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王徵

二月開始,定型的燧發槍開始製造,新槍取消了合機銃的陰陽機,直接用火石撞開火門鋼鐮,同時打火引燃引藥,大大減少了零部件。冬季時兵器工坊和試驗場開始陸續搬遷到文登營,劉民有花高價買了一些靠河的熟田,沿着抱龍河興建了許多水力機械,主要是水力鑽管和水錘,分別用於火槍和甲片打製。

燧發槍仍然沒有解決與刺刀的結合,都要靠熟練工人和運氣,每個千總部增加了兩名鐵匠,用來慢慢改造打磨,第一批三百支燧發槍裝備時,只有四十支能裝刺刀,陳新將它們全部裝備給單列的火器分遣隊,各千總部就只能是用燧發槍取代火繩槍,身上仍然帶着一把腰刀。

第一批四門四磅炮也裝備了第一千總部,各部的炮兵都抽調來學習,每門炮配了四匹馬,共四名炮手,彈藥車上裝一個基數十發彈藥,彈藥車後掛火炮,所有的裝填器械都安放在炮車之上,機動之時兩人坐彈藥車,兩人騎馬,與一般明軍大炮不同的,炮身上還可以安裝一塊木質護板,類似於近代的野戰炮,在近距離時可以掩護炮手接敵。

隨着新裝備的到達,各部開始按照試驗隊改進的操典訓練,考覈目標也有所改變,火器隊的發射速度要求是原來的三倍,每月的實彈訓練五十發,無彈訓練兩百發,空槍訓練要求上千次,火器隊的隊列變得更加緊密,每個火器旗隊四個小隊,不再按原來一樣排成四排,而是合併爲密集的兩排,長度與原來一隊相同,由旗隊長直接指揮齊射。

農兵系統慢慢完善,形成了自己的操典和訓練要求,冬季最冷時,許多新到的流民也被組織起來做基礎訓練,文登營仍然保留着農兵和戰兵的淘汰互換制度,因爲待遇差別巨大,農兵都盼着能進入戰兵營,也冒出了一些技藝出色的士兵,給戰兵營造成了壓力,害得許多戰兵連做夢都在練習裝彈。

陳新的水師被孫元化自動忽略,當初建立水營的時候,皇帝就沒有發話給兵餉,孫元化勉強給了些舊船,原來共有十四艘船,另外還有五六艘小型的商船,一月底許心素送來了兩艘二號福船,大大增強了水師的力量。五名澳門僱傭兵到來後,開始引入了一些西方戰船上的器械,如西方已經廣泛運用的滑輪和滑輪組,滑輪在此時的福建和廣東水師也已經在使用,提高了水師的技術水平。

火炮作坊一個冬天造了二十門六磅鐵質艦炮,屬於西方的鷹炮類型,合格的只有四門,這還是在擁有澳門炮廠技師的情況下,登州的孫元化稍好,據說造出了六七門炮,基本在九磅到十二磅之間,屬於半蛇銃類型,加上弗朗機人帶來的重炮,登州的紅夷重炮已有二十門左右。

陳新按着陸軍的模式,開始要求水師完善操典,疤子是個老海賊,船上的東西基本都懂,水營從識字班要來了七名年輕人,開始編寫水師的軍紀和操典。

陳新對水師要求也並不高,周圍沒有較強的作戰對象,目前只要求他們能打得過商船,平時攔截檢查一下漕船和走私船,戰時主要用於投送部隊,目前的十六艘可以一次投送九百人的部隊,若是同時攜帶騎兵和給養,就只能達到一半,與陳新一次投送三千人的目標仍然有很大差距,沒有足夠的兵力投送能力,對遼海周邊就沒有足夠的影響力。陳新除了繼續向福建購買外,就是不斷跟孫元化申請,暫時還有結果。

開年後這些水師也將用於運送菸草到江南和運河沿線,五月去日本的船增加到三艘,這也是李國助給陳新的最高限額。所以陳新的水師用途基本屬於半軍半商。

劉民有的民政系統繼續在文登佔地,目前共有屯堡九個,土地四萬多畝,新清理出的兩萬畝荒地,劉民有隻佔了一萬二千畝,涉及到縉紳士子的都沒敢動,然後便在靠山的地方燒山佔地,準備種植玉米和紅薯等新農作物。

民用工坊已經能提供主要的衣服和農具,又解決了一批工匠的工作崗位,他們採用明代常用的鐵模法鑄造鐵質農具,不但滿足了屯堡所需,還向周圍的民戶銷售,因爲價格比外地低廉,使得文登的鐵器店開始到工坊來進貨。

另一塊他負責的重要工作是教育,文登營基本沒有士子,幾乎都是劉民有的識字班慢慢擴大,然後最先的一批變成了老師,逐漸培養出自己的班底,只教常用字和算賬等,陳新和劉民有見多了那些縉紳的作爲,不願意與他們攪在一起,他們也從來沒有覺得文登營需要士子作爲支柱,也不願在自己系統內出現類似的人羣,他們希望通過這些識字班,讓工匠、士兵和管理機構成爲文登營的支柱,形成文登營自有的文化和社會結構。劉民有經過勤王之戰和江南之行後,也開始在識字班開始灌輸榮譽感和對文登營的忠誠思想。

第一批三十萬包菸草二月三日裝船,運往天津和臨清,後續的捲菸也繼續生產,靖海的菸廠使用木推子制煙,每次出煙四支,目前菸廠每天出煙十二萬支,工坊搞的手搖煙機正在做完善工作,如果使用手搖煙機,正常情況下最熟練的組員一個時辰就能生產一萬二千支捲菸。

文登營各地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各地販菸草、紙張、鐵料、硝、油漆、布匹等等原料的大商家開始留意到文登,他們中許多有官方背景,他們首先尋到登州,通過登州一些官吏介紹到文登營,希望以此獲得採購的優先權,使得拜見劉民有和陳新的人經常排起隊,其中不乏登州各位大人自己的親眷,劉民有自然不會單獨向一家採購,實在抹不過去的,就多少買一點。

二月初十日,陳新安排完軍隊的訓練計劃,搭了一條小號商船,帶着宋聞賢往登州而去,同船的還有周世發和張大會,他此行還是準備向孫元化要東西,首先是糧食,孫元化去年只給了他折色兵餉,本色卻沒有說,陳新打算多少要一些,另外便是船隻、火炮、馬匹等等,這些東西不開口是沒人理會的,開口了總會有一些。順道便讓商船送張大會等人回京師,他將帶着幾個情報局的人建立京師情報站,關寧情報站的人則在一月已經單獨搭乘過路商船上路。

五天後船纔到登州,商船經過半月灣到達水門陳新帶着周世發站在船頭,兩人乘着船隻減速,仔細打量水城形勢,陳新來過水城數次,但並沒有多做停留,這次卻比以前都仔細,連宋聞賢也覺得有些奇怪,不過他很懂得爲下屬的道理,也不過來偷聽。

周世髮指着水城東側的平渡官低聲問道:“大人,除城牆外這處若設紅夷炮能控扼水道若是我水師自水門進,當派內應控制此處以免損傷。”

陳新點點頭,他們的前方是天橋,東側就是平渡官那裡正對水門,天橋是一個高大的石拱橋,把水城分隔爲南北兩部分,北面港口的船隻要到南邊,就必須從天橋下的橋洞經過,是水城又一要道。

陳新對周世發道:“咱們只是預備,不過登州是遼海重鎮,萬一建奴來偷襲,也是可能的,所以城內外的重地都必須查探清楚,有備無患,登州的所有要地以水城爲重,這裡駐守的水師以登州本地人爲主,情報站要掌握主要官員的住址、家眷、喜好情況,儘可能結交,但不要過於引人注意。”

周世發低聲答應,他心裡其實並不太明白陳新如此做的原因,也不相信建奴能跨海攻打登州,只是按要求完成工作。

陳新接着道:“水師的守備、遊擊,必須交結好,這事原來宋先生有路子,我會讓宋先生配合你們,你的任務是在城內多設據點,一旦有什麼風聲,要能在城內隱藏兩百人以上,必要時控制水城局勢,靠海一方要保證通暢,南邊的振揚門最好能控制。”陳新手一指蓬萊閣方向,“最低限度,要控制丹崖山,緊急情況下可以破壞天橋,阻敵進攻。在山上能用四磅炮打擊水城內大部分目標,掩護咱們的軍隊能在西側登陸集結。”

周世發用炭筆自己用暗語記下,這時他們正在從天橋下經過,周世發仔細看着橋拱,尋找安放火藥的地方,片刻後船身又從橋下露出,進入了水城的南邊港口,周世發看着東面道:“大人,水師官衙都在東南角,屬下還是認爲能控制振揚門爲最佳,水城中糧倉武庫皆十分齊備,可供我官兵使用,免去海上補運之苦。”

周世發又指着北面道:“且振揚門正對登州州城的鎮海門,城頭髮炮便可轟擊州城城牆,我大軍從振揚門出發,可經鎮海門快速進入州城,所以鎮海門與水城一般重要,只要水城和鎮海門在我文登營之手,即便數千建奴,也難擋我文登營全力一擊,就如灤州之戰一樣,所以屬下認爲,登鎮之重在水城,登州之重在鎮海門,二者不可或缺。

陳新看看周世發,讚許的道:“世發果然用了心思,登州形勢都在胸中,鎮海門確實重要,守門軍將、營伍的一切情形,都要在情報局掌握之中,咱們所佈設之據點,也要以鎮海門爲重。”陳新追問一句道:“州城之內地形,你目前參詳得如何?”

“以城內而言,登州與灤州不同,城中水系縱橫,各處皆需橋樑往來,龍王宮和文昌祠之間的書橋最爲要緊,控制了此橋,就斷絕了登州城內東西交通,便如灤州的十字街口。其他地方還有鎮海門大街的草橋、城北的登州橋、春生門大街的左濟橋、城東色分橋等,入城之後,當以這些橋樑爲主要突擊目標。”

陳新聽完對周世發有些刮目相看,沒想到他還有點戰術眼光,至少是懂得如何研究地形,看來以後開作戰會議的時候需要他列席。

周世發見陳新看他,笑笑道:“還不是當年殺那個韓斌,周圍地形都看過多次,屬下回去後又多次參詳,把登州城內地勢都背熟了。”

陳新嘆口氣道:“韓斌,你不說我都快忘了這個人,想當年在船上,他還隨時給我臉色看,如今怕是變成一堆白骨了。”

周世發不知道陳新到底是感慨還是什麼,沒有敢接話,船很快靠岸,放下了幾人,陳新習慣性的跟船上的張大會等人揮手告別,弄得張大會等人一頭霧水。

他們一行出了振揚門,到巡撫衙門拜見孫元化,一個吏員通報後,領着他們到了二堂,到了孫元化的正廳,正好孫元化送一個人到門口,那人穿的四品文官服,陳新並未見過,他連忙要拜見孫元化,孫元化見了陳新滿臉微笑,擡着他手止住他跪拜。

孫元化對那文官說道:“良甫,我等雖說都是受洗之人,然中土畢竟與西洋各國習俗大異,我等從其‘畏天愛人’之精髓,得其‘明物察倫’之良法便可,至於七克之說,未必樣樣不差毫釐,即便釋家,亦有居士,不吃齋未必心中無佛,若是按你這般把小妾休了,旁人不解內情,還以爲她名節有虧,讓她又去何處爲生,且申氏性情剛烈,若一時想不開,誤了性命,豈非有違‘畏天愛人’之明義。”

那個叫良甫的一臉憂愁,並沒有因爲孫元化的勸說又有所開解,陳新則聽得一頭霧水,他知道孫元化和張燾都是天主教徒,上次來文登視察之時,吃飯前的禱告讓文登營其他軍官差點下巴掉一地,聽起來眼前這個良甫似乎也是天主教徒,似乎有什麼心結沒有解開。

孫元化當着外人也不好多說,給良甫介紹道:“這位便是名震天下的文登營陳參將。”

那良甫點點頭,雖然他品級低,但畢竟是文官,沒有給武官行禮的道理。

孫元化接着對陳新介紹道:“這位是我好友,新來的遼海監軍道,王徵。”

第23章 天命?第114章 前鋒第54章 己巳年第40章 四城之戰(六)第58章 擒獲第3章 京師第7章 人心惟危第100章 登場第29章 特務第83章 吳橋第9章 秦淮漁唱第109章 武夫第51章 坦途第106章 也是那一招第41章 四城之戰(七)第11章 我老婆第91章 暗器第5章 殺才第12章 有房一族(一)第16章 擊潰第62章 另一戰線第32章 送別第38章 總結會第43章 戲韃子第40章 四城之戰(六)第204章 潛入第218章 前進的腳步第14章 萊陽第85章 往中州第116章 節節防禦第94章 夜火不求票的戰鬥單章第49章 渡口第29章 街頭羣毆第4章 紅海第43章 四城之戰(十)第153章 別來無恙第30章 狠人第26章 大年第15章 岫巖第14章 新三方策第1章 新營第28章 接舷血戰(二)第13章 後金的應對第43章 藍隊第17章 文藝隊第17章 文藝隊第54章 生死之間第95章 買路錢第103章 破營第34章 改組前奏第6章 江南第197章 搶購第112章 下風第5章 階層第31章 戰場初哥第25章 大將之才第64章 勳章第31章 戰場初哥第34章 改組前奏第56章 話嘮第140章 揣度第5章 小小波瀾第14章 肉搏第29章 戰後第128章 攻心戰第55章 信使第2章 技術人才第70章 散兵線第38章 練兵第9章 二面第41章 四城之戰(八)第79章 出太行第59章 掃蕩第169章 西廂記第8章 賄賂第26章 衝擊第39章 權錢交易第19章 推舉第58章 清剿第56章 話嘮第179章 走馬驛第38章 換老闆了第11章 我老婆第85章 往中州第47章 互相夾擊第31章 障礙第9章 騎陣摧鋒第135章 填壕第158章 當局不迷第74章 戰機第168章 泰安州客棧第35章 兵城第79章 出太行第18章 忽悠瘸了第189章 能幹第185章 小關城第215章 後路第37章 炮兵第80章 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