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班底

“總辦,這便開始?”夏州武學校場上,教諭們詢問道。

“開始!”邵樹德坐在交椅上,揮手道。

場中,少年們一字排開,拈弓搭箭,朝草靶射去。

每射完一輪,便有教諭上前檢查,記錄成績。

“陳會辦,某的武學家底如何?”邵樹德看着朝氣蓬勃的少年們,笑問道。

陳誠拱了拱手,真心讚道:“大帥有耐心花十年時間來做一件事,某佩服之至。”

夏州武學、朔方縣武學兩級,光啓元年(885)第一屆招生,算上已經招錄完畢的明年的新生,縣武學已有250名學生,州武學107人。

最早的一批縣武學學生,明年就要進入學制的最後一年了。考覈合格之後,可升入州武學之中。

而光啓元年入學的24名州武學學生,明年將到天雄軍下部隊實習。

天雄軍是新部隊,員額五千,全是步卒。靈州整編之時,補了一些鐵林軍、振武軍、天柱軍的老卒進來,大概不到兩千人,剩下的三千多,全是來自汝州、許州、河南府的蔡人新卒。

公允地說,天雄軍的戰鬥力在各支部隊中應該是比較靠後的,如果不是最後一名的話。

其他各支部隊的主官對武學生都不是很感興趣。天雄軍是新部隊,軍使是衙將臧都保,原義從軍的,出身橫山党項沒藏氏。

臧都保對大帥特別忠心,各種命令執行起來一點不打折扣,頗有點皈依者狂熱的意思了。24名夏州武學生下部隊實習的事情,基本已經確定了,過完年就入伍,然後隨軍一起開往秦州。

夏州武學之外,還有靈州武學。

光啓二年(886),回樂縣武學開學,同樣招了50名十歲左右的孩童,多爲戰死及傷殘軍士之子,另有部分河西党項部落貴人子侄。

算上明年的新生,回樂縣武學已有二百名孩童,靈州武學四年招了76名半大小子,相關教學活動有序進行之中。

明年,還將開辦一所武學:五泉縣及蘭州武學,第一屆學生都招錄好了,大概給隴右吐蕃、羌人部族兩成的名額,並且要求有一定身份,非貴人子侄不收。

學校教育,是最容易同化洗腦的。而且也給這些部落頭人之子安排了更好的出身,即武學生。武學生可以在部隊裡不斷升遷,不會因爲你出身部落就受歧視,他們註定是一個如朝陽初升般崛起的政治軍事團體。

這個出身,可比編戶齊民當閒官的那些部落頭人們強多了。

比試結束後,照例是頒發賞賜。

“何檠,十箭中九,當爲射術第一。”邵樹德從親兵手中取過三匹宣州紅線毯,交到一臉激動的何檠手中。

“門下謝總辦賞賜。”

“此物貴重,一匹可以換數匹綏州雜絹。”邵樹德又叮囑道:“百姓辛勞,終日耕作。夏秋兩稅,地稅納糧十餘斛,戶稅又要納絹、錢若干,賦外科斂,還有青苗錢、地頭錢、稅草。鎮內有事,還需額外進獻,生活大不易也。這賞賜收下無妨,是你應得的,然須謹記,從軍之後,保境安民,護佑一方平安,不得殘民以逞,你可知曉?”

朔方鎮的地盤,與其他方鎮一樣,地稅、戶稅一概不缺。唯一的不同之處就是,因爲沒那麼多錢帛,因此戶稅裡有部分折糧了。也就是說,糧收得比其他地方比例高,但錢帛較少。

以關中京兆府(不包括同、華二州)爲例,戶稅定了九等。上上戶四千錢,上中戶三千五百錢,每減一等少五百錢。直到下中戶收七百錢,下下戶五百錢。如此收下來,京兆府每年戶稅現錢約五十萬緡。

這是戶稅正稅,還有賦外科斂,統一作爲戶稅附加稅收取。比如青苗錢,最初每畝十錢,現在已經漲到十八錢;地頭錢,最初每畝五錢,現在是十二錢;稅草,每十畝收三束。

關東州縣差不多也是這個比例,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大體相同。

此外還有絹,平均一畝桑林可產絹半匹,京兆府戶均有桑林二十畝左右,一年收絹十匹,估計要被拿走四匹的樣子。

沒有桑林的,有果園、菜園,收起來就比較複雜了。長安附近的百姓,就有一部分進獻果子、冬菜折這部分稅的。比如宮廷,冬天時每月需兩千車冬菜,都來自這部分賦斂。

馬璘家的杏子產量極大,名滿長安,這也是要交稅的兩稅法的推出,大大得罪了權貴和大地主,建中之亂時的長安,形勢就非常詭異,上到公卿富商,下到市人地主,與叛軍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默契。

靈夏之地,戶均收地稅五百錢,比京兆府是低了很多,但用其他實物折不足的部分,其實少不了多少。當然這是正常年份,如果大軍外出就食,財政壓力減輕,就會少收一些,讓百姓日子過得輕鬆一點。

每一次大軍去外鎮,鎮內經濟都會肉眼可見地活躍起來,原因無他,稅輕了!

量出爲入的稅收體制,就是如此。

“總辦教誨,門下謹記於心。”何檠肅容答道。

“好,下去吧,劉重過來。”邵樹德溫和道。

“劉重,汝父乃鎮內儒者,爾棄文從武,能十箭中八,讓某頗爲驚喜。這兩匹紅線毯,便是你的了。”

“謝總辦賞賜。”李重接過後,一臉激動地說道。

都是少年郎,對從底層起家的大帥十分佩服。套用後世一個詞,就是“偶像”。大帥在威嚴之外,也有溫和的一面,對他們這些武學生關懷備至,每次出征回來,都要入齋查訪,與他們說說話,勉勵一番。

“這個世道,百姓生計艱難。爾等學成之後,自當效命疆場,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總辦教誨,門下謹記於心。”

劉重退下後,輪到了李璘,今日試射第三名。

“李璘,十箭中七,亦是不錯。汝父功勞不少,掌管靈州八縣三十三驛,明年去天雄軍後,父子二人同爲某效力,也是一段佳話。”邵樹德親手將一匹紅線毯放到他手中,道:“好好做,某等着翌日拜你爲大將。”

“總辦教誨,門下謹記於心。”

“都是好兒郎!”邵樹德笑着起身,看着剩下二十一人,道:“都垂頭喪氣做什麼?你們就比何、劉、李三人差嗎?幾匹紅線毯罷了,入了軍中,殺得賊兵賊將,還怕沒賞賜?某倒要看看,過上幾年,你們這些人裡,到底誰最先升副將。先爲將者,某賞賜駿馬一匹、銀鞍一副、甲冑一套,爾等可敢爭這一口氣?”

“敢!”少年郎們齊聲大吼,士氣一下子就起來了。

陳誠在一旁暗笑。

大帥驅使勇士的本事真是爐火純青了。對草原勇士是一套說辭,對漢地勇士是一套說辭,今天對上這幫武學生時,又換了一套玩法。

這些個少年郎啊,本身就有不俗的武藝功底,在州武學裡又錘鍊了四年,還額外習得許多戰陣、軍伍知識,明年入了天雄軍任隊正、隊副,不知道會把那支部隊變成什麼樣子。

三成經驗豐富的老兵、七成蔡人新卒,外加每年都有加入的武學生。天雄軍,估計與其他部伍不太一樣。

離開武學後,邵樹德又去了城東、城北那一片巡視。

靈夏的制鐵業,一開始底子極薄,薄到令人髮指。後來用了各種手段,其中最直接的便是用免稅及贈予土地的方式,吸引了一些關中、河東鐵匠過來營業。但有個要求,就是收徒人數必須達到要求,不然免不了稅。

外地鐵匠的徒弟出師後,仍然給予免稅、贈地的特權,並繼續收徒弟,擴大鐵匠羣體的人數當然如果他們不願自己開店,也可以到大鐵匠鋪裡打工。

魏氏鐵匠鋪,大概是如今靈夏規模最大的私人鐵器作坊了。由地斤澤巡檢使嵬才蘇都出錢所辦,常年承接幕府的軍器打製任務,主要是刀矛。

這家鋪子,去年製造了兩千餘口各類刀具、斧槍一萬餘杆,此外還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小玩意。

他們的存在,將八大作院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得以專心打製甲具,工作效率提升不少。

邵樹德不知道其他藩鎮的軍工製造能力如何,但應不弱的。

光啓元年三月, w;. 成德王鎔給長安“獻耕牛千頭,農具九千,兵仗十萬。”

一口氣就送給朝廷十萬件兵仗,成德數州之地,軍工製造能力確實很強,同時也說明河北真的太富裕了話說神策軍的器械從來沒有短缺過,不會都是天子從各鎮化緣來的吧,但居然沒找邵大帥化緣,可見也是知道靈夏比較窮。

魏氏鐵匠鋪一年可產兵仗萬餘,加上夏州、綏州、靈州的私人鐵匠鋪,一年幾萬件刀矛確實沒問題,畢竟這種玩意太容易製造了,技術含量低。

弓、甲就比較麻煩了,而這是八大作院的工作。瘊子甲,明年的產量會繼續增長,但一年也不過打製三百餘副。工藝太麻煩,熟悉此道的工匠太少,原材料供應也不是很充足,極大限制了產量。

沒有瘊子甲,用普通札甲,沒有普通札甲,用皮甲。後者靈夏不缺,甚至可以說豐富,因此軍隊披甲率還是相當高的,至少七成左右沒有問題,雖然其中鐵甲還是少數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國朝藩鎮軍隊,披甲率普遍在六成以內,其中材質,大部分也不是鐵甲,夠用了。

瘊子甲,註定只能裝備精銳部隊,比如豹騎都。以後天雄軍如果戰績出色,也可以多向他們傾斜一些。這些,都是自己日後的核心班底,當然要緊着好的來了。

逛了一圈鐵匠鋪後,邵樹德便在親兵的簇擁下,返回了郡王府。冬至已過,馬上就是新年了。在新的一年裡,不知道還有什麼挑戰在等着自己。

第六十章 史館第五章 大江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1260章 這是爲你好第十一章 勸阻第十章 他能給什麼?第三十七章 不插手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二十七章 工匠與河中第七十四章 元旦賜宴第四十二章 徐州第六十章 開城(爲盟主地月總督府門衛加更)第四十三章 顧此失彼第968章 虞鄉第三十九章 還有機會第二十章 同州(給盟友布布久久爹加更第二章)第八章 蕃兵第九十章 君何處可之第四十三章 以後的事情第1310章 驚聞第十八章 山後很亂第十五章 出招第四十七章 整編第三十七章 安得兩全第四十四章 勸說(爲盟主淚痕點點寄相思加更)第三十三章 盤點家底第九十六章 了斷第五章 贈甲第六十八章 混亂的棋局(月票加更1/3)第968章 虞鄉第二十二章 苦盡甘來第1277章 降人與召回第1088章 天命第十八章 點將與進兵第三十八章 加註第四十一章 當機立斷第十三章 夏州(二)第十九章 南北對進第二章 生民第七章 士兵王第三十一章 年前瑣事第十一章 使者第三十九章 據點第1004章 國相第五十三章 妙招第983章 安全感第1018章 東遷第六十二章 以爲成例第996章 掃潢談談明清的貨幣第1036章 班底第1135章 腐朽第十七章 督戰第五十四章 銀鞍直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四十九章 漢風唐韻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七十四章 大破第三十一章 反噬第八十二章 增資擴股第十二章 善陽嶺(爲lenny盟主加更一章)第六十二章 休養生息與整頓第五十一章 恨!第三十八章 手續第1292章 父子與選舉第三十六章 新局面第十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二)第六十四章 馬不停蹄第四十一章 當機立斷第七十八章 觀察者第四十一章 試探與複雜第十九章 設想第二十五章 破敵兵(給盟主李延齡加更)第七章 時機與春社第1068章 精誠團結第五十四章 想法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二十二章 都來了第四十三章 沒有國書的使團第1171章 吃魚第六章 接見第1131章 手藝第三十六章 奏第二十八章 難唸的經第986章 兗 淄第十三章 心事第三十一章 風貌第1059章 轉變第四十二章 主帥第五十章 果實第三十章 閒聊第三十四章 就很突然第1300章 李天下與陽謀第二十六章 澤、河第八十六章 所謂賭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1074章 正旦朝會第四十二章 擴散第五十九章 縱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