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勢在必得

她還不算一昏君,王畫昨天提議很好。如果實施下去,利國利民。但風波也多,到了晚年後,如王畫所想,某些時候她確實做事沒有十幾年那種雷行風厲的大氣與手段。

因此將幾個宰相喊來,商議了半天。主要用什麼樣的方法,進行一些有益的改革,造成的爭議最少。但就是這樣,朝堂上還在吵,她聽出來了,都是爲利益在爭在吵。

這還是我的大臣嗎?老武臉都氣白了。

散了朝後。她心中還積攢着怒火,先是王畫,然後是這些宮女。

這是城門失火之罪。如果王畫真要在宮中開個狂歡大會,她說不定一笑了之,還會說他曠達,不算過份的行爲。只要別勾搭王妃什麼的就行了。

宮女嚇得退下,換衣服去了。但也因此,幾天後,情形依舊。連上官小婉也有一次導王畫開玩笑,吃着王畫的小豆腐。

但到了六月末,好消息漸漸傳來。首先是小哥到來。

這是王畫最期待的人,立即讓他進帳與自己交談。

然後結果讓王畫頗爲失望。談了。試了,勇力是有的,可對兵法還是很陌生。這純是一個浪蕩公子哥兒,根本不是王畫印象裡那個舉世名將的風采。看了看他的座騎,也是一匹藏青大馬,那匹史書中的白駱駐也沒有看到。

白驗駐事主要他沒有從小哥身上看到一點將才的影子。或者他也與蘇詢一樣,中年後才發奮圖強的?王畫疑惑不解。無奈之下。只好讓他做了一名校尉。

人到齊了,計發,開始實施了。畢竟北方到了十月後,十分嚴寒,對唐朝將士更加不利。再加上萬裡之遙,有許多時候他們還不能公開身份奔跑。因此得在路上耽擱兩個月以上的時間,這樣留下實施計劃的時間段不超過一個月。比他自己又要製作犛航,又要準備製作瓷器還要緊。

六月末,王畫親自將血營帶出去拉練。沒有人奇怪,血營經常出去拉練,並且藉助拉練進一步淘汰士兵。不然不是四千人,而成了一萬多人的大軍。這也失去了血營當初的特點,靈活性,還有血營有許多破例的地方,朝廷也不容允他們編制過大。

但出了城後,王蕭二人各帶着一支軍隊離開了長安,各自三千人,帶少了不管用,帶多了令人矚目。並且這六千人中一半以上是胡人戰士組成的。血營的胡人戰士也幾乎全部被帶走。

王畫再次帶着殘剩下來的血營將士回長安,繼續招兵拉練,除了武則天與少數重臣外。居然沒有一個人知道血營這次的行動。而且知道的幾個人都十分地擔心,怕他們暴露目標。

到現在王畫還沒有將望遠鏡的事公開。這玩意兒一公開,準得流失。如果靈活機動的突厥人手中有了這個利器。唐朝軍隊會將更被動。因此王畫心中想法是寧肯這種東西不要面世,也不將它打算公開出來。

這一次回來後,王畫又製作了一些。其實打磨鏡片並不困難,同時王畫還進行了一些改革。原來歷史上最早出來的望遠鏡是單筒望遠鏡。木柄。王畫手裡沒有橡膠、塑料,於是用木膠、鹿膠還有一些油墨。再加上一些鐵絲鋪筋等材料做成鏡柄。這樣更柔軟,同時還可以做一些微小的焦距調整,比木柄更容易攜帶。

不過這個柄王畫摸上去,感覺怪怪的,因爲有鐵絲,有些扎手。還有一種粘乎乎的觸覺。

王畫一路軍隊分發了十柄。這種東西就是在血營內部,還是有許多戰士並不知道有這種東西存在。所有掌管望遠鏡的斥候,都是血營的心腹,家世還要可靠。知道內情的人稱他們爲掌眼人,或者眼睛。

但王畫知道。這是他一廂情願的想法,這件事早遲還會讓更多的人知道的。保密一天是一天吧。

再就是棉花。

平常人家倒也罷了,因爲是李顯授意的,這引起許多人關注。一開始田間稀稀疏疏的。笑的人有。說李顯不懂農事。敬的人也有,說李顯關心民情。但到了五月份後。漸漸不對了,棉花長大了,枝繁葉茂。一朵朵或黃或白或紅的花朵開得象天上的繁星一樣。因爲得到了很大的空間,還有肥料,母株更是茁壯成長,都象一棵棵小樹一樣,立在農田間。

連武則天聽到消息後,帶着大臣。還從坊間請來了幾個高昌商人,一邊看,一邊詢問,這種草棉子與高昌的草棉子有什麼區別?

幾個高昌商人彎下腰去查看。不但有區別。區別可大了。他們哪裡的草棉上能掛幾個桃子?現在這裡的草棉子才掛了第一批棉桃,就有十幾個,將棉枝都綴彎下去。

這是怎麼回事?難道皇家出產的東西就是與衆不同?一個個茫然地擡起頭說:“陛下,不是好,是太好了但在想另一件事,西域的草棉子量並不大,但每年織成的棉布,能爲許多百姓家中增加一些收入。唐朝中原如果能出產這種棉花,對高昌人來說,可不是一件好消息。

武則天可不會管高昌百姓生活得好不好,她聽了後十分高興,吩咐李顯務必請手下農夫慎重看管好這些棉花。等到收穫後,看一下畝產,以及到底有多少效益。

其實算法都不對,李顯的莊子是良田,還有他是肥料只管堆,差一點將棉花堆得長瘋了。如果不是打枝打得及時,有可能會出大問題。還有就是有棉產品出來,也是按長安的物價計算的。這是截

但造成一今後果,棉花普及起來比王畫想的還要快。

到了六月末,一些早熟的棉花終於耐不住,欣欣然地將果殼撐開,露出雪白的棉絮。這一下子更轟動整個長安了。武則天再次帶着大臣。來到田間察看,然後看着農莊裡的僕役們,將棉花采摘下來,還有一些曬好的。於是興致勃勃地看他們脫籽,然後仿紗織布。一條棉布出來後,命大臣們賦詩。

讓李顯出盡了風頭。

然而果如王畫所想,得到一些大約的產量與種植要求後,許多家族開始新的一輪搶地風波,特別是西域的地方,哪裡到處都是荒地,現在卻成了寶貝。還有這個採摘十分麻煩。又有農夫,從哪裡來。

風雲,終於從長安開始,擴散到各地。至於李顯這塊田裡的種子。更成了搶手貨。弄不清楚啊。不敢用西域或者嶺南的種子。李顯雖然是中庸,可身後還有一個強勢人物。這個勢能不借麼?

只有到這時候,李顯才明白王畫說了一句,我幫你,可就幫了這個。棉花。那個什麼航海,到現在還沒有音訊。可現存纔看到,就是這棉花,對他產生多大的幫助!

很感謝,可不好當面酬謝,於是在聽說自己女兒經常與王畫“鬼混”在一起,讓李裹兒帶了許多珍貴的首飾,賞給王家。結果王畫只留了一部分,送了三鳳與大鳳,還有母親,其餘的轉贈給了李裹兒。

那天李囊兒十分開心,讓王畫想怎麼騎就怎麼騎了幾回。

但王畫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兩樣工藝品上。他是要勢在必得,不但事關國體,還有四鳳的消息。如果默啜真能提供一些消息,他多少從這消息裡判斷四鳳可能的下落,以及這個想要對付他的仇家是何人。

王畫勢在必得,可這回默啜同樣也勢在必得。

一些消息傳了過來。首先就是太原的,快馬下旨,各大家族十分配合,將家族作坊裡最好製作航航的技師全部送往長安,但因爲路途的原因,這些人還在半路上。

可另一個不好的消息傳過來。在這些家族的配合下,終於發現了幾條突厥人剛剛生產的乾航,已經流傳到了太原,只是數量很少。也讓快馬帶到長安。武則天與羣臣好奇地觀看。

突展人生產種多毛製品種,包括犛航,還有氈棚。許多帳蓬就是用毛製品做的,不然那一天王畫用了夜攻加火燒,也沒有那麼大效果了。但能出現在太原,說明工藝十分精良。不然也沒有商人打那麼遠往太原帶,犯傻不成?

果然這幾條犛航制工十分精良華美,上面還穿着一些金銀細線,圖案更是絢麗多彩。

這是外行人在看,王畫卻一眼就看到了問題所在。這幾條耗鑲,是在仿突厥風格,可本身帶着濃濃的漢族與大食風格在裡面。漢族風格好理解。

消息已經帶回來了。

其實唐朝這種包融的社會性質。對商業發展十分有利的。但有一條陋習,看不起商人,也輕視了商人的地位存在。這是從漢朝開始的,漢朝用人制是舉賢制,以孝廉爲準則,從下往上推撥人才。一聽某地有一個六十多歲老者,還每天晚上跪在地上,服侍八十歲的老母洗腳。好,你品德夠了,去做縣令吧。這種制度本身用意是好的,但何謂孝,何爲廉?就象同一件事,司馬光與司馬遷書寫,性質截然不同。最後只好憑藉威望,什麼樣的人最有威望,官宦弟子。於是四世三公,層出不窮。最後士族無敵。

商人也有威望啊,可商人最終目標是賺錢,就算孝符合了,廉不符合。做人嘛,得象王戎那樣,晚上摟着錢睡覺。白天絕對不能談錢,得稱阿堵物,因爲錢污了口。

商人地位一落千丈。因此唐朝那麼好條件。棄業還不是宋朝的對手。宋朝那辦是被逼的。結果這一逼。逼成了歷史上最富的王朝,就因爲對商業的慎重。

太原作爲唐初最大的三大都市之一,商業氣氛同樣濃厚。但太原不象長安,那是隋爍帝建的,往死裡建,越大越好。

因此面積要小許多,連郊區也住了許多百姓。這樣的情況洛陽也有。

有的作坊主爲了壓縮成本,有的還爲了逃避稅務,將作坊遷於郊外。形成一個個地下作坊。還有的百姓一戶或者幾戶聯手,製作一些東西。放在坊市上出售,或者直接賣給商人。

因此這一次默啜入侵,許多百姓因爲沒有來得及逃到城去,被突厥人俘去。這裡面就有一些楗航技師。具體名單都上報了朝廷。

大食工匠協好理解。現在默嗓經營之下,東突厥的勢力很大,加上西突厥的不爭氣,默啜的勢力。西面已經跨過青山與玄池(齋桑泊),面積都有後來蒙古的兩倍半大。離大食與吐火羅等國並不遠。突厥人用重金請幾個。或者幾十個高明的工匠前來,不是很困難。如果默啜在三月與自己約定後就準備此事。那麼現在也早到了突厥。

這本來對突厥有利,不但是比拼。原來突厥人制作犛航那是留給自己用的,現在可以出銷,至少比賣羊毛刮算得多,也可以從唐朝換回更多的物資。

王畫將這幾條航航拿在手裡細細觀看。發覺突厥人還沒有將這幾種風格完全融合好。但幾個月後,相信這個困難能解決的。可是王畫微微一笑,他沒有表態,無論默啜再怎麼努力,結果還是註定的。

可王畫加速了時間。也不因爲宮女是一個個,少弈旬書曬細凹曰甩姍)不一樣的體蛤”友呵斥時壞得要呵斥同時講步催促將作監的,否,“樂默圳式織與綽機。這玩意就等着下鍋。

然而快七月來臨,宋問也到了長安。他是有事稟報的。但也帶來了一條消息,證明了默啜就是對瓷器同樣也勢在必得。

看到了宋問,王畫很高興地款待。自己在南方的瓷窯紅紅火火的。蕭亞軒與宋問都走出了大力的。

宋問坐下來,他說道:“二郎,我有一件事要詢問一下,我們是不是要擴大生產了?”

“爲什備?”

“你看看這賬目。”說着宋問將幾本賬冊遞到王畫手上。王畫草草地看了一下,效益最好的時候是在去年。但到了今年後逐漸下降。主要王家用費大,王迤置了許多實業,平時還喜歡賭個錢。反正家裡面錢就是發大水淌來一樣,無所謂了。

王畫也無所謂,現在這個便宜父親什麼事也沒有得做,不讓他賭錢幹嘛去?或者讓他再次插手瓷窯事務,王畫沒有這膽量,也怕朝中有人指手劃腳,畢竟現在工匠身份低。於是在這一年來光是鬥雞。王迤就輸了兩萬多貫。被王畫母親說了幾句。

每次都發誓不賭,可有人拉。一拉就走了。好在他還知道一個分寸,玩得太大從來不來。

但每次都是輸,輸得多了,也是一筆不的開支。

可王畫沒有過問,李紅更不好說。就這樣過下去。

主耍用費還是王畫自己身上。貼在血營的錢太多了。還有時不時救濟一下災民,這都是李紅的用費。可現在馬上就愕準備許多錢建造海船。這筆費用可不是一筆小數目。爲了精益求精。現在的造船技術最好的不是唐朝,而是大食,於是宋問親自到廣州,買大食人的造船圖紙回來參考,這個費用又花了一萬貫。錢少了人家不動心。王畫搖了搖頭說道:“你說的這條方法不行,什麼叫珍貴,因爲少而有華美,才爲珍,因此它的價格才能擡起來。如果多了,不要說是瓷器。就是人蔘,也貴不起來。你說的問題,我早知道了。不但我們的瓷窯,寶林齋買下我們原來青山溝的瓷窯,問題更嚴重。但這個困難馬上過幾天我就要親自去江南。一是爲了這次朝廷與突厥人的比拼,燒三件瓷器。順便帶着你們燒出來幾個新品種,維持幾年再說吧。”

聽到王畫提到突厥人,宋問說道:“我還有一件事忘記了稟報。”

“說吧。”

“在四月末,我們買下的土山上也發現了幾個突厥人在偷我們的瓷石與瓷土。”

他說的土山,就是王畫圈下來的幾個含有高嶺土與瓷石的野山。因爲垂誕王家瓷窯的利潤,還有想得到王畫瓷窯的配方。經常有瓷窯主偷土石回去燒製。還真有人研安出現一些配方,也在景德鎮其他地方找到含有高嶺土與瓷石的野山。導致景德鎮現在的瓷器業迅速膨脹。

這件事本身不稀怪,只是奇怪的是突厥人。難道默啜再想弄一個漢突大食三家聯手?

但這個難度比製作乾航難度更高。必須耍有國內一家工藝高超的瓷窯與他配合,再加上大食的釉料,纔有贏的希望。可誰家瓷窯甘冒天下之大不韙,與突厥人聯手?

就是七姓也沒有這個膽子!

宋問又說道:“還有,我懷疑有人出賣了技術。因此,我想我們可不可能多賣一些部曲回來?”

部曲就是奴隸,他們沒有人身自由。現在王畫窯上請的工人都是良戶。最少也是客戶,因此沒有多大拘束力。就是發現了他們出賣技術,也不能將他們怎麼的,頂多剋扣一些工薪罷了。但部曲不一樣了,如果發現了,可以任意地抽打。

宋問這自話說得也有道理。

但王畫再次搖頭,他說道:“爲什麼我們瓷窯能夠堅持到現在,這中間利潤越來越大,可卻沒有被人吃下去?”

“這是皇上在撐着二郎。”

“那就對了,可皇上爲什麼撐我?”

“二郎有才學。”

“這只是其一,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品德。雖然我鬥來鬥去的。但對老百姓,我一直抱着同情的心情。因此才被皇上敬重。這是本。如果爲了一點小利失去了本,讓皇上聽到後感到反感了。什麼技術。什麼防範,都沒有用。還有一件事,馬上我們的財源也要側重另一個方面。但與寶林齋合作,同樣是與虎謀皮。同時一部分錢要轉入地下,所以我有一些事情要囑咐你。”現在王畫還沒有進入朝堂,一旦進入朝堂,他就要大展拳腳,而不象這樣溫溫吞吞。那時候需要的是強大的力量,這時錢就會派上更多的用場。但這個錢同樣也在隱瞞了韋家。難度可不之所以與韋家合作。只是借他們的勢。

剛說着,門房進來稟報,說安樂公主求見。

王畫奇怪,這幾天見面前在自己那間別院裡見面的,而且昨天剛剛幽會過。這麼晚怎麼親自跑到自己家中?王畫迎了出來。倆人一道進屋。王畫低聲問道:“有什麼事嗎?”

李裹兒嬌羞萬分,又驕傲萬分的說道:“二郎,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口:今天上午一更剛改好,突然停電,什麼也沒有了,所以兩更都推遲。到現在還在無語中。順便李裹兒發言,爲我們家小二投上一張月票吧,不然我對小二不忠心了。呵呵。()

第25章 宗族大會第82章 青崗嶺之戰第48章 好戲要連臺(下)第64章 大夏國的滅亡第55章 狀元第57章 新隸第4章 責問第146章 誠意第38章 武三思之死第55章 無心逐雲第19章 鵬第58章 境界第37章 玉璽(下)第40章 隊伍壯大了第109章 伐韋第70章 我愛錢第67章 小瞧了第45章 宗楚客的價格第50章 漫天要價第132章 殺韋(下)第136章 送第19章 獵食第25章 迎第26章 疑問第5章 囧與雷(一)第36章 笑柄第106章 陰變第158章 我去也第33章 陰冷的黑衣第15章 聚寶盆第20章 血甲第6章 開始第4章 責問第124章 還金城第33章 賴定第25章 根本第88章 凡塵第59章 送客第58章 善士周永第51章 要出大事第4章 責問第3章 吃豆腐第17章 嫁禍第135章 春祭第6章 艱難的選擇第45章 酸(下)第66章 大勢的開始第75章 青崗嶺之戰第27章 發威(三)第51章 燙手的禮物第17章 血甲第35章 速離第6章 小麻煩第76章 青崗嶺之戰第59章 西傾山,山傾雪第88章 凡塵第74章 青崗嶺之戰第59章 掮客費第64章 大夏國的滅亡第35章 烈音第57章 新隸第9章 尋夫記第82章 寬限第64章 決戰慈恩寺第47章 真愛(上)第65章 麻花第50章 改良第20章 狗咬狗(下)第57章 大人物第65章 麻花第5章 請教第81章 青崗嶺之戰第17章 真正的敵人第79章 盟友第40章 回鄉第65章 麻花第42章 獵山第89章 阿里巴巴的大門第80章 天下有人不識君第68章 喝彩第14章 約戰天下第69章 大師兄第18章 約戰天下第1章 幸福第49章 砸場子第114章 弒(中)第14章 雨第62章 新年第3章 我問你第48章 好戲要連臺(下)第19章 血甲第139章 隨第20章 血甲第7章 我的孩子第19章 二禮第64章 柳紋白骨第130章 殺韋(上)第34章 驚人的身份第8章 戰爭第31章 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