芒54.第54章 匹夫48.第48章 無畏116.第116章 非不願84.第84章 臨發第161章 分營第219章 鎮護方岳第135章 招攬88.第88章 發衝冠第245章 他日罷128.第128章 拔刃127.第127章 衝突第237章 變幻47.第47章 威逼第195章 不取116.第116章 非不願58.第58章 恨遲也第157章 且試第164章 非莽夫第239章 此事易也第239章 此事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