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入長安(二)

“邵大帥。”

“西門宮監。”

西門重遂府上,邵樹德在大羣親兵的簇擁下進了後院,與他商談要事。

“邵大帥治得好兵,渭北一戰,大破鳳翔軍八千衆,斬李昌符。”西門重遂很是熱情,親自給邵樹德煮茶。

邵某人看着他往茶湯中放入椒鹽,嘴角抽了抽,沒說什麼。親兵都知道自己的愛好,斷然不會往裡面加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如今在西門府上,也只好忍着了。

“若無邠寧朱帥幡然醒悟,臨陣倒戈,怕也沒這麼容易。”邵樹德謙虛道:“朱玫此番亦立得大功,西門宮監不妨着意籠絡。”

邵樹德是厚道的,也是講信譽的。收了王重榮三十萬斛糧食,便幫他解決麻煩。朱玫臨陣反水,立了功,自然也要獎賞。不如此,自己的名聲就要壞,以後還有人爲你效力?

“朱玫此人,也是老行伍了,若能移鎮,自然千肯萬肯。”西門重遂說道。

邵樹德頷首道:“西門宮監不妨看看有無空缺。”

“鳳翔一府二州二十縣,還領有不少蕃部,若能移鎮,朱玫當能滿意。”西門重遂說道。

邵樹德“恍然大悟”道:“邠寧三州二十縣,到底無法與鳳翔二十縣相比,若能移鎮鳳翔,朱帥當大爲滿意。”

邠寧窮困,雖領二十縣,但與鳳翔的二十縣差距甚大。而且鳳翔鎮還領有不少內附的吐蕃部落,那些部落亦佔着州縣,同樣是一筆油水,就是不知道朱玫能不能像自己壓服党項一樣搞定那些吐蕃部落了。

“朱玫既移鎮鳳翔,邠寧節帥何人可爲之?”西門重遂又問道。

邵樹德看了他一眼,對此人如此上道非常滿意。聰明的合作者,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劣勢在哪,會做出取捨。若無定難軍擊破李昌符,兵進長安,田令孜也不會倒臺。所以,此時不妨先滿足盟友的條件,然後再談其他的。

“邠寧節帥……”其實邵樹德也有些躊躇。

本來他是屬意趙儉的,但昨天發生了點意外。天水趙氏分支之一的關中趙氏趙光逢、趙光裔兄弟深夜前來,表示願意辭了朝官,到定難軍幕府謀職。邵樹德喜出望外,當場便同意了,不過具體授何職,還得再觀察觀察。

有了這麼一個意外,他突然不想再讓趙儉當邠寧節帥了。趙氏的影響力,最好限於文官,不能再讓其插手軍隊。

今日一大早,他找來陳誠問計。結果陳誠吞吞吐吐,再三逼問之下,給出了一個人選:表麟州刺史、振武軍沿河五鎮都知兵馬使折宗本爲邠寧節帥。

邵樹德沉吟許久,沒有當場答應。

折家已經是平夏党項第一大族了,移鎮邠寧之後,當能接觸到慶州附近的橫山党項東山部。東山部無大族,較爲鬆散,若能被其徐徐消化,總是讓自己心裡覺得不太得勁。

作爲政治生物,他始終對鎮內各派系力量的此消彼長非常敏感。但左思右想,邠寧節帥這個職務確實不能給外人,自己又不能一人身兼數鎮節度使,於是最終還是決定便宜折家。

以後,該與沒藏氏更親近親近了。沒藏氏就在東山部的東面,讓他們牽制一下折掘氏力量的擴散。各部黨項,只能有一個共主,那就是關北可汗筆誤定難軍節度使邵某人。

另外,此番回去後,亦可與麟州楊家多親近親近。折家將、楊家將,後世都如雷貫耳呢。

“西門宮監,麟州刺史折宗本爲國戍邊多年,善於籠絡党項部族,可表其爲邠寧節帥。麟州團練使折嗣倫武勇過人,兼識大體,可繼任麟州刺史。”邵樹德說道。

西門重遂一點也不意外。

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此時不撈好處,更待何時?趁着王重榮、李克用尚未進京,先把任命發下去。

折家也是麟州大族,掌軍多年。折宗本既有朝廷任命,再帶個三千子弟兵赴任,又緊鄰邵樹德的地盤,坐穩邠寧節帥的位置當無問題。而朱玫要去鳳翔赴任,不帶得力兵馬隨行估計也不成,折氏的位置就更穩了。

邵樹德此番南下,收穫不小啊!聽聞他還在蒐羅長安工匠,不惜強制遷移,弄得城內雞飛狗跳,幾以爲亂兵劫掠了。目的如此明確,行事一點不拖泥帶水,日後前途不可限量。

“邵帥日前被罷各職,皆亂命也,今當恢復如初。不知可還有所求?”西門重遂又問道。

“不知宮監可有何建議?”

“不如領朔方節度使,轄靈、鹽、會、夏、綏、銀、宥、豐、勝、麟十州,豐安、定遠、振武、三受降城,加六城水運使,安撫平夏、河西、橫山党項諸使,銀川、永清二牧監,安北、單于兩都護?”西門重遂看了眼邵樹德,問道。

“不可!宮監何故戲我?”邵樹德苦笑:“此必令某爲諸鎮衆矢之的。某隻願求關北四道制置使,實領定難軍節度使即可。”

“關北四道制置使乃虛名,並無用。”西門重遂其實也暗暗鬆了一口氣,此時笑道:“陳敬瑄雖領三川及峽內諸州都指揮﹑制置等使,然實際號令不出西川。”

“某隻需名義。關北諸州,戶口不豐,羌胡遍地,他人看來並無價值,然對某來說卻正合適。”邵樹德說道:“只需關北四道都指揮、制置等使,某願爲國緊守北疆,清掃胡虜,永鎮國門。”

“既如此,此事便交由某來辦,不難。”西門重遂道。

邵樹德並沒有獅子大開口,這讓西門重遂如釋重負,同時也對其更高看了一眼。如果真的貪心不足,那下場未必比黃巢好到哪裡去。

衆矢之的,可不是那麼好當的。

與西門重遂談完這些事後,邵樹德便告辭了。至於西門氏如何起復,其實根本不用他管,朝廷自有分寸,西門思恭、西門重遂叔侄二人也有分寸。

像田令孜那樣獨掌大權估計有點難度,除非定難軍幫他們打退王重榮、李克用二人,但邵樹德憑什麼這麼做?先不說人家那麼多兵馬,是自己兩倍以上,就是即便打贏了,也會損失大量軍士、錢財,圖什麼呢?

當初李克用能被起用,就是楊復光、王處存二人說的情。如今楊復光已死,其兄弟楊復恭在藍田裝病,多半與李克用還有聯繫,這次說不定也要上臺了。

西門氏,應當有分寸,與楊復恭分享權力也沒什麼。反正自己的第一目標是人,第二目標纔是在朝中有個政治盟友,西門氏只需牽制好楊復恭即可,別讓人給自己找麻煩。如果他們夠聰明,大可以利用李克用尚未進京的時間窗口,加緊拉攏神策軍諸將,以便在未來與楊復恭的權力爭鬥中佔據先機。

西門思恭叔侄老宦官世家了,不會不懂這個道理。

不過說起神策軍諸將,多爲田令孜黨羽,尤以他從蜀中帶回來的“隨駕五都”爲甚。此五都人,多爲河南陳、許、蔡諸州軍士,爲楊復光所募,老於戰陣,驍勇善戰,曾擊敗過朱溫。楊復光死後,鹿宴弘帶人以護駕爲名西躥蜀中,後被諸葛爽擊敗,散去。

王建、晉暉、韓建、張造、李師泰五人率部投奔田令孜,被收爲養子,深受倚重。皇帝出奔之前,王建、晉暉二人掌管皇帝禁宮宿衛,韓建被任命爲華州刺史,但尚未赴任,張造、李師泰二人仍在神策軍爲將。

邵樹德、朱玫昨日入城,今日便開始大索全城,搜捕田令孜黨羽。兩萬多勝兵威壓之下,神策軍不敢抵抗,很多將領被搜出,關押。張造、李師泰二人先是躲藏在軍營中,試圖負隅頑抗,後被軍士們拋棄,五花大綁送了出來。

張、李二人破口大罵,軍士們面無愧色,道:“聖人賞賜,將軍多有截留。吾等從河南入蜀,復入關中,提頭賣命,所求者財貨耳!聽聞定難軍邵大帥賞罰公平,從不貪墨資財,吾等便獻你爲功,自投邵大帥去也。”

張、李二人被捕,再算上被折嗣裕提前抓起來的王建、晉暉、韓建三人,隨駕五都便算是齊了。五人的部屬,邵、朱二人分了分,王建、晉暉二人的部屬給了朱玫,其餘三都自歸邵樹德。至於神策軍其他兵馬,二人皆看不上。

五人中,邵樹德打算赦免韓建,並將其帶回夏州。其餘四人,將與田令孜衆黨羽一併問斬如果西門氏不願出面搭救攢人情的話。

衆黨羽家中財貨亦抄掠一空,充作定難軍、邠寧軍的賞賜。

隨駕五都,共五千人。邵某人之前大戰鳳翔軍,俘其三千餘人,今又得三千河南精兵,六千老卒入帳。帶回夏州後,好好整頓一番,重建靈州豐安軍的底子便有了。

朱玫亦大有收穫。他之前也俘虜了兩千多鳳翔軍,今又得兩千,麾下兵馬逾萬。鳳翔鎮被李昌符在渭北揮霍掉的兵額缺口,應是可以補上大半了。

先入長安就是好啊!

第十五章 最後一次第二十一章 前哨戰第三章 上元第四章 調查(四)第四十九章 轉折點(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1179章 百態第十八章 勸第七十七章 作者第四十三章 顧此失彼第九十二章 調整第二十七章 時代第1314章 收服第1237章 講究人第二十五章 陽城第三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十一章 援晉(爲秦立力的大力贊助書友加更一章)第946章 大失所望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1315章 各自的選擇第五十二章 聯軍第三十三章 方向第二章 生民第三十五章 鐵騎軍第十四章 大戰略第二十六章 抄截第四十九章 音訊第二十二章 人心第十九章 入長安(四)第二章 三月第四十三章 巡邊(二)第四十五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二)第十三章 面聖第1320章 南下與僧侶第1300章 李天下與陽謀第四十章 聖人的日常第十四章 大戰略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十二章 遠方來信第四十章 分歧第五十一章 算計第四十二章 集結與“支持”第1328章 營州風貌第十五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三)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四十五章 堅持第四十一章 來了!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七章 驛站之夜第十三章 心靈按摩第四十四章 鐸鞘第1234章 大侄們的新工作第六十一章 談條件第二十四章 約定第1329章 歷史輪迴第六章 三鬥第八十三章 分割第七十六章 北上與北上第六十二章 廣成澤第四章 楊朱第六十四章 揚子宮之二第二十七章 財稅改革之三第十七章 “五年平遼”第十一章 移民第四十二章 北巡準備第十二章 破襲第五十九章 縱生口第二章 世道第九章 西使城第五章 馬車與消息第四十六章 上表第二十二章 我的條件第七十章 新篇章第九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一)(爲LOL1號盟主加更)第三十八章 多麼痛的領悟第五十二章 根本戰略第二十八章 草原手藝第四十三章 坑第二十七章 北巡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三十九章 支點第二十三章 意圖第五十六章 煩躁第953章 西行之鄆州第1318章 入晉陽第七十六章 搏一搏第948章 壓力第六章 後路無憂矣第三十二章 關鍵第三十九章 辦法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二十二章 上洛第十五章 撫慰與安排第六十四章 碼頭第八章 投鞭斷流第七十八章 分割第964章 廢物第二十五章 陽城第三章 生活與提頭賣命第八十六章 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