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醫療中心

馬克思認爲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缺點,是盲目投資導致的產能過剩,只有把盲目投資轉變爲“有計劃地投資”才能避免經濟危機週期。唐寧顯然是不能同意的,並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計劃”,國家的計劃也只是“一家之言”,怎麼能保證國家就不盲目?所以,由市場中每個自由的參與者自己對自己的計劃負責纔是真正的“計劃經濟”。由國家來替別人計劃,那叫崽兒賣爺田不心疼,那些官員在根兒上就不能替別人考慮得失的,這是人性。

曾經在1825年經濟危機時大量借錢給別的銀行的奧弗侖-格尼公司被稱爲“銀行的銀行”,不料,風水輪流轉,在1866年4月,這家銀行的銀行自己遭遇了危機,其債務高達1100萬英鎊,向英格蘭銀行求助遭到拒絕,只能慘遭破產清算。

這是一場經濟危機的發端。分析其投資失敗的原因,大體是因爲投資鐵路太多。其破產清算時,引發了英國人的恐慌,倫敦、利物浦、曼徹斯特、諾威奇、德比、布里斯托等城市的居民紛紛跑到奧弗侖-格尼公司在倫敦倫巴第街的總部去圍堵。

這時,馬克思又出來鼓吹他的“計劃經濟論”,要不,怎麼從根兒上解決經濟危機呢?唐寧的理論是:經濟危機本身是多餘產能的釋放,不需要解決,經濟發展就好像堆沙粒,沙丘不斷地增高,但誰也無法預測沙崩什麼時候到來,因爲隨着沙粒數目的增加,預測的難度會以指數級上升,很快就達到不可預測的水平。

以國家計劃代替堆沙就只能選出正方形的沙粒一顆顆地堆砌,經濟發展有可能在某方面突出,但總體上會發生匱乏。而粗放型地堆沙丘雖然有沙崩的可能,其代價卻是可以接受的,每一次沙崩之後經濟會更健康。

身爲英格蘭銀行的單一最大股東,唐寧總得爲英國的經濟危機做點什麼啊。這裡有兩個方法,一個是大規模提高工人福利,使工人在失業時也不至於生活質量大幅下降,另一個是大規模地創造就業。現在的經濟學家仍然以亞當·斯密的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派爲主,恩格斯的工黨倒是想啊,但要國會議員們同意大規模提高福利,在他們眼裡簡直跟直接搶別人的錢差不多,所以重點還得放在後面一個方案上。

別人要增加就業很難,溫莎財團做這事兒簡直太容易,只要鼓勵英國人去海外就業就行了,溫莎財團能推動的移民目的地太多了,印度、馬來亞、新幾內亞、美國西海岸、西伯利亞、巴西,要是適應德語環境,去馬達加斯加也行。英國自己的英屬北美(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新西蘭也都可以,不過,這些地方唐寧自己還沒有怎麼去經營,所以不屬於他親自推動的“移民計劃”。

由於萬噸級遠洋輪船的出現,現在到海外殖民地去也不再是痛苦、危險的旅程。對於那些有點錢的人,還可以坐飛艇去,更是沒有一點風浪的摧殘,舒服得很。那些太窮的人,蘇黎世銀行還可以提供無息貸款,什麼時候還錢要看你什麼時候找到工作,保證移民沒有後顧之憂。

堂堂大英帝國怎麼還能全部靠一個叫“蘇黎世”的銀行來推動自己的移民呢?真是不好意思,國會終於同意了負擔失業新移民一半的無息貸款。什麼叫富可敵國,這種幫助全球第一強國應付經濟危機的能力才能讓人深切感受到。

印度作爲大英帝國第一殖民地,經濟又發展迅速,是接收新移民最多的地方。唐寧終於有機會大規模實施他的“召喚一個法律畢業生當酋長,一個醫生當祭司,再加一個教師搞教育,統治並振興一個部落”的偉大計劃。

哪有那麼多的法律畢業生啊,實在不行,臨時學幾個月就上崗吧,醫生也是如此,有實習資格的就上,做點小手術還需要語音電報機在一旁伺候,讓有經驗的外科醫生遠程指導,以免鬧出人命來。教師就更好辦了,只要是個人就行,反正到時候也是帶着“語音幻燈片”標準教材去教學生,有些教師甚至自己也要學習……

這一次英國金融危機差不多是印度經濟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印度雖然沒有搞科技、工業的傳統,人也懶惰,但架不住他人多,一般來講,整個社會裡有5%是特聰明的精英,3億印度人口中就有1500萬精英,利用得好,這就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英國本土總人口才3000萬。

一切經濟學家甚至預言印度有可能成爲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如果再把臨近的發展速度同樣驚人的馬來亞算上去,這個經濟巨獸就更可怕了。在唐寧的統治下,這兩個殖民地幾乎是一個統一的體系,都講英語,都使用蘇黎世銀行提供的金融體系,互相不設邊防和海關。

等新移民到了印度之後,赫然發現印度比英格蘭還先進的地方是——它跟馬來亞一起,居然是全球第一個實施全民醫保的地方!印度總督和馬來亞總督一合計,最近通過了醫保法案,拿出了10%的稅收交給溫莎醫院,給全體公民交醫保費用。這當然是一個比較搞笑的方案,因爲這稅收基本本來就屬於東印度公司的,這是從一個口袋轉到另一個口袋,但操作得是這麼操作。

而溫莎醫院自己給自己定規則,盈利不超過6%,多出來的還給印度和馬來亞的財政部,相當於印度和馬來亞給參加中央儲備系統的銀行的分紅,也是超過6%部分還給財政部(其實是交給東印度公司,囧)。

新移民還以爲這些福利只是給白人的,不料後來發現印度土著也享受同樣的待遇,包括“賤民”,這讓他們驚呆了。溫莎醫院壟斷整個醫療系統有一個好處,它不跟保險公司較勁,不會故意開出高價藥來,所以效率極高,只開那成本沒有一碗飯錢多的藥物,治療方案也是全國統籌。

最奇葩的是別的國家有義務徵兵制,印度、馬來亞卻是義務獻血和義務死亡器官捐獻,鮮血的保存是不能太久的,義務鮮血制度保證了印馬的血庫裡常年有健康、新鮮的血液,還足以採用血液隔離制度,一個城市甚至城區的血液只用於當地,即使產生了可怕的傳染病,其後果也被限制在了一個小地方,這一點在印馬這種炎熱、傳染病經常肆虐的地方相當有必要。

這是一年多前印度發生特大風災時建立的制度,當時受災人數如此龐大,必須有可靠的血液捐獻系統,順便把器官捐獻也放入了其中,在平時可能很難通過這樣的法律,但順勢而爲,讓印度人看到他們捐獻的血都用在了自己身邊親友的身上,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習慣,這也是按城區用血的另一個好處。

這個法律在同樣是唐寧主政的加州就無法通過,熱愛自由的美國人民連進化論都有可能抵制,哪能隨便讓你抽他的血?非拿槍跟你拼命不可。印度正在慢慢的成爲醫療中心,因爲它的器官捐獻資源全球最豐富,全球的病人有這個需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去印度,就算他不知道,醫生也會告訴他:“不好意思,要器官移植,恐怕要去印度碰碰運氣。”

大量的捐獻器官資源也催生了全球最先進的器官體外保存技術和運輸技術,這種高級技術自然是需要大神親自出手的。這一次,技術的核心來自於冬眠動物的秘密。冬眠是青蛙、松鼠、熊等動物的一種奇異生存策略,能夠使體細胞對營養的需要降低到極低,以便能熬過沒有食物的嚴冬。

動物的細胞無時不刻不需要營養,這就是爲什麼人體器官在體外會迅速腐壞的原因。如果能提取出“冬眠素”來,使器官細胞進入休眠狀態,對於保存器官大有好處。連熊這種大型哺乳動物都可以冬眠,甚至可長達幾個月之久,對於人體器官的冬眠理論上也是可行的。

低溫對於保存食物的新鮮之重要,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它也可以用在降低器官細胞營養需求上面。在越過冰點時,水變冰時會膨脹,這會破壞人體細胞,青蛙在冬眠時主動降低冰點的“防凍劑”是預防變冰膨脹的解決方案。

有了這兩樣法寶,可將人體器官注入冬眠素和防凍劑,再置於專用的低溫恆溫盒子內,最長可無損保存心臟、腎臟、肝臟等器官達兩個月之久,極大地方便了器官移植手術的進行。而沒有處理過的器官只能在低溫下保存幾個小時。

日益衆多的從全球到印度來“蹭器官”的病人越來越多,覺醒的印度人表示相當不滿,溫莎醫院便宣佈公開與捐獻器官相關的財務數據,將“對外營業”的高價器官所得全部用於印度當地人的醫療設施的改善上面,並承諾一旦外國人與印度人同時需要器官移植時,全民義務捐獻器官的印度人的優先級是最高的。這才平息了土著們的怨念。

東印度公司原本是個鴉片販子的角色,現在人們提起它來,不僅想到是全球第一軍事集團,印度倆字還代表了全球第一的醫療資源大國,這個形象的改變相當地顛覆。因爲倫理、人類直覺方面的原因,印馬兩地將長期保持這一優勢,這是一個唐寧也想不到的意外事件,他在德國可也沒辦法實施同樣的醫療政策。

“人”本身就是最大的資源,這筆巨大的財富在唐寧的運用下更是變得最珍貴。德國人口超過英國、法國,成爲西歐最大國家,剛開始人們以爲德國經濟總量有可能超英國,沒想到現在是印度先趕上來。當年東印度公司的股東把股票大甩賣的時候,怎麼也沒想到印度可以喧賓奪主呢。

在教育方面,印度的進步也是神速,由於下一代幾乎100%受到教育,初等教育率爲100%,中等教育也隨着經濟逐步攀升,預計十年之後印度人口將100%受到中等教育,那時,精英中的精英幾千萬人,越來越嚇人。

受到大清國差點脫離控制的影響,在印度唐寧的政策可學乖了,主要跟邦政府(相當於大清的省級)打交道,使印度在權力上以邦爲主體,印度人只對所在的邦有歸屬感,不可能聯合起來成立統一的印度民族。最好做到出現一個甘地似的人物,打死了別的邦連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這就善莫大焉。

爲了分裂印度人的歸屬感,借籌備牙買加奧運會爲由,在各邦之間舉行競賽,培養各邦的對抗情緒,而將來的奧運會,會以東印度公司的名義去,跟馬來亞一起組團,分散他們的榮譽感。後來再一想,乾脆美國西海岸也一起組團吧,該提議受到三國美國人的強烈抗議,只好作罷,名義上西海岸還是屬於聯盟國的,唉,後悔當初請聯盟國的軍隊參加遠征軍了。

第389章 飛第431章 妖姬第89章 建國大業第272章 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第953章 節肢動物第898章 一大第814章 國將不國第899章 應對第79章 海峽第646章 王第688章 薇妲第849章 凌霸第896章 發財了第303章 社會叢林第250章 隨園第915章 迷姬第37章 比利時的遊戲第831章 神秘主義第894章 建築第352章 帝國第395章 故事第242章 牙買加第250章 隨園第358章 天行健第760章 報復第295章 毒第277章 桃花仙人種桃樹第396章 易如反掌第813章 亡靈大帝第72章 茶花女第453章 人人第804章 魔能第130章 Can Can第644章 對酒當歌第343章 南洋風雲第622章 友誼賽第172章 親王的親命第664章 五彩斑斕第49章 正經事第189章 博物第10章 倫敦第791章 老王有喜第646章 王第20章 史上第一作第310章 王者歸來第430章 傲骨第254章 大試驗場第945章 自走囚徒第902章 傻傻第308章 天地不仁第200章 被遺忘者第496章 美人計第952章 蠍子第53章 水晶船塢第676章 幻境第796章 神佑美利堅第545章 LaPerouse第67章 魔鬼的沙龍第354章 補償第751章 綏靖第36章 布魯塞爾第778章 幫不了第497章 香水有毒第270章 網絡風景第32章 綠色挑戰第618章 天龍八部第943章 金縷玉衣第232章 月圓月缺第658章 形畢露第830章 守夜人第146章 海天一色第694章 零點第268章 針鋒第328章 國殤第395章 故事第341章 桑丁第73章 如芒在背第792章 錯誤第446章 三維風暴第324章 太攀蛇第488章 同情心第639章 狸貓號第207章 大赦第444章 LegoPress第329章 御龍者第225章 高加索第57章 巴伐利亞第574章 墮落之路第44章 伯明翰第825章 天下興亡第152章 北京條約第687章 緋刺第745章 拿捏第511章 英雄出少年第13章 大發明第188章 巴拿馬第496章 美人計第17章 大手筆第577章 演講第405章 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