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第104章 結髮

第104章 結髮

黃昏時分的洛陽城,總是熱鬧溫馨。

從各家各戶嫋嫋升起來的炊煙,被斜陽染上了色彩;在外公幹或勞作了一天的士庶腳步匆匆歸家,沿途與相識之人打着招呼,被微風輕輕拉扯着髮絲與衣角;而一些老丈老婦則是走出家宅,半是責怪半是寵溺的高聲呼喚着自家貪玩小兒趕緊歸來。

而在城西的街衢間,此時則是車馬粼粼而來。

站在小宅之外迎接的夏侯惠等人,此時有一種應接不暇的感覺。

因爲當這些車馬井然有序的來到小宅後,隨車馬而來的奴僕不由分說便將攜來的財帛細軟往夏侯惠家中搬。而作一管事模樣打扮的人,則是來到夏侯惠跟前喜笑盈腮的行禮,朗聲說道,“步兵校尉賀夏侯將軍新婚之喜,些許薄禮,不成敬意。”

言罷,便很恭謙的後退幾步,不等夏侯惠作答就轉身去牽着車馬離去。

不過夏侯惠也沒有時間作答。

這名管事纔剛讓開位置,便有其他家的管事上前行禮賀喜。

“射聲校尉賀夏侯將軍新婚之喜”

“尚書右僕射”

“護軍將軍.”

“散騎常侍.”

“中領軍”

“荊州刺史.”

來賀之人有近十家,車馬近二十架,各類財帛或雅物幾乎將小宅的庭院都給堆滿了。

不必說,這些人來賀喜必然是天子曹叡授意的。

甚至這些財帛細軟都是曹叡準備的。

看來賀之人就知道了。

如右僕射衛臻、中領軍楊暨、護軍將軍蔣濟、散騎常侍高堂隆等人,雖然都與夏侯惠都曾謀面且有過交集,但還沒有親善到送禮祝賀的程度。

尤其是對於他們而言,夏侯惠不過是個小輩。

就算是出於仕途之上的迎來送往,遣人來祝賀也應該是以家中小輩的名義,哪能以他們自己的名義啊~

而與夏侯惠平輩論交的毌丘儉,也早就歸去荊州了。

他又怎麼知道夏侯惠成親是在具體哪一天呢?

至於步兵校尉卞琳、射聲校尉甄像就更不必說了。

卞琳是卞夫人之弟卞秉的次子,而甄像則是甄夫人的親侄子,乃天子曹叡祖母與生母的兩家外戚,皆不曾與夏侯惠有過交集。

且文帝曹丕在位時,就曾明令禁止外戚參政。

如今若非天子曹叡授意,他們怎麼可能主動來給夏侯惠賀喜攀交~

所以,在賀喜的車駕離去後,衆人再度歸入宅內飲宴時,陳泰還不由如此感慨了一句,“稚權聖眷之隆,我輩無出其右也。”

陳騫與傅嘏等人也出聲附和着。

對此,夏侯惠自是連聲謙遜,且不忘朝北拱手向天子致意。

就是在罷宴衆人作別離去之後,他負手站在屋檐下看着孫叔等人整理賀禮時,臉上非但沒有喜色,反而是輕輕蹙着眉。

天子曹叡今日給他的恩寵太多了,多到令他心有不安了。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雖然很早之前他就認下了孤臣的身份,但之前的他在廟堂之中只是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哪怕是不爲公卿百官們所喜,也不會遭來報復。就如同盛夏時節一隻在宅院外不停鳴叫的蟬一樣,擾人清閒、很討人嫌,但不至於讓人動雷霆之怒去撲殺了。

而如今,他已然中堅將軍了。

不日歸來京師洛陽任職乃是定數,在天子曹叡彰顯出不吝恩榮的態度之下,他將會迎來公卿百官們矚目與提防。

不管怎麼說,他乃譙沛元勳之後,與宗室無異。

是天子賴以鞏固社稷的基石。

且現今他被誤以爲是天子曹叡整頓屯田積弊的首倡者,則是會被公卿百官們認爲,他就是天子手中的一把刀。

對抗羣臣、整頓時弊的一把刀。

所以公卿百官們也會時刻提防着這把刀變得鋒利,甚至會在有機會落井下石的時候,將這把刀給折了。

尤其是在今日之後,他將徹底不溶於宗室之內了。

先前他被長兄夏侯衡逐出家門、被個別宗室不喜與疏遠,是源於他上疏舉薦杜恕與反駁曹真伐蜀,讓宗室們覺得他沒有同氣連枝的覺悟;而今日天子曹叡的作爲,則會讓他招來曹爽、夏侯獻等人對他生出嫉恨之心。

是的,就是嫉恨。

因爲不患寡而患不均。

天子曹叡給予夏侯惠的恩寵與權柄多了,給予他們的自然也就變少了。

彼此都是宗室,他們家中父輩的功勳也不比夏侯淵差幾分,憑什麼出仕更晚、年齡更小的夏侯惠就獲得更多殊榮呢?

就算夏侯惠軍爭之能略勝於他們,那也應該是與他們並駕齊驅纔對。

若後來居上,他們焉能心悅誠服哉!

這便是夏侯惠蹙眉的緣由。

當然了,塞翁失馬福禍相倚,凡事有弊必有利。

一直擔心着“時不我待”的夏侯惠,此些年也都汲汲於軍功,渴望能進入廟堂之高,在朝堂之上擁有話語權。天子曹叡今日所彰顯出來的恩寵,無異於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

而且,他本身也並不怎麼在意羣臣與其他宗室的看法。

宗室督帥後繼無人也好,九品官人制令士族世家坐大也罷,這些都是魏國的隱患,但曹魏社稷之疾不僅僅是這些。

爲什麼在歷史上,司馬篡奪了曹魏政權後的動盪,僅是淮南三叛呢?

且其中唯有毌丘儉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曹魏忠臣呢?

其根由早在魏武曹操時期就種下了。

魏武曹操不管是在創業時期,還是後來謀求代漢基業之時,皆崇詐杖術,以暴戾治民,又兼征伐無已,民畏威而不懷德。曹丕代漢而立後,猶不知變改,百姓無歲獲安,可謂失民心久矣!而今,天子曹叡繼位以來,奢靡之風盛行,屯田制崩壞、士家猶如奴僕;且隨着士族世家的坐大,將賦稅轉嫁在黎庶百姓之上,令曹魏社稷的根基不曾加固過。

如此,夏侯惠即使成功的阻止了曹爽與司馬懿,也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罷了。

若想長治久安,當推行變革將積弊蕩除、除其煩苛之政而廣佈恩惠;任賢使能,以令士庶各盡其心。

所以,若是夏侯惠得掌了權柄之後,自然要推動很多變革。

或多或少,也都會觸犯士族世家與宗室元勳的利益,遲早都是要得罪他們的。

如此,何必還要在意他們的看法。

再者,如今朝野對他的看法,是性情剛正不阿,位卑之際猶敢面折大臣於朝,在天子曹叡彰顯出寵信後,必然會有一些志同道合者前來依附他。

也就是讓他夯實了權勢之路的根基。

實現自身所想的助力。

唯有一點不好的是,這個時機不對。

來得太早了。

他的職務仍是在淮南壽春,還沒有歸來洛陽任職、沒有來得及佈局,天子曹叡就將他給擺在臺前讓朝野矚目了。

毫無根基而受殊榮,乃是大忌。

就如站在屋頂上跌下來,至多不過是骨折而已,養一養傷也就過去了。

但立在山巒之巔,跌下來了就是粉身碎骨!

不復有迴旋的餘地!

唉.

看着孫叔等人整理着禮物的夏侯惠,在心中悄然嘆息了聲。

而王元姬則是在細細打量着他的神情。

她也在屋檐下站了好一會兒了,但陷入思緒的夏侯惠一直都沒有察覺。

他.似是在擔憂着什麼。

只是天子恩寵如斯,他還需擔心些什麼呢?

看着肅容蹙眉的夏侯惠,王元姬心中也在作着思緒,片刻後,也終於出聲發問道,“夫君是在憂慮嗎?”

她聲音有些小。

以至於從思緒中醒來的夏侯惠,並沒有聽清她說些什麼。

回過神後也不由側頭看着她反問道,“細君方纔,是在問我什麼嗎?”

王元姬個子不算高,約莫到夏侯惠的脖子處;且又兼夏侯惠長得很是雄壯,二人並肩而立時,更顯得她的柔弱。

所以,夏侯惠反問的時候儘可能放緩了語氣,聲音也很輕柔。

唯恐將她給嚇到了。

“也沒什麼事。”

或許是感受到夏侯惠的善意了罷,略昂着頭的她露出了一個笑容,才繼續說道,“只是覺得似是夫君面有愁容。嗯是陛下恩寵特隆,令夫君有所憂嗎?”

“嗯。”

點了點頭,夏侯惠也作笑顏道,“也不算憂心罷。只是覺得‘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罷了。”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聞言,王元姬訝然揚眉,旋即垂頭喃喃複述了幾聲。

待再次昂頭時笑靨如花,眼眸之中已然盡是光澤閃耀,不吝稱讚道,“夫君之言令人發省,不愧少時便以文名揚於洛陽。”

呃~

木秀於林這個典故現在還沒有嗎?

也讓夏侯惠一愣。

片刻後,便故意負手挺胸,佯作自鳴得意之態,大言不慚的說道,“然也!若非我文武雙全、才高於世,焉能被招爲王家之婿哉!”

“撲哧~”

王元姬聽了,當即笑出聲音來。

也不由垂頭以手捂嘴,眉目彎彎、面色微紅,半是忍俊不禁半是害羞。

“呵呵~”

陪着笑了幾聲,待她情緒緩和了再次昂起頭了,夏侯惠纔看着她的眼睛繼續說道,“我不爲宗族所喜,在京師之內亦無有多少親善友朋,以令今日賓客寡少、婚事簡陋,有愧於細君了。”

“嗯,無妨。”

作答的王元姬再次垂下了頭,聲如蚊蚋,“我不在意這些。只需夫君就好。”

只需我什麼就好?

聞言,夏侯惠有些不明就裡,剛想發問,卻發現原本只是臉龐上帶着些許羞澀的她,此時耳畔都隱隱透着紅了。

呃,難道是,“只需是我,就好”的意思?

挑了挑眉,嘴角泛起笑意的夏侯惠,罷了追問的心思。

而是輕聲敘起了其他,“那日見細君煮茶頗爲熟稔,應也是喜吃茶吧?”

“嗯,我阿父不好飲酒,而喜吃茶。我在學煮茶之時,也自嘗味道如何,慢慢的便習慣吃茶了。”

這次王元姬的聲音很清脆。

且作答罷,還循着話頭而加了句,“似是夫君不喜吃茶吧。”

“倒也不是不喜。”

略微搖了搖頭,夏侯惠笑顏潺潺而謂之,“我平日雖多是飲酒,但也不排斥吃茶。只不過,我是飲茶,而非是吃茶湯。嗯,此中有何不同,一時也說不清。若日後得閒了,我將茶湯泡出來,細君一嘗便知了。”

飲茶?

且是泡而非煮?

對着這種與當世吃茶截然相反的言論,王元姬臉上滿是不解,而眼眸中則是異彩紛呈。

“好。”

輕輕應了聲,她不再說話。

因爲此時,已經將庭院內的賀禮記錄完畢,且讓僕婢盡數搬回別屋擱置的孫叔正走過來,行禮說道,“六郎,女君,各家賀禮已然安置妥當了。”

“好,有勞孫叔。”

夏侯惠點了點頭,含笑而道,“招呼他們用暮食罷,酒肉儘可吃,莫拘束。”頓了頓,又緊着加了句,“對了,孫叔,莫忘了給所有人派些賞錢。”

“好的。”

孫叔依言而去,也讓小宅中響起了一陣歡呼聲。

而此時一個小婢女則是快步走過來,給夏侯惠行了一禮,似是想說些什麼卻又欲言又止,只是偷眼看着王元姬。

嗯,她是王元姬的陪嫁小婢,歲數才十二,臉嫩。

但被她偷瞥了幾眼的王元姬卻不理會她,更沒有看夏侯惠,而垂下了頭,雙手拽着衣袖在揉捏。

因爲此時已然夜暮了。

賓客早就離去,連僕婢們都去用暮食了,也該是新人將婚事流程續上了。

對此,夏侯惠自是心知肚明。

含笑伸手撥弄了下系在王元姬峨峨雲髻之上的許婚之纓,他才牽起了王元姬的手,緩步往裡屋新房而去。

至,夫與婦並席而坐。

陪嫁小婢從外端來裝着羊羔肉的小陶鼎,輕輕放置在二人中間。

二人持竹箸分食,成“共牢”之禮。

旋即各執一合巹杯相對而飲;飲半而止,交換後再飲盡,此乃“合巹”之禮。

飲罷,夏侯惠身體向前傾,伸手解下王元姬髮簪上許婚之纓;拿起案上的小匕,割下彼此一縷頭髮,交給小婢以許婚之纓梳結在一起,藏以庋具中保存。

此乃“解纓結髮”之禮。

而做完這些後,那陪嫁小婢女便快步走出了裡屋,從外掩上了門。

門外得了賞錢的僕婢飲酒吃肉,歡聲笑語。

(本章完)

119.第119章 不爭第154章 似懂了第159章 鴻鵠志70.第70章 詔來第240章 猛士第160章 部曲73.第73章 篤定第19章 將伐第7章 入東堂第27章 動怒第135章 招攬第159章 鴻鵠志第193章 邙山宴3第164章 非莽夫第172章 沒得選54.第54章 匹夫第11章 各有思90.第90章 引蛇第11章 各有思第141章 發狠第41章 當黜之第17章 初見130.第130章 當百第138章 不語第207章 大勢翻篇47.第47章 威逼第206章 夜話77.第77章 視爲人75.第75章 取輕第236章 敏銳99.第99章 蓋彌彰第31章 收桑榆第194章 不歸第212章 隨你罷第20章 可志同52.第52章 狼狽128.第128章 拔刃第193章 邙山宴3第218章 先以廟算第24章 人事第16章 困頓99.第99章 蓋彌彰第139章 當慎第27章 動怒第43章 士家第238章 必不恣意第189章 逞口舌98.第98章 終陌路86.第86章 難彰功第175章 驚喜來第164章 非莽夫第172章 沒得選120.第120章 不可避75.第75章 取輕92.第92章 偶遇第217章 惠求教第138章 不語91.第91章 當歸第250章 還年輕第154章 似懂了第201章 唯勇氣也110.第110章 見策88.第88章 發衝冠第27章 動怒51.第51章 犯忌第14章 臣無罪第208章 無心之舉第32章 上疏68.第68章 擋我者92.第92章 偶遇第174章 盡私圖第164章 非莽夫第36章 社稷計65.第65章 功來第31章 收桑榆第200章 利令智昏2133.第133章 私心第154章 似懂了第135章 招攬第20章 可志同第148章 歸宅第219章 鎮護方岳第135章 招攬第168章 安下第39章 弗改第37章 私召82.第82章 士載第5章 欺以方第231章 細語第31章 收桑榆第213章 茶餘飯後第30章 失東隅第248章 勘察第191章 邙山宴1106.第106章 恩出上94.第94章 閒歸家85.第85章 識趣第248章 勘察第153章 乃我91.第91章 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