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不語

一切求穩容易錯過良機,果斷激進則有可能導致功敗垂成。

類同鮮卑部落大人柯比能與步度根爆發了衝突,在魏軍中軍帳內,秦朗與忝爲副職的田豫也同樣迎來了意見不一。

但不同於鮮卑首領們的各懷鬼胎,秦朗與田豫的戰術分歧是源於性格使然。

在接見夏侯惠遣來報知偷襲得手的斥候後,秦朗當即便招來田豫與曹爽一併計議,針對柯比能接下來的反應作預判以及己方的戰術推演。

一開始並沒有什麼意見相左。

秦朗也好,曹爽亦罷,都對田豫的斷言“彼賊酋柯比能既已然舉衆南下,即使得悉了我軍襲擊漠北騎,也定然不會就此返歸”深以爲然。

且夙來謹慎的秦朗,還頗有容人之量的不計較先前被夏侯惠挑釁之事,很細心的安排了白馬義從在代郡以東的桑乾河沿岸巡查,以免柯比能惱羞成怒,別遣遊騎利用熟諳地形的優勢伏擊正返歸於途的夏侯惠一行。

而已然接過督領前部的曹爽也慨然作言,聲稱自身會督令各部步卒不可懈怠,力爭以最佳狀態迎接大戰的開啓。

他是被刺激到了。

就連厚顏請纓隨徵的、且是與他不和的夏侯惠都立下功績了,被天子曹叡遣來積累功績以作爲轉遷武衛將軍之資的他,無論出謀劃策還是臨陣卻敵都乏善可陳,哪能不心生焦灼、汲汲於功啊~

故而,在逼迫柯比能不得不來戰戰略已然的欣喜下,三人在計議時你一言我一句的集思廣益,讓中軍帳內氣氛十分融洽。

但很快,這種將帥和睦的場景就被遊騎斥候帶來的消息給打破了。

落營在十餘里外與魏軍對峙的鮮卑大軍有了動靜。

在急促且淒涼的牛角號聲中,鮮卑大營內好一陣人喧馬嘶,隨即便是營門大開,許多部遊騎率先呈扇形往這邊緩緩而來,緊隨其後的則是各部落的步卒們魚貫而出。

至於一共出來了多少兵馬,魏軍斥候們在鮮卑遊騎逼近的威脅下無法作具體結論。

但可以確鑿的是,他們在倉促歸來稟報的時候,至少已有四五萬鮮卑兵馬走出了大營,且盪漾在秋風中的牛角號仍舊沒有停歇的跡象。

也就是說,鮮卑大軍幾是傾巢而出了。

彼賊酋柯比能,竟是主動來與我軍決戰了?!

聽罷斥候急報的田豫與秦朗不由對視了一眼,各自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欣喜。

且也不耽擱。

當即便讓曹爽即刻前去督促將士們準備迎戰,隨後二人帶着百餘扈從驅馬出營五六裡,尋了個視野開闊的高丘舉目遠眺,靜候着鮮卑大軍前驅兵馬的出現。

北平邑被燕山山脈與太行山脈夾在中間,且被桑乾河貫穿而過,呈現着丘陵起伏、多穀道與岔口分分合合的地勢。

是故,秦朗與田豫很快就看到了,那猶如無數條長蛇般蜿蜒而來的鮮卑各部。

“噫!”

看到這一幕的秦朗,忍不住拊掌暢懷而笑,“事濟矣!”

身爲主將、肩負天子曹叡期盼且唯恐遊牧部落慣常臨陣避而不戰的他,已然等待這一刻許久了。

“破鮮卑,靖邊塞,就在今日!”

田豫亦是豪情大發,暢懷的笑容帶着早就花白的鬍鬚好一陣抖動。

然也,他們二人對戰事都充滿了信心,篤定着勝者必在己。 這種信心也體現在他們立下的東依山丘、南傍桑乾河而落的營寨佈局上。

營寨的正前方是西向與北向,是連成一片的極大空曠的緩地,平視時目力可及數裡,不管是敵來犯還是己軍出營都能一目瞭然。

可謂是無險可依。

倒不是秦朗與田豫不諳軍務、連個紮營都的常識都沒有,而是故意爲之。

沒辦法,千里而來的魏軍纔是急着決戰的一方,若是將營寨落在山坡上或隘道中,讓人一看就覺得堅不可摧的話,他們擔心鮮卑各部望而生畏不敢來戰了

而營寨河畔那一側搭建了浮橋,那是爲北中郎將轉運糧秣準備的。

但無法讓大批兵馬驟然間渡河。

也就是說,這種沒有給己軍留退兵餘地的做法,就側面昭示了魏軍必勝的信心。

當然了,心中再怎麼篤定勝者必己,也要做好臨陣的部署才行。

在撥馬歸營的路上,田豫便率先提出了自己的思慮。

他建議己軍毋需固營而守。

而是以武鋼車陳於兩側,掩護盾前、矛次、弓弩候之的步卒們步步推前,如此可避免遊騎尤其多的鮮卑大軍,會以騎兵的機動力從側衝陣的威脅;遣一千南匈奴遊騎在外,時刻警戒着鮮卑各部騎兵的動向;留幽州精騎與剩下的兩千驃騎營在陣後作爲機動兵力,時刻準備遏制鮮卑繞側的衝擊,以及在適當時候衝陣奠定勝局與追擊掩殺。

這點,早早就聲稱將臨陣指使權交給田豫的秦朗,絲毫不做猶豫便贊成了。

且還笑顏潺潺的加了句,“田老將軍戍邊數十載,熟諳胡虜戰術,自是比我更善於排兵佈陣,我豈會有預哉!”

如此毫無保留的信任,任憑誰見了都得讚一句:元明宏量,用人不疑。

然而,待田豫將接下來的部署說罷後,他卻耷目捻鬚,沉吟不語了。

因爲田豫要兵行險着,冀望畢其功於一役。

他覺得雙方決戰中,魏軍想勝並不難,但若是想將鮮卑大軍重創、令柯比能喪失威望不復被漠南諸多鮮卑部落擁護等,很難。

甚至是絲毫沒有可能。

原因不必說,鮮卑多騎而魏軍則是以步卒爲主,且最精銳的七百豹騎與一千驃騎營還在歸來之途,趕不上戰事了。

所以,魏軍在鏖戰中勝了,也沒有足夠的騎兵追擊擴大戰果。

而無法將鮮卑大軍重創,那就意味着實力猶存的柯比能將調整戰術,採取遊牧部落慣用的避而不戰往北撤,令魏軍求戰不得、最終受困於師老兵疲而罷兵。

如此,就是魏國勞師動衆而收穫寥寥了。

爲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更爲了不錯過難得鮮卑大軍主動前來決戰的機會,他建議己軍出營鏖戰時以雁形陣迎敵。

以虛中軍大纛,誘鮮卑大軍深入,讓他們前赴後繼的來送死!

第153章 乃我第143章 晚矣第240章 猛士116.第116章 非不願第185章 死地第199章 利令智昏1第12章 復哀之第235章 謫貶84.第84章 臨發107.第107章 靜好第8章 面君第137章 禍伏第191章 邙山宴1第204章 舍與不捨47.第47章 威逼85.第85章 識趣第152章 莫求財第189章 逞口舌第37章 私召70.第70章 詔來第27章 動怒第139章 當慎第14章 臣無罪第159章 鴻鵠志50.第50章 順遂第175章 驚喜來55.第55章 詔來126.第126章 挑釁第195章 不取98.第98章 終陌路92.第92章 偶遇109.第109章 請纓第212章 隨你罷79.第79章 主次第167章 同行71.第71章 扈從97.第97章 自擇之第190章 可堪否第246章 乃何人也105.第105章 蜜餞第20章 可志同第139章 當慎第232章 入營第36章 社稷計125.第125章 負氣第3章 無所事第138章 不語第156章 何惑哉第161章 分營第149章 肺腑否第178章 不識98.第98章 終陌路第226章 臣惠斗膽102.第102章 必惠也104.第104章 結髮78.第78章 直率第2章 入闕第37章 私召第193章 邙山宴3第22章 殊矣第232章 入營第243章 先聲而後討第23章 卿之志第195章 不取第7章 入東堂90.第90章 引蛇72.第72章 誘惑124.第124章 惱意第175章 驚喜來114.第114章 雁北83.第83章 皆學問第193章 邙山宴3127.第127章 衝突第5章 欺以方第187章 無裨第155章 與宴122.第122章 義從第208章 無心之舉86.第86章 難彰功第134章 罷歸64.第64章 後事第18章 恨晚第162章 饗將士第140章 蹙眉第211章 自作死53.第53章 染徵袍76.第76章 新軍69.第69章 副職第232章 入營第34章 門戶計第169章 小成115.第115章 私心第180章 放權49.第49章 逢時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139章 當慎99.第99章 蓋彌彰第160章 部曲98.第98章 終陌路128.第128章 拔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