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天津有名的小吃

天津的小吃盡管是到了現在,那也是很有名氣的,這和天津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明時設天津衛(現在還有人和到天津去叫‘下衛’),清時才設立天津縣,到了近代才逐漸地興旺起來,一是直隸總督府在天津,五口通商衙門、天津海關、長蘆鹽道、水師學堂、機器製造局等衆多的衙門在這裡建立,外國人也看好這個地方,他就發展起來了。

關於在吃的方面,有很多的宮庭小吃也很出名,其它的原因我不,但是我一點,那就是清朝最後一個皇上愛新覺羅..溥儀,被馮玉祥趕到了天津以後他的那些御廚們也到了天津,可是後來他隻身一人被日本人給弄到了長春,可是去的只有他一個人,他的那些宮女、太監們可是都沒有去,這些人的主子沒有了,他們失去了他們原來的生活來源,他們開始走向了自生自滅的地步。

一些太監們以他們對珠寶的豐富知識,他們以倒賣珠寶爲生,那些宮女們自然是嫁人了事,有的也就找了合適的太監在一起生活了,而那些有着一手好廚藝的御廚們則重操舊業,作起了老本行,他們高超的廚藝很快就得到了天津人們的歡迎。

很快地那些御膳房的太監們就成了搶手貨,各個飯店開始邀請他們進入,他們也有成爲了老闆的,當然了也是有一些人回到了其它的地方,不過終究是在天津的多,於是很多的宮庭小吃,到了民間,使的老百姓也能吃上宮庭小吃了。(這是我下鄉以前的一個鄰居告訴我的,他的一個師父就是一個太監,那人的手藝可是非常好的,不過他只是聽說卻是沒有見過其人的親手操作。)

當時作爲天津的老城區發展並不快,快的地方是英、法租界(在原來的時空中天津曾經有九個外國租界,他們依次進入天津的爲英、美0年)、法年)、德95年),日98年;俄國1900年;意大利、奧匈帝國和比利時三國是在1902年。)但是由於李振華的出現,讓德國、日本和以後那些租界沒有出現的機會了。

天津的本地的發展是依附於北洋的一些設施,像機器局、炮局、船政局等一些企業和衙門,還有一些駐軍才得以發展起來的,像是天津的南市、估衣街、北大關那是很繁華的地方。

李振華領着的一家人,出現在在了天津的鬧市裡。他沒有讓的那些男女警衛們跟着,他的雅琪、還有金熙鳳的身手,他們吃不了虧的,他讓那些警衛們去轉一下,隨便到處看一下,但是作爲警衛員的他們卻是不敢大意的他們表面上是答應了,但是他們還是有一些人跟在了後面,不過他們都換了便衣出來。

得這些企業之惠,二十餘年前還是一片荒蕪的天津東城,此時已是大街小巷衚衕里弄房舍櫛比鱗次,河渠中流水潺潺,岸邊楊柳依依。沿河的街道靠近民居的一側店鋪林立,小吃、服裝、百貨、剃頭的等各式各樣的店家出現在這裡。

間或還夾雜着幾個差三落五的蓆棚,而靠近海河的那一側的楊柳樹下面,那些測字、打卦的、小曲賣唱的、相聲、竹板、唱大鼓的,各般手藝各顯神通……周圍則圍着一堆堆穿着各異,腦後留着長短不一的髮型,各按喜好,看得津津有味的天津市民。

人聲鼎沸,喧囂連天,中間夾着高一聲低一聲天津口音的賣小吃的吆喝老豆腐熟熱的老豆腐,清滷澆汁,誰要嘿?”

“麻花街的**花酥脆可口不吃不算來過天津”

“石頭門坎素**薄餡大,好吃不貴哦”

“上崗子麪茶不粘碗,不糊嘴……喝一口香透心哦”

“水爆肚、水爆肚爆肚子就小酒,給個神仙也不做哦”

“元宵,元宵,江米麪的元宵,紅糖的、白糖的、青絲玫瑰的、核桃仁的,還有芝麻的,不好吃不要錢了”

“耳朵眼炸糕啊,剛出鍋的。”

恍如隔世?現如今可不就是和原來隔了個時空?

“今天是日子?街上這麼多人?”,金熙鳳向雅琪小聲問道。

雅琪也有些不明白,她用手指了一下李振華對她說道你不會去問個明白人啊。”

“今天好像是廟會吧,這附近十里八鄉的鄉親們趕廟會的日子,一到這樣的日子,人們都會來看一看的。”

一家子人在大街着,給小孩子不時的買點零食吃,到了中午時一家人進了一家包子鋪,跑堂的小夥計一看來的人不像是一般人,急忙跑了,接待他們急忙給他們一家子張羅坐位。李振華好像是出於職業習慣,他要了一處靠近窗戶的地方,然後坐了下來,孩子們也喜歡這個地方。

要了幾籠屜的小包子,一家人慢慢地吃了起來,李振華吃的快,完事以後他就去照顧孩子們了。孩子好像也是遺傳吧,吃的也很快,但是由於包子的油多,弄的身上很熱鬧,兩個孩子也是打打鬧鬧的,惹的人們都在看他們,但是大部分的人對小孩子的歡笑是抱以善意的笑。

突然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出現了喂看好你的幾個小崽子,別擾了我們大爺的興致。”

李振華擡頭一看原來是幾個天津的小混混,一個大漢坐在了當中,旁邊幾個圍坐在他的周圍,一個露出一副大金牙的大漢以一副挑釁的目光正在盯着李振華一家人。

“幾位要文明一些,”旁邊馬上就有人了人家帶了兩個孩子聲音大一些打擾了你,你的人也不應該這樣的。”

從的方言中李振華聽出來了,那人可能是雲南昆明一帶的人。這時那幾個大漢的目光向了那個人,那人身材不高,但是目光卻是很有精神,

“,要擋橫嗎?”不跳字。

第327章 摟草打兔子第172章 “模特兒”上門第1105章 再次擴軍第109章 向東營進發第47章 東南亞的處女航(二)第842章夜襲黑窩第151章 收買第1178章 蘇珊手中的以色列第1298章 空降到敵後第660章 波斯軍西征俄軍第113章 北洋水師的“要命折”(二)第846章 海上演習(二)第10章 游擊戰(二)第七章 首戰清軍(二)第695章 交流電與直流電之爭第469章 盯住他們的藏金地第995章 海戰的影響第145章 一片新景象第53章 終於得救了第782章 小毛奇高興而歸第726章 媳婦能隨便換嗎?第651章 海上激戰(二)第1168章 回到了防城第666章 皇上看好他們第715章 好客的維吾爾老鄉第499章 羣毆第617章 華人的小村落第176章 意外之財第693章 傾銷軍火第427章 建立多家銀行第725章 我要跳下去第742章 關於出口問題第454章 大量的軍火定單第1295章 元帥與列兵第1265章 血與火的倫敦第1264章 “海獅計劃”(三)第1143章 日本人又不老實了第1272章 輸血第1016章強勢的空軍第1075章 俄羅斯的局勢第225章 強悍的衛隊第966章 策略第1168章 回到了防城第944章 採購飛機第一章 西南邊陲第283章 馬尼拉的暴亂第555章 商品薈萃第651章 海上激戰(二)第382章 德國人又來了第194章 讓皇上也過把開車癮第716章 禍心第674章 談判桌上下第606章 切斷俄軍的生命線第38章 把媒人給糊弄走了第19章 倒黴的約翰遜第102章 如此‘送親使’第182章 李中堂(一)第155章 茶絲之議第1161章 東南亞問題第243章 蘆葦蕩火燒桂太朗第449章 皇帝的新衣服第144章 制定標準化第921章 改土歸流第790章人工增雨第1130章 加大經濟建設的投入第770章 劃分新區第760章 商品博覽會第1277章 現代版的“蔣幹盜書”第906章 巴爾幹地區的茅盾第389章 盛世危言第1340章 雪地狙擊第284章 菲律賓的新政第256章 神奇的銀針第515章 信譽的價值第1115章 救人第244章 火借風勢 風助火威第851章到工廠裡去鍛鍊第1051章 激戰美軍502 別據一格的追悼大會第790章人工增雨第687章 沙皇自殺了第406章 政務院第321章 阿芙娜?艾比爾第463章 防空訓練第663章 視察新區第478章 又建烽火臺第352章 首戰告捷第1199章 千里眼第1266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第1025章 海上“幽靈”(二)第597章 險勝第217章 落日行動(三)第855章 農業問題(三)第908章 女兒第1161章 東南亞問題第288章 龐大的後勤隊伍第925章 班禪與達賴第705章 包裝公司(三)第1034章 “海鷹號”的麻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