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東漢騎兵

之前發了一篇騎兵的單章,反響很熱烈嘛。之前限於篇幅,寫得簡略,那我就詳細講講,先從東漢開始。

愛看的看,不愛看的就跳過,下一場更新應該在四點多。

東漢時高橋馬鞍的發明和裝備,使得騎兵的正面衝鋒能力大大加強,迅速取代了戰車部隊成爲衝鋒主力。

而恰恰是這些騎兵新裝備的發明,使得草原騎射手的優勢也提升了。西漢年間傳統的“下馬地鬥”的中原騎兵的優勢有所削弱,必須予以戰術革新。

另外,比起西漢約77-79萬人的軍隊規模,只有29萬人上下的東漢軍隊在規模是大大不如的,因此新裝備、新戰法也必須儘快推廣,使得軍隊更加“精銳化”。

前面講過,秦、西漢時代,因爲馬具的因素,中原騎兵本質上是騎馬步兵。因爲騎乘過程中,騎士靠雙腿夾緊馬腹,沒有馬鐙給腿部借力,沒有馬鞍給腰部借力,在馬上進行肉搏極其困難,故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騎馬機動到一地後,下馬作戰。

如果遇到裝備極差、肉搏能力極弱的匈奴騎射手,偶爾也會發動馬上衝鋒,但匈奴一般會避戰,你想衝鋒肉搏也要看人家給不給機會。

所以在這一時期,騎兵並沒有取代戰車,因爲確實戰鬥力太弱。

在西漢晚期的時候,出現了高橋馬鞍。

1965年河北定縣出土的西漢銅車飾裡,就發現當時的馬鞍前後橋已經很高。

高橋馬鞍的出現,使得騎兵的騎乘條件大大改善,東漢的騎兵也逐漸不再是騎馬步兵。

東漢開國名將吳漢“常將五千突騎爲先鋒”。

吳漢的突騎是槍騎兵,武器是戟。中原步兵對槍騎兵的衝鋒很不適應,被吳漢在蜀中八戰八克。

這時候還沒有雙馬鐙,因此劉秀的幽州突騎還有侷限。他們只能指望步兵自己動搖,慌亂,然後衝鋒過去取勝。但如果步兵並不動搖,騎兵集團衝鋒衝入大陣,進入人馬混雜的近身肉搏階段,因爲戰馬目標巨大、轉向不便,以及騎兵側翼及後方的作戰死角,往往在肉搏中落入下風。

劉秀有幾次失敗就是如此。

公元25年,劉秀在河北征討尤來,以幽州突騎爲先鋒,直接衝陣,尤來的步兵失利,但並沒有崩潰,而是退後重整。

尤來步兵有郡國材官步兵做骨幹,士兵基本都是河北人,見過戰馬,不是很害怕,於是重整之後再戰。

結果幽州突騎“反爲所敗”、“士卒死者數千人”,劉秀被“賊追急”,王豐將馬讓給了劉秀,這才讓他逃得一命。

這裡得出兩個結論:一、這時候的騎兵衝入步兵大陣後,如果步兵沒有崩潰,反而繼續和你打,騎兵會慘敗;二、要正規步兵,饑民、囚犯當兵是不行的,太垃圾,材官步兵這種正規軍就好多了。

但不管怎樣,幽州突騎的出現,代表了騎兵發展的新方向,鐵甲、高橋馬鞍、長戟、馬槊成了他們的主要作戰武器,集團衝鋒是他們的主要作戰方式爲防槓精,額外多說一句,沒人禁止他們學騎射,但使用長槍衝鋒是他們的主要作戰方式,學術上給他們專門弄了個名詞“裝甲槍騎兵”,但不是說他們會騎射就不“純潔”了,就是異端,近代炮兵還有自衛武器呢,那他是炮兵還是步兵?

再講一個例子吧。

東漢末年袁紹與公孫瓚的界橋之戰。

公孫瓚以“步兵三萬餘人爲方陣”居中,“分突騎萬匹,翼軍左右”,精銳騎兵“白馬義從”爲先鋒。

袁紹“自以步兵數萬結陣於後”,麴義領“久在涼州,曉習羌鬥”的熟悉騎兵的八百步兵爲先鋒。

公孫瓚見袁紹先鋒只有八百人,“輕其兵少”,直接令白馬義從當面衝鋒,幽州突騎從兩翼前出,緊隨其後,“便放騎欲陵蹈之”。

麴義的是戟盾步兵,他下令“皆伏盾下不動”。

公孫瓚騎兵靠近,“未至數十步”,袁紹步兵“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雷發,所中必倒”。

從這裡可以看出,袁紹軍用強弩遠程打擊(應該是佈置在兩翼),然後長戟步兵直接向騎兵衝鋒逆襲。

當時公孫瓚軍總共一萬多騎兵,前衝的時候遭到強弩打擊,死傷慘重,大量倒斃在戰場上,人、馬屍體阻礙了後面騎兵的速度,結果就是前面的騎兵慢了下來,後面的不知道前面發生了什麼,還在往前,結果全都停下了。

八百戟盾重甲步兵衝過數十步的距離,大殺大砍,白馬義從、幽州突騎慘敗,幾乎成了單方面屠殺,當場斬首千餘級。

袁紹趁勢率主力步兵發動進攻,公孫瓚“步騎奔走,不復還營”。

本書中葛從周的戰例有點類似。率兩千人主動進攻,逆襲河東三千騎兵,步兵用長槍、大槊逼停騎兵,大破之,還俘虜了李克用的兒子李落落。

可以看出,有勇氣、有意志、有裝備的步兵,在逼停騎兵後,完全就是一面倒的屠殺。因爲騎兵騎在馬上,兩翼、後方有巨大的戰鬥空隙和死角,也不如在地面上靈活。胯下的戰馬還是一個賊好的目標,步兵一般先打馬,騎兵直接落地,落地後下場不用多說。

當然,本書裡李克用的騎兵裝備已經遠超東漢末年。

公孫瓚的騎兵在靜止狀態下戰鬥力更弱,因爲沒有雙馬鐙借力。

再強調一下,一定要用訓練良好的正規步兵!北宋用犯人充軍防禦契丹不可取!金國用饑民充軍防禦蒙古不可取!

當然,說了也白說,歷史上大多數步兵都是倉促拉起來的,能有把木槍就不錯了,甲具、強弩非常缺乏,訓練程度更不用說了。晚唐這種常年征戰的職業武夫可能並不是歷史常態。

言歸正傳,東漢建國後,因爲稅制、豪強等因素,財政收入不高,因此軍隊大批量遣散。

軍隊數量少了,那麼就要精兵化。

他首先改革的是幽州突騎,具裝化。

首先來個定義。

具裝甲騎,即人、馬俱披鎧甲的重型裝甲騎兵,西漢末年少量出現,劉秀建國後正式成建制建立。

注意,人披甲,馬不披甲的,不叫具裝甲騎,人、馬俱披鎧甲的重型裝甲騎兵才叫具裝甲騎。

具裝完成之後,東漢軍隊開始以輕裝刀盾步兵搭配重型具裝甲騎作爲新的建軍模式,這也成了後面南北朝初期的主要建軍模式。

這裡的具裝甲騎,是作爲戰場主力使用的,是建軍的核心,與隋唐及以後朝代是大大不同的。

山東嘉祥出土的東漢水陸攻戰畫像石,以及河南南陽出土的河伯出行畫像石中,多次出現輕裝刀盾步兵和具裝甲騎的畫像。

刀盾步兵手持環首刀、盾牌,具裝甲騎手持長戟,配合作戰。

至此,東漢軍隊的建軍思想已經和秦、西漢大不相同。

西漢是輕重步兵混編,搭配輕裝騎馬步兵、車兵。

東漢是精銳具裝甲騎,搭配輕裝刀盾步兵爲防槓精,東漢也有重甲步兵。

具裝甲騎開始得到大發展,並深刻影響了南北朝數百年,在南北朝後期達到了巔峰。因爲這時期的敵人是草原胡人,具裝甲騎是建軍核心,所有戰術圍繞其打造。

這支軍隊的戰鬥力是強大的,除了鎮壓內部叛亂外,在對外戰場上也表現出色。

漢章帝建初六年(81),出兵震懾烏桓、鮮卑,使其不敢近塞下。

爲防槓精說草原騎射手機動靈活,你打不到他,是,這是事實。但西漢時中原騎兵在馬上也玩不過匈奴,以至於要下馬步戰。他們怎麼解決的?攻你必救。

作爲一個統一王朝,人家總有關係和線人,知道你的遊牧地在哪裡,我直接殺過去,抓你的老弱婦孺和牛羊,你還遊擊嗎?

漢順帝永建元年(126),匈奴叛亂、鮮卑犯邊,兩次出兵,破之。

還有羌人叛亂,就不一一列舉了。

東漢全國就二十多萬兵馬,以長戟具裝甲騎、刀盾輕裝步兵搭配,臨時徵發內附部落蕃兵,不斷對外征戰,維持到了王朝末年。

而在末年時,這套建軍方式出現了一個嚴重的副作用:朝政腐敗,賣官鬻爵,幽州突騎生活好了之後,勇武不再,漢人兵源日漸匱乏,不得不大量招募鮮卑、烏桓入軍,胡漢比例失調。

尤其是拱衛洛陽的禁軍突騎,已經成了魚腩部隊。

當然都末年了,不僅突騎,其他部隊也不行了。

王朗就曾噴過北軍五校,說“或商賈惰遊子弟,或農野謹鈍之人”,“不講戎陣”,“名實不副,難以備急”。

意思是說,北軍要麼是商人油滑子弟,要麼是謹小慎微、老實巴交的農民,戰鬥力不行。

王朝末年的難題,無解。

第二十五章 粗安第1269章 侄女婿第999章 思考第七十章 新篇章第六十五章 他真會篡位?第三十八章 多麼痛的領悟第六十七章 兵亂第四十一章 鹹服第四十九章 餘波第六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九十一章 大帥英明第十三章 回信第八十一章 渡河第二章 世道第1323章 餘波第五十二章 最後的佈置與離開第1177章 又一大波雜牌第三章 勾連第八十七章 特來送君一程第四十三章 騎牆第1122章 錢氏第1127章 演練第六十一章 不對勁第三十五章 定局第三十三章 無根之萍第三十三章 無根之萍第四十九章 本心第三十六章 新家第四十一章 土雞瓦狗第二十八章 鄧州第959章 班底第四十五章 行賞第四章 講武第二十章 硤石第二十五章 殺敵(爲盟主老李加更)第七十三章 佈告中外之四第一章 故人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1119章 反覆第八十二章 臨別談話第二十三章 我要進來了第七十八章 觀察者第十章 殘局第四十二章 主帥第八十章 躺平第1118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1277章 降人與召回第六十六章 好消息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三十三章 大軍第四十三章 戰爭機器第四十二章 名正言順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五十三章 三戰之地第1307章 辭行(爲盟主葡萄枝上的螞蟥加更)第九章 兩位狀元第二十八章 鄧州第九章 司農寺第三十八章 城鹽州第二十五章 艱難的決定第三十九章 支點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三十章 祭天大會(二)第三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二十一章 前哨戰第三十八章 你太嫩了第1146章 佈局定策第八十八章 凋零第十三章 花巧第1244章 積極防禦第1264章 酬功第四十章 咸陽第五十八章 誓第十六章 合圍第八十一章 追擊與意識第六十三章 勵精圖治?第七十章 新篇章第五章 善後穩定還在客戶這第五十七章 打完仗就回家結婚第八十五章 破軍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二十三章 我要進來了第十二章 觀魚第六章 主人第1016章 登樓第三十八章 挑釁第六十一章 請走第1286章 實事求是(加更3)第四十章 休閒(二)第1022章 朝會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第十五章 戰爭沒那麼簡單第二十八章 中央決定了第十章 燃燒的大寧第三十一章 體系與上黨第957章 潼關驛第950章 淄州與膠水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