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全球武術大賽

張懿至橫空出世以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而這次,無疑又一次創造了奇蹟。

奧斯卡最年輕的最佳導演,也是第一個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的華人。

一個華人拍攝的影片居然在奧斯卡上拿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七項大獎,這絕對是一個奇蹟。

橫掃,毫無疑問!一個華人橫掃了奧斯卡。

張懿的成績是耀眼的,是具有傳奇性的。而配上他那只有二十三歲的年紀,那傳奇色彩就越發濃郁了。

第六十二屆奧斯卡因爲張懿,極具爆點,在東南亞等地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就是大陸,也引起了不小的波瀾,甚至上了人民日報。

更香港小報媒體,直接將張懿捧成了民族英雄。

不過,張懿如往常一樣,低調得令人發紫。不接受採訪,甚至不在公衆面前露面。

回到香港,張懿隨後去了臺灣在臺北的一次演唱會上露了一面之後,就消失在了衆人的面前。

張懿不是工作狂,懂得勞逸結合。不過,若是沒事兒可乾的時間久了,卻又覺得無聊。

他是一個閒不住的人。

“全球武術比賽?”張懿有些驚訝的看向霍震宇。

“對!這個武術比賽,我們可以設爲表演類別,和搏擊類別兩種。暫時就不分拳術類別。”霍震宇隨即說道。

“搏擊性的比賽,不分拳術類別還能評判。嬴了的站着,輸了的躺下!但表演性的比賽。若不份類別,很難有一個光評判的標準。”張懿擺了擺手說道。

對於霍震宇的這個想法,在國術大樓開設建設的時候,張懿就有這方面的想法了。畢竟國術大樓學功夫的,不能只有到安保公司一條路不是。還需要更專業的,表演,商演。贊助等等,和拳擊類比賽一樣。

如今國術大樓遍及世界各地,而撐起國術大樓運作了卻是那些有錢的會員。至於其他學員,如今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進入伴隨國術大樓的安保公司。

國術大樓。張懿當初雄心勃勃,想要弄成一個產業鏈,其中比賽就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可如今,正要如此做了,卻覺得很多地方還不成熟。尤其是表演性質的比賽。因爲國術大樓因爲地域的問題,很多拳種還未普及。

在這個國術大樓之中有的拳種。另外的國術大樓就不一定有。而且,混合表演,評判自然就存在問題。

表演太極的和表演形意。兩者很難比較。甚至同一拳種,也有不一樣的。比如孫氏太極和武式太極都不一樣。

“那張先生的意思是先辦搏擊性質的比賽,表演性質的,就先放放。”霍震宇看向張懿。隨即問道。

“這事兒先等等!”張懿皺了皺眉頭,隨即說道,“嗯,這樣。你以我的名義發函給各地國術大樓管事以及各地成名拳師,讓他們來一趟香港,咱們一起討論討論,然後拿出一個標準來。無論是表演的。還是格鬥搏擊的。我在聯繫一下六叔以及巴釐迪勒,最好和電視臺合作,要做咱就把他做大。到時候,每隔多久舉辦一屆。”

武術界的事兒,其實多是圈內的事情,很少傳出去。但因爲張懿,武術界也時不時的被媒體所關注,尤其是香港等地武術界。

張懿欲借國術大樓舉辦全球武術大賽的消息傳了出去,讓衆人驚愕莫名。

前段時間,傳出張懿工作重心由電影轉向音樂。可是雷聲大,雨點小。就是張懿倡議的那巡迴演唱會,也不過只是在香港和臺灣第一場的時候出現過,然後就沒有了終點。

而當這消息傳出之後,人們才忽然發現。張懿不但在電影和音樂上天賦異稟,在武術上亦是極其耀眼。

至張懿打死日本皇室武術教官伊貨源之後,就很少傳出有關張懿功夫的消息。逐漸的被她那一次次耀眼的電影成績給掩蓋,甚至讓人忘卻了這一點。

這消息一出,人們才猛然發現。張懿,還是一個功夫高手。還是無數武館的老闆。

舉辦全球武術大賽,對於張懿的武迷來說,無疑是一個驚天的好消息。雖然他們知道,這武術大賽張懿是肯定不會參加的。但作爲功夫迷,也絕對是一種誘惑。

與張懿有關的消息都極具爆點,很有新聞價值。

隨着一個個成名大拳師遠撲香港而來,對於嗅覺敏銳的媒體而言,就響聞到了血腥的鯊魚。

甚至有不少媒體直接指出,張懿在香港召開武林大會。

武林大會,這種只有在小說電視裡面能看到,聽到。沒有想到現實世界之中,還真的有。對於一些好奇的觀衆而言,這類消息還是很值得期待。那麼媒體就不會放過。

日本第一實戰高手伊貨源死在了張懿手上,東南亞第一高手的名頭,張懿早已經坐實。而且,因爲名氣的緣故,西方媒體早已經把他給捧成了天下第一高手。

當然,張懿的這個“天下第一高手”,跟當年孫祿堂的“天下第一手”還是有些區別的。

他的這個“天下第一高手”無非是媒體的吹捧。而孫祿堂的“天下第一手”卻是得到了世界武術界的承認的。

張懿的這個“天下第一”雖然沒有完全得到武術界的認可,但也沒有那個武術界的出來反駁。張懿是名人,但毫無疑問他是具有真功夫的。他的這個真功夫不是吹的,是用人命證實的。

受到張懿邀請函的拳師都欣然前往香港。因爲誰都看得出來這種武術大賽的意義極大,對於中國功夫的宣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張懿如今宛如武林盟主,召集羣雄。而且,張懿雖然年輕,但在武術界的威望卻不比那些拳術大宗師差。這不只是因爲他能打,還因爲他對中國功夫的發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功夫在世界上有着如此大的發展,張懿起到的作用,甚至比當年李小龍都要大很多。

若說當年李小龍讓全世界人知道了中國功夫的話,那麼張懿直接讓全世界人學起了中國功夫。

全世界各地的大拳師,齊聚香港絕對是一場盛世。當然,那些拳師多是華人拳師。

“又是哪兩個拳師交手了?”張懿看着林蕭進來,隨即問道。這段時間,時不時的聽林蕭說有拳師話語無疑起了衝突,就幹上架了。

“上次你出面之後,那些拳師都比較剋制,最多也就搭搭手,沒有如以往一樣毫無顧忌的動手。”林蕭說道。

上次兩撥拳師弟子因言語衝突在公衆場合動起了手,而那拳師也隨即加入其中。

高手羣架,那破壞力自然極其驚人。

兩方鬥毆,人數不多,但卻把一家酒店給拆了。最後把飛虎隊都給惹了過去,硬是把那幾個拳師給逮警察局去了。

若不是張懿出面擔保,還賠償了那酒店的損失,再加上沒有傷及無辜,兩方人雖有點傷,但沒有弄出人命,事情也就過去了。

“練武的人,血氣旺是難免。可大家畢竟都是華人,留着相同的血,有什麼事兒非要拼過你死我活。”張懿搖了搖頭,隨即說道。

那進局子的兩方拳師,差點就彼此下書,擂臺分生死了。

“受邀的拳師都已經到了。不過......”林蕭說着,欲言又止。

“呵呵,有人不請自來麼?”張懿笑了笑,說道。

“嗯!日本武術界,韓國武術界,還有泰國武術界的不少拳師也到了香港,似乎是衝這次的全球武術大賽而來。”林蕭隨即說道。

“大賽還沒有開始,那些人就按耐不住了麼?”張懿笑了笑,卻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ps:最近太忙了,有些腳步沾地。昨晚加班熬夜碼好的,如今纔有空上傳!抱歉了。

第126章 她就是小倩第35章 這小子就是個妖孽第173章 明星們的慈善(下)第272章 皇室教官,第一高手?第247章 人質中有他,那些傢伙死定了(上)第76章 記錄,不就是用來破的麼第13章 奇謀妙計五福星第321章 功夫,還是魔法第18章 胖子,男人要淡定第320章 張懿的報復(下)第389章 張懿失蹤了第337章 張懿新片第72章 腳步還太慢第331章 張懿的滑鐵盧?(下)第259章 想做黃雀麼第384章 《盜夢空間》首映禮第121章 餘波(下)第265章 那些拜師的人兒第165章 票房周冠軍第20章 來了就不用回去了(下)第187章 出主意不出力第100章 只是難而已第180章 大陸之行第203章 聯合院線第307章 我要去公園看恐龍第284章 酷跑,真酷!第167章 天皇的兒子,也給我扔海里餵魚第12章 我捧你成新一代的功夫巨星第141章 弄死一個人方法很多第162章 頭版頭條在怎麼上滴(下)第269章 國術大樓傳出的消息第130章 最近你小心點第313章 《魔戒》和《霍比特人》第162章 頭版頭條在怎麼上滴(下)第120章 餘波(中)第142章 回香港第122章 張懿新書第190章 花時最久的一次拍攝第220章 千呼萬喚始出來第300章 到小島散心第27章 吃飯,你請!第368章 轟動世界的跳槽事件(續)第216章 打造喪屍之城第381章 買艘航母拍電影?第374章 張懿新片第31章 亞視找上門第356章 橫掃第109章 《葉問》引發的糾紛第267章 真實謊言首映上的那些事兒第354章 拿什麼電影找他合作?第408章 天下第一(續)第243章 你和霍家出錢,我們出人第252章 等着給他們收屍(中)第31章 亞視找上門第62章 功夫再高,也要保鏢第64章 主角爲何是我第383章 辛德勒的名單第117章 萬衆矚目的一場比武(上)第235章 臺灣之行第211章 給他送倆豬頭過去(下)第370章 大陸搖滾第391章 我若結婚,將告知全世界第237章 向前,這就我的夢想第356章 橫掃第41章 香江最年輕的“才”子第222章 催淚彈(下)第56章 轟動東南亞的一次比武(上)第171章 嚇不退的邵大亨第20章 來了就不用回去了(下)第321章 功夫,還是魔法第326章 換替身吧第45章 在笑聲之中散發着銅臭(1)第206章 《神話》創造神話(下)第360章 誰威脅誰?第156章 打起來了(中)第250章 人質中有他,那些傢伙死定了第75章 幾個角色的演員第225章 慈善,老人,夢想秀(下)第394章 雄霸天下第339章 熒幕上的911第253章 等着給他們收屍(下)第368章 轟動世界的跳槽事件(續)第366章 《獨立日》PK《哥斯拉》續第119章 餘波(上)第399章 奧斯卡上的華人(上)第219章 《人鬼情未了》的預告片第298章 我知道張懿爲何不拍《誅仙》了(中)第124章 英雄上映(下)第197章 盛況空前(上)第173章 史上最酷老爸(上)第338章 誰主演第111章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第389章 張懿失蹤了第234章 飛越老人院第338章 誰主演第299章 我知道張懿爲何不拍《誅仙》了(下)第226章 慈善義演第330章 張懿的滑鐵盧?(上)第270章 我可以拒絕麼?第346章 電視劇《老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