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人心惟危

薊遼督師袁崇煥五月二十五日出發,二十九日與毛文龍會於雙島,此次會面在四月就已約定,袁崇煥還打賞了毛文龍隨行的東江軍,然後斷斷續續談了幾天,都談些錢糧、移鎮、設道臣等事,沒有什麼成果,雙方表面還算友好,每日互致宴席。六月五日袁崇煥假作準備離開,將十萬兩餉銀搬運上岸,讓毛文龍的兵丁搬運,請將官都到岸上說話,並對衆東江衆將說:“來日不能踵拜,國家海外重寄,合受餘一拜。”,使得東江衆人十分感動。毛文龍卻不知這前面一切皆是爲麻痹他而已,隨後衆人便一起登上島山。

登山之後袁大人突然變臉,他讓參將謝尚政帶兵隔開外圍,責毛文龍有十二當斬之罪,然後朝西跪着向皇帝請旨,起來後便命中軍旗牌官張國柄以尚方劍將毛文龍斬首於帳外,毛文龍時年五十三歲。

雙島上的東江軍聞訊,捶胸痛哭,羣情洶涌,一度與關寧軍劍拔弩張。袁崇煥假皇帝之名,又聲明只殺文龍一人,壓服了東江軍衆將,以陳繼盛代管東江,然後分東江爲四協,其中一協由崇禎元年才投降的劉興祚所領。

毛文龍生於杭州,少年落魄,到遼東襲替其叔父毛德春海州衛百戶官,後緩慢升遷,二十年間走遍了遼東的山山水水,自遼事起,他迎來了展現才華的機會,天啓元年因籌辦火藥得力而嶄露頭角,其後在全遼淪喪,各路明軍聞建奴之名喪膽之際,卻敢以一百九十七人出海奇襲鎮江,一手建立起雄踞敵後的東江鎮,橫掃遼東沿海的後金勢力,活遼民數十萬,以遼東子弟組成了東江軍,雖然他們缺衣少食,器械不整,但刻骨的仇恨使得他們毫不畏懼兵利甲堅的野蠻人,在白山黑水間頑強戰鬥,無數次深入遼東腹地,先後攻擊後金瀋陽、遼陽、老巢赫圖阿拉等地,並在崇禎元年攻陷後金重鎮薩爾滸城,斬首數更遠超拿他十倍軍餉的關寧軍,光是袁大人在寧前道任上,親手點驗的真夷首級就有三百七十一級,遠超過寧遠大捷的兩百多,東江鎮的存在有力的牽制着後金。若沒有東江鎮,明朝在天啓年間就會陷入戰略劣勢。

他開鎮的數年中,幾乎每年都在與文官爭吵兵額和軍餉,卻從未爭取到與關寧軍的相同待遇,他所委任的將官也沒有官俸,除了漂沒之外,登州天津的腳伕費用也要從他的軍費中扣除。

他在四月十八日發出了他人生的最後一封塘報,塘報中回顧了東江鎮的歷程,從最初的出擊鎮江到最近的拖欠錢糧,似乎便是他對自己開鎮八年的告別總結。

無論如何,這個讓後金不得安寧,奴兒哈赤切齒痛恨的人,終於死了。

---------------------------------------------------------------------------------

六月十二日,毛文龍死後第七天的晚上,瀋陽城北的皇宮中,皇太極看着手上的文書,臉上掩不住的喜悅,毛文龍終於死了,這幾日不斷有東江逃來的人上岸,塘馬一直不停的帶回消息,東江鎮八年積聚的力量在短短几月內損失慘重,並且仍在不斷下降,據逃來的人所說,糧食仍然沒有送到。皇太極可以預見,沒有毛文龍的東江鎮將一盤散沙。這個可惡的附骨之疽終於可以不再影響自己的方略,今日他便已經在議政時定下十月伐明。

這時侍衛來報告,豪格貝勒求見。皇太極對這個兒子最爲喜愛,聽說是他,立即道:“讓他進來。”

不一會,侍衛帶着一個體格健壯,相貌粗豪的年輕人來到門口,那年輕人虎虎生風的來到皇太極面前,跪下道:“給汗阿瑪請安!”。

皇太極面帶笑容看着他,豪格是他最喜歡的兒子,被他日後的繼承人,豪格在戰場上勇武善戰,頭腦靈活,從他身上看到很多當年皇太極自己的影子,缺點卻也明顯,性格略顯優柔寡斷,決斷不足,但在皇太極看來,這些都是可以彌補的。

“我兒快起來”

皇太極穩坐在椅子上,單手虛擡,這個令後金和大明所有人都敬畏的梟雄此時只是一個慈祥的父親。“深夜來此,可有何要事?”

豪格起身後回道“兒臣此來一是給汗阿瑪請安,二來心中一事不明,白日思量不得,想請阿瑪指點。”

“哦?如此甚好,若有不明之事,任何時候均可向爲父詢問,說說,今日有何事不明?”皇太極仍是微笑着說道,他實在巴不得能把自己的權術兵法一股腦全裝到豪格腦袋中去。

“今日汗阿瑪與三大貝勒定下今年起兵伐明,卻是去喀喇沁的地方,從薊鎮破口,與遼東遠隔千里,勞師襲遠,尚要直抵京師,在敵境數百里,若有閃失,兒臣擔心各旗沸騰。”

皇太極稍稍等了一下才開口,說的卻不是豪格所問的問題:“你昨日把十四弟家裡奴才打了?”

豪格偷看了一眼皇太極的臉色,仍然很和藹,隨即憤憤道:“他在人後稱汗阿瑪爲兩黃旗貝勒,我豈能饒他。”

皇太極搖搖頭淡淡說道:“他沒說錯,汗阿瑪就是兩黃旗貝勒。多爾袞雖比你還小三歲,但畢竟是你長輩,以後注意些分寸。”

豪格錯愕的看着皇太極,正要開口辯解,皇太極揮揮手道:“自老汗定八王議政之制,八家便誰也管不得誰,田地人丁器械皆是屬旗所有。我這後金汗遠比不得老汗,確實便是兩黃旗貝勒,何須怕人說。繼位之來,胸中韜略總受制於鼠目寸光之輩,由此我知,不得驚天之功,不足以鎮人心。所以我意直搗明國京師,即便只到京師城下走一趟,日後是打是和,則主動在我,而不在明,蒙古朝鮮視我大金又與今時不同,諸申視我亦與今時不同。”

豪格把腦袋偏了一下,還是沒聽懂這和他問的問題有何關係,“這主意是汗阿瑪拿的,勝了是各家得利,若是出了亂子,其他幾家就得把錯都歸在阿瑪身上。”

皇太極笑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便若老汗當年起兵伐明,誰又能知道我建州能獨有遼東,非常人行非常事,如此方可收震懾人心之效。”

“汗阿瑪,這人心看不見摸不着,可有何用處?”

“這便是我今日要教你的,人心與天下事都一般無二,知之則易,不知則難,人心不可見,卻可辨之於細微。便如我與三大貝勒共坐,不過多三個凳子罷了,人心卻不如此認爲,此時這凳子便是人心。”

豪格有些懂了,追問道:“那該如何取去其他凳子。”

“要取掉這凳子,其訣竅不外兩條,造勢借勢而已。當知人心最是趨利避害,爲私利可棄大義,爲重權可滅人倫,只要大勢一成,去掉凳子便是早晚間事,權術亦如兵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貝勒可明白了?”

豪格眼睛亮起來:“汗阿瑪的勢便是伐明。”

皇太極點頭讚許道:“我兒一點即透。老汗打下遼東,卻從未去過關內,若我帶着八家去了,人人便會認爲我能人所不能,加之得利必遠超前兩年,心中必定感激,這勢便有了。”

“可是汗阿瑪,就算打勝了搶了東西來,七成八家均分,僅三成入公中,仍是各家獨大。多爾袞三兄弟佔有三旗,同樣越來越強。兒臣覺得,他們還是念念不忘阿巴亥一事。”

皇太極冷冷笑道:“不忘又如何,阿巴亥之事是四大貝勒共議之,他們三兄弟也並非毫無間隙,這也是我們必須要阿巴亥死的原因,沒有了阿巴亥,他們三人便擰不到一起。殺一個人並非亂殺,必得殺一人之益處。他們三人即便恨我,同樣只得尊我爲汗,我知道他們恨我,一樣爲我所用。這便是人心。”

豪格點頭受教,“兒臣明白,要利用大小貝勒互相牽制。”

“大體如此,但你的眼光一定要更廣闊,不要總在八家上,八家乃我大金砥柱,體制已定,不可擅動。然蒙古、漢人、朝鮮,皆是可供藉助的一方,爲何我大力提拔漢臣蒙人、優待降將,在我大金增加蒙古和漢人之成分?皆因不能任意一方獨大,以八旗壓蒙漢,復以蒙漢牽制諸旗,諸旗之中亦有分化,如此纔是制衡之道。”

--------------------------------------------------------------------

六月十九日,京師乾清宮西暖閣,大明帝國至高無上的崇禎皇帝正在批閱奏章,這位少年天子身着黃色盤領窄袖袍,胸前後背都繡有金色的盤龍紋飾,上戴了一頂翼龍冠,年僅十九的年輕臉龐上有些蒼白,卻看不出絲毫稚氣,屋中放了些降溫的冰塊,兩個宮女在身後用掌扇輕輕搖着,屋內感覺不到那種煩人的悶熱。

外面一陣腳步聲響,一個宦官進來通報,說是曹化淳來了。皇上的臉上露出些笑,點點頭。片刻後戴着樑冠穿着紅色貼裡的曹化淳來到御案前跪下,頭上已滿是汗水。

崇禎笑道:“曹伴伴何急如此?”

“皇上,有一本薊遼督師所上的題本,內閣不敢票擬,秉筆說還是請皇上過目。”

“拿上來。”

曹化淳膝行兩步,雙手把奏疏遞上,旁邊的宦官接了,放到崇禎面前。

崇禎有點不悅道:“曹伴伴是我信邸舊人,此處亦無外人,以後都不需如此多禮。”

“是,奴才謝過皇上恩典。”曹化淳這才站起來,側身站了,搽了一下額頭的汗水,眼角偷偷看着崇禎的臉色。

崇禎翻開奏疏,看過第一行,“欽命出鎮行邊督師、兵部尚書臣袁崇煥謹題爲恭報島帥逆行昭著,機不容失,便宜正法,謹席藁待罪,仰聽聖裁事。”

“便宜正法?”崇禎有些疑惑的坐直身子,接着看下去,“。。。而總兵毛文龍據海自恣,種種不法流傳。。。。。。輔臣錢龍錫爲此一事低迴過臣寓私商。臣曰:入其軍斬其帥如古人作手,臣饒爲也。。。。。。臣改貢道於寧遠者,欲藉此爲間,皆所以圖文龍。也賴皇上天縱神武,一一許臣。自去年十二月,臣安排已定,文龍有死無生矣。”

崇禎的臉容肅穆,口中喃喃道:“一一許臣,皆圖文龍也。”曹化淳沒有聽清,低頭在一邊不敢做聲,偷眼間發現皇上拿奏疏的手在微微發抖。

“五月二十九日抵雙島,而文龍至矣。臣詘體待之。杯酒款之。文龍若不屑於臣者。臣宣諭‘皇上神聖,合堯舜湯武爲一君。臣子當勉旃疆場’。而文龍若怏怏不得志,止謂熹宗(天啓)皇帝恩遇之隆也。臣不覺失色。。。”

崇禎的臉上開始泛起紅色,呼吸也略略急促起來,冷笑了一聲,“當朕三歲小兒否。”曹化淳這次聽到崇禎的話,看看周圍的幾個宦官和宮女,揮揮手,那些人都自覺的退了出去。只剩下曹化淳陪着。

曹化淳這時才道:“皇上。。。”

崇禎手輕輕一舉,示意曹化淳不要說話。他已經看到了題本的中間部分,“。。。。。。拜魏忠賢爲父,繪冕旒像於島中。至今陳汝明等一夥仍盤踞京中。皇上登極之賞俱留費都門,是何緣故?交結近侍,十當斬;奴酋攻破鐵山,殺遼人無算,文龍逃竄皮島,且掩敗爲功,十一當斬;開鎮八年,不能復遼東寸土,觀望養寇,十二當斬。”

崇禎臉上的紅色更濃,題本也終於看到了最後部分,“臣復朝西叩頭,請旨曰:臣今誅文龍以肅軍政。鎮將中再有如文龍者,亦以是法誅之。臣五年不能平奴,求皇上亦以誅文龍者誅臣。。。。。。”

“但文龍大帥,非臣所得擅誅。便宜專殺,臣不覺身蹈之。然苟利封疆,臣死不避。。。。。”

崇禎的眼睛猛地眯起:“非臣所得擅誅,原來你也知道!”他兩手將奏摺握得過緊,已經有些發皺,看到這裡,他猛地大罵一聲:“豎子焉敢爾!”雙手同時揮動,將御案上的筆墨硯臺全部掃落,在地上碰出一陣叮叮噹噹的聲響。

曹化淳嚇得跪在地上,口中勸解道:“或許那薊遼督師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也或者毛文龍果有不法之事。”

崇禎搖搖頭,曹化淳對朝廷體制並不清楚,他也沒有跟曹化淳解釋,他發火的原因,是他突然發現眼下的薊遼似乎已經不在朝廷控制之下。

“曹伴伴,陪朕走走。”崇禎喘息幾口後,站起身來,曹化淳就在身後落後一步隨伺着,崇禎一路慢慢走着,到了乾清宮大門外,下意識的走了進去,一路上都在低頭沉思,曹化淳也不敢打擾他。走到大殿中間,崇禎停了下來,靜立良久後,似乎突然想起了什麼,他擡起頭來,看着自己手書的乾清宮對聯。

中間的牌匾上寫着“敬天法祖”四個大字,兩楹各書“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崇禎口中唸了一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片刻後崇禎慢慢轉過身來,臉上已經滿是沉靜,他對曹化淳道:“曹伴伴,傳朕口諭,諭兵部:朕以邊事付督師袁崇煥,關外軍機聽以便宜從事,乃島帥毛文龍懸軍海上,開鎮有年,以牽制爲名,全無功效,勸降獻捷欺誑朝廷器甲。。。崇煥目擊危機,躬親正法。。。”

第158章 當局不迷第38章 換老闆了第5章 小小波瀾第4章 相親第28章 準備第7章 擴軍第3章 京師第201章 勇武第36章 有錢真好第122章 軍歌嘹亮第106章 也是那一招第203章 任重道遠第182章 逃竄第66章 言商第210章 軍訓第115章 糟了第13章 六部第53章 巡撫沒了第164章 變通第46章 老狐狸第18章 忽悠瘸了第185章 小關城第29章 特務第25章 軍閥第76章 煙業行會第197章 搶購第79章 援遼第45章 遼餉第27章 接舷血戰(一)第57章 露珠第95章 暗室近戰第87章 流寇第33章 稅務外協第3章 快手就穿這樣第203章 任重道遠第8章 土地第183章 意外第52章 觀摩第179章 走馬驛第36章 軍政第110章 不要臉第48章 夜海燈號第90章 調整第121章 對策第34章 改組前奏第46章 獵人-上第145章 水阻第68章 還鄉團第114章 得意忘形第51章 長矛森林第76章 所見略同第17章 威海衛第114章 得意忘形第173章 宣大第162章 挺進中原第91章 暗器第16章 擊潰第150章 躡蹤第3章 錢莊總部第145章 水阻第56章 話嘮第83章 吳橋第15章 新的開始第134章 驅趕第7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59章 家事第40章 私產第1章 搶衣服的劫犯第75章 矚目第44章 農忙時第76章 煙業行會第43章 你賺了多少第212章 獨坐第6章 一家第103章 破營第30章 燎原第110章 選址第31章 白髮第13章 後金的應對第130章 手雷戰第131章 後方第33章 九年第30章 皇帝也得忍第101章 兵王第42章 拿得舒服第96章 都是生意第32章 後金紅夷炮第215章 境遇第73章 觀察第41章 不送了第12章 佯動第151章 出差第27章 觀察員第187章 大功第5章 薊州第13章 添香不求票的戰鬥單章第63章 尚未麻木第95章 暗室近戰第41章 不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