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百騎

朔風嗚咽,旌旗獵獵。

留福船與鬥艦在巢湖、以蒙衝載兵至合肥舊城廢墟,再以小巧輕快的走舸逆着南淝水而上警戒水道,江東各部將士魚貫上陸望着合肥新城而來。

今日天公作美。

暖陽高掛,攤了薄薄一層雪花的大地備顯天穹的深邃。

空曠的視野可見東側遠處的沼澤帶那點點殘留的綠意,在暖色的天際線上猶如朵朵次第綻放的綠花,得意招搖着陽光的五彩斑斕之餘,也在無聲的傾述着天地本寬的自在灑脫。

漢以火德崇尚紅黑,代漢而立的魏國以土德尚黃(後改尚白),而孫權爲魏吳王時同樣也以承土德尚黃與魏國爭天命,但後來稱帝了便自以爲得木德,故而江東各部士卒都身着木青色軍服。

於暮冬染白大地時,江東各部士卒行走在原野上,那一抹迤邐而來的木青色宛如萬物竟發的春天已然來臨,十分賞心悅目。

該不會是前番提及的,前去徐州廣陵郡襲擊賊吳光武湖戍守點吧?

哪怕他們明明知道,魏國駐守在淮南的騎兵也就千餘騎,但此刻沒有人去思考這些,更沒有人想着過來阻擊驗證騎兵人數。

正躊躇壯志的孫權,是被突發變故給搞懵了。

斬殺多寡不重要,更不做驅趕吳兵相互踩踏的念想。

很快就反應了過來,也剛想下令讓人擂鼓準備迎戰,然而卻沒有了機會。

他日復來,定驅兵破合肥下壽春,臨淮而望中原腹心,克成大業!

“傳令,後軍擂鼓!”

好嘛~

連“你若是乖乖聽話,事後我就給你一塊飴糖”這種哄小孩子的手段都給用上了。

他不是想作擒殺孫權的白日夢,只是想看有沒有機會將孫權大纛或車駕的羽蓋給奪了。

末了,還不忘告知滿寵,隨他而去的百騎都是精心選拔而出來的,大半先前隸屬越騎校尉小部分出自虎豹騎,人皆能在馬背上開一石強弓。

就連握着弓身的手指都因爲過於用力而發白。

就在這時,陣陣悶雷聲響徹了戰場!

猶如山崩之勢席捲而來的魏國的騎兵曲,甫一出現就摧毀了吳兵前部士卒的戰意,竟是人皆丟盔棄甲返身亡命了!

沒辦法,耀兵所列之陣,並非是刀盾在前長矛次之、護強弩抗騎之陣。

吳國的車下虎士猶如魏國的宿衛虎士,乃天子親軍,人人甲冑齊全且皆不畏死,只有百騎的他可不想硬拼。

且自己也騎上了一匹帶着數百人護衛左右,令其餘車下虎士斷後,阻擋夏侯惠的追擊。

待歸去見到滿寵了便知曉,以他的性情是不會出爾反爾的。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嘛,何況他是江東之主。

“誅賊!”

有過逍遙津一次驚魂就夠了,他不想再經歷第二次。

那邊的水面上還有不少江東走舸遊弋着,只要跑到水道邊能登船擺脫追殺了。

至於吳兵的大纛.

來不及了。

而來之前滿寵所說的,只要我不魯莽行事就送一樁功勞給我,不知指的是什麼呢?

歸途之上,他還在美孜孜的如此作想:此番自己奪了孫權御駕的羽保車蓋而歸,不知道能不能被後人冠個“夏侯百騎”之名呢?

在他默默觀察吳兵時,也終於尋到了最適合發起進攻的路線、最容易得手的辦法。

而後則是攻破了江夏郡誅殺黃祖爲父孫堅報仇,單舟橫江探敵情,令魏武曹操都不由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

哪怕吳兵圍殺不了他,但滿寵可不會饒了他。

說時遲,那是快。

是的,沒有過大敗。

他們引發的聲響,再次驚動了吳兵。

旨在挫賊吳之銳氣。

當江東各部將士已然在合肥新城兩箭之地外,衝着城牆之上的魏軍肆意鼓譟時,壯志躊躇的孫權也不由豪氣萬分的下令,“壯我江東勇銳之威!”

嗯,此時的他在南淝水沿岸十五里處。

在孫權年僅十九時,便被孫策以基業託付了。

當即,他大呼了聲,一馬當先望着孫權後退的方向而去。

面對宗親孫輔暗通曹操、孫暠欲奪權、三弟孫翊和重臣孫河遭到殺害、豫章與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伺機作亂,以及廬江太守李術公然反叛的內憂外患,他僅用了不足三年的時間,便討平所有不臣與穩固了基業。

調侃只是調侃,夏侯惠可不想因爲輕敵而功虧一簣。

雖然基於塵封的記憶讓夏侯惠對孫權一直抱着“十萬”的調侃,但他也知道至今爲止的孫權,在時人的評價裡猶不失是一位有爲的君主。

請他首肯自己以百騎繞後奪大纛的想法。

被谷利引車下虎士層層護衛着,離合肥新城還有很遠的距離。

很快,在最前方的江東各部將率也反應了過來,大聲呵斥着士卒。

只不過,他們並沒有喊出“迎敵”,而是不約而同的讓各自的私兵部曲往後靠攏,時刻準備着逃離戰場

這一幕看似很可笑,但也是情理之中。

“殺!”

而是早早就引百騎東行至沼澤帶、再沿着沼澤繞了個大圈折道南下,伏在合肥舊城廢墟北側十餘里處。

只不過,夏侯惠並不搭理他們。

最重要的是,如今的孫權尚未有過大敗。

他看到了,孫權爲了彰顯武力,乃是讓各部將率的私兵部曲列在最前,而一些沒有甲冑在身的士卒留在後大聲鼓譟助威。

只是他們的這番舉動,且不說小巧輕便的走舸能否承載那麼多士卒,單單是他們沒有往孫權的方向逃來,就將孫權給坑慘了。

再加上自己乃譙沛元勳之後的身份,想必日後滿寵不復不待見我了吧!

但若是私兵部曲打沒了,那他們的立身之本就沒了啊!

尤其是,此時孫權所在的後軍中鼓聲都暫時停了,並沒有號令讓他們誓死迎戰。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不是?

自己在淮南的戎馬生涯,好歹也得留個故事讓後人津津樂道啊!

反正孫權都賦予張遼、蔣濟與文聘等人稱號了,應該也不會吝嗇給他夏侯惠安上一個呀!

“稚權既有爲先帝雪恨之心,我若不允,枉爲人臣也。然而,稚權須知我執法甚嚴,勿要以身試法。嗯稚權此番引兵前去,不管事順遂與否,只需引百騎全身歸來,我便贈你一功勞。”

或許,自己只需要兩輪箭矢覆蓋,就能誘發他們的恐慌,進而慌不擇路的亡命了吧?

“陛下,速上馬!”

只是從這點來說,他便是略具雄主之風了。

所以夏侯惠也在期盼着,尚未達成“滿數十”成就的孫權,今日先解鎖個“夏侯奪旗”或者“夏侯百騎”什麼的稱號。

吳軍的掌旗營沒有將纛車扔下,而是護衛着隨在孫權左右離去了。

這些斷後的近四百餘車下虎士皆面無表情,對或將赴死的結果毫無怨言,在沉默中橫陳列陣緩緩往後而走。

自從上次的逍遙津之戰,當者披靡的張遼突近,橫戟叱被困在矮丘之上的他下來一戰後,他就有了督率不親戰的沉穩之風、不再有犯險置身軍前之事了。

“殺!殺!”

那時夏侯惠聽了,不由一時無語。

像極了一隻嘎嘎亂叫正歡的鴨子,倏然被人抓住脖子且擰斷了。

搬出曹丕的糗事曉之以情後,他又給予了一個讓滿寵意動的具體可行計劃。

因爲那些由山越俘虜與叛亂黎庶組成的雜兵,也有樣學樣的往河道亡命而去了。

今準備不足,便且以赫赫軍威令逆魏將士氣奪罷。

再者,斷後的車下虎士此時也發現了他僅有百騎,若是他不依不饒的追上去,說不定就被吳兵前後包剿了。

對此,孫權也沒有反對,直接默許了。

整齊的軍容、森嚴的陣列,昂然的鬥志

讓在後觀摩的孫權一掃魏國移城的陰霾,更煥發了他心中的野望。

江東特殊的部曲私有制、父死子繼的督領權,讓他們都有“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私心,更讓他們不會迎難而上。

滿寵的部曲督,終於奏響了戰鬥的序曲。“殺!”

吳兵鼙鼓爭鳴,也點燃了夏侯惠建功立業的熾熱。

嗯,有可能。

況且,此番最重要的是自己再次給滿寵表了態,證明自己不復是汲汲於功之人,而乃對上級言聽計從、不敢罔顧將令的堪用之將。

他本來就沒有追殺孫權的打算。

然後,則是信誓旦旦的聲稱,他膽敢立下軍令狀絕不會魯莽強爲,以先父夏侯淵的名義起誓不會腦門一熱就做出驅騎衝陣之舉。

故而,現今他引百騎蟄伏在沼澤帶枯死的蘆葦蕩中,極目遠眺孫權車蓋時,神情十分凝重。

但也很快就應諾且作謝過後,便連忙前去準備。

張遼威震逍遙津的那場戰事中,給予江東君臣的打擊更多是士氣與造就“張遼止啼”的羞辱,真正臨陣被殺的江東士卒其實並不多。

早早就蟄伏在合肥新城北側山坳裡的將軍張穎、樂羊,也依令順勢引兵殺出,怒吼着往吳兵衝來。

“整陣,整陣!”

也就是說,孫權的背後竟是沒有士卒形成屏障,爲他拖延正馳騁而來的夏侯惠部了!

此外,這種有若貪功弄險的行爲,並不是他故態復萌再次擅自行動,而是經過滿寵親自首肯的,在他立下了軍令狀以及用先父夏侯淵的名義起誓之後。

對此,滿寵思忖了片刻後,最終還是首肯了。

罷了,多思無利。

雖然事情順利得讓人難以相信,但他不想因爲得意忘形而讓自己丟了性命。

“有伏兵!”

諸如之前已然陸續解鎖了“劉亡靈、蔣一封、張八百、臧傳說、文睡覺”等膾炙人口的劇本,仍將持續下去。

且他出擊而來的目的、孫權的御駕就在那邊扔着呢。

當然了,獅象搏兔皆用全力爾。

但隨着斥候來稟報吳兵已然上岸、孫權車駕遠遠在後,以及吳兵僅是沿着水道戒備之時,夏侯惠便復返回去尋了滿寵。

故而,他僅是讓身後的騎卒遠遠拋射箭矢驅趕那些車下虎士,逼迫他們遠離孫權的御駕,然後自己則是仗着烏孫良駒的神俊,迅速奔來將御駕上的羽蓋砍下帶回來。

引着車下虎士護衛孫權的谷利,在見到魏國騎兵的時候就急促出聲,連忙讓部下護着孫權先脫離戰場。

就在吳兵各部士卒在合肥新城前,肆意彰顯武力盡情嘲弄魏軍無能時,一陣更大聲的鼓聲從新城後方傳出,連成線的無數旌旗從將軍嶺後方冒出來,次第掙脫地平線的束縛飄揚在天地間。

且此刻充斥着各種聲音的亂糟糟的戰場,已然分辨不出馬蹄聲的多寡,故而看他們戰馬捲起的灰塵規模,人皆大驚失色。

因爲他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魏軍竟然早就預料他會來耀兵,且還提前設伏了。

好巧不巧的是,這些士卒離金鼓大纛處很近。

且還可望見江東金鼓大纛處以及孫權的車駕羽蓋。

乃是引百騎而去後,他會待到樂良引騎突入敵陣、將賊吳注意力都吸引了之後,他纔會從後方殺處。且不求殺傷,只是以箭矢覆蓋孫權所在位置,讓孫權棄金鼓大纛以及車駕而走,然後迅速過去搶了大纛或車駕羽蓋就脫離戰場。

前半生用完了人生所有運氣的孫權,也將步履堅定的踏上下坡路。

不過,他終究也是久經戰事的。

而依着求生的本能,他們應會往舟船所在的南淝水方向而逃,也難免會給他們後方的孫權車駕處造成騷亂吧?

帶着這樣的想法,夏侯惠讓所有騎卒都尋了些枯死的蘆葦系在馬尾後,以便縱馬而出時混淆視聽、有若八百或上千騎殺來的假象。

沒有武鋼車輜車或木城等掩體,他們又怎麼會想着以肉身築牆抵抗洶涌奔來的騎兵呢?

就算他們決死而戰,也根本擋不住騎兵的衝鋒啊!

“陛下,速走!晚之不及。”

依着滿寵最初的部署中,乃是夏侯惠引五百騎隨在淮南騎兵曲中受騎督樂良指揮,只待將軍張穎與樂羊引發吳兵惶恐之時,便從另一側衝鋒就行了。

見好就收,人貴在知足。

他身後的百騎也大聲應和着,人人馳馬緊隨而去時,還不忘操起強弓引弦搭箭。

況且他也覺得,若依着夏侯惠計劃行事成功的概率還是挺大的。

吳兵離水則怯。

也讓原本士氣如虹的吳兵口中的歡呼戛然而止,就連吳兵後軍的牛皮大鼓聲都驟停了。

與此同時,密切關注着戰場的夏侯惠,在看到這一幕時還不由楞了下——他是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方纔還意氣風發的孫權,在撤退時竟是如此果決啊!讓他方纔想着先襲無甲冑吳兵引發倒卷之策,都無有用武之地了啊!

不過,他在應下後還如此囑咐了句。

得手了的夏侯惠,策馬歸來時也招呼百騎離去。

雄糾糾氣昂昂走在最前的士卒們,橫盾在前,每每走一步便以手中的環首刀敲擊盾一記,應和着整齊的鼙鼓聲;緊隨其後的士卒方陣長矛如林,士氣如虹,在獵獵旌旗的引領下步步逼近合肥新城。

所以,原本被騎督樂良、將軍張穎等步騎追殺的吳兵前部,都不約而同的改變了逃亡的方向,不復往孫權這邊逃來,而是本能的望着南淝水河道而去。

此番來襲雖受限於軍情刺探不明而無法圍城而攻,但自魏張遼病故、曹休石亭大敗後,淮南之地不是任我江東健兒來去從容?不是令逆魏不敢出城來戰?

反過來,則是有水師舟船的地方,就能讓吳兵看到保命的希望。

畢竟戰事輸了就輸了,對他們的影響不大。

關鍵時刻還得看心腹谷利。

是的,他所在的位置,已然是繞到耀武揚威的吳兵後方了。

當然了,所謂日中則昃、月盈則食。

畢竟此番他想設伏,無非就是想着挫賊吳之銳,而在戰場之上,沒有比斬將奪旗更能打擊敵軍士氣之事了。

“衆將士,隨我來!”

“走!走!”

如不出意外的話,這些無甲冑的士卒,應是江東虜山越或討叛亂時的俘虜,強行編入行伍的雜兵,不管戰力還是戰意都高不到哪裡去。

故而此舉成功率極高,且絕不會有被吳兵圍殺的可能。

他此時不在合肥新城東惻的山嶺隱匿處。

他徑直拉停了御駕,將拉車的駿馬牽出來讓孫權棄車上馬而逃。

且他聲稱這不是貪功,而是想起了昔日曹丕第三次伐吳,被賊吳廣陵太守孫韶暗遣部將走小道奪了曹丕副車羽蓋而歸、大肆鼓譟羞辱魏軍無能之事,故而他試試有無可能爲魏國一雪前恥。

在軍事上,先有赤壁之戰保全江東基業,後有石亭之戰定基帝位,雖然在在襄樊之戰中他背叛盟友的行爲卑劣、吞併交州時更是手段下作覆滅士變家族,令人不齒怒斥爲鼠輩,但他也將荊南與交州納入了統治,把原先割據半個揚州的基業版圖擴張到全據大江以南,形成了劃江而治的偏安政權。

也不吝以重任授之了吧!

哈,翌年蜀兵將出,吳兵亦必然相應。

以此番孫權的狼狽而歸推斷,翌年來犯必然是一場大戰,我也終於迎來大展身手的時候了!

111.第111章 首肯第40章 新歲129.第129章 改道第239章 此事易也115.第115章 私心第6章 求教56.第56章 猶可否第24章 人事108.第108章 鮮卑116.第116章 非不願111.第111章 首肯124.第124章 惱意第228章 如你所請第16章 困頓第13章 可恨第174章 盡私圖55.第55章 詔來第177章 百騎第219章 鎮護方岳第28章 窮也第155章 與宴130.第130章 當百103.第103章 迎親119.第119章 不爭第139章 當慎第215章 稚權何如114.第114章 雁北第220章 莫爭長短126.第126章 挑釁第134章 罷歸118.第118章 願往否第178章 不識第135章 招攬第186章 穿胸127.第127章 衝突第186章 穿胸119.第119章 不爭第5章 欺以方第235章 謫貶54.第54章 匹夫第146章 示好第14章 臣無罪第144章 戰捷84.第84章 臨發60.第60章 不覆轍52.第52章 狼狽第159章 鴻鵠志第172章 沒得選第188章 無遺恨第152章 莫求財第212章 隨你罷第143章 晚矣123.第123章 緣由第232章 入營第35章 門戶計2第40章 新歲第155章 與宴60.第60章 不覆轍97.第97章 自擇之78.第78章 直率96.第96章 小婢女第44章 花明第139章 當慎103.第103章 迎親第188章 無遺恨第2章 入闕第137章 禍伏第11章 各有思第42章 遂願第15章 如卿言第150章 心慰第217章 惠求教89.第89章 詐關第6章 求教第217章 惠求教89.第89章 詐關第165章 鷙鳥第237章 變幻第186章 穿胸50.第50章 順遂63.第63章 死別第158章 不自知第24章 人事第34章 門戶計119.第119章 不爭第148章 歸宅第192章 邙山宴2第215章 稚權何如第3章 無所事63.第63章 死別第193章 邙山宴3122.第122章 義從104.第104章 結髮第190章 可堪否第227章 求貶惠第181章 京口督第15章 如卿言第17章 初見第137章 禍伏55.第55章 詔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