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初見

第17章 初見

卻說,先前夏侯衡以姜太公釣魚的方式,在閒談中聲稱有意爲夏侯惠尋樁姻親後,還真有人“願者上鉤”了。

乃是督河北諸軍事的振威將軍,吳質。

字季重,出身單家(落魄寒門),頗有才幹。

與司馬懿、陳羣、朱鑠併爲魏文曹丕的“四友”,在魏奪嫡事件中頗有功勞,故而備受曹丕的器重,不吝高官厚祿。

只是他人品很差。

一朝得志便恃寵而驕、作威作福,小人嘴臉盡顯。

如在黃初五年(224年)他返京入朝述職,魏文曹丕出於恩寵之心,令時任上軍大將軍曹真、中領軍朱鑠等故舊去吳質家中飲宴。

曹真身軀龐大而朱鑠偏瘦,吳質便故意讓俳優上來唱說肥瘦之辭,令覺得被戲耍的曹真肝火大作,出聲怒斥吳質。與席的驃騎將軍曹洪、輕車將軍王忠等人也都出言勸說,讓吳質當撤掉俳優,並向曹真陪不是。

但吳質非但沒有賠罪,且還拔劍於案,呵斥曹真曰:“汝非屠几上肉,吳質吞爾不搖喉,咀爾不搖牙,何敢恃勢驕邪?”

而一同被調侃的朱鑠,本着以和爲貴的心思,出聲勸吳質與曹真莫要因爲小事而傷了和氣,哪料到吳質非但沒有收斂,竟還鄙夷朱鑠官職品級低,聲稱朱鑠沒有說話的資格。

朱鑠本就性急,哪能忍下這口氣?

當即便目眥欲裂的拔劍斫地,令飲宴不歡而散了。

連故舊與宗室都羞辱,吳質人品之差可見一斑。

此外,他爲人還汲汲於權勢。

曹丕曾因情誼作私信於他,緬懷舊日時光,但他回書卻以“張敞在外,自謂無奇;陳鹹憤激,思入京城,彼豈虛談誇論,狂耀世俗哉”之言,恬不知恥的以舊日情分請曹丕將他調回京都任職。

當然了,結果沒有如他所願。

如此不修德行之人,夏侯衡自然是不想與之聯姻的。

但架不住撮合此事之人——吳質之子,留在京師的吳應多番示好、不斷誇耀其妹才德兼備,乃是夏侯惠的良配云云。

恰好那時,夏侯衡偶然得悉天子曹叡與社稷重臣閒談時,還問及了吳質現今的狀況與才學。

那也意味着天子有將吳質調回京都重用的意思。

出於爲夏侯惠仕途着想,夏侯衡便覺得吳質人品雖差了些,但若是兩家結親了,還是能裨益一二的,也就對吳應鬆了口,亦開始走“媒妁之言”的流程了。

卻是不想,吳應竟熱情不復。

蓋因他得悉了,夏侯惠謝恩索馬且作賦諷刺天子、不再被天子列入出行伴駕之選,便心有躊躇,以此事需要作書給在河北的吳質請示一番等言辭作爲推脫。

的確是推脫。

嫁妹這種事情,他先前若是沒有得到吳質的首肯,哪敢越俎代庖呢?

但夏侯衡對此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就連他自己都覺得,夏侯惠做出來的事情委實過分,別人心有猶豫又什麼奇怪的呢?

然而,吳質的回書令他勃然大怒。

“吾家之女,才貌皆殊,當世名士才俊尚求不得,豈容夏侯稚權之流覬覦哉!”

此乃吳質書信所言。

寥寥一言,道盡了他的囂張跋扈與對夏侯惠的鄙夷。

也可以推斷得出,他自身應是得悉了,天子曹叡有將他調任歸洛陽的打算。只是書信來往沿途有耽擱,他並不知道天子已然復讓夏侯惠常伴駕出行了。

對此,夏侯衡自是受不了這口氣!

不管他性情如何溫和。

原本他都不太看得上吳家,若不是吳應連番自薦,他還不打算應下呢!結果倒好,他勉爲其難答應了,卻是迎來了羞辱之辭?

無信豎夫!

竟敢折辱我夏侯家!

然而,縱使夏侯衡心中恚怒難當,如今還真尋不到報復的辦法。

不止於現今家中權勢不復,更因爲天子曹叡都流露出將要重用吳質的意思了,他哪能在這個時候詆譭攻訐?

就在他獨自煩惱之際,恰好看到幼弟夏侯和正往祠堂而去。

似是有事尋夏侯惠。

心奇之下,便出聲喚來跟前問了聲。

這才知道夏侯和乃是受人之託,尋夏侯惠錄《阿房宮賦》的。

是的,在天子復讓夏侯惠伴駕出行後,令那日與宴的何晏知曉天子並無降罪之心,便在一次坐談時將此賦宣揚出去了。

只不過,他只是記得此賦的後段,令不少喜歡詩賦之人徒作嘆然。

但他們也知道夏侯惠從不與人交遊飲宴、在京都之內亦鮮有友朋,若想得覽《阿房宮賦》全文,唯有託付其弟夏侯和代爲抄錄一份了。

因爲自幼長在京都、尚未出仕的夏侯和,以文揚名,不乏交遊之事。

如此舉手之勞,夏侯和倒無不可。

而聽罷緣由的夏侯衡,頓時便知道如何報復吳家了。

他現今是對吳家無從下手,但彼豎夫吳質不是鄙夷夏侯惠才學不堪、配不上他吳家之女嗎?

那他就讓夏侯惠與夏侯和一併前去參加飲宴,借京都才俊對《阿房宮賦》讚譽之際,好好揚一番美名,讓吳質日後擇婿時,看他能不能找到比夏侯惠才學更優的後生!

若尋不到,他便讓人大肆宣揚吳質今日之辭,讓他吳家淪爲笑柄!

而若是尋到嘛~

夏侯衡覺得不可能。

畢竟,才學比自家六弟更優之人,安能去娶吳家之女、給臭名昭著的吳質當女婿!

只不過,待他來到祠堂將自身意圖說了,夏侯惠卻不想依言行事。

在夏侯惠看來,與一不修德行之人有什麼好置氣的?

小人無長久富貴。

既然吳質辱了自己,而現今無法報復,那便且先冷眼觀他春風得意,待到他失勢落魄時再落井下石不就行了?

所謂九世之仇猶可報。

自己等個十年八年也未晚啊~

何必爲逞一時之快,而毀了自己從不交遊、不沽名釣譽的形象呢?

“吳質匹夫辱我,我必有報之!不過,還望大兄莫要心切,容我些時日,坐等時機來臨。”

夏侯惠是如此回覆的。

對此,夏侯衡沒有勉強。

只是覺得既然夏侯惠寧可在祠堂內思過,也不願與夏侯和外出飲宴,那便將思過的時間延長到一年吧。

好嘛~

夏侯惠當即便想起了“三人行必有我師”,覺得偶爾與京師才俊交遊坐宴,增長下見識也挺好的。

反正,御前伴駕都沒有俸祿可領了,索性該休沐就休沐唄!

而在三日後,他告了休沐,在夏侯和的帶領下首番列席的飲宴乃是陳泰所設。

陳泰字玄伯,乃司空陳羣之子。

雖然年近三旬但依舊沒有出仕,似是其父受魏文曹丕遺詔輔政的干係,故而不欲讓他步入仕途太早,以免在他人奉承之下養出驕橫之氣。

故而,他居家讀書修身之餘,不乏時間與貴胄子弟以及士人俊才周遊。

但與夏侯玄、何晏以及鄧颺等人的飲宴不同,家風甚嚴的他所設之飲宴止於文學與雅趣,不得議論時政、宣揚主張或者沽名賣直等。

故而能在他宴席上出現的人,品行這方面是有一定保障的。

不過,他與夏侯惠並沒有交集。

夏侯惠如今不告而來,卻也不算失禮,因爲他也是請託夏侯和錄《阿房宮賦》者之一。

飲宴設在陳家在城外的別居,依着洛水而築。

頗有先秦遺風,以木結構和茅草搭建而成,坡屋頂,檐部出挑,屋內洗練簡潔,既有返璞歸真的質樸,也不失寄情山水的雅趣。

而前來與宴之人,也不負此宅屋的素雅。

分別爲驃騎將軍司馬懿之子司馬師、尚書令陳矯次子陳騫、已故太常之子桓嘉、現太常和洽之子和逌、已故荀令君第六子荀𫖮,還有前朝名臣傅介子之後、已然被陳羣辟爲司空掾屬的北地人傅嘏。

除了傅嘏之外,此些人的父輩皆是社稷重臣。

而令他們聚集在一起,乃是尚公主的桓嘉將要被外放爲官,故而陳泰設宴邀平日親近友善之人一併餞行。

不過,夏侯惠並不關心他們父輩如何。

當他與夏侯和被扈從引入見過此間主人陳泰,便被引見與衆人相互通姓名,而他一聽到“在下司馬師,字子元”的話語時,心中不由陡然一凜。

須臾間冒出的想法是,可算見到未來之敵了!

待寒暄了幾句後,第二個念頭則是:這位剛毅隱忍、理智冷酷更勝其父之人,乍一看也不咋地啊~

的確,司馬師的容貌很普通。

身長七尺有餘,不算健壯,眉目疏朗,廣額闊口。

蓄着短髭,令上脣看起來很薄;鼻子頗爲挺拔,讓法令紋深刻與眼眶深凹,倍顯目光深邃。

不管是秦漢崇尚的陽剛之美,還是如今逐漸風行的陰柔之殊,都與他的容貌無關。

但他如今的名氣已經很大了。

同樣還沒有出仕的他,常同名士交遊,與何晏、夏侯玄齊名。

何晏就曾有過“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泰初是也;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司馬子元是也”的評價,盛讚司馬師爲人洞察隱微、明能見機,能完成天下的事功。

雖這種言辭乃是何晏等好交遊清談之人,以評斷人物邀名慣用的伎倆。

然而名下無虛士!

能被推崇如斯的司馬師,自身資質絕不會差了。

更令夏侯惠意外的是,竟不知爲何,初次謀面的司馬師似是對他頗有好感

(本章完)

第206章 夜話第9章 殊榮第214章 觸類旁通第141章 發狠第43章 士家85.第85章 識趣第41章 當黜之第221章 黃雀是也第172章 沒得選50.第50章 順遂第25章 爾敢75.第75章 取輕第199章 利令智昏1第3章 無所事71.第71章 扈從第27章 動怒第35章 門戶計280.第80章 臨風第32章 上疏第3章 無所事第156章 何惑哉128.第128章 拔刃第37章 私召第169章 小成79.第79章 主次第143章 晚矣第12章 復哀之第21章 何所惑60.第60章 不覆轍第187章 無裨第171章 留下第147章 爭權103.第103章 迎親49.第49章 逢時90.第90章 引蛇第234章 噤聲89.第89章 詐關第148章 歸宅90.第90章 引蛇第243章 先聲而後討第223章 觀兵第196章 瞞天第178章 不識第210章 分權67.第67章 在我45.第45章 無心111.第111章 首肯102.第102章 必惠也105.第105章 蜜餞第22章 殊矣49.第49章 逢時第204章 舍與不捨第183章 或有詐第248章 勘察第163章 部將第237章 變幻第37章 私召第185章 死地第171章 留下第193章 邙山宴3第153章 乃我48.第48章 無畏第40章 新歲第36章 社稷計69.第69章 副職94.第94章 閒歸家第170章 失計否第181章 京口督第7章 入東堂第210章 分權第230章 風起青萍末103.第103章 迎親第2章 入闕第215章 稚權何如第205章 將離第195章 不取第5章 欺以方第1章 楔子第148章 歸宅第202章 賊兵退69.第69章 副職第200章 利令智昏2第238章 必不恣意第208章 無心之舉96.第96章 小婢女第185章 死地133.第133章 私心123.第123章 緣由第171章 留下77.第77章 視爲人第231章 細語第142章 全赴第237章 變幻第197章 時不我與第219章 鎮護方岳第149章 肺腑否第145章 失勢96.第96章 小婢女第11章 各有思第156章 何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