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下風

連溫體仁都頗爲訝異,徐光啓爲人正直,年紀也已經大了,平日醉心於研究西學和天主教,對官途的追求並不強烈,按理不會做出投靠周延儒這樣的事情。

他略一思索就知道原因,還是孫元化,徐光啓始終將孫元化看做是耶穌會的希望,同時也把登萊標兵當做大明強軍的希望。徐光啓此時提出招撫,成功的可能很大,因爲李九成已成流寇,招撫後孫元化的罪過就會減小很多,或許能保下孫元化一條命。周延儒也不會被繼續牽連。

而且如此一來,還能把文登營拖進大淩河的泥潭,到時周延儒反倒能捉捉溫體仁的破綻。

座中都是老狐狸,大家都很快反應過來,只等溫體仁還招,吳宗達自然要爲老闆出頭,他稍稍想一下措辭,便開口道:“皇上,李九成孔有德等人狡黠兇悍,在山東叛亂時便利用了孫元化和餘大成的招撫,方纔王道純的奏疏中已是說得明白。今日招撫明日再叛,與罪督楊鶴何異,其在山東殺戮紳民甚重,即便招撫之,又安置於何處,何處又敢接收。若就此調轉援軍,不數月該部又鬧餉鬧糧,難不成又調集各地人馬,到時又有人議招撫該當如何?”

崇禎一時也頗爲猶豫,陝西流寇玩這把戲已經很多次,他也是因此對楊鶴不滿,在他心中這些叛亂過的人都不可信。但是現在朝中支度困難,每每徵稅之時便有人跳出來聲稱不可與民爭利。到了軍費不足了,戶部就望着內帑,也沒人跳出來出主意了。

樑廷棟心中也很矛盾,他既想文登營去遼鎮解圍,也不願得罪陳新。只要他還在兵部尚書任上,陳新就是必須交接的地方實力派,更何況背後還有個溫體仁。

他思考的當口,徐光啓繼續陳述着招撫的好處,他的目的確實只是救出孫元化,同時也保住強軍的希望。雙方的理由都很充分。徐光啓認爲大淩河重要性甚於剿滅叛軍,此時節省出山東各部可以讓大淩河更有勝算。至於李九成等人復叛的問題,他建議可以在招撫條件中加上一條,就是李九成等頭領全部不得留任原職,其他責任不予追究。

雙方僵持之時,溫體仁覺得自己該出面了,徐光啓明顯是被周延儒當了槍使,文登營決不能去遼鎮。如今軍功越來越重要,這支強軍要用在對溫體仁最有利的地方。以讓他獲得超過周延儒的資本,絕不是這樣隨隨便便扔到大淩河那個無底洞裡面去。就算是大淩河贏了。溫體仁也分不到多少軍功,輸了卻可能有些問題。

溫體仁站起來對皇帝和首輔周延儒各一躬身,淡淡開口道:“徐大人爲皇上獻策,確乃忠心一片,老臣是衷心佩服的。招撫之策亦是常用,當年招撫閩海鄭芝龍便讓東南轉而安寧。然剿撫兩策必依據時勢細細謀劃,非有一定。便如李九成孔有德諸人,臣以爲招撫萬不可行,徐大人行招撫之策。是爲調文登營援遼,卻不知李九成等人若願就撫,只因文登一營而已,其營中皆遼人,盡皆遣散否?若仍歸原伍,待文登營一離山東,只需李孔等人煽動蠱惑。便又是一次登州之亂。”

徐光啓正要開口反駁,崇禎輕輕伸出手製止他,“先讓溫愛卿說完。”

溫體仁繼續道:“臣以爲,李九成所部毫無忠義可言。山東、登州之痛歷歷在目,招撫在其眼中不過一時便宜之策,對待這些旋撫旋叛之輩,只能以雷霆之怒以儆效尤,外震宵小,內肅綱常。”

崇禎覺得這幾句說到了自己心裡,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

溫體仁正覺得意,周延儒終於開口了,他端坐椅上淡淡道:“溫大人所言足見老成持國,本官大多是贊同的,但要說招撫萬不可行,本官卻有些不以爲然。”

周延儒說完站起來,他作爲首輔打斷髮言,溫體仁也只能吞下這口氣。

“招與剿,確實非有一定,然招撫與招撫亦是有別。熊文燦之招撫有功於國,楊鶴之招撫卻有辱朝廷顏面,何也,因地制宜,因勢利導而已。條款不同,則招撫之效亦不同,李九成此時走投無路,大可將其部衆分散,于山東沒州縣安置數十百餘人不等,互相之間不通消息,其何來蠱惑作亂之餘地。用於山東之天津、通州、保定人馬皆可保全,與文登營同往大淩河救援。文登營兵額三千五百,即便有所損失,實力尚存。孔有德所部中也頗多悍卒,大可在其中募兵補足,與川兵、遼鎮共同救出祖少傅,則遼鎮強兵仍在。以招撫李九成一支亂兵而得保數支強軍,此方爲招撫之效,若是一味剿殺,李九成必定流竄山東,倉促不能全功,反令各地沸騰,更至大淩河無兵可用,於國何益?祖少傅若因此覆沒,遼鎮精銳盡喪,到時仍是要調文登營保關寧,如李九成仍在流竄,招撫還是不招撫,是以本官以爲此時正當招撫之時,不知溫大人以爲然否。”

溫體仁張張口,他口才還是不如周延儒,只得咳嗽一聲拖延時間,果然吳宗達便跳了出來解圍,他恭敬的道:“首輔大人怎知李九成不會被一戰成擒,如今他們剛到平度州,文登營迅疾如風。。。”

“迅疾如風爲何在黃縣被阻如此之久,焉知不在平度再次被阻許久。祖少傅未必能堅守太久,便是招撫可多得一日,亦不妨一試。”

吳宗達被搶白後臉色不快,溫體仁的老鄉閔洪學冷冷插話道:“首輔大人爲何定要招撫李九成,王道純所云,孫元化實爲叛兵一員,難道首輔大人仍念着同鄉之誼?”

周延儒從容的對皇帝跪下,“臣與孫元化確爲同鄉,然與招撫之事並無瓜葛。前日餘應桂彈劾臣罪狀數條,無不與孫元化有關,若臣有私心,便當聽任大軍剿殺,令孫元化死於亂軍之中,就此死無對證。臣亦知招撫李九成孔有德之隱憂,孫元化餘大成因之降三級留任,臣不知其爲危牆耶。皆因此一時彼一時,文登營於登州擊破叛軍,招撫之勢已就。臣只有爲皇上解憂之忠心,爲國保強軍之良心,最後亦有一私心,請皇上將孫元化逮至鎮撫司究問,其參貂、白鏹與庇護關通諸事一一分說,還臣清白。”

他這番話一說完,崇禎終於動容,周延儒始終知道如何打動崇禎,溫體仁老臉微紅,滿心的怒氣,如此有利的情況,竟然仍是無法佔到上風。

崇禎就此同意招撫,又商議了半個時辰才離開文淵閣,王承恩陪同他回乾清宮後才得以抽空出來,他現在剛到了崇禎身邊,前途無量。宮門的直衛也不阻攔他,很快王承恩便到了崇文門外街張大會的宅子。

三日後,一封急信便擺在了陳新的案頭。

PS:昨天中午出門,晚上剛回來,只碼出這麼多。

第9章 騎陣摧鋒第7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章 新營第26章 名聲第20章 誤殺第12章 長山之戰第20章 誤殺第35章 農兵第28章 新產品第129章 罵戰第11章 爲何當兵第57章 露珠第43章 暗流第20章 戰爭陰雲第150章 躡蹤第32章 後金紅夷炮第58章 荒村惡戰第15章 街坊第40章 私產第12章 有房一族(二)第115章 折磨第163章 戰鬥英雄第54章 動搖第46章 獵人-上第170章 青州佈局第162章 挺進中原第10章 軍務第41章 四城之戰(七)第32章 混亂的庭審第35章 農兵第192章 搜捕第158章 當局不迷第2章 技術人才第52章 祈禱第25章 對射第95章 暗室近戰第14章 萊陽第17章 考驗第66章 行進第91章 價值第80章 橫掃千軍第13章 組織結構第99章 引蛇出洞第88章 下馬威第212章 獨坐第45章 心願第75章 清客茶鋪第76章 煙業行會第76章 煙業行會第80章 邊檢第41章 奪食第4章 狠一點第22章 聞香第37章 驚閨第75章 死敵第17章 考驗第49章 希望第94章 河濱大勝第21章 行動隊第119章 山寨第148章 線索第83章 新督師第17章 展開第10章 質疑第47章 愛塔第27章 觀察員第101章 兵王第41章 七克第158章 當局不迷第76章 右勾拳第91章 暗器第97章 北門第161章 抓嫖第45章 心願第51章 聲東擊西第114章 得意忘形第12章 佯動第74章 嫌疑第37章 四城戰役(三)第49章 渡口第38章 招撫第30章 狠人第189章 能幹第51章 坦途第43章 你賺了多少第6章 一家第162章 挺進中原第178章 東路第156章 紡織廠第10章 招聘會第41章 七克第9章 千戶離京第11章 柳敬亭說書第43章 戲韃子第81章 孤膽第54章 生死之間第130章 手雷戰第51章 聲東擊西第17章 狼煙第185章 小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