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學子

李謨跳下了滿是殘冰融雪的坑道內,仔細檢查上下沿。

坑道很大,上圓下方,幽深得一眼望不到頭。

坑底、側壁以及頂部全是磚頭,密密麻麻,厚實無比。尤其是底部,還用磚頭錯開砌了三層,做好了簡單的防滲漏措施。

李謨舉着火把繼續往前,一段段查驗。

牆壁上滿是縱橫交錯的線條,有些就是李謨親手畫的,工匠們照着線條位置堆砌磚塊。

坑道內寂靜無比,只有沉悶的腳步聲。

偶爾遇見幾個夫子、工匠,也都恭敬地縮在一邊。

營建士啊,幾乎能決定他們生死的營建士——這一點不誇張,工程質量不合格,那就得返工,在這陰冷潮溼的地下,說不定幹着幹着就倒下了。

走了一段之後,猛地一亮。李謨下意識擡頭望去,卻見已到一處檢修口。

所謂的檢修口,就是修建時預留的可供役徒下來清淤的口子。

李謨檢查了下檢修口附近的設施,然後繼續往前,一絲不苟地查驗坑道。

很顯然,這是一個下水道。如今的洛陽,不但皇城、宮城有下水道,每個裡坊也在陸陸續續修建下水道,以排放污水。

修建下水道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它在地下,普通人看不見摸不着,也無法給力主修建的邵聖增添光彩,但卻是城市運轉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無論是生活污水,還是暴雨時節驟然增多的雨水,都可以通過下水道彙集起來,至城外沉澱池沉澱,再排入洛水。

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甚至不下於宮城的修建。聖人在做決策時,一開始就招致了很多反對,因爲這有濫用民力的嫌疑。

但經歷過長安地下水污染的官員們,最終在邵聖的堅持下同意了,並且由工部主導,分段包乾,每一段都要有科考錄取的營建士出設計圖紙,然後跟蹤工程進度。

李謨負責的便是通利坊這一片。

這裡居住着不少達官貴人,還地近集市,尤爲重要,所以他不敢馬虎,經常下井查看。

「幹得不錯。」足足檢查了一個多時辰後,李謨順着檢修口爬了上去,對負責此段工程的新安縣夫子們笑了笑,道「待工部查驗通過之後,你們便可回鄉了。屆時還有賞賜,一人領兩鬥粟、一匹毛布,以酬諸位勞苦。」

「謝朝廷賞賜。」統帶夫子們的頭頭們紛紛拜謝。

「唉,都不容易。」李謨嘆了口氣,道:「工部來查驗的時候,我可能已不在了。還有些首尾活計,你等好自爲之吧別偷工減料。」

「不會的,不會的。」衆人紛紛應道。

同時也有些遺憾,這位營建士的背景,大夥已經打聽清楚了,竟然是濟陰郡公李延齡之孫。出身如此顯赫,爲人卻還如此和氣,一點架子都沒有,讓人非常感慨,對他的離去非常惋惜。…

惋惜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爲他好說話,更是因爲有這麼一尊大佛頂在這裡,能幫他們免去很多不必要的刁難——李謨是李延齡次子李信的第二個兒子,雖說是庶出中的庶出,但到底能在濟陰郡公面前說得上話,影響力絕對不能低估的。

李謨離開工地之後,徑直回了家。

家宅並不大,也沒什麼多餘的人,只不過三兩僕婢罷了,這幾日便要遣散。

這套位於尚善坊的宅子,他已經交託給好友,讓他尋個好租客租出去。至於他本人,確實要走了,時間就在明年二月,目的地是安東府。

安東府非常缺人才,各行各業的都缺。像他們這類營建士,更是缺得厲害,因爲安東府百廢待興,城池、陂池、溝渠、橋樑、房屋、碼頭等等,項目多得不得了,積蓄專(土)業(木)

人(老)才(哥)。

老實說,李謨並不太願意去那個鬼地方。

雖然很多人都在吹安東府土地好,攥一把都能流油,胡亂撒點種子都能有不錯的收成。但李謨知道那都是胡扯,安東府六縣,也就旅順有點模樣,但比起中原州縣還是差了老大一截。他這種營建士去了那邊,也是要啥沒啥,更別說普通人了。

但形勢逼人,不去不行啊。

他都被趕到這個小宅院來住了,還有什麼可說的?母親病逝之後,這日子是真的一落千丈,能讀完國子監,考取營建士,都是阿翁關照,外加自己確有幾分才學。

罷了,去投杜光又算逑!李謨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封祖父李延齡的親筆介紹信,嘆了口氣。家裡能幫的,僅止於此了。往後的路,只能靠自己來走。

「不能泄氣。」李謨將信收好。多少人想要這種推薦信還沒門路呢,他雖是李家二房庶出,依然超過了絕大多數人。有此優勢,若還幹不出點人樣來,情何以堪?

隔壁院子內響起了一陣笑聲,不一會兒,便有人來請李謨一起赴宴,李謨含笑着婉拒了。他與鄰居不是很熟,也不太願意湊這些熱鬧,不過卻不介意攀談幾句。

「張君乃泉州人?」李謨有些驚訝,居然是威武軍節度使王氏治下的士子。

「泉州晉江縣的。」張生說道:「小地方,不值一提。」

李謨笑了,道:「走遍千山萬水,張君閱歷之豐,遠超我等,實在佩服。」

「地方不靖,山賊江匪甚多,這可不是什麼好經歷。」張生苦笑道。

「此番來洛陽,是爲了明歲科考?」李謨問道。

「正是。」張生答道。

「考哪科?」

「本來躊躇滿志,想高中進士的。」張生嘆道:「但與同輩一交流,發現我的才學太差了。今年試着考一次,若不成,便考明經碰碰運氣了。」

「張君何如此氣餒?」李謨勸道:「多走走,多看看,多學學,總能考上的。」

「承你吉言了。」張生的臉上終於有了些許笑容,又問道:「聽聞李君考的是營建士?」…

「正是。」李謨說道:「我在國子監學的便是營建科,僥倖在今歲考中了營建士。」

張生肅然起敬。

科考生源之中,諸國學是一大來源。能進國子監的,是普通人嗎?那可是勳貴子弟的老巢啊。

張生的眼中升起幾分熱切的光芒,再三邀請李謨去隔壁赴宴,只聽他說道:「「都是福建同鄉,慕洛邑風華,正想結識下京城士子呢。」

李謨笑了笑,不答反問道:「福建考生多嗎?」

「不少。」張生想了想,道:「與我同行的有七人,聽聞還有其他幾批人。跟朝集使一起進京的人數最多,有二十來人,福、建、泉、汀、漳諸州皆有。」

快正月大朝會了,各州朝集使都提前趕到了京城,開始交際來往。作爲名義上臣服大夏的福建鎮,哪怕做做樣子,各州也得派人進京奉獻禮品,參加朝會。

跟朝集使一起進京的學子,自然可以公款吃喝,坐的交通工具也是最好的,可比單獨進京的舒服多了。

「福建學子也願意上洛考學?」李謨問道。

他是真的有點好奇,因爲福建實在太遠了。王審知又有點關起門來做土皇帝的做派,福建學子進京趕考,確實讓他有點驚訝。要知道,這已經是大夏新朝了啊。

如果還是前唐,諸藩鎮學子入京考學,李謨一點不驚訝。因爲前唐立國二百八十三年,深入人心,至今很多偏遠地方依然不知道大唐已經亡國了。有這種威望在,學子想考一個前唐功名完全可以理解。

但大夏的功名,現在也漸漸搶手起來了嗎?

「不來洛陽能去哪裡?」李生詫異地說道:「南郊祭天禪讓的新朝,開國氣象也很不錯。咱們節帥也是大夏臣子,如何不來?」

李謨聽了心中舒爽。

他知道,大夏開國的程序一點毛病都沒有。聖人先得授迴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再授諸道兵馬元帥,然後三辭三讓,最後南郊祭天,登基稱帝,挑不出任何問題,連攝政的唐淑獻皇后都稱讚今上是中興功臣。

前朝之君都這麼說了,場面當真是做足了,非常體面。

出於這個原因,新朝的正統形象十分鮮明,或許這便是福建學子大批入京考學的主要原因吧?若是個草臺班子,令天下人輕視,卻不一定有這麼多人來了,至少短期內不會,他們得觀望觀望,看看這個草臺班子會不會很快完蛋。

「進士沒那麼好考。」李謨說道:「我詩才不行,果斷放棄了。總算在數學一道上還有點天賦,取巧考了個營建士。張君若覺得進士難考,明經也是不錯的。」

「考了明經,卻不易得官。」張生苦笑道。

前唐之時,外鎮學子入京,基本都是奔着進士去的。明經之類的雜科,說實話含金量不高,在長安很難得官,回鄉後也很難,沒法競爭得過地方豪強出身的文人。

藩鎮,其實是一個高度地方化的軍政集團。地方豪強有天然的優勢,因爲他們編織了密集的關係網。除非你用進士身份來以力破巧,不然沒機會的。

而且,最好還是本地出身的進士。不然的話,即便得到貴人賞識,聘用你做了節度掌書記、幕府判官之類的實權官員,也會人走茶涼。

安史之亂後,很多名士展轉於多個藩鎮之間,日子過得並不寬裕。不是他們不想在一個地方長久做下去,實在是很難競爭得過地方豪強文人。恩主死了,或者調走了,他們往往就失業了,現實就這麼殘酷。

「其實,有些地方,明經還是可以做官的,機會很大。」

李謨突然說道。

「哪裡?」張生眼睛一亮,問道。

「安東府。」李謨說道:「我過了元宵節便收拾行囊,準備出發了。張君不妨考慮考慮,那邊實在缺人。」

第十九章 設想第1170章 康福第二十五章 成算第三十四章 服不服第1197章 會高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三十二章 河陽第四十七章 面談與班師第五十五章 糧船第五十六章 傲慢第五章 定策第四十六章 石頭第四章 馬政與條件第五十章 大計第1012章 價碼與擁護第1066章 前程第四十八章 赤山浦第四十九章 漢風唐韻第十章 謀劃第三十四章 戰略企圖第十四章 大戰略高昌回鶻世系第十二章 報告第一章 家人第二十二章 兵威第二十五章 艱難的決定第三十三章 思想工作第五十一章 準備開幹第三十二章 部署調整第1104章 蓬萊第二十一章 保舉與東行第五章 嗢末第十五章 北方與錨定物第1084章 框架第1169章 工程與裁軍第十七章 潼關第五十六章 傲慢第三章 小日子(三)第三十三章 動盪第八十六章 軌道第1051章 又是艱難的決定第1009章 新潭第三十八章 挑釁第981章 意外的使者第三章 議帥第1000章 不勞相送第四十七章 沃野鎮第三章 上元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九十五章 試點第二章 小日子(二)第1212章 李遁第二章 世道第五十章 挑撥第十九章 造物主的恩典第1331章 一家人第五十八章 尊號與北衙第四十五章 堅持第六章 兄弟第二十二章 苦盡甘來第六章 茅店第九章 拂雲堆祠(爲盟主暱稱不是空白加更)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1113章 賣第五十五章 糧船第959章 班底第二十五章 敵後第十二章 拓跋與野利第八章 雲中第五十三章 怎麼還不走?第十九章 西路第九十一章 行蹤第七十章 加班!第三十五章 “賊衆”第七十七 枯燥的行軍第六十一章 請走第四十五章 出巡前夕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一章 擒生第七章 勇於任事第八十一章 渡河第四十六章 四塞以爲國第五十三章 怎麼還不走?第四十四章 賽點第四十六章 粗安第九章 轉變第1299章 萬勝黃頭第1136章 渤海君臣第七十九章 梅錄第1174章 工徒與刑徒第七章 親朋第1259章 鬼主意第三十二章 最後時刻第二十章 金城(三)第五十八章 能給什麼?第1339章 讓他來第四十九章 班師與說客喀喇汗王朝來歷第十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