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隨反應不夠快,一時沒反應過來,但這不妨礙他先記下,然後將話傳給趙駒,最後他才細細琢磨起來,恍然大悟。
趙銘則已經開始準備後手,他立即給皇帝上書彈劾苟純,同時將此事報給趙含章。
皇帝和苟曦那裡,還是得趙含章去應付,趙銘目前還不夠格。
而且,趙仲輿還在兗州呢。
就是因爲趙仲輿在兗州,趙含章纔有些束手束腳,但也正因爲他在兗州,她想做的許多事纔有可能成真。
比如,趙仲輿在兗州,趙含章就不能和苟曦撕破臉皮,苟曦也纔會自制一些。
明預一走,趙仲輿就進宮去找皇帝了,能在苟曦盛怒之下保住他們父子性命的,也就皇帝了。
只要過了苟曦盛怒的那個點,再下來就看趙含章的手段了。
趙仲輿進宮先去了偏殿,目光一掃,問道:“趙侍中呢?”
立即有官員起身,躬身道:“上蔡伯今日未曾進宮。”
趙仲輿抿了抿嘴,溫和的與他道:“現在宮中辦差,論官職而不論爵位,下次叫他趙侍中就好。”
他道:“讓人去叫他進宮,由他值班,你們暫時歇息去吧。”
衆官吏應下,等趙仲輿走後便一笑,瀟瀟灑灑的收拾東西等趙濟入宮後離開。
誰都知道,趙仲輿這是生氣了,打算懲罰趙濟加班幹活呢。
哼,之前趙濟仗着他父親和侄女的威勢,沒少把手頭上的工作推給他們,今日總算可以光明正大的報仇了。
能休息白領俸祿,誰喜歡工作呀。
人類體內都有惰性的基因,只是聰明的人會克服惰性,特別聰明的人會讓惰性轉移,將學習工作一類的事情變成愛好;
只有大晉的官員會想也不想就放任惰性,瀟瀟灑灑的順從天性,這叫順應天命,哈哈哈哈……
反正他們很順其自然的擺爛了,把所有的工作都擺在了趙濟的案頭,
等他被叫進宮來,他們就紛紛起身告辭,開開心心的相約喝酒去了。
趙濟:……
他倒是也想撂挑子不幹,奈何他膽子沒那麼大,只要趙仲輿在一日,他頭上的大山就壓一日。
趙濟憤憤不平的一邊處理着工作,一邊在心底咒罵,眼底都陰鷙了兩分。
趙仲輿不知道這一切,確定他兒子進宮以後,就時不時的給他安排一些工作下去,做不完就不許出宮。
於是趙濟當天晚上被留下值班,趙仲輿也留在了宮中,他和皇帝相談甚歡,於是留宿宮中。
苟曦當天沒發現明預跑了,他醉倒在了溫柔鄉中。
在宮裡的趙仲輿收到消息,幽幽嘆了一口氣,這樣沉溺於權勢帶來的好處,比之東海王也不差什麼了。
皇帝並不知道明預跑了的事,但見趙仲輿嘆氣,便問了一句。
趙仲輿就道:“聽聞苟將軍又進了一百婢女,其中不乏顏色上佳者,今日與在園中設宴歌舞,這會兒已經醉倒了。”
他嘆息道:“可真是酒肉池林,只是長此以往並非好事,陛下,苟將軍如此奢靡,耗費的都是兗州和朝廷的財物啊。”仟千仦哾
下人不要吃,不要穿嗎?
近身伺候的奴婢,跳舞唱歌奏樂的伶人更是需要華服美飾,還有飲用的美酒,吃的佳餚,這些不需要錢嗎?
錢從哪裡來?
自然是用的兗州的財政,以及從皇帝這裡摳出來的。
兗州的財政從兗州百姓身上來,而皇帝這裡,則是各方供養。
皇帝遷都鄆城後,各州郡都送了一些錢財物資過來,就連才經歷過戰亂的洛陽,趙含章都要從口裡省出一部分來送給皇帝,就是養他和朝臣的。
這些錢進進出出多少都會過苟曦一系的官員之手,有的人爲了討好苟曦,就會想辦法扣出一些來給他。
現在,就連皇帝都感受到了,可見他們扣下的錢越來越多。
皇帝目光幽深,但他知道自己羽翼未豐,此時發難,不是枉死,就是被圈禁,還不如暫時維持表面的平和,只待一日……
皇帝目光沉沉的看着趙仲輿,每一個成爲權臣的人都會喪失理智,再沒有從前的品德嗎?
東海王如此,現在苟曦也如此,那將來趙含章呢?
東海王少時就有爲人謙遜,平易近人的好名聲,皇帝以前接觸過東海王,他的謙遜,近於平民的品德不是假的,也是因此,當初他離京出走,纔有這麼多人跟着他一起跑。
他的權勢是一方面,他的好名聲也是他被信任的根基。
但自從他做了攝政王之後,皇帝便被他強力壓迫,他獨斷壯行,他只是親理政事便能惹得他不悅,又和苟曦反目成仇,再不復從前的謙虛與平和。
而苟曦,從前是個正直廉潔之人,舉朝聞名,在進洛陽之前,他都能保持自己的品格,爲何遷都之後卻變成了刑政苛虐,縱情肆欲?
皇帝垂下眼眸,心中有些悲傷,“趙尚書,是不是在朕身邊的人,最後都會變得面目全非?”
趙仲輿也有點悲傷,他雖然想趙含章掌握更多的權勢,讓趙氏更強大一點兒,但更想天下太平。
要是朝局穩定,天下太平,他何苦用命搏這點權勢呢?
苟曦但凡謙遜公正一些,沒有苟純這個一心想害趙含章性命,奪豫州之勢的弟弟在, 他都會勸趙含章退一步海闊天空。
所以,如果天下一定要亂,那他就得保證趙氏不敗。
天下和宗族,他無能選擇天下,只能選擇宗族了。
趙仲輿閉了閉眼,再睜開就開始溫聲安慰皇帝,“陛下爲何只看東海王苟曦之流,不看如傅中書這樣的忠臣良將呢?”
現在朝廷中忠於皇帝和大晉的官員也不少,他們一心擁護正統,從惠帝那一朝開始,一直堅持到現在。
其實,趙長輿和趙仲輿也算其中一員。
不管他們怎麼爲家族謀算,他們從未想過超越皇帝而存在,現在也是,趙仲輿想的還是幫助趙含章掌控洛陽和豫州,以保趙氏在亂世中不亡。
皇帝要是遇險,趙氏自然還得救皇帝,救不了,還是得扶持另一個司馬氏子弟繼承。
除了個別人,正常的臣子,沒誰想着給皇帝換一個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