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佈告中外之五

八月也是雲南收穫的季節。

過了中秋節後,很多地方陸陸續續開始割麥子。

府兵孔二也放下了習練許久的刀槍,下到田地中,與家人、部曲們一起收割。

老實說,這是難得一見的奇景。

在當募兵的時候,孔二壓根不會下地,也看不起這種事。但爲了自家利益的時候,他就願意幹了,而且乾得很賣力。

原來,武夫也是可以幹農活的啊!

雲南的種植技術並不太過落後——當然,這是分地方的。

在南詔的兩京區域,或許是出於古滇王國的遺澤,或許是與中原的廣泛交流,他們興建的農田水利設施十分完善,農具的生產、應用也十分廣泛,總體產量並不低。

不過這些區域如今都攥在朝廷手裡,如推行郡縣化、大量移民、清理戶口的大理府、昆州、姚州、騰州、曲州五地。

在種植品種方面,雲南以稻、麥、雜糧的輪作爲主。

就這一點來說,甚至比中原還先進。

在北方區域,唐代以前,粟仍然是主要品種。進入唐代以後,小麥的種植比重日漸上升,中晚唐以來,甚至急劇增加——平心而論,種植小麥確實比種植粟米划算,產量略高一些,大夏也一直在有條件的地方推廣小麥種植,儘可能取代粟米。

南詔似乎直接跳過了種粟的階段,稻麥輪作得風生水起,放眼望去,除部分區域外,大部分農田在秋收完畢後,種下去的都是冬小麥。

通海都督府也不例外。

在這個剛剛被改爲通海州(下轄建水、通海、江川、溫富、八平五縣)的地方,來自江南的移民本不太熟悉種麥子,但在司農寺官員的指導下,經過兩三年的適應,直接稻麥輪作。地力不夠的時候,再種雜糧緩一緩,如此循環,漸漸有了起色。

孔二家今年水稻畝產接近兩斛,比麥子一斛出頭的產量高出太多了,因此越收越高興,收着收着,甚至哼起了雜歌小調。

隔着一條田埂的小路上,十幾輛馬車艱難向西,往八平城方向而去。

孔二直起腰來,卻看到了不少高鼻深目之人。

“拔汗那工匠!”他心中升起了明悟。

最近一年,通海州來了不少拔汗那工匠,幾百戶總是有的。

擅長的東西很多。

有鐵匠,專門打製農具,解決了通海州農耕的燃眉之急。

有皮匠,可以利用雲南豐富的畜羣資源,製作衣服乃至各類皮革製品。

有木匠,可以打製各類工具、傢俱,甚至修建房屋。

有裁縫,尤善製作吉貝(棉布)服飾,畢竟拔汗那就多這類東西。

還有銅匠,專門製作銅器,而銅的來源則是昆州。

最近一段時間,昆州附近陸續發現幾個銅礦,最大一處位於新設的隴堤縣(今石林)。

不過,今年通海州也發現了銅礦,位於通海縣東北方(今華寧縣境內),燕王已派人前去勘探,確定礦山範圍,準備開採冶煉。

其實,雲南多礦,又何止這幾處?早在四年前,王師攻佔雲南之時,聖人就派人四處探勘,廣尋礦產了。

幾年下來,成果還是有一些的——

姚州南邊的山裡(今雙柏縣境內),有人找到了銅,試開一爐,煎煉成汁之時,上浮者爲紅銅,下沉者爲銀。雲南道、姚州二級官府欣喜若狂,飛報聖人。

大理府那邊也發現了銅礦,主要位於洱海那邊的山裡。

劍川都督府境內,當地有土人冶煉“紫銅”,朝廷聞之,遣人查驗,果然有礦。

……

雲南幾乎全境有銅,每個州都有,區別就是大小罷了。

而隨着這些銅礦的發現(往往伴生金銀鉛錫等金屬),所有人都知道,朝廷不可能再放棄這個地方了。

接下來,雲南面臨的將是蜂擁而至官人、商徒、軍士、百姓,這個天南之地將迎來大洗牌,產生不可逆轉的永久性變化。

金銀銅,朝廷都快想瘋了!

銅礦資源的豐富,極大提升了銅匠的地位,不少人甚至被赦免了奴隸身份,成爲百姓,可謂人生的一次飛躍。

馬車之上,阿力也轉頭看向田裡的孔二。

兩人目光對視之後,他又很快移走,作爲剛剛被赦免奴隸身份的匠人,他的內心還很自卑,下意識不敢擡頭挺胸做人。

不過這片土地是真好啊。

拔汗那幾乎看不到的水稻,在這邊遍地都是,產量還賊高,養活了太多人口。

更絕的是,雲南百姓開發出了很多在他看來根本不適合種地的丘陵農田,並不辭辛勞,提水灌溉,收穫糧食。

若拔汗那百姓有這種勁頭、這種技術,怕是一百多萬人都養得。

馬車搖搖晃晃,慢慢前行。

穿過了丘陵,入目所見到處都是鮮紅的水果、金黃的稻田。

下到了河谷,村落中的裊裊炊煙讓人心神迷醉,這是生活的味道。

靠近了城池,叮叮噹噹的打鐵聲充耳不絕,更有那大車小車,滿載糧食、果蔬,送入城內,給貴人們享用。

這個地方,雖然暫時還沒拔汗那繁榮,但看這突飛猛進的勢頭,早晚的事罷了!

******

馬車進城之後,停在了一處氣派的府邸面前。

守門軍士仔細檢查了一番,揮了揮手,讓他們進去,最終停在了一處球場上。

這是燕王府,掌握通海州最高權力的男人所住的地方。

當然,這只是他的一處住所。在西南邊的山裡,還有一處別院。

這兩處都是朝廷派人設計,徵發百姓、俘虜修建而成,足見燕王在朝中的能量。

“東西帶過來了?”王府長史任圜匆匆趕來,問道。

“拿來了。”工頭立刻掀開蓋在車廂上的篷布,恭敬說道:“首批香皂,全在此間了。”

任圜緩步過去,拿起一塊,輕輕嗅了嗅,道:“和拔汗那帶回來的那批不一樣啊。”

工頭曹三郎躬身說道:“長史勿怪,通海州找不到那些香葉、精油,只能代之以本地花木。另者,這批香皂所用之油是豬膏,並非齊墩果所榨之油。”

“原來如此。”任圜點了點頭,隨後又將曹三郎扶起,道:“無需如此。既已製成,你便是官人了。”

“謝長史,謝殿下厚恩。”曹三郎喜極而泣,激動不已。

阿力聽得半懂不懂,但他知道,貴人們一定給下了了不得的賞賜,所以工頭才這般激動。

唉!其實製成香皂的主要功勞在他,但他是拔汗那人,註定沒這個機會了。能被赦免奴隸身份,再得一些賞賜,已經了不得了——其實這樣也好。

“先別急着激動。”任圜大笑道:“賞賜可不止這麼點。”

“請長史吩咐。”曹三郎低下頭,恭敬說道。

“通海州已有經學堂一間,殿下欲效仿中原,建工學、醫學。你若有暇,可去授課,無需講如何制香皂。唔,你原本是採藥配藥的吧,這兩間學堂都可以授課,殿下定有厚賞。”任圜說道。

其實,諸科雜學唐代就有。

縣一級,有經學。

州一級,則有經學、算學、醫學。

大夏新朝雅政,縣一級有經學、數學、醫學、農學。州一級,又多了個工學——其實主要教冶鐵。

在國子監一級,又多了營建等雜科。

說實話,諸科雜學在唐代就招不滿學生,考學得中的前程也一般,最多當個八九品小官,甚至一輩子當不了官。

國朝因爲聖人的重視,雜學地位大大提升,但囿於傳統的力量,仍然舉步維艱。

數學人才的主要去向是各府州的坊市,給博覽會期間集中交易的商人們盤賬。

少數數學人才兼修營建,那麼可爲營建士,雖然很賺錢,但地位不高。

工學、醫學就不說了,專業性太強,至今沒人做到大官。

諸科雜學之中,成就最高的當屬少府監王雍,但也僅此一例。

不過也別說沒改變。

比起唐代,國朝綠袍小官(六至九品)中,出身雜學的人數大增,比前唐年間多了好幾倍,大部分是農學生,這是積極的一面——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雜學出身的官員,其實並沒有功名在身,基本都是實幹出身,整體水平未必多高。

有這個改變打底,下一步的改革就水到渠成了——打破習慣很重要,如果一時打不破,那就溫水煮青蛙,讓人慢慢接受事實,減少阻力。

聖人的改革,主要定在科舉上。

早在建極十三年那次科考,就已經第一次按道分取進士科名額。

同光元年,第一次參加大夏科考的雲南,給了兩個進士名額,分別被段氏、高氏子弟考中。

同光四年(919)的科考,改革繼續。

按道固定名額的學科擴大到兩個:雲南道將有兩個進士名額、一個農學名額。

毫無疑問,這是一次重大的改變。

經學進士有多難考,經歷過的人都知道,競爭那叫一個慘烈,千軍萬馬走獨木橋,還需要一點運氣成分。

雖說雲南華風不盛,難度沒其他道那麼高,但南詔時代高門大族就有許多子弟學習漢文經典,這幾年又多了不少,也沒那麼容易考——幾百個人先考鄉貢,考中後再去京城考進士,一路殺出來很難的。

那麼,不如試試那個農學名額?雖說是雜科,天然被經學生看不起,但考中了有極大可能做官,不比兩手空空強?

最關鍵的是,農學容易考啊。

教材只有幾本:前漢氾勝之的《氾勝之書》、後漢崔寔寫的《四民月令》、後魏賈思勰所著之《齊民要術》,以及本朝王雍的《血脈論》。

四本欽定教材,內容不算很多,考題就從裡面出。公允地說,比考進士容易多了。

而且前面三本書流傳多年,有些人可能已有涉及,學習起來相對容易。

聽聞司農卿樑之夏十餘年來一直在編纂一本農書,重點講的是不同種類肥料,如牛糞、雞糞、草木灰、骨灰的不同用途——司農寺長期實驗下來,發現不同種類的肥料效果確實不同。

書中可能還有粟麥、果樹的最佳種植方法,新品種農作物黑麥、甜菜的種植也有涉及。

甚至還有農作物的不同加工方法,包羅萬象,內容很雜。

如果等這本書完稿後進獻宮中,得到聖人認可的話,很可能要被列爲教材,屆時考試的難度又要有所增加。

早考早好,這是至理。

作爲燕王的心腹,任圜是知道這個消息的。

你問他對此是什麼態度,當然叫好了!他雖是儒生出身,但真沒考上進士,心中早就一肚子火氣了,聖人提高雜學地位,他一直是贊成的,讓那幫毛錐子哭吧,哈哈。

呃,任圜可能忘自己的出身了,但他也不是純粹的毛錐子。歷史上胡柳坡之戰,他追隨李嗣昭與樑軍激戰,勇不可當。

戰後,李存勖都對他的表現大吃一驚:“儒士亦破體邪?仁者之勇,何其壯也”——文士要會上陣拼殺,此乃唐以來的“雅政”。

“長史有令,僕自當遵從。”聽到任圜要求他去講課,曹三郎又喜又憂,不過還是答應了。

“何懼耶?”看工頭那憂心的模樣,任圜笑了笑,道:“好好教,將來都會有出頭之日的。聖人能給農學名額,將來也會給醫學、工學機會。”

他這倒不是瞎說。雜科考試,一個是考的人數少,一個是水平低,這次固定農學名額,算是重大改革了。

也就是說,哪怕你水平沒達到朝廷的預期,只要成績比其他人好,這個名額就是你的,朝廷會“捏着鼻子”錄取。

農學能給名額,其他學科自然也能。

而當雜學出身的官員達到一定數量後,自然會成爲一股勢力,再想削減他們的名額,獨尊儒術(進士),就沒那麼簡單了。

或許,這纔是聖人真實的目的,爲此不惜降低錄取標準,固定名額。

很多人說他是武夫亂來,任圜對此只是笑笑。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武夫確實是一面很好的盾牌,躲在後面,聖人可以做不少“離經叛道”的事情。

而經歷了武夫一百多年的打壓,儒生也沒那麼高的心氣了。聖人能重視科舉選官,不再讓武夫佔官的現象大量出現,提高他們的地位,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建文神武……”任圜心中暗笑:“或許儒生們都沒想到,這個‘文’的含義太廣泛了,聖心難測啊。”

第四十九章 漢風唐韻第十九章 開刀第四十四章 京東第五十六章 將才第十七章 我來整個大的第三十一章 待價而沽第七十章 折騰與冒險第六十二章 淮南行之三第956章 你不懂第四十八章 報冤將第九十一章 重圍第四十五章 成績與隱憂(上架了,求首訂,謝謝)第七章 處置第1181章 泰山宮第六十七章 浮樑第五十四章 要安定第六十九章 東行關內、河東之間渡口第三十一章 賺頭第1033章 全是壞消息第四十五章 戰第五十八章 一路向北第二十四章 必經之路第五十三章 追!第八十二章 出來吧!第七十二章 柔州與富谷第1148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164章 說客第四章 鐵盤第六十八章 銅第九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三)第九十三章 難伺候第十五章 出招喀喇汗王朝來歷第1260章 這是爲你好第一章 二月第十一章 目標是什麼第八十章 分裂第973章 加速第1030章 決心已下第四十五章 規劃與破局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四十章 奏疏與僧第八章 上下第十四章 築城第1135章 腐朽第九十一章 人盡其用第二十二章 上元第1239章 佈告諸州第六十三章 通貨第二十七章 杜、莊第八十五章 府兵與黑土地第七十六章 迂迴第九十六章 厚道人第四章 鐵盤第六十六章 立威第七十九章 梅錄第三十八章 往前一步是深淵第五十章 巴士拉第二十一章 戰略轉變第1172章 商行第1174章 工徒與刑徒第1063章 狠辣第十五章 百態第1333章 四路進兵第1153章 領教第1243章 北口第三十五章 老巢第六十七章 兵亂第九十一章 人盡其用第三十章 末路第1122章 錢氏第1052章 邯鄲第三十八章 平靜第二十五章 紅利(二)第九十三章 難伺候第七十二章 柔州與富谷第三十三章 七零八落第1179章 百態第六十二章 探探口風第十一章 處理第六十章 史館第四章 團伙第三十三章 大軍第二十六章 市井(二)第四十四章 北京的正月第六十三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八十二章 阻攔第1264章 酬功第二十七章 搶時間第八章 目標:故懷荒鎮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十一章 勸阻第四十章 你不能殺我第1152章 來得有點快第六十七章 階下囚第三十三章 形勢與兵力第1278章 大丈夫(加更1)第1076章 罪人第九十章 洛陽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