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和平崛起的一年

在這個時代各種勢力只會發愁沒有搞鐵的門路,在市場上鐵器一直是缺貨的。但是程攀的勢力崛起後,打破了這種局面,在程攀的市場上一排各式各樣的農具排成一排,這些農具皆是鋼鐵製造,而這個時代大多數農具都是生鐵鑄造,用的時候都怕磕着石頭。這讓缺鐵的勢力感到震驚,開始大量採購。但是市場上的鋼鐵農具似乎永遠不會減少似得,被採購走一批接着又放一批。外貿組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開始只賣九點五折的金屬農具頭,那些鐵鍬鐵鏟的那根木杆就被剩下來了。這些鋼鐵農具只要稍稍加工就是一柄好武器。

於是周圍小到地方大族採購一些農具方便以後和別的村搶水源搶地界鬥毆,大到元朝的軍事採購官爲了貪貪錢直接從程攀這買,剛開始只是買農具,自己回去改,後來發現程攀領地中槍頭買的更便宜,直接從黃州領地這定製。至於原本附近元朝官方鍊鐵廠,在這幫蛀蟲的努力下,工匠遣散的遣散,高爐熄火的熄火。元朝在江南的軍工業完全被程攀這只不受控制的勢力給掌控。

鋼鐵和軍工業是絕對不能市場化的產業,但是元朝對自己的行政人員控制能力太低,加上沒有防備。在官員的貪婪下,被動的參與了市場競爭,而且在競爭中還沒有得到國家的扶持,反而遭到主管官員的拆臺,大量的鋼鐵技工被賣給了程攀。

脫脫自然不知道這一碼事,他正被程攀領地中的富庶所吸引,真正考慮要不要去打劫一番,來彌補自己的財政漏洞。但是又害怕程攀暴力起來會給江南帶來巨大的破壞。想想這些年來共合軍的戰績,最終還是放棄了。而且脫脫得到了共合軍在馬鞍山兩岸已經如皋縣修建城堡的消息後知道程攀這個問題還是等年景好的時候解決,現在這個多事之秋內無法快速的剷平共合軍的勢力,只會讓當下的情況變得更糟。而如今程攀的堡壘已經起來。就不是憑藉幾個萬戶所能剿滅的問題了。

程攀這隻老虎遠比脫脫想象中的強大。先不說領地中的鋼鐵產量已經達到五萬噸每年。單單是預備役建設就夠元軍吃一壺,程攀現在在黃州領地進行極限動員,可以拉出一一隻15萬人的純火器軍團。每個月十來艘滿載硝土礦大船給予了程攀暴兵的底氣。這些民兵每年一百發的實彈訓練以及嚴格的隊列訓練讓他們可以在一個月內迅速開赴戰場。而元朝的火器軍隊發展的很不好,因爲元朝的硝石儲存十分不足,損耗太嚴重,程攀在這幾年季度性的光顧元朝各大城市的倉庫,只要有大炮的城市,倉庫裡的硝石都被被程攀定時取走。管理倉庫的人不明所裡,只好報了一個因爲天熱硝石被蒸散的原因。而這個原因也普片被元朝的官員所接收,因爲發生的不是一起。作爲消耗硝石的大戶,火器軍自然也就組建不出來,元軍的遠程打擊力量還是以弓箭爲主。原本想組建火器軍的河南高官也就打消了這個心思連到程攀這購買火器的動作也都停了下來。

而擁有如此力量的程攀也不是沒有缺點。現在開始向工業區發展的黃州一號主基地的財富生產總量開始達到了三個領地之冠。大量的人口以及實體產業聚集在此處,一點戰略縱深都沒有。尤其是黃州兩岸的重工業區,此地是程攀治下的精華地帶集中着此時領地中百分之三十的重工業產能。但是此地離南京是在是太近,只有幾十里路一江之隔。要不是長江是天險已經被程攀的水上力量掌控,程攀連睡覺都睡不安。江北領地有長江阻擋,但是馬鞍山礦區在江南,就沒有任何保護了,程攀的軍隊還是護村隊的時期,程攀的火器軍團和民兵隊伍和當塗縣的地主討伐軍打了一仗後確定了馬鞍山山寨在本地的立足。對於地主來說,這些山賊不出山劫道,只是開山取礦,牲畜無害。此時程攀在此地沒有其他敵人。但是隨着程攀的勢力壯大,元朝上下對程攀開始防範,被長江所隔離的孤地馬鞍山就成了程攀的阿喀琉斯之踵。爲了確保領地中的這片大鐵礦不得有失。程攀決定建造防禦工事。

當然要造就要造最好的大名鼎鼎的棱堡成爲程攀的首選。不停摺疊的的城牆沒有火力死角,在突棱和凹棱處城牆的厚度要大大的增強,而在其他地方由於是斜面巨石和炮彈都會碰到斜面而被卸開力道。

實際上程攀花費巨大建造棱堡是一種浪費,在這個時代元朝連炮都是滑膛炮,別說打穿棱堡,就是轟開和州的外磚內土的城牆都難

。而元軍攻城時用投石機也就是回回炮比較多,至於火炮攻城那是殺傷城牆上的人的,不是和龜殼城牆叫板的。在以後的戰事中領地中的火炮射程一直壓制住對手,能打到棱堡上的遠程重型武器奇少。而在程攀統一全國後,此時建造的這批棱堡僅僅具有歷史紀念意義。

現在在程攀的一聲令下大量的紅磚以及水泥被運送到幾個工地上,在黃州領地的東邊幾個棱堡阻擋住南京對領地的一馬平川,而在如皋縣基地兩座棱堡也開始守護着沿海基地。在1345年下半年領地的防守壓力大減,在這一年共合軍難得的沒有任何戰事。程攀在度過了開局的困難時期後開始走向韜光養晦和平崛起的道路。

而此時臺灣領地上開始煥發出強大的生產動力,從基隆煤礦投產後大量的煤炭開始供應黃州領地和本地的三號鋼鐵廠,與此同時原始的化工產業開始在臺灣上興起。三酸兩鹼的產量越來越大。1345年十月份的時候臺灣領地上已經移民了六十萬人。絕大多數數都是農民。在這片空曠的土地上,在優質的鐵質農具和畜力和蒸汽動力的幫助下,臺灣的糧食產量已經可以自給自足。在程攀的規劃中在合成氨工業出現以前,臺灣是需要容納300萬人口的土地,至於現在遠遠不夠完全開發臺灣領地的農業資源,當然程攀的意思不是臺灣只能養300萬人,而是隻有三百萬人才不至於讓臺灣上的肥沃土地荒蕪。至於當臺灣人口超過300萬人時,那就是開始搶南洋各島的田地的時候了,在這一百年中人口是遠遠不夠圈地的。某一地的人口太多,有沒有工業區,全靠第三產業養活多餘人口,純屬對人力資源的浪費。中國封建社會就是這樣,底層的農業人口養活這龐大的文官管理階層,以及服飾他們的第三產業人羣,在中國古代一個達官貴人被一大羣人前呼後擁的前進,這些圍着顯貴的僕人就是第三產業的人羣,相對現代的第三產業向大衆服務,這些人只向貴族階層服務。所以程攀對原時空的一些人說的每次改朝換代把中國人殺一輪,空餘出土地解決矛盾的說法持相反看法,不是每次改朝換代殺一遍農民,而是把盤踞在高層的貴族食利階級清理一遍,給廣大農民的枷鎖鬆一下。給農民造成災難的就是那些不事生產舞文弄墨的文字遊戲高手。掌握輿論的是他們,剝削大衆的也是他們。中國的土地上是可以容納2億人口的。但是往往到達一億人就到了極限。一切都是那些脫離實際的文人管理者的錯。

程攀不會建立一個王朝,然後布種留下一脈皇族,然後幾百年後被推翻。程攀決定實行一種超時代的制度,雖然對於這個時代太先進,但是程攀還是決定克服一切困難走下去。

第四百六十六章 別無選擇的修真者第四百五十章 向着水星第三百零八章 下海第七十六章 戰後局勢第一百七十三章 狼人的崛起第二百五十七章 和平源自於力量第四百零三章 混亂第一百二十五章 被炸第一百四十八章 土土的科技第二百九十四 毛熊之怒第五百五十五章 離開的自然離開第四十四章 中轉站的建立第二百四十三章 平衡第五百五十二章 渾然不覺的接觸第四百四十四章 想要唯心必須唯物第六十五章 火炮纔是戰爭王道第一百四十八章 土土的科技第六百五十三章 靈液?第七百零八章 智慧之源七百零二章 代差第十四章 戰水匪,一統小黃洲第五百五十八章 太陽系主宰第一百七十章 坐等世界劇變七百三十五章 關門第六百五十章 巨星隕落第七百零八章 第一梯隊崩塌第一百零三章 爲了統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科技第五百一十七章 手術刀般的打擊第六百三十章 權力第七百四十五章 報復第七百二十一章 震盪第四十四章 中轉站的建立第四百一十一章 分隔第十八掌 真氣變異,太陽之力第四百五十六章 量子大腦第二百六十三 掄起大錘的蘇維埃第五百四十一章 磕牙的存在第七十七章 共和的經濟與政治第二十八章 發電第六百零一章 誤會第九十二章 荊州定華北亂第九十五章 風平浪靜的共和第五百八十一章 代價第五百二十九章 神戰第七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出門的目的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該出現在這裡的力量第四百一十八章 清圖第三百二十五章 唯依本心第六百八十六章 崢嶸第二百七十四章 達郎的努力第六百一十章 控劍第一百九十二章 被拋棄的荷蘭人第二百零二章 一戰下半場第三百七十七章 靈氣的激發態第一百零六 廣大的生存空間第二百七十五章 中原大戰第五百八十二章 神格交鋒第二百八十七章 利益交錯的世界第二百八十九章 解放戰爭第四十五章 和平與建設第七百五十九章 瞭望曆法81年第二百九十八章 伸進大海第七百零五章 我就在這裡第六百八十一章 來吧第二百七十七章 將軍劊子手第四百六十九章 水星之殤第一百一十四章 蜂巢內的逃亡第五百零七章 造仙第三十三章 邪惡的旗幟高高掛起第三百七十三章 探索者的佈局第九十章 敵人的軍事變革第一百三十七章 進入吸血鬼的世界第九章 秋忙第二百七十章 默契第七百六十九章 盒子第七十一章 戰爭進行時第七百三十章 不一樣的玩法六百四十二章 結丹第六百九十章 舞臺無限第六百一十四章 催促第六百三十四章 覺醒第五百六十九章 面向着體轉第四百五十四章 準備真正的戰鬥第四百一十六章 衝突結束第五百九十五章 高魔世界的炮聲第六百八十八章 暴露的前夕第二百三十三章 盜取的成敗第五百二十五章 最不需要運氣的道路第六百五十六章 病從口入第四百零四章 自由的靈魂修煉者第二百三十六章 誤會第八十五章 陶宗儀說程攀被噴第二百三十四章 能源解決第五百十二章 神亦無助第十七章 催死掙扎 靈魂突變第二百四十二章 磁脈衝第四百九十五章 裂紋第四百九十一章 地球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