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亂花漸欲迷人眼

積利州,乃是唐滅高句麗之後所設州之一。唐平高句麗後,分其境爲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以安東都護府統轄。積利州是遼東半島最南端的一個州。

自高句麗第28任君主寶藏王被唐朝俘虜,七百年高句麗國亡國。其境被唐朝分設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大唐名將薛仁貴爲第一任安東都護,率兩萬兵馬鎮撫遼東。在滅掉高句麗之後,爲防止高句麗東山再起,大唐強制將大量高句麗貴族和百姓遷往遼西以及河北等地,人數多達四十餘萬。

高宗時,吐蕃入侵,唐朝出兵西北,新羅卻趁此機會侵略唐朝熊津都督府所轄前百濟舊地,唐與新羅戰爭爆發。新羅人暗中煽動高句麗遺民叛亂,由於薛仁貴率十萬大軍西援吐谷渾,遼東防務一時空虛,高句麗遺民大長鉗牟岑率衆反,立藏外孫安舜爲主。而新羅也趁機奪取唐屬原百濟全境。

唐軍陷入兩面作戰的困境,最後花了四年的時間才平定了高句麗遺民的叛亂。隨後出兵征伐新羅,逼迫新羅王金法敏遣使入唐謝罪。但由於吐蕃在西南崛起,朝廷無力兼顧遼東,最後新羅還是佔據了百濟舊地。

唐傾力與吐蕃交戰,對東境採取守勢,不願與新羅在半島長期對峙,空耗人力、物力。因此,在新羅稱臣謝罪的有利條件下,將都護府遷離平壤,並將俘虜的高句麗王高藏加封爲朝鮮王,以工部尚書職任遼東州都督。爲了對付新羅的崛起,唐朝最後只得派高句麗王回返遼東。用高句麗人治高句麗人。並且把先前遷入內地的高句麗人遣還遼東。用高句麗人對付新羅人。

這一招可謂是敗筆。結果高藏一回遼東,就密謀謀反。不過還沒來的及發動叛亂,卻被發現,最後高藏和其族人又被髮回內地。唐朝隨後改派蓋蘇文長子泉男生任遼東都督,泉男生到任後“安撫遼東,並置州縣,招流冗,平斂賦。罷力役,民悅其寬”。他採取精簡機構、召納流民、整頓賦役等舉措,短短數年即穩定了唐朝在遼東的統治。

武則天時,契丹人反唐,先陷遼西,後大舉進攻遼東。

遼東形勢危在旦夕,時任遼東都督的高藏的第三子高德武挺身而出,“以數百之兵當兩萬之寇”,“破逆賊孫萬斬十有餘陣,並生獲夷賊一千人”。高德武挫敗了契丹進據遼東的企圖,從戰略上切斷了契丹東時鼓舞了唐軍的士氣。“使國家無東顧之憂”。對高德武軍的戰功,唐廷褒獎“各賞金帶緋袍,答誠效更自錄奏擬加榮官”。

平定契丹叛亂後,唐朝基本從遼東撤出,撤入遼西。遼東之地,契丹被大唐打的陷入百年低迷期,高句麗貴族開始重新掌握遼東。

不過此時,渤海國的建立,卻使得高句麗貴族重建高句麗國的夢想破滅。渤海國的強勢崛起,便得高句麗最後淪爲了渤海國的附庸。

唐朝此時已經基本放棄遼東,全力在西南與吐蕃爭雄。因此,爲了爭取渤海國壓制契丹,對契丹作出了許多讓步,一度把安東都督府往西遷移。

而渤海國的重心也不在遼東,有了契丹與唐朝大戰的前車之鑑,渤海國一開始就選擇了“東走,度遼水,保太白山之東北,阻奧婁河,樹壁自固”這樣遠走海東的戰略,從一開始就沒有顯示出對遼東的重視,此後將拓境的重點放在了鴨綠江南境和烏蘇里江流域地區。

遼東地區土地肥沃,遠勝渤海的苦寒地區,但渤海卻沒有選擇在此建國,因爲全面佔領遼東即意味着與唐朝接壤,一旦唐朝實力恢復,難保不重蹈高句麗的覆轍。

渤海開君主大祚榮之子大門藝曾對新君大武藝言:“唐,大國,兵萬倍我,與之產怨,我且亡。昔高麗盛時,士三十萬,抗唐爲敵,可謂雄強,唐兵一臨,掃地盡矣。今我衆比高麗三之一,王將違之,不可。”此時,渤海自身的實力決定了其不能全面佔領遼東。開發遼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唐朝尚不能做到,何況渤海?因此,渤海一開始就聰明的選擇往東發展,把遼東這塊註定充滿糾紛的地盤讓了出來。任由高句麗人佔領,只是暗中掌控。

安史之亂後,唐朝在遼東遼西的最後一支兵馬平盧軍,渡海遷往了青州,繼放棄遼東之後又放棄了遼西。唐朝陷入長久的叛亂之中,高藏之子,唐安王武攸宜的外甥,武則天的侄兒,遼東州都督高建武乘機反唐,在渤海國的支持下建立了小高句麗,而此時實力漸強的渤海國,則在穩固海東之後,徹底的掌控了小高句麗國,間接的控制了遼東大部。

自那以後,百多年來,除了遼南一直由諸多漢人勢力控制之外,遼東與三韓半島北部以及扶余就一直由高句麗人控制。不過渤海國漸衰弱後,契丹人卻又崛起。這些年來,契丹人一直在與盧龍軍爭奪遼西營州,還不斷有部族浸透入遼河以東一帶,逐漸侵入遼東遼中。

自三十年前,渤海國的第十一任君主大彝震徹底的吞併了小高句麗後,遼東的高句麗名面上都已經成了渤海國的臣子。不過由於第十任君主大玄錫當政,渤海國已經陷入衰弱期,遼東的這些高句麗貴族,漸又重掌了權力,逐漸脫離渤海國的控制。

積利城,現任城主高德新,乃是高句麗王室之後,高建武的子孫。高德新五十餘歲,在渤海國中高句麗王族也一直擔任着重要官職,掌握着極大的權利。高德新此時除了擔任遼東積利州都督之外,就還擔任着渤海國宣詔省左平章政事,兼檢校智部尚書。渤海國的宣詔書相當於唐朝的門下省,左平章政事,是門下省的佐貳官。而智部,相當於唐朝的兵部。

除了擔任宣詔省左平章政事兼檢校智部尚書,高德新還擔任着渤海國十衛之一的左猛賁衛大將軍之職。

渤海國的軍制和唐朝幾乎相當,仿唐朝的十六衛制,設立有左右猛賁衛、左右熊衛、左右羆衛、南左右衛、北左右衛等十衛。另外還有左右神策軍、左右三軍等編制,兵力多達數十萬。每衛設大將軍一人,將軍一人。全國各地設折衝府,隸屬十衛之下。每個折衝府設折衝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別將、兵曹、參軍各一人,校尉五人。軍制和官制和唐朝幾乎相當,此時的渤海國雖然經過兩百多年後,開始衰弱,可依然有人口五百多萬,兵馬數十萬人。

高德新擔任着渤海國的高官,但實際上卻和唐朝的河北三鎮節帥一樣,實際上卻是擁兵自重。遼東其餘的高句麗將領們大多如此,和唐朝的那些自立的節帥沒什麼兩樣。

積利城中,都督府內。

“什麼?”高德新騰的站起,一把抓住了長史高兵的衣襟喝問。高德新雖然已經年過五十,可卻一根白頭髮都沒有,而且長期統兵,他的身材高大,膂力驚人,一下子就將高兵給整個人提了起來。

高兵只是個文職書生,被高德新如此提起來,頓時整個人被勒的胸色發青,喘不過氣來。旁邊的幾個幕僚連忙上前扯開高德新的手臂,高兵才終於咳嗽了幾聲,臉上恢復了一些血色,手摸着脖子道:“巍霸山城丟了,大公子戰死,巍霸山城三千兵馬全軍覆沒!”

“昭康戰死了?巍霸山城丟了?”高德新全身無力的退後幾步,滿臉的震驚與悲傷。高昭康是他的嫡長子,剛剛三十歲,卻極有他的風氣,不但一身好武藝,更加的還精通兵法,且深得積利州上下擁戴,他早已經宣佈,德康就是下任的積利州都督。

“怎麼可能?巍霸山城周長五里,建在懸崖峭壁之上,只有一條羊腸小路能通山城之中,山城易守難攻,乃當初高句麗國在遼東建造的58座山城中,最大的五座城山城之一,怎麼突然間就失陷了,而且德康與三千兵馬還全軍覆沒了?”高德新不敢相信,再次追問道。

下面一片沉默,沒有人能回答他答案。事實上,到現在,長史也僅僅是收到了巍霸山城失守,全軍覆沒的消息。至於戰況究竟如何,是怎麼失守的,他根本也不清楚。

高德新咬牙怒道:“還都站在這裡幹什麼,速去打探消息,究竟是何人攻城,如何攻破了的山城,還有德昭他們是怎麼全軍覆沒的,我要立即知道消息。”

衆人輕輕點頭,都低着頭走出了都督府。其實不單是高德新難以接受這個結果,就是諸將都一樣的難以相信,以往打仗總是衝鋒在最前面,而且以謀略讓高德新都一向稱讚不已的大公子高昭康,居然就這樣的死了。以他的能力,就算來犯者兵衆,最起碼也能憑巍霸山城堅守待援的,怎麼竟然全軍覆沒?(未完待續。。)

第20章 力挽狂瀾第855章 妻相隨第978章 樑藩第235章 升官晉爵第961章 懲戒第293章 威鎮遼東 滿載而歸第946章 好消息與好消息第765章 禍起蕭牆第120章 每人打斷一條腿一隻手第188章 一本萬利的買賣第599章 求援信第203章 夜襲烏湖島第442章 三十六英雄第545章 釜底抽薪第828章 朱溫降唐第124章 接掌沙門鎮第277章 噩耗第1016章 羣臣勸進第512章 月色撩人,春色無邊!第489章 此時此夜難爲情第30章 刺史門生第928章 女真第773章 成都第218章 各取所需 回師第653章 再來一炮第175章 一百萬啊一百萬第364章 北伐李克用,南征王郢!第739章 派遣軍事觀察團第552章 擁兵十萬第378章 李茂勳氣急身亡,鎮東軍兵發幽州第28章 轟動蓬萊第82章 大量購買‘損毀’的裝備第81章 招兵買馬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105章 敲詐勒索、巧取豪奪第603章 殺威、飛虎奪城第826章 監國皇叔第107章 錢到手了第1014章 議政王第220章 大軍壓境第736章 麗華第769章 順我者昌 逆我者亡第579章 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第834章 飛揚跋扈第468章 放虎歸山第411章 爭功第46章 魔鬼訓練第414章 鎖定勝局第184章 返回沙門鎮第592章 不戰而降第191章 你能行嗎第46章 魔鬼訓練第996章 誰得利誰嫌疑第545章 釜底抽薪第434章 壯士斷腕第201章 滿載而歸第977章 上原驛第1006章 羣雄逐鹿第222章 如煙花般絢爛第857章 虎落平陽第837章 逼反第431章 鎮國軍神兵天降第159章 整頓商戶 七尺劍殺豬刀第293章 威鎮遼東 滿載而歸第546章 謀士雙璧之敬翔第877章 一錘定音第457章 龍顏大怒第840章 軍令狀第981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第431章 鎮國軍神兵天降第218章 各取所需 回師第28章 轟動蓬萊第992章 開疆拓土第430章 銜尾追擊第48章 升賞第748章 應對第123章 當街執行軍法第399章 血不流乾戰不休第298章 刺史之位 軍號鎮東第446章 死掉的敵人才是最好的敵人第5章 捕食鯉魚者杖六十第573章 今日頭版頭條:王仙芝死而復生 ,黃巢兵逼洛陽城!第623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第766章 吾王萬歲第857章 虎落平陽第1027章 登極第175章 一百萬啊一百萬第901章 狗咬狗第490章 梟雄初露崢嶸第19章 遇匪第315章 安東都護府第442章 三十六英雄第781章 漢兵以略地第969章 斯巴達訓練營第923章 開闢第二戰場第627章 求和第520章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第302章 謀士雙璧之李振第106章 接收第135章 裡應外合 賊多勢衆第702章 斬首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