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昂揚

陳新在屋中拿着宋聞賢送回的密信查看,前面開頭的幾個字表明是二級加密,不需要陳新本人破譯,是由王碼夫轉譯的。

從宋聞賢在京師瞭解的情況來看,朝廷的財政情況有所好轉,遼餉加收三釐之後多出一百四十多萬銀子,遼餉徵收考績的嚴格超過其他任何一項,地方官就算拖延正稅,也要先把這個辦好。

銀子一充足後,戰事也大有改善,陝西的洪承疇所領秦軍越戰越強,十月時剿滅了一座城、薛紅旗、一字王,十一月又將頑固的郝臨庵、獨行狼剿滅。崇禎五年共斬殺流寇三萬六千餘,陝西的大股流寇和匪首盡數敗亡,作戰中又出現了一批表現不錯的文武官員,文官最顯眼者爲陳奇瑜,武官有曹變蛟、艾萬年、王承恩等等。

洪承疇並不像楊鶴那樣迂腐,也不是完全嗜血的屠夫,每每堵住流賊後,便宣佈脅從者免殺,等到他們一投降,就將俘獲的流寇中堅分子全部挑出,最多一次是四百人一次斬首,既威懾餘衆,又去除了其中骨幹,即便以後還有人要鬧事,其戰力也會大不如前。

陝西平定之後的六年正月,陝西軍隊開始合力進剿山西流寇。洪承疇將他的王牌打出,王牌就是陳新在四城之戰時的老朋友曹文詔,他眼下已是臨洮總兵,只是署職沒有到陳新那麼高。

曹文詔領兵三千五百人渡過黃河,進入山西境內,同行的還有部將馬科、曹變蛟,這支人馬來源於曹文詔的關寧軍舊部,以及在陝西本地挑選的邊軍精銳,每個士兵都經由將官逐一挑選。且大部爲騎兵,不但戰力強橫,機動力上也毫不弱於流寇。這支人馬戰技嫺熟作風兇猛,在連年征戰中斬殺流寇上萬,曹變蛟是曹文詔侄子,也是作戰勇猛,被流寇稱爲大小曹,一旦遇見這叔侄倆,流寇一般都是望風而逃。

流賊在山西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這也將加速他們往中原和北直隸逃竄的速度。所以登州鎮也該開始有所準備了,宋聞賢一番拜訪後,團練總兵基本定下,多給一個營三千人的兵餉,而且可以練民勇。以這個新營的名義,樑廷棟另外承諾了五百套鎖子甲和三百件鐵甲,還有五百匹太僕寺的馬。這個價格離陳新的要求有些差距,但在接受範圍之內。

另外便是新任薊遼督師熊明遇要來登萊視察,此人原爲南京刑部尚書,一向被稱爲知兵,原本歷史上該接替樑廷棟任兵部尚書。後來因爲宣府擅自議和的事情,幫着同爲周延儒一派的沈啓說話,被御史的口水噴下去了。現在樑廷棟不但沒垮臺,還頑強的堅持下來。大有入閣的勢頭。崇禎玩了一下平衡,把薊遼督師的職位給了周延儒的人,讓樑廷棟和溫體仁空歡喜一場。

熊明遇上臺已經有幾個月,管轄範圍包括薊鎮、遼鎮、登州鎮、東江鎮、天津巡撫。他把駐地選在山海關,又去寧遠呆了一段時間。可見遼西依然是朝廷最關注的地方。過年之後他打算從覺華島坐船來登州,聽說還要去旅順看看。

陳新現在已經不像原來那樣要使勁拍上官馬屁,溫體仁、樑廷棟、曹化淳都和他關係密切,皇帝也十分看重,熊明遇看着是個威風的督師,其實在京師,奈何不了陳新。

宋聞賢在兵部吏部找了兩個主事,拿了銀子就拼命的推薦朱萬年去宣府任巡撫,不過比陳新想象的有難度,一般巡撫的正職是督察院僉都御使,正四品的文官,原本陳新認爲知府和僉都御使都是正四品,但是朝廷慣例一般是要當過兵備道才行的。

況且他的競爭對手十分強勁,此人現在雖然名聲一般,但後來可是鼎鼎大名,連陳新前世也是聽說過的,那便是陽和兵備道馬士英。陳新以前對馬士英的印象就是一個奸臣,這個印象大部分來自於《桃花扇》。不過來大明見的官員縉紳多了,也不覺得馬士英有特別可惡,南明的崩潰是明末社會的整體問題造成的,馬士英只是衆多典型官紳中跑最後一棒的人。至少馬士英沒有如同士林領袖錢謙益那樣主動投靠滿清,南京淪陷後多次參與反清戰事,失敗後躲去寺廟當了和尚,被抓住也沒有投降,被斬首了,倒是桃花扇中那幾位正面角色最後都遵制剃髮了。

這個南明奸相地利人和都佔了,宋聞賢估計爭不過,便退了一步改爲推薦朱萬年爲陽和兵備道,已經基本落實了。

這對陳新是個好消息,朱萬年生性剛烈,組織能力也很強,正好王廷試態度曖昧,他赫然成了萊州縉紳的主心骨,一直和登州鎮在民間作對,現在總算能送走了。

陳新看完消息,眯眼沉思着,流寇已經進入晉東南地區,陝西軍隊進入後會持續壓迫山西流寇活動空間,流寇會往河南和直隸,只要突破太行山進入平原,就能收穫更多的財物,讓他們的蝗蟲行軍繼續下去。

據陳新自己時候的估算,明軍在大淩河損失的人馬可能比歷史上多,因爲登州之亂撲滅,加之大淩河時間延長,北直隸的昌平、通州、保定等地人馬都陸續出關救援,長山一戰盡潰。也就是說北直隸的軍力可能更弱。

朝廷就近能調的人馬,就是關寧軍、川軍和登萊兵,川軍客軍當久了,軍心已經不穩,關寧軍上次進關勤王鬧出大事,皇帝若不到逼不得已,是不會想再調他們入關的,最好的選擇就是登萊兵。

與流寇作戰不是幾天打得完,地域廣闊時間也會很長,需要找一個能單獨領兵的將領,再配合一些合適的職能軍官。

思考良久之後,陳新睜開眼,拉了一下桌子下面的一根繩子,外面一聲鈴鐺響,王碼夫推門進來。

“你擬一個軍官調動命令給兵務司,讓祝代春指定一個副司長負責日常事務。他本人五日後來中軍報到。調王長福、趙宣回登州,騎營抽兩個局調回登州,旅順一經開凍就派船去接,另外調代正剛去旅順,接管他的第二營第一總,第二營第二總也送去遼南。”

“另擬一個動員命令給動員司,讓動員司挑選預備兵,四月之前將第三營滿編。”

“是,大人。”王碼夫迅速記下。敬禮後退回門口。

щщщ⊕тTk дn⊕¢Ο

“還有。”陳新突然伸手叫住他,“還有那個鍾老四,他全名叫。。。這個。”

“鍾才生。”

“對,把他也調回登州。”

。。。。。。

“嘭、嘭”兩聲響,關大弟把最後兩根木楔子打進木架的縫隙中。

關大弟用力搖了兩下。架子比較結實,轉身將旁邊地上一個木箱子放上去,然後看了看院子裡面一個年輕人。

那人眉目和關大弟有幾分像,拿着一本書在手中看着,好一會才道:“懸高三尺以上,院中不能有鳥雀雜住,這兩樣都堆了。你把那個插排弄上去試試。”

關大弟聽話的拿起一個木框子,選在箱子中間位置插下去,似乎位置有些沒對,他只得把箱子擡下來。用力的插了兩下也沒卡進去。

“怎麼搞的,這是找誰做的,左右位置差得這麼多,怎麼插得進去。”那年輕人過來看了。語氣中滿是不快。

關大弟陪着笑道:“是三總甲的王木匠做的,他平日就愛自己做些東西。看着挺好的。這一點不妨事,俺自己拿刀來切一下。”

“不行,讓那個王木匠退銀子,這箱子俺們不要了。這個手藝還想賺銀子,美得他,去退去。”

關家大娘聽得動靜,也從正屋出來,看了看對關大弟說道:“聽小弟的,這破爛東西怎能換銀子。”

關大弟爲難道:“王木匠只收了一分銀子,原本就收得便宜了,將就一下好了。。。”

“半分銀子也不值,我去找他退。你們當兵打仗能這麼將就的?長矛不利能將就?火銃鉛彈不合口能將就?你騎馬不配鞍能將就?這本養蜂手冊農科所發的,但是這是劉大人寫的,蜂箱是陳大人親自設計的,寫得明明白白要有工整間隔,那就是要工整間隔,你這個歪這麼多,排插木框頂樑也沒有凸起,蜜蜂會在裡面亂築巢,到時如何取蜂蜜,取蜜要死多少蜜蜂,這個箱子拿來如何用?在咱們工坊中,要是那些工匠如此做事,我把他們月餉都扣光。明明告訴了你,老營裡面有個專門做這種蜂箱的,你偏要去找那王木匠做,這得耽擱多少工夫,俺可忙着呢,怎麼就那麼不省心。”關小弟越說越氣,臉色氣得通紅。

他便是關大弟的弟弟,從科技班出來後,被民事部調來調去,到各地幫着改進水力機械,每次驗收後都得了一筆獎勵,短短時間就攢其百兩銀子。完成招遠金礦的機械改造後,他被劉民有調回了文登,在工坊培訓製作輥軋機的工人,還在文登大學堂兼了機械課,平日就住在家裡。

這小弟年少多金,他計劃着修一間大房子,算是真正的高收入者,而且年齡還很小,提親的人都快踏破門檻。成親這事上,關大娘壓根做不了他的主,看着好多挺滿意的,這小弟就是不肯,也不知要選什麼樣的。

關大娘看他生氣,連忙對老大說道:“聽小弟的,快去退了。”

關大弟吶吶道:“老王去年修路斷了腿,地裡的活都是王家嫂子在做,他只能做點這些東西補貼家用。。。”

呼一聲響,關小弟把那本養蜂手冊扔在地上,怒氣衝衝的大步從大門走了,關大娘追在後面喊道:“飯都煮好了,這是幹啥啊。”

巷子裡面傳回來一句,“不吃了,俺還要去制鐵系參加實驗,沒那麼多功夫耽擱。”

關大娘在圍裙上搓着手,轉回來對關大弟埋怨道:“你說你呀,你做哥的就不知道讓着小弟,他讓你去老營買,你就去老營買去,沒得弄出些事情來。”

關大弟訕訕的笑了一下,從地上撿起那本手冊,把上面的泥土拍乾淨。

他這次本來只有兩個月的假,但鍾老四給他放假的時候考慮不周,十一月遼海就凍上了,關大弟在登州無處可去,兵務司只得留着他幫忙做事,順便解決他食宿,最後發現這個士官認不了幾個字,腿腳又有傷沒好利索,跑腿都不好用,便給他延了假,打發關大弟迴文登,在文登職業校當臨時教官,讓他二月開凍前趕回登州乘船,現在出發到登州,也差不多到了時間了。

“娘,剛纔小弟說清明纔有蜂王分桶,俺等不到清明瞭,到時你自己小心些,別被蟄了。”

關家大娘呆了一下,“大弟你又要走了?”

關大弟點點頭,“這次都待了好幾月,俺那千總該罵人了。”

關大弟回屋從牀下拖出一個小包,出來放到正廳的飯桌上,裡面是二十兩銀子,是他的一等白刃突擊勳章的獎勵,上次從登州回來時換了餉票,這次他學了乖,回到文登才兌換的。

“娘,俺這裡。。。有點銀子,您留着修大房子。但這蜂桶不要去退,老王家苦着呢,他一身的病。若是實在不能用,俺一會去老營另外買兩個便是。”

關家大娘收了銀子,低聲嘆口氣,關大弟回屋戴起軟軍帽,穿起軍裝捆好鞓帶,再打好行纏,最後把勳章別在胸口上。再走出來之時微微揚着頭,感覺那種挺拔又回到了身上,似乎轉眼就從農戶變回了那個戰鬥英雄。

關大弟對關家大娘跪下道:“娘,俺走了,金州還有好多戰友兄弟等着俺一起殺韃子。”

“哎。”關大娘也不知說什麼,吶吶的應了一聲。

關大弟背起揹包,走到門口時微微停頓了一下,然後昂首闊步的走出了巷道。

關家大娘追到門口,看着那個昂揚的背影,紅着眼睛低聲道:“別死了啊,別死了啊。”

第181章 夾擊第72章 幫忙第129章 罵戰第41章 四城之戰(七)第60章 利益第140章 揣度第16章 苦命的潘金蓮第73章 空心方陣第48章 倭寇第49章 複雜第59章 靜夜傷逝第43章 檄文第17章 展開第141章 流星第28章 準備第21章 行動隊第110章 不要臉第55章 信使第139章 不養寇第45章 皮島第37章 四城戰役(三)第23章 果實第59章 掃蕩第139章 不養寇第13章 添香第62章 撤離第58章 荒村惡戰第167章 百萬長槍第30章 皇帝也得忍第34章 四城之戰(一)第5章 小小波瀾第2章 張家灣第47章 天啓駕崩第40章 改個號娶個小第11章 柳敬亭說書第一百九十章第59章 靜夜傷逝第75章 矚目第38章 換老闆了第20章 誤殺第37章 兵額第46章 老狐狸第78章 又一年第9章 理由第67章 人氣第35章 四城之戰(二)第55章 信使第19章 大明之光第208章 還招第2章 逃兵第64章 雪停第17章 狼煙第16章 苦命的潘金蓮第63章 尚未麻木第109章 武夫第90章 開價第49章 山雨欲來第9章 二面第78章 步兵突擊第48章 放血第165章 政與商第32章 送別第75章 清客茶鋪第212章 獨坐第31章 障礙第59章 掃蕩第20章 戰爭陰雲第106章 也是那一招第101章 兵王第146章 老友第23章 天命?第69章 家第72章 萬馬第10章 金州第39章 不可小視第2章 逃兵第11章 柳敬亭說書第53章 困局第200章 編劇第125章 損人第17章 文藝隊第72章 陰謀第108章 休整第44章 四城之戰(十一)第175章 調兵第116章 節節防禦第100章 百里第37章 驚閨第91章 價值第22章 商稅第22章 新漢軍第95章 買路錢第153章 別來無恙第188章 冒失第45章 混編局第27章 接舷血戰(一)第94章 夜火第209章 新兵第53章 困局第45章 皮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