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麓,東亞和南洋、中亞的分界線,世界屋脊上的高山,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屹立於世界之巔。
如今,這裡全部都是中華帝國的領土。
喜馬拉雅山南麓,是英屬印度殖民地。儘管李衛國多次策劃扶植印度人獨立,可惜均告失敗,日薄西山的大英帝國,還有那麼一絲國運,竟然死死的守住了印度殖民地,令李衛國扶植的好幾個印度領袖折戟沉沙。
自第六次中英戰爭結束後,戰敗的大英帝國不得不把整個喜馬拉雅山脈都讓給中華帝國,甚至在距離喜馬拉雅山脈印度一側兩百公里內化爲非軍事區,禁止駐軍。
隨着中華帝國在科威特問題上向大英帝國施壓,科威特戰爭似乎一觸即發,作爲大英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羅斯首相每天都在焦頭爛額,苦思解決辦法。
作爲大英帝國的鷹派領袖,羅斯知道自己不能讓步,從科威特撤軍絕對不行,會令大英帝國國民失望,令支持他的人心寒。但如果不從科威特撤軍,面對中華帝國神策軍有可能攻擊科威特,引爆中英戰爭,甚至引爆世界大戰,後果不堪設想,至少在目前階段,羅斯不想開戰,因爲大英帝國還沒有準備好。
很快,一個人出現了。
他叫張伯倫,從英屬開普敦殖民地調回,成爲羅斯內閣的重要成員,他給羅斯帶來了解決方案。
張伯倫之所以返回倫敦,加入唐寧街羅斯內閣,主要是他在開普敦戰役中的英勇表現和卓越的指揮,保住開普敦,同時打敗了布爾大軍的瘋狂進攻。
如今的布爾戰場,十幾萬英軍從開普敦據點登陸,對布爾軍進行反撲,打得布爾軍節節敗退,這些功勞都是張伯倫的,正因爲張伯倫的出色表現,守住了開普敦,纔有英軍如今的大反攻。
因此,羅斯出於政治目標,需要樹立大英帝國軍方在國民心中的地位和信心,所以他把張伯倫調回了倫敦,公開表彰張伯倫的功績,從而振奮低迷的大英帝國國民的士氣。
在跟張伯倫的幾天接觸中,羅斯發現了新大陸一般的興奮,他見張伯倫擁有極高了戰略眼光,便把張伯倫留在了身邊,成爲首相顧問團之一。
張伯倫也的確沒有辜負羅斯的期望,很快就給羅斯出了一個解決科威特問題的主意,那就是聲東擊西。
中華帝國在科威特咄咄逼人,羅斯沒有跟中華帝國開戰的打算,因此張伯倫便建議羅斯在印度和中華帝國邊界挑事,轉移中華帝國的注意力。
這是慣用的政治伎倆,就好比21世紀的中華東海和南海問題,當東海問題嚴峻時,就在南海挑事,轉移敵我雙方的注意力,給東海降溫。反過來亦是如此,南海問題嚴峻時,就在東海挑事,轉移輿論關注。
如今,張伯倫給羅斯提供的建議,便是這種政治伎倆。
在張伯倫的唆使下,羅斯下令大英帝國印度總督府,向中印邊境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兩百公里非軍事區駐軍。
當英軍和英屬印度兵團約二十萬軍隊進入非軍事區後,頓時引起了中華帝國的強烈抗議,勒令英印軍隊立即退出非軍事區,否則將視爲對中華帝國的戰爭挑釁。
面對大英帝國軍隊的動作,中華帝國雖然強烈抗議,甚至發出戰爭威脅,但卻是雷聲大雨點小。
李衛國遇上了對手,張伯倫的這條計策,卻是將了他一軍,令事情變得棘手起來。
如果不是李衛國對甲午戰爭有着不可告人的執着之心,他或許可用選擇先對大英帝國動手,而科威特恰恰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藉口。
可是,如果先對大英帝國動手,那麼日本必然有所防備,這不是李衛國想要看到的結果,因爲他希望直接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幹掉,就像歷史上日本聯合艦隊偷襲北洋水師一樣,李衛國就像用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方法去對付日本。
這是李衛國的一次任性,他發誓,這是僅有的一次任性,以後便不會再這樣了,會根據國家需要選擇敵人。
因爲李衛國不放棄先攻擊日本,所以中華帝國軍方便不能先攻擊大英帝國,於是面對大英帝國的軍隊開進非軍事區,中華帝國只是提出了抗議,卻沒有采取軍事行動。
這樣一來,在國際輿論面前,無疑是大英帝國取得了一次外交勝利。
羅斯立即拿印度非軍事區來跟中華帝國談判,希望交換科威特事件。
不過,這並不影響中華帝國的整體策略,中華帝國繼續跟大英帝國進行談判,雙方既緊張又剋制,都沒有開第一槍,只在談判桌上討價還價。
李衛國的本意就是拖延時間,所以在戰略上,只要大英帝國和協約國都繼續關注科威特問題和印度非軍事區問題,那麼就沒有影響。
而對於大英帝國而言,羅斯此刻非常高興,他以爲中華帝國只是雷聲大雨點小,也不願意開戰。
羅斯認爲他贏得了這次中英博弈,因爲他成功的殺了中華帝國的威風,嚇得中華帝國不敢動手,於是威風八面。
中英兩國在相互扯皮,吸引着全世界的注意力。
時間進入甲午年(1894)八月,李衛國的日程安排也越來越緊湊,基本上都是跟軍事有關。
這一天,李衛國來到雪域高原,視察西部戰區的戰備情況。
在發動甲午戰爭結束前,甚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西部戰區都將處於戰略防禦階段,整體上以防守爲主。
表面上,中華帝國軍在西部進行戰略防禦,是在集中兵力進行東方戰爭,同日美進行決戰,在擊敗日美之前,李衛國都沒有打算向西進攻。
實際上,這是故意讓歐洲戰場打得更激烈一些。中華帝國軍在西線進行戰略防禦,那麼沙俄帝國和大英帝國就會把重兵和更多精力投入歐洲戰場,跟德意志、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意大利王國火拼,削弱整個歐洲的實力。
李衛國親自登上西姆拉隘口,這裡是中華帝國通往印度的交通要道,從隘口兩側的山上,可以直接眺望南面的印度平原,印度首都新德里一覽無餘。
雖然這些年來,中華帝國已經將鐵路修通,直達喜馬拉雅山下,公路亦修到了隘口,軍用物資和補給品可以直接運輸到隘口軍營。
不過,中華帝國神策軍還是認爲修建永備要塞工事比較合理。、
由於這裡是凍土,在第六次中英戰爭期間,未能完成,直到最近纔算修建完成,安裝了各種口徑的要塞火炮,制高點均有重機槍碉堡永備工事。
除了隘口通道,其他斜坡上都埋放了地鐳,防止有英印軍隊偷襲。
有永備防禦工事後,這裡便可以儲備大量的武器彈藥和給養品,一般半年補給一次就夠了。
“陛下,我們還是下山用餐吧!”
陪同的西部戰區司令劉哲,向李衛國進言。
李衛國擺擺手,道:“今天朕就要跟這裡的戰士們一起用餐,晚上就住在軍營宿舍了!”
衆人頓時大吃一驚,劉哲急忙勸道:“陛下不可,這裡伙食不適合陛下的身體,恐傷陛下龍體。而這裡晚上的溫度太低,零下幾十度,太危險了。”
李衛國頓時皺眉,問道:“那這裡的戰士們是如何做到的?朕也是軍旅出身,不怕這點苦!”
劉哲於是解釋了一番,李衛國這才明白,原來這裡的守軍,並不能做到長期駐守,每隔一個月就得輪換,以確保戰士們的身體健康不受影響。
雖然這裡的守軍也可以吃到大米白麪蔬菜和肉類,但可惜這裡海拔太高,做飯壓力不夠很難煮熟,一般都是半生不熟的飯菜,吃一個月已經是極限,尤其是給遠處的哨兵送飯,走到一半路飯菜就涼了。
也就只有中華帝國神策軍中最精銳的戰士才能挺得住,然後就得迅速輪換,讓守軍下山修養一段時間然後再回來重新輪換。
“原來是這樣啊!”
李衛國迅速明白了,在後世有高壓鍋可以解決問題,但在這一世,高壓鍋雖然發明出來了,不過卻沒有流行開,因爲材料技術成本很高,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鋁。
好在中華帝國已經秘密開始大規模工業點解鋁了,成本已經大幅度下降,用來生產高壓鍋的成本將會大幅度降低。同時,駐紮在雪域高原上的軍隊數量不是很多,就算花費高價生產一些高壓鍋也是值得的,財政方面完全沒有問題。
不過,李衛國卻想到了另外一個方法。
“去叫人弄些生石灰和水來!”
李衛國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後世流行的自發熱盒飯原理,用生石灰和水,瞬間產生大量熱量,足夠把飯菜煮熟了。
而生石灰和水,對於中華帝國的強大工業實力而言,資源充足,甚至可以用簡直微不足道來形容。
看到李衛國用生石灰和水混合後,把飯菜煮熟了,劉哲等人頓時驚訝萬分。尤其周圍值班的隘口守軍戰士們,頓時兩眼放光,他們非常明白,如果有了那東西,以後就可以輕鬆吃上熱飯菜了。
只要有熱飯菜,那麼戰士們的身體素質就會得到保障,就不會在影響戰鬥力了。
“陛下,您真是神靈降世啊!”
“這個原理很簡單,就是生石灰和水進行化學反應時會釋放大量熱量,用來煮飯菜卻是足夠了。”
“而且這種材料成本低,後勤可以充足供應!”
李衛國頓了頓,突然想到了另外一種食品——方便麪。
如果有了方便麪,加上調料包,在加上自發熱的生石灰和水,那麼就可以爲戰士們迅速補充體力了。
當然,後世的方便麪是沒有營養的,李衛國給軍隊提供的方便麪,卻不可能忽視營養問題,調料包和肉包、菜包都要保證量大充足,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士兵的體力和健康不受影響。
再加上罐頭食品,足以保證官兵們的營養和健康了。
於是,李衛國結束了考察,返回山下,叫來西部戰區後勤部負責人,面授機宜。
很快,中華帝國軍方便成立了方便麪工廠,專門生產軍用方便麪。同時,自發熱的生石灰和水,也成立了專門的工廠。
士兵的體力有限,需要考慮到士兵的單兵負重問題,所以軍方要進行一系列測試,然後合理安排生石灰和水的重量分配比例,做到既可以煮熟米飯,又最大程度降低士兵的負重。
方便麪就這樣被髮明出來了,不過並沒有被外界廣泛知道,這目前只是中華帝國軍方的專用軍需品。如果讓敵對國家知道了這種速食方法,將極大的提高敵人的戰場生存能力,所以需要保密。
李衛國發明瞭方便麪和速食方法,令雪域高原上的官兵們感激萬分,宣誓一定要守好中華帝國的西大門,用實際行動報答李衛國的恩典。
回到西都伊犁行宮,李衛國接到了一個新報告,令他皺起眉頭。
“陛下,我們的情報顯示,沙俄帝國在裡海巴庫區發現了大型油田,如果讓沙俄開採成功,不但滿足沙俄自己的石油消耗,恐怕戰時還會賣給英法等協約國。”
李衛國點點頭,道:“巴庫石油儲量豐富,不但能夠滿足沙俄自己的需求,還可以出口給英法等協約國,一旦那樣,我們就算切斷了波斯灣的中東原油,英法也可以從沙俄帝國獲得。”
李衛國來到窗前,負手而立,道“通知兵部,針對巴庫地區,重新制定一份作戰計劃吧!”
沙俄帝國發現巴庫石油區,同樣比歷史上提前了很多年,這讓未來的戰爭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了。
但李衛國不懼,就算曆史完全改變了軌跡,他失去先知先覺的能力,也可以憑藉未來人的遠見,一一將問題化解開來,使其朝着有利於中華帝國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