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囧與雷(六)

從鄯州到銀州之間,絕不是八個州,在周邊地區還零星分散了幾個州,王畫不是不產生興趣,可一鍬挖不出一個金娃娃的。這幾州的存在,對八州形成一個小小的掣肘。

這多少會讓唐王室安心一點。不然讓王畫形成一個鐵桶,不是謀反也是謀反了。而對王畫而言,在力量沒有強壯起來之前,就是給他十六個州,他又能守得住嗎?而且將這八州完全消化,最少得要幾個月時間。

但有一個州是特別的,廓州。在大非川的東邊,河州的西邊,鄯州與鄯城的南邊。隨着河州與鄯州盡入王畫囊中,廓州已經被完全孤立起來。

王畫之所以沒有拿下這個州,第一是這裡駐紮着一支軍隊。在血營沒有到來之前就駐紮的。這支軍隊與吐蕃多次‘交’戰,戰鬥力也極爲可觀。當然他們也沒有膽量敢捋王畫的虎威。不過想要征服他們,有可能出現一些傷亡。而且這支軍隊王畫也不想將他們糟蹋了。最好讓他們主動降伏。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爲即將拉開的一場戰役做準備的。

一旦將廓州收入囊中,那麼廓州也成了吐蕃進攻的首選目標。也就失去了王畫一條最重要的佈置。

因此,暫且讓廓州留給唐朝的官軍管轄。這樣坌達延無論怎樣野心勃勃,也不敢對廓州下手。如果敢下手,那麼是直接‘逼’迫唐王朝與王畫聯手對付吐蕃了。坌達延也算是一員有一點謀略的將領,這個明顯的錯誤不會犯下的。

那麼進攻鄯州只有兩條途徑。第一從廓州經過,渡過湟水的南川,只要放出口風,駐紮在廓州的唐軍也不會對他們阻擋。但這樣一來,就失去了奇兵的意義。這一條坌達延同樣不會選擇的。這隻能選擇第二條,從大非川經湟水的上游穿過,在南川與北川之間,直接進攻鄯州。這裡有無數峽谷盆地森林河谷,也利於隱藏軍隊的影蹤。

當然,還有另外一條道路,從南川攻向鄯城。可現在的鄯城不是後世的西寧,一個小破城,出動幾千甚至有可能數萬大軍並不值得。而且王畫安排的糧倉也不在南川南岸,在北邊的一個山谷裡。

但這就給了王畫一個機會。

湟水在後世流量減少很多,有的支流全部乾涸或者消失,但也是青海一條著名河流,況且現在環境沒有破壞,水資源更豐富,上游密密麻麻在布集了許多小支流。不過都不大,有的支流最深的地方都不到一米。這一點也不妨礙行軍。

王畫選擇的是一條必經的小河,細卵石河。河面也算有點寬廣,最廣的地方能有二三十米,但河水很淺,平均只有七八十釐米深。而且因爲河面寬大,水流也不洶涌。河裡面佈滿了一種紋理細膩的卵石,這也是這條小河名字的來歷。

兩岸長着許多茂盛的青草,現在六月時分,青草正是旺盛的時候。

但王畫命令薛嵩做了一件事,在細卵石河的上游做了一個堤壩。上游兩邊多是險山峻嶺,就是坌達延再怎麼小心,再怎麼用奇兵,也不會去的。而且也是幾乎沒有人煙的地帶。只生活了十幾戶狩獵的獵戶,也讓王畫早命人將他們遷移了。

薛嵩又帶着手下,巡視了方圓幾十裡,確定再沒有一個人的時候開始築堤。因爲河流不深,這個難度並不高。但不能讓它乾涸了,一旦乾涸,總會讓人懷疑的。也失去了它在這次戰役中的意義。

不過這場戰役準備時間很早,因此運過來水泥,做了幾十個管道。讓這幾十根管道繼續向下遊放出一部分水流。然後在管道上築堤,但在堤壩中間放了大量炸‘藥’,用氈布塗上防水的油漆,然後再打上厚厚的蠟,用此保證不讓水氣涔入。而且還不是一處,其實只要一處沒有涔水,就能保證迅速將堤壩炸開。不能用人力挖,如果堵塞的洪水不能迅速衝開堤壩,就會讓對方引起警覺。炸‘藥’上有一根長長不透氣的鐵管,鐵管裡面是引信,一直透到堤壩的上方。

所以這一戰雖然某些程序讓人覺得很雷。但論細緻、論準備、論計謀,都可以載入教科書的。

不過夏季到來,正是水勢浩大的時候,上流祁連山融化的雪水、山洪的洪水、雨水源源不斷地到來。堤壩上游河水立即漲高起來。薛嵩不得不再次將堤壩加高了一點。

這讓薛嵩在視察的時候有些犯愁,他都懷疑隨着這個河水繼續上漲,堤壩會不會承受不了河水的壓力,在吐蕃人到來之前,立即將堤壩沖垮。

想到這裡,他心中暗罵了坌達延一句,什麼狗屁名將,難道不知道兵貴神速這個道理嗎?

這是他擔心的。其實坌達延速度已經很快了,一場戰役要準備許多東西,不但要集合軍隊,還要進一步打探消息。比如察看韋空提供的地圖是不是那麼準確。那個山谷是不是有糧食。王畫有沒有回來,帶走了那些將領。

消息回來,也讓他鬆了一口氣,斥候不敢深入,但證實了那個山谷很秘密,也有士兵嚴密把守,山谷裡面有許多大型的糧窖,通往山谷外的道路有深深的車軸印子。不但如此,王畫前往銀川平原,帶走了孔黑子、公孫雲兩員心腹老將。還有原來鄯南血營中第一勇將王君綽。這才做出最後決定發兵的。

但薛嵩煩燥的心情漸漸轉好,因爲吐蕃一萬軍隊象做賊一樣,晝伏夜出,悄悄向鄯州‘摸’來了。

此時王畫正遇到一件頭痛的事。

靈州外党項柘跋氏與昭武九姓的米姓發生了嚴重的衝突。

党項人內附不僅僅是因爲吐蕃人‘逼’迫,從漢代起就一直開始向甘肅寧夏與陝北遷移。從隋朝時遷移的幅度開始大起來。到唐朝時,才真正因爲吐蕃的‘逼’迫,大規模從青海向甘夏陝遷移。唐朝刻意組織了兩次大規模的官方遷移安居。

在党項八部中,柘跋氏也不是最大的,但他們遷移的時間早,動作快,遷到更適宜居住的靈綏等地後,部族也漸漸壯大起來,隱隱超過其他七部。在靈州城外,也算是一個很大規模的蕃子。

對枯跋氏王畫沒有抱敵意。因爲他的扇動,就連薛訥爲他老子平反的戰役都未必能存在,更不說幾百年後柘跋氏的西夏國了。就連宋王朝,王畫估猜十有八九不會再出現在歷史長河中。

另一個米姓也不可小視。

未必天下姓米的人就是昭武九姓的,現在唐朝姓米的漢人也遠比昭武九姓姓米的人多。這一個姓氏是古代康國而來的,被匈奴擊敗後,遷居到中亞,建立了安、曹、何、康、石、米、史、火尋、戊地等九個小國。唐高宗時內附,也遷居到隴西靈武一帶。米國人還保持着米姓,有的改了,改成了張王李唐賀辛裴等姓氏。

但米姓進入隴西后,發展繁衍很快,接近隴西望姓。在靈州城外同樣也有許多姓米的。

這件事就是發生在這兩個部族之間的。起因是爭執一塊牧場。

別看靈州傍依大河,可是水資源並不富裕。從靈州城南到鹽州一帶,就有許多戈壁灘。造成這原因最主要就是過度放牧引起的,沒有了植被固定土壤與水系,‘肥’沃的土地迅速戈壁化然後沙漠化,甚至有大量鹽鹼地。與這彷彿的包括青海甘肅許多地方,受災最嚴重的就是南河套,現在也出現了小規模的沙漠。但後來卻成爲有名的庫布齊大沙漠,這是現在居住在南河套的牧民不能想像的。

而且因爲唐朝軍隊的拱衛,少了戰‘亂’,這些部族迅速繁衍壯大,百姓越多,牧場減少得越快。連朝廷都在這片地區開柘了一個巨大的養馬場。這導致每年都出現大量因爲牧場所產生的爭執。

以前的官員都是採取安撫的政策,甚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管不了,那麼你們自己看着辦。誰的拳頭大就是誰的。

但這次事故可不小。兩個都是大姓,人口衆多,一開始磨嘴皮子,然後少數小青年動手,最後羣毆。幾十個人喪生於這場羣毆之下。米姓雖然是隴西望姓,可在靈州卻沒有柘跋氏人多。羣毆吃了虧。按照以前的規矩這塊牧場就屬於柘跋氏的了。

可米姓的長老想到了一個人,小米同志。這個長老很狡猾,他沒有直接勸小米的父母,而是鼓動小米的幾個哥哥繼續參戰。又是一場羣毆,結果小米兩個哥哥被打傷了。

這回不用長老出面,小米的母親跑到朱仝的住處,找到小米,哭哭啼啼的。

小米聽說了,立即趕回孃家,一個哥哥傷勢輕微一些,另一個哥哥有些殘了,大‘腿’骨頭被被打斷,還好,沒有生命危險。但就是這樣,沒有三四個月休想爬起來,就是爬起來了也有可能會留下殘疾。

小米母親立即要小米替她哥哥報仇。小米不可怕,但她後面有一個很大的靠山。朱仝,雖然沒有正式的官職,可所有人都知道他是王畫的左膀右臂,地位不亞於王畫的半個師父孔黑子。

小米也不知道事情輕重,同一血脈,看到哥哥傷勢如此,立即找到朱仝。

朱仝也找到王畫。不是因爲‘私’人感情,別的部族衝突還好一點,就是這兩個部族衝突同樣也沒有大問題,在這片土地上,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着這樣的故事,除非到了冬天才能安穩下來。

主要他看到了米姓某些人的算盤,這是有意要將自己拖下水去。自己不出面,還要拖,事情有可能越演越烈。如果挑大了,不但靈州城外兩大部族發生更大的衝突,還會引起其他地方米姓與柘跋氏的衝突。這不符合王畫要求八州之地迅速穩定的宗旨。

論親,自己雖然納了小米爲妾,可知道現在血營中新兵有多少党項氏的戰士。朱仝沒有做過統計,但不會低於五百人。

王畫聽到後也皺起了眉頭。

八州之地,因爲蕃子多,能選出優秀的戰士,對唐王朝忠誠度不高。可最頭痛的就是民族問題。王畫正在努力民族大融合,將所有民族融合在一起,不要分什麼党項人、吐谷渾人或者吐蕃人、室韋人、粟特人、突厥人。最好一起變成漢人。所以還沒有安定,就鼓勵民族大姻親。

他自然不希望這件事發生。而且幾十條命案,喪生的都是青壯年,也讓他怒不可忍。這些人放在戰場上是有用的戰士,放在耕耘上,是強壯的農夫。也是現在最缺少的資源。

沒有帶多少士兵,也不需要,憑藉着這羣烏合之衆,他一人之力就解決問題了。當然,他也不會使用武力的。

向城南狂馳了二十幾里路,來到那片牧場,正看到兩羣人就象兩隻鬥‘雞’一樣,相對而立,怒目而視。手中還有一些武器,比如弓箭刀棍。王畫騎馬一下子奔到兩羣人中間,向兩邊看了一眼,很不悅地說了一句:“負責的人過來。”

很乖巧,兩邊走出來幾個老者。

王畫帶來的人不多,只有十幾個人,場中兩邊都有兩三百人。但那個敢動手?這可是孤身一人,從皇宮數萬軍隊中殺出來的(相差太遠,反正靈州百姓都採取這樣的說法。有人懷疑過,不過隨後有老夫子拿出史冊,一人之力有兩個鮮活的例子,宋朝開國皇帝齊裕曾經撥起一棵大樹,一個人,絕對沒有任何援兵,將一千人殺跑了。薛仁貴在二十萬人中間殺進殺出,就更不要提了。結果所有都相信了這條說法。)

王畫看着其中一位歲數最大的老者問道:“我問你,你什麼時候來靈州的?”

老者同樣誠惶誠恐,因爲他是柘跋氏的人,聽說了米姓搬援兵了,這個援兵就是朱仝,想到朱仝與王畫的關係,而且將朱仝的兩個大舅子打傷了,心中認爲有不好的事要發生了。雖然靈州城外有兩千多柘跋氏的居民,但這夠人家塞牙縫麼?甚至不夠眼前這個青年一個人塞牙縫的。

所以今天米姓又派人來找場子,他下令族中族民隱忍,不然王畫到來時,又開戰了。

他小心翼翼地答道:“我祖上很早就到了靈州。”

連一聲某或者老朽都不敢自稱。

“那麼你可記得小時候靈州城外牧場有沒有那麼緊張?”這個老者看樣子都七十多歲了,牧場緊張演變是很慢的。不過六七十年前,唐朝人口沒有那麼多,遷移過來的胡人也沒有那麼多,所以王畫才這樣問。

老者想了一下,搖了搖頭。

“那你有多少孫子?”

“我有七個。”

“你有七個孫子,那我再問你,再過幾十年後,你七個孫子,他們又擁有多少孫子?”

老者不能回答了,但王畫意思他是聽明白了,人口越來越多,牧場也越來越緊張。

“你看這片牧場能養活多少牧民?”

老者看了一眼,思付了一下,答道:“大約能養活兩三百人吧。”

牧場不小,不然也不會引起兩姓爭執了。其實事情挑起來也是柘跋氏挑起來的,本來是兩個部族共同放牧的。但柘跋氏先起了貪念。可王畫也不能追究他們對錯,沒有公理,那一個人拳頭大就是道理。就象他力量最大,在靈州也最有話語權。這個權利不是他的職位,什麼職位也沒有,主要是他手中的軍隊。

“那麼它換成耕地,會養活多少人?”

老者又思付了一下,答道:“好幾千人。”

也明白王畫的意思了,王畫前幾天一直在鼓動他們興修水利,王畫自己掏腰包出興修的資金,但讓他們出勞力。對銀川平原開墾。可水利要等到秋後,收穫要等到明年秋天,這一年多時間怎麼辦?

“我還問你,你們兩場架打下來,死了多少人,傷了多少人?”

老者這就不明白王畫的意思了,他還是很小心地答道:“死了四十幾個,傷者我不清楚,大約有一百多人。”

“能養活兩三百人,這死傷就接近兩百人,值不值得?”

老者囁嚅地不能回答。

王畫這才說道:“大家等一等吧,明年就好辦了。我正想召集大家說一個問題。有的部族很貧苦,特別某些百姓。我可以向你們提供一些支援,但你們怎樣保證這些物資真正發放給貧困無依的族人手中?”

按照唐律,有可能幾十個兇手拉出來,來個秋後問斬,什麼問題都了結了。但王畫不能這麼做,不但是這兩個部族,其他部族的衝突都不能這樣做。所以他現在渴望即將到來戰役的發生。這一次戰役結束後,對所有部族將會形成一個震攝,那麼才真正有了話語權。但現在不行,還是以安撫爲主。

老者也不是傻子,王畫什麼最多,錢多。到欽州後,拿出補貼的錢接近千萬緡錢,幾乎使整個嶺南百姓受益,況且這八州之地。可怎樣保證?他卻不能回答了。

拍‘胸’脯,發誓,賭咒,那是對小孩子的把戲,人家王畫相信嗎。

這時候王畫突然靈機一動,說道:“另外還有一件事,我也正想喊你們商議。現在你們閒得蛋痛,爲一個牧場都能打死幾十個青年。正好有一個機會。”

老者愕然,王畫怎麼冒出蛋痛這句粗話。他不知道王畫心中其實很憤怒,如果不是考慮大局,立即命人將這幾百個全部抓起來,每人棍打三十,同樣什麼問題也沒有了。

老者問道:“什麼機會?”

“我馬上要傳一道命令,所有部族可以派出族中最優秀的弟子,參加我們血營。如果戰爭到來時,收穫的戰利品,會根據他們的功勞與士兵數量,對這個部族進行分配。第一批馬上就執行,時間兩天。”

這道命令執行後,將會使許多部族真正綁在他的戰車上。朱仝聽了暗自點頭。

但馬上戰鬥就要打響了,所以王畫說兩天時間,再晚就跟不上一場好戲。

說完了,王畫又說道:“就這樣吧,受傷的與死亡的家屬,我拿出一些補貼。這片牧場還是象以前那樣,你們共同擁有。如果誰先動手,我就對誰不客氣。”

聽說王畫自掏腰包做撫卹,雙方的人聽了不好意思了。幾個長者都點了一下頭。

這件事總算化解開來,但王畫回到靈州後就接到了一份情報。

他眉頭跳了跳,心裡有些喜悅,魚兒進網了。

PS:稍晚一點,但第三更送上來了。

刪了一些評論,雖然知道有一些是善意的建議,但這一卷我是保證給大家一個舒暢的,爲了不影響心情,無意中刪去,莫怪。

第21章 血甲第23章 被詛咒的地方第48章 眺望第68章 躲貓貓第82章 青崗嶺之戰第129章 入第9章 越來越熱鬧的夜晚第112章 韋氏不死,魯難不已第93章 大家彼此第74章 決戰白馬寺(三)第36章 羊腸嶺第112章 韋氏不死,魯難不已第54章 三戰第51章 要出大事第62章 替身第47章 好戲要連臺(上)第37章 滾!第33章 四鳳第51章 僞君子第121章 豬突陣第83章 嫩與捉第52章 擔子第51章 商婦第76章 楚門的世界第8章 沐浴美人第22章 天津橋外一張紙(五)第26章 約戰天下第100章 屈服(上)第82章 決戰白馬寺(十一)第63章 錢沒了第81章 決戰白馬寺(十)第22章 龍上九霄(下)第73章 人情第66章 收官第44章 風波第69章 盛宴第76章 卻月陣(下)第40章 太子第4章 出手第64章 決戰慈恩寺第60章 半步神位第18章 講故事第125章 答案第23章 天津橋外一張紙(六)第51章 僞君子第132章 殺韋(下)第24章 詛咒的故事第29章 不速貴客(中)第26章 約戰天下第37章 陰差陽錯第79章 決戰白馬寺(八)第30章 發威(六)第40章 太子第25章 根本第14章 雨第69章 坑第30章 梁祝第77章 海上聯誼會第5章 孤臣第56章 消失第51章 要出大事第97章 上官小婉的報信第53章 錦囊妙計第143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53章 報答第53章 報答第38章 食之第46章 最後的太陽月亮第76章 楚門的世界第76章 卻月陣(下)第8章 妻子第37章 陰差陽錯第69章 回擊第66章 故人第110章 靈夏王第7章 囧與雷(三)第50章 漫天要價第58章 滎陽鄭家第156章 兵戈起第36章 人性的弱點第48章 好戲要連臺(下)第34章 借刀第90章 褻瀆第2章 紗衣(下)第60章 第二擊第1章 幸福第19章 血甲第41章 掌家第115章 弒(下)第40章 太子第57章 出爐第85章 尋找第10章 囧與雷(六)第11章 顛覆第32章 不服第44章 風雲之戰第15章 通吃、金星紅絲、捉姦在房第69章 大師兄第2章 太原王家的變故第24章 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