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兵部正堂

午後的太陽特別毒辣,雖然已經是初秋,京師還是顯得悶熱無比,只是早晚稍微涼快一些。朱由檢吃過午飯,準備休息片刻,待避過這正午的炙熱後再出門。

“殿下,兵部來人,尚書李大人請殿下去兵部一會。”

徐應元的聲音讓朱由檢一驚,自己和李春燁沒什麼交情呀!雖然上次被封爲武略將軍、奮武營指揮同知是他向皇兄的推薦,但自己擔心被言官彈劾,並沒有拜訪他。

他找自己能有什麼事?

如果是因爲山東的滅倭,皇帝要給自己什麼獎勵,那也應該是太監來宣旨,有他李春燁什麼事?

想想不對,李春燁找自己,好像不是公事,只是讓自己去“一會”,很可能談的是私事,難道對奮武營的獎勵,先來徵求自己的意見?好像這事兵部也沒必要和自己商量呀!

“應元,來人是怎麼說的?”

“殿下,來人只說李大人請殿下去兵部一會,但他也不知道是什麼事。”徐應元躬身回答,來人沒有明說,他也是沒轍。

既然想不明白,那就不想,免得白白傷害腦細胞。

兵部的正堂內,只有三個人,除了李春燁,另外兩人朱由檢都不認識。

“李大人,哈哈,這兩位是……”

“見過信王殿下。”三人一起向朱由檢行禮。

“這位是兵部右侍郎趙彥,這位是兵部左侍郎閻鳴泰。”李春燁向朱由檢做了介紹。

“哈哈,都是兵部重臣。不知李大人找本王何事?”人雖然不多,卻都是重量級的,朱由檢覺得氣氛有點重。

“這麼熱的天,讓信王殿下跑路,實在是不該。”李春燁再次拱手錶示歉意,他沒有直接回答朱由檢的問題,而是繞了個彎子:“不過奮武營發回的軍報太簡潔,老臣實在希望瞭解詳細的戰況。”

“尚書大人是指?”朱由檢還不知道李春燁對自己的戰績有了疑問。

“殿下,恕老臣直言,當年戚少保平倭,用兵如神,但準備充分,麾下士兵幾乎都是專門對付倭寇的好手。即使如此,戰場之上,士兵亦是傷亡不斷。今奮武營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能以極小的傷亡而殲滅倭寇,希望殿下能給老臣解惑,老臣也會將奮武營的戰例向全軍推廣。”李春燁已經相信秦永年和朱由檢並沒有虛誇戰功,他真心希望瞭解奮武營獲勝的原因,不管這個成功是來自秦永年還是朱由檢。

“尚書大人是否懷疑奮武營的戰報?”李春燁在皇帝還沒有決定給奮武營什麼獎勵的時候就來責問自己,朱由檢覺得李春燁可能懷疑戰報的真實性,也就是說,他朱由檢和秦永年在冒功。

但人家沒有直接說出來,朱由檢也不便發作,他用直接發問來逼迫李春燁表態。

“殿下誤會了。”李春燁站起身,再次向朱由檢行禮,“如果老臣懷疑軍報的真實性,一定會派人暗中查訪,而不是直接詢問殿下。況且,山東離京師不遠,錦衣衛也會根據自己的方式覈對軍報。老臣只是在想,山東十幾萬軍隊不能剿滅倭寇,而奮武營只有六千士兵,卻能完勝倭寇,這中間的差別到底在那裡?”李春燁不待朱由檢回答,重新坐到位子上,“殿下,遼東軍士正陷入苦戰,猶且處於不利局面,如果殿下能將奮武營的戰術推廣到遼東,那遼東的局面必定定能大大改觀。老臣主管兵部,對遼東的戰事憂心如焚,故此不避嫌疑,私會殿下。望殿下不要懷疑老臣一片爲國之心。”

“奧。”朱由檢輕答了一聲,李春燁的話,無論從原因還是結果,都說得合情合理。朱由檢想到他對自己有推薦之恩,心中的怨氣早已消散。“李大人,奮武營以六千士卒,對付倭寇

的兩千,這點微末的勝利不足以向全軍推廣。而且,奮武營的獲勝只是個案,要向全軍推廣,恐怕條件不足。”

“殿下是指?”自從發覺奮武營的軍報沒有水分,李春燁就更加看好朱由檢,雖然秦永年也是一位耿直的軍人,但奮武營面貌的改觀,是從朱由檢來到奮武營之後才發生的,真正的功臣還是朱由檢。

“咳咳……”朱由檢似乎被茶水嗆着了,好長時間都說不出話來。

李春燁看了朱由檢一眼,沒有再問下去,在場的人都是文官,兵部的頂級人物,當然也明白#軍隊的改革不是兒戲,朱由檢所說的條件不足,他們都心知肚明。

見有點冷場,李春燁轉移了話題:“殿下,老臣有一些事情不明,希望殿下能爲臣等解惑。”

“尚書大人言重了。只要本王知道,自當言無不盡。”對於奮武營本次戰鬥,朱由檢覺得沒什麼好保留的,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將功勞栽到秦永年的頭上,好讓他早日入主山東。

“殿下怎麼想到用弓弩圍殲倭寇?難道僅僅是爲了減少奮武營的損失?殿下焉知倭寇不冒死近戰?”李春燁提出了自己得疑點。

“這些倭寇只是盜匪,以劫掠爲生,他們並不是正規的軍隊。雖然單兵作戰勇猛,但並沒有嚴格的紀律。況且奮武營安排兩路騎兵接應,如果倭寇死戰不退,這些騎兵同樣以弓弩,從側面出擊。倭寇排成縱隊,必然是騎兵弓弩的靶子。”朱由檢侃侃而談,似乎又回到了當日的謀劃之中。

“平原設伏,聞所未聞,殿下何以自信能圍而殲之?”李春燁雖然是文官,但他在兵部任職多年,對軍隊的戰術也多有研究。但他從來沒聽說過,在沒有任何遮擋的平原,可以埋伏軍隊。

“倭國不產戰馬,所以倭寇不習馬術,對騎兵的優勢瞭解不夠。奮武營則無論騎兵還是步兵,都有戰馬,行軍速度至少是倭寇的五倍,所以奮武營能夠依靠速度的優勢快速布起包圍圈。即使倭寇能衝出包圍圈,也沒什麼關係,奮武營以騎兵的速度,能很快重新包圍他們。”朱由檢沒有明說,這套戰術其實不新鮮,建奴依靠騎兵的速度優勢,就是常常用這種方法在遼東擊潰大明的步兵。

“老臣還有一問,這是我們共同的疑問,這也是他們要求參加會見的理由。”李春燁指指趙彥和閻鳴泰,目光變得柔和起來,“此次戰術,究竟是殿下的手筆,還是秦永年的主意?”

朱由檢也看了眼李春燁,發現他只是想要真相。作爲兵部尚書之一,此次奮武營的作戰太過奇特,他當然要找到原因。

朱由檢避重就輕,簡要介紹了戰前的部署,當然,所有的主意都是奮武營高層的集體智慧,秦永年當然是首功。

朱由檢都這麼說了,他們即使有疑問,也不能再責疑了,有些事,心知肚明比說出來好得多。

李春燁眯起了眼睛,似乎在消化朱由檢的“肺腑”之言。從他對秦永年的瞭解,心中的疑慮逐漸煙消雲散了。“眼下奮武營還駐守在山東,殿下和秦將軍有何打算?”

朱由檢將自己的想法向在場的三人做了簡要的彙報。秦永年能不能留守山東,在座的人都有決定權,他們都是主管京師軍的高層,至少有建議權,所以朱由檢也沒打算瞞着他們,也許他們能助自己一臂之力。當然,讓秦永年偷偷組建海軍的事不能說,誰都知道海軍是燒錢的軍種,現在大明的軍費都花在遼東,地方衛所軍都沒有軍費,哪有錢來組建海軍?

李春燁看了閻鳴泰等人一眼,“信王殿下不僅指揮打仗的一把好手,對大明的軍事佈局也有獨到的見解,是大明不可多得的軍中良才。”他和閻鳴泰等人一樣,從內心直接

將奮武營的功勞算在朱由檢的頭上。

“殿下,下官有一疑問。不知殿下對遼東的戰事怎麼看?”兵部右侍郎趙彥,聽朱由檢的一番高論,已是心潮澎湃,雖然他的理念不同於朱由檢,但他也不能否認朱由檢的戰術非常實在,也許並不華麗,卻非常實用。

遼東是他的心病,大明死活不肯放棄遼東所剩下的彈丸之地,在軍事上又總是不利,每次追究失敗的責任,他們這些兵部的高官都膽顫心驚,生怕自己躺着也中槍。

“以現在的戰爭手段,大明難以收復遼東。”朱由檢最擔心的也是遼東,後世的歷史上,大明就是亡於建奴,漢民族的脊樑被壓斷了近三百年。“大明雖然組建了關寧鐵騎,但建奴從小生活在馬背上,人馬早就融爲一體,騎射功夫非臨時組建的關寧鐵騎可比。而且,如果大明的軍隊跨過長城,糧道容易被來去如風的建奴騎兵所斷,沒有補給,大明軍隊將不戰而潰;若不跨出長城,不僅關外之地收不回來,山海關的重兵會消耗大量錢糧,長期下去,沉重的軍餉大明怕承擔不起。”

“連關寧鐵騎都不能取勝,大明將何以戰勝建奴?”閻鳴泰嘆了口氣,他對遼東早就沒有了幻想,但大明朝廷卻死活不放棄關外。

“北方遊牧民族善於騎射,作爲農耕民族的漢人,單兵無法對抗,就像無法在單兵上對抗倭寇一樣。但漢人也有自己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漢人技術先進,可以通過修路來保障供給;二是擁有火器。如果大明的火器得到改善,射程能超過弓弩、射速也得到提升,這些火器將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惡夢。”朱由檢絕不是右傾投降主義者,既然漢唐能打敗北方遊牧民族,科技更加先進的大明沒有理由做不到。

在後世的歷史上,建奴入關,統治了漢人將近三百年,但那是漢人內部出了問題。

在建奴入關之前,大明已經亡於大順政權。

大明政權已經倒塌,大順政權還沒有在全國建立有效的統治,在新舊政權更替時,被建奴抓住了機會。如果沒有大順,建奴能否入關,還真不好說。

朱由檢是穿越者,洞悉了人類歷史的發展動向,他要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阻止建奴入關。自從殲滅倭寇以後,朱由檢的自信心更強了。

李春燁等人仔細思量朱由檢的話,覺得朱由檢殲滅倭寇之後,信心可能過度膨脹了。

大明和建奴在遼東和建奴打了十幾年,不但耗費了大量的錢糧,還損失了數十萬軍隊,百姓的傷亡更是不計其數。

遼東的指揮官換了一個又一個,始終無法打開局面,不是兵敗被俘被殺,就是被朝廷查辦。

也許朱由檢真的可以改變遼東的局面,雖然未來的發展誰也看不清,但從朱由檢全殲倭寇來看,他在軍事上獨到的理念,也許真的對建奴有效。

建奴現在是大明的國患,就連一貫不理朝政的朱由校,也是十分關注,給兵部很大的壓力,但現在他們沒有任何辦法,不管朱由檢的方法能夠成功,但總有一線希望。

“殿下,遼東前線,薊遼經略高第,主張放棄寧遠,退守前屯、山海關一線,而寧前道袁崇煥、寧遠總兵滿桂、參將祖大壽等人,卻堅決反對放棄寧遠。雙方的官司都打到兵部了,殿下怎麼看?”

袁崇煥?朱由檢一愣,這可是大明崇禎年間赫赫有名的人物,好像創立過寧遠大捷,傳說努爾哈赤的死就與他有關。

朱由檢稍稍思考了片刻:“也許袁崇煥能阻擋建奴一時,但寧遠孤懸在關外,總有被建奴攻克的時候。要想守住寧遠,歸根到底,還要進攻,只有徹底打敗建奴,才能收復、守住關外之地。”

(本章完)

第4章 虛極神功第172章 甕中之鱉的煩惱第68章叔王爺(求收藏)第198章 看不透的大明第328章 南海艦隊第324章 果蔬營第215章 留下三千女人第495章 蘭竹體制(五)第177章 請范文程品茶第385章 西洋諸國第199章歌娘和舞娘第35章 軍人的使命第91章 孫傳庭的使者第411章 大城王朝的使者第10章 初涉軍營第67章 悲傷的滿桂(求收藏)第392章 玉泉山第335章 被宮女驚醒第142章 北城門的變故第397章 阿瓦的東大門第331章 孔貞運鬧個大花臉第477章 劉氏紡織第161章 爭鋒相對第79章 偷營第342章 身陷絕境第293章 兩個大國的碰撞第28章 籌建軍校第486章 不再裹小腳第301章 皮貨的確便宜第345章 狂妄的大肚王第280章 戰馬換種子和農具第32章 火速歸營第459章 最好是香水第29章 朝議第503章 佈局(大結局)第501章 刺客第82章內閣改組(求收藏,求紅票)第289章二十文小費第165章 他這是要和我拼命第275章 科爾沁的姑爺第108章 田爾耕的決定第209章 五千匹戰馬做嫁妝第56章 大明的未來(四)第316章 燧發槍全部啞火第157章 老辣的孫承宗第246章 皇太極不見了第308章 蒙藏聯軍第292章 明碼標價第324章 果蔬營第365章 終點馬尼拉第219章 自殺式衝鋒第228章 北海艦隊第83章 兵鋒安寨 (求收藏)第418章 東籲土地上的現狀第43章 倭寇突圍第145章 漢軍牛錄的覆滅第187章 目標北城門第26章 怪人丁嵐第434章 進退兩難第55章 大明的未來(三)第407章 漢人敢死隊第162章 玩把大的第349 百倍、千倍地討還第497章 偷襲第231章 大禮還是陷阱第80章 關中平原 (求收藏 求紅票)第458章 天大的利潤第424章 國師的擔憂第107章 西宛泛舟第13章 箭技第473章 公然抗稅第229章 不一樣的東江軍第470章 使館區第444章 和談的誠意第408章 相信的理由第196章 鑲藍旗的旗主第147章 退兵第322章 和平歸化第242章 多爾袞兄弟重逢第148章 與馬奶酒爲伴第189章最後的賭注第437章 瘋狂的人口登記第497章 偷襲第374章 童男童女的傳說(四)第334章 第一次被封駁第413章 倒黴的吉倫海第213章 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第419章 大局已定第338章 師出澎湖第295章 貝湖第85章 再下一城第240章 九個半牛錄第354章 緬人好戰第439章 打古裡的慘狀第420章 國師的謀略第487章 遇上荷蘭艦船第335章 被宮女驚醒第466章 捨不得離開第224章 多爾袞大驚失色第223章 俞沖霄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