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

高儀今日要去常朝議論考成法,日講這邊,當先就告了假,由張四維暫時領班。

朱翊鈞沒有因爲主要觀衆不在,就懶於表演。

還是那句話,發育不能停。

這些日講官都是大明朝最有前途的青壯派,哪怕當添頭來攻略,也得把人設演好了。

所以,朱翊鈞仍然是一絲不苟地繼續增強人設,與前些時日一般無二。

事實上,朱翊鈞的學習進度,已經遠超日講的進度。

這幾日晚膳後,他幾乎手不釋卷,已然是將《大學》、《尚書》的內容,都背誦了下來。

日講啓蒙的程度,對他而言,還是太過簡單——他就等着開經筵憋個大的,屆時給經筵官們好好洗洗腦子。

這超前學習的成果,反映在日講中,就顯得他這位新君,尤其聰慧了。

幾位侍讀官被他溫水煮青蛙,也開始習以爲常了起來。

今日他一遍就會,毫無阻滯,諸講官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在朱翊鈞有意的加快進度後,巳時剛過半,諸侍讀官就講完了今日的內容。

“殿下,今日就先到這裡吧。”張四維出列道。

他們這些講讀官,在各部衙門,都有職司,日講完後還要回去坐班。

但,朱翊鈞既然有意騰出時間,自然不是讓他們能早點下課的。

他緩緩開口道:“諸位先生且慢。”

幾位講讀官面面相覷。

張四維遲疑道:“殿下還有什麼吩咐?”

朱翊鈞笑道:“這是日講,諸位是先生,我是弟子,哪有弟子吩咐先生的道理。”

“不過是今日講學結束得早,還有些餘暇,與其荒怠了,不妨向諸位先生討教些別的事。”

張四維只覺得晦氣。

他在講讀官中,資序官階僅次於高儀,高儀一走,必然就得他領班。

若非如此,他也不用在這裡陪小孩子過家家。

他背後樹大根深,日講不過是勘磨一份資序罷了,哪裡有心真的講學。

在心裡翻了個白眼,面上恭敬道:“殿下有問,臣等勉力解惑。”

朱翊鈞點了點頭,很是隨意道:“幾位先生侍讀日講,已然數月。”

“還未過問幾位先生出身學問,倒是本宮怠慢了。”

他的目光在張四維和馬自強身上掃了一眼:“本宮記得,張學士和馬學士,是同一年進士?”

兩人對視了一眼。

齊聲答道:“臣二人皆是嘉靖三十二年進士。”

末了,馬自強又補了一句:“不過張侍郎是二甲進士,微臣是三甲同進士。”

一榜進士三甲,一甲三人,二甲八九十人,三甲二百餘人,排名有先後。

同進士出身略微差半籌。

朱翊鈞頷首,以示瞭然。

又轉而看向陶大臨:“我記得陶學士是翰林院編修出身,那應當是中了一甲?”

英宗以後慣例,科舉進士一甲者授予翰林院編修,另外從二甲、三甲中,選擇年輕而才華出衆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稱爲“選館”。

這二者,歷來有儲相之稱。

陶大臨恭謹回道:“微臣是嘉靖三十五年進士,一甲第二。”

朱翊鈞本想叫一聲陶榜眼,話到嘴邊又覺得太拗口,乾脆還是繼續叫學士:“難怪陶學士好學問。”

說罷,又看向餘有丁:“餘探花我知道,嘉靖四十一年一甲進士第三。”

餘有丁愣了愣,不知道自己爲何莫名其妙地簡在君心,只得拱手。

朱翊鈞略過他,看向陳棟:“陳學士也是翰林院編修出身?”

陳棟在諸多講官中,非常醒目,卻沒什麼存在感。

醒目是因爲,其人長得很有特點——瘦,格外地瘦,不是那種刀削斧砍的瘦,倒像是營養不太好的瘦弱。

沒存在感則是因爲,陳棟講學時惜字如金,除了釋義從不說多餘的話,整個人內斂而深沉。

陳棟回道:“微臣,嘉靖四十四年一甲進士第三”

不等朱翊鈞一一問過去,剩下的講讀官們,各自報上出身。

朱翊鈞很有耐心地聽着。

眼前這些人,便是大明朝的“儲相”,或者說,少壯派的領銜人物。

如今他既有錦衣衛保駕護航,又得了高儀認可,是時候嘗試接觸這些文官中堅了。

諸多講官逐一報上出身,朱翊鈞盡數記在心中。

這才又看向昨日告假的馬自強、陶大臨:“馬學士與陶學士昨日告了假,本宮聽聞,是去禮部部議了我皇考的諡與廟?”

兩人對視一眼,齊齊答道:“殿下,確有此事。”

諡號和廟號,是對一名皇帝一生作爲的蓋棺定論。

好,還是壞,總要有個說法。

就像在六月初一那天的勸進,箋上撰詞有一句“國家之興越二百載,賢聖有作蓋六七君”。

國朝至今十二代,歷時二百年,可以稱爲好皇帝的,大概六七人。

至於其餘的皇帝?那就在盡不言中了。

爲什麼好皇帝是六或七呢?

就是因爲大行皇帝,還沒有蓋棺定論,賢與不賢,尚在兩可之間。

朱翊鈞沉吟一下道:“既然說到此……”

“本宮跟隨各位先生,修習大學、尚書,先古聖王之故事漸漸知曉。”

“若以四書五經觀之,諸學士會如何評述我皇考呢。”

從你們儒家經典的角度出發,會怎麼評價先帝呢?

二人聽了這話,只覺頭皮發麻,這種大事,經過部議和廷議,那就是全體文臣的意思,怎麼議論都不怕。

但現在皇太子私下問到個人頭上,能怎麼答?

誰敢梗着脖子說你爹荒怠政事,沉迷女色,壯陽藥吃多了死在女人肚皮上?

除了說好話還能說什麼?

陶大臨悄然後退一步。

馬自強只能顧左右而言它,說道:“殿下,昨日只是在整理大行皇帝的功過行跡,還未議論妥當。”

朱翊鈞擺擺手道:“不是正經議諡,只是從做學問的角度,簡單評述一番。”

“本宮繼位後,也好擇善而從,擇不善而內省。”

馬自強立在當場,額頭逐漸冒汗。

朱翊鈞很有耐性地看着他。

馬自強斟酌好半晌,纔開口道:“大行皇帝,自然是聖德之君。”

幾位講官無論作何想法,都紛紛點頭。

朱翊鈞追問:“聖德在何處?”

他並不是要插手先帝的諡號,他只是想趁着這番問答,熟悉文官的生態。

更準確的說,他想從對先帝的評價中知道,在這些內閣預備列青壯派的眼中,究竟什麼纔是好皇帝。

內閣幾人,包括六部,雖然掌握大權,卻總歸年事已高,反映不了這些青壯士人的思潮。

畢竟,演戲,還是要先問問觀衆們喜歡什麼人設的。

馬自強含糊道:“大行皇帝,端凝厚重,不誅殺而自威,沉潛靜密,乃是仁君。”

朱翊鈞身形一頓,過了一會才點頭。

這馬自強,說先帝是個敦厚之人,脾氣好很安靜,不靠殺人來伸張權威。

當然,這也是在暗諷世宗皇帝,靠着杖殺朝臣,展示威嚴。

拉踩好啊,拉踩至少說明是真心話,看來這馬自強很不滿專權擅殺的皇帝,那大概是喜歡孝宗皇帝那一款了。

朱翊鈞又眼神示意陶大臨。

陶大臨眼見躲不過去,心裡嘆了口氣,開口道:“大行皇帝,不可察而自智,令雖未出,化行若馳;口雖未言,聲疾如震,是作爲之君。”

朱翊鈞仰起頭,強忍住沒笑出聲來。

這是說先帝智慧難測,即便尚未發出指令,下面人行動已經迅速展開,話語不需要出口,影響力卻如同雷霆。

直白來說,就是有點笨,不管事,下面自行其是。

這些文人說話是有水平的,至少在陰陽怪氣上,登峰造極。

這樣看來陶大臨多少有些看不上先帝,認爲先帝沒有履行好皇帝的職責,那看來是希望新君勵精圖治?

朱翊鈞只當沒聽出來。

又看向張四維:“張學士,你說呢?”

張四維沒什麼遮掩,直言不諱:“大行皇帝,尤能優崇輔弼,信任老成,羣力畢收,衆思鹹集,守祖宗之法,無紛更約束之煩,實有古聖王之風,乃是聖君。”

優崇輔弼,信任老成就是託政輔臣的意思,守祖宗法,就淺顯易懂了。

這便是晉黨眼中的好皇帝?難怪張四維舅舅取名“崇古”。

朱翊鈞面上懵懂,心中卻嘆氣,果然,壞人的誇讚,反而讓人有些不爽利。

古聖王之風?呵,三皇五帝聖事,騙了多少無涯過客,如今還想騙到他頭上來嗎?

他正要繼續問。

只聽餘有丁已經主動接過話頭:“殿下,臣以爲,大行皇帝罷世宗一應不虞事,平反冤獄。”

“一掃兵備頹態,俺答封貢,平息邊事。”

“又隨世而變,不因循守舊,放開海禁。”

“正士習、糾官邪、整頓吏治、清查皇室勳戚田莊。”

“如此行止,當稱一聲革故鼎新之君!”

朱翊鈞詫異地看了餘有丁一眼,不意料餘探花竟然是新政一派。

死人是用來替活人說話的。

大行皇帝是個什麼樣的人不重要,大家需要他是個什麼樣的人,才重要。

張四維說先帝垂拱而治,遵祖法,守成例,一副崇古做派。

餘有丁立刻張目,說先帝革故鼎新,有變法之心。

這就是新舊之爭。

朱翊鈞自然不會揭破這一層,他只是裝作若有所思。

倒是馬自強,適時提醒了一句:“注意體統,不要妄議世宗皇帝。”

哪怕是爲尊者諱,也不該在新君面前這樣說,好歹是爺孫,不要太明顯。

朱翊鈞很大度地擺了擺手:“都說了是學問探討,無妨的。”

“無論如何,廣開言路,本宮還是能做到的,不必害怕因言獲罪。”

從這幾人的話中,還是很能讀出傾向的。

無論是革新變法,還是守祖宗法,至少要做到對文官好,大家才認可。

世宗杖殺朝臣,被黑成什麼樣了。

所以,無論朱翊鈞掌權後,會不會壓制文官,現在都得放出風去,露出點廣開言路,宅心仁厚的特質纔是。

幾位講讀官,連忙齊齊拜下:“聖明無過殿下。”

除此之外……

朱翊鈞做出一副突發奇想的模樣:“近來我聽聞內閣在議論考成法之事?”

幾名講讀官不明就裡。

張四維領班卻躲不過去,只能接過話頭:“殿下,確有此事。”

朱翊鈞哦了一下,笑道:“大行皇帝論述功過,豈不像考成核定?”

廟號與諡號的議論,大體是帶着功過分說的。

功過論完了,再看給個惡諡還是美諡。

如此說來,確實頗有幾分相似,只不過是一生一次。

但諸位講讀官哪裡敢回這話。

考成?文官給皇帝考成?真有這想法也不敢認下啊。

馬自強連忙道:“殿下,禮記有云,夫禮,始於冠,本於昏,重於喪祭,禮之大體也。”

“諡號與廟號,乃是喪祭之屬,非是考成,而是大禮根本。”

無怪乎這些講官這麼緊張。

諡禮起於周,卻在秦時一度被廢除,只因秦始皇認爲諡號有“子議父、臣議君”的嫌疑,一直到西漢才又恢復了諡議。

到了明朝,雖然多有掩過飾非之情,卻始終是文臣鉗制君上的利器——很少有人不在乎身後名。

如今皇太子將議諡與考成法類比,不明白是什麼想法,着實將人嚇得不輕。

要是諡法被他們今天一議給議沒了,他馬自強怕是要挨天下文官口誅筆伐。

朱翊鈞看着馬自強的反應心中一哂。

他並沒有動諡法的打算,他仍是在借題發揮,或者說,他說這麼多,就是爲了引到考成法上。

現在有內閣在前衝鋒,自己也不能扯後腿不是。

鬥歸鬥,不能慢怠國事。

朱翊鈞開口道:“馬學士所言,本宮省得了。”

“只是見諸位先生評述我皇考得失,突然有些感慨,本宮日後還要諸位肱股之臣好好監督纔是。”

“若是行差踏錯,得了惡諡,不止是本宮的憾事,也是諸位先生的失職。”

“若能學得我皇考一半功績,日後得個美諡,纔好去冥朝拜見我皇考。”

衆講官心思各異,紛紛下拜:“臣等惶恐。”

朱翊鈞見火候差不多了,便開口道:“衆卿,所謂知行合一,諸位先生既然認同本宮這話,那也須得落到實處纔是。”

“不如這樣,我的日講課業,就讓諸位先生與兩宮對我考成罷!”

“諸位以爲然否?”

朱翊鈞以自己學習進度好,做出一副想表現自我的做派。

但實則,他這是公然給考成法站臺。

我堂堂後天就要登基的皇帝,屈身折節受人考成,那些不願被考成的官員,還有何話說?

怎麼?比皇帝還金貴?

此事一傳出去,無論是內閣,還是後宮的試點推行,阻力都會小很多。

很多事情,上面帶頭吃苦,推行起來的效率,不可同日而語。

至於會不會不合格?只能說,他兩世爲人,考試還從未不合格過。

幾位講讀官面面相覷。

朱翊鈞也不急,他笑道:“幾位先生,本宮不是說笑。”

“論語云,吾日三省吾身。本宮既然衆望所歸,豈能懈怠?這也是爲了鞭策自己。”

“諸卿不妨等高閣老回來,與他商議一番,屆時一同上個奏疏。”

“兩位孃親那邊,本宮自會前去說道。”

幾人仍然猶疑不定。

陳棟忽然出列:“臣領旨!”

朱翊鈞一愣,難得見到此人主動接話。

回過神來,不由微微一笑,抓住陳棟的手輕輕搖了搖:“那就勞煩諸位愛卿了。”

“好了,今日先到這裡吧,幾位先生回衙坐班吧。”

說罷,他便轉身進了暖閣。

直到完全不見他的身影,陳棟也不跟人打招呼,徑自出了殿。

其餘幾人這才三五結伴心事重重也跟了出去。

餘有丁再度回看了一眼皇太子離去的方向,心中感慨萬千——比起先帝,這纔是聖君之相啊。

94.第93章 瞶禍翫災,火燒欽差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145.第144章 徵其質地,推其常變第28章 根據槃互,大戲序幕64.第64章 調和陰陽,用舍行藏第50章 截鐙留鞭,如日中天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113.第112章 和平贖買,憑山負海164.第163章 珥貂葉貴,何妨虜支第50章 截鐙留鞭,如日中天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第50章 截鐙留鞭,如日中天162.第161章 金革無避,軍旅從權第44章 金石之交,分道揚鑣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第46章 殺人試鋒,白虹貫空127.第126章 蒲鞭示辱,脫胎換骨79.第78章 燔黍捭豚,治病救人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79.第78章 燔黍捭豚,治病救人101.第100章 峻宇垂堂,魑魅魍魎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157.第156章 河清社鳴,羣龍見形第53章 布帆無恙,萬人空巷第31章 關於更新和追讀第30章 踐祚之初,羣然噪呼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87.第86章 四季輪轉,任重致遠88.第87章 因任授官,心照不宣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第59章 驚雷炸響,摩拳擦掌第17章 軟刀割心,墮溷飄茵161.第160章 盡是還丹,歷歷堪收82.第81章 坐地分銀,時詘舉贏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81.第80章 及鋒而試,後人故智98.第97章 懷黃佩紫,越鳧楚乙120.第119章 急轉直下,心狠手辣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102.第101章 如期而至,小黠大癡第36章 循循善誘,半推半就156.第155章 西學中用,騰蛟起鳳103.第102章 兔死狐悲,涉艱履危128.第127章 望風希指,狸貓換子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100.第99章 比肩隨踵,溘然殂薨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130.第129章 原委始末,陰差陽錯127.第126章 蒲鞭示辱,脫胎換骨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第3章 權柄操弄,大局爲重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發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67.第67章 廣開言路,豎眉瞋目107.第106章 宵旰憂勤,案牘勞形64.第64章 調和陰陽,用舍行藏第51章 三江感言ampampampamp下週三上架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第10章 貪腐枉法,日講太甲95.第94章 風雨飄搖,鬼哭神嚎第14章 發個單章79.第78章 燔黍捭豚,治病救人第19章 俯首稱臣,孤家寡人107.第106章 宵旰憂勤,案牘勞形第146章 鏗鏘有力,摧金斷玉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133.第132章 天之驕子,流行坎止81.第80章 及鋒而試,後人故智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113.第112章 和平贖買,憑山負海第9章 拿腔做勢,篋書潛遞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66.第66章 德輶如羽,衆擎易舉第34章 渾水摸魚,攪動時局157.第156章 河清社鳴,羣龍見形92.第91章 故家喬木,退讓賢路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第6章 暗流涌動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122.第121章 囊漏貯中,善始善終138.第137章 鄉音雅言,破矩爲圓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第14章 發個單章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131.第130章 職責所在,韓盧逐塊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第14章 發個單章109.第108章 拔樹搜根,舐犢情深108.第107章 死生淘氣,屍橫遍地105.第104章 鹹菜豆腐,三怨成府第50章 截鐙留鞭,如日中天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101.第100章 峻宇垂堂,魑魅魍魎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100.第99章 比肩隨踵,溘然殂薨第42章 追根究底,殺心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