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國家大數據戰略
當今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爲主導的新經濟發展時期,誰擁有互聯網思維,用好互聯網、大數據資源,誰就能贏得主動、贏得先機。“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在“十三五”即將開局之前,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爲未來我國各領域發展提供無限可能,爲順利實現“中國夢”保駕護航。
一、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CNNIC相關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固定寬帶接入端口數已達4.07億個,覆蓋到全國所有城市、鄉鎮和93.5%的行政村;手機網民規模達5.94億,同比增長86.8%,使用手機上網比率相比PC多20.5%。中國毫無疑問已經成爲網絡大國,互聯網規模、網絡規模全球第一,寬帶規模全球第二。我國博客、微博、微信的用戶,加起來超過10億。然而,“網絡大國”不一定是“網絡強國”。
2014年2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在北京宣告成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自擔任組長,體現了中國最高層全面深化改革、加強頂層設計的意志,也標誌着保障網絡安全、維護國家利益、推動信息化發展,真正成爲國家戰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就已將“網絡強國”的概念提出,習近平強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羣衆工作生活的重大戰
略問題,要從國際國內大勢出發,總體佈局,統籌各方,創新發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爲網絡強國。同時指出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同步推進,向着網絡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信息經濟全面發展、網絡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標不斷前進。2015年10月,“十三五”建議首提“網絡強國戰略”,將網絡強國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這不僅體現了中央對全球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的重視,更是因爲中國傳統產業的發展遇到了瓶頸,中國經濟需要尋找新的動力,也是基於中國的互聯網產業歷經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定的基礎,在不少方面還具備了優勢,互聯網產業是中國正在力推的“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主要戰場。中央的頂層設計爲從“網絡大國”走向“網絡強國”指明瞭航向,開通了道路,有助於統籌各方、創新發展,集13億民衆之力把我國建設成爲網絡強國。
第一,要建強基礎設施。社會發展到今天,網絡已和水、電、氣、路一樣,成爲重要的基礎設施,但由於多方面原因,我國的網絡速度還比較慢,覆蓋面還不廣,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還非常薄弱。《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機制,開展網絡提速降費行動,超前佈局下一代互聯網。深入推進“寬帶中國”建設,只有修好了“網絡高速公路”,網絡經濟才能得到快速發展,“網絡強國”才能實現。
第二,要強化產業融合。在2015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正式提出要發展“互聯網+”產業,幾個月來,各種傳統行業都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圍
繞“互聯網+”大作文章,但“互聯網+”並非是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的簡單相加,也不是將傳統產品塗抹上一層互聯網外殼,而是從工作理念到生產方式,從產品結構到服務模式都要融入互聯網因子,實現轉型升級和質的飛躍,而不是量的堆積與口號的簡單轉換。
第三,要加強技術提升。互聯網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這場以信息技術爲主導的革命,因具有國際性、大衆性而更加複雜。從國際層面看,互聯網發源於西方國家,很多核心技術都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中,網絡間諜、黑客攻擊、網絡滲透、信息戰爭等“技術殺手”正在讓一些國家發生戰亂,人民正在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我國的國家安全也正在因爲網絡的發展而面臨着空前的考驗。從國內看,網絡**色情層出不窮、網絡金融犯罪不斷翻新、個人信息泄露情況嚴重,互聯網技術在帶給人們方便的同時,也給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新的工具和空間。因此,建設“網絡強國”,必須加強網絡技術提升,不斷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互聯網產品,不受制於西方國家,不給網絡違法犯罪行爲留下機會。
第四,要增強網民素質。網民是網絡空間的主人,建設“網絡強國”離不開網民的積極參與。截至2015年6月,我國已有6.68億網民,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數字還將不斷擴大。但數量大並不代表質量高,由於網絡的匿名性,網絡空間成了一些低素質網民“爲非作歹”的“戰場”,讓網絡空間烏煙瘴氣。建設“網絡強國”, “國家搭臺,網民唱戲”,每一個網民都是主角,都應該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以積極理性的姿態參與到“網絡強國”建設工作中來,只有這樣,“網絡強國”建設才能永葆青春與活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