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第133章 犯顏直諫,讀書百遍

伏闕!?

莫說是顧憲成,便是李坤這般不熟諳官場的人,也忍不住露出驚容。

這可不是簡單跪在宮闕外上奏這麼簡單。

伏闕,代表着對皇帝,對內閣決議的不認同!

上下交爭啊!

顧憲成驚道:“熊敦樸?”

李三才將搭在二人肩上的手放了下來,搖頭道:“具體我亦不清楚,只聽汝師與子道說,其中有些冤屈。”

“他們數次給張江陵陳情伸冤,結果皆是石沉大海,便只好出此下策。”

汝師是趙用賢的字,子道則是吳中行的字,都是隆慶五年的庶吉士。

也都是南直隸的英雄好漢。

同樣更是歷史上相繼彈劾張居正,而後一起被廷杖、罷官的好兄弟。

顧憲成見李三才語焉不詳,也明白這是有外人在場,不好細說。

他只得按下想法,等着稍後再問了。

李坤仍是一副懵懂的神色,亦步亦趨跟着兩人入了莊園。

莊園內石橋假山、亭臺水榭,格調雅緻,端得是文人相聚的好所在。

三人一路說着閒話。

顧憲成隨口敘舊。

李三才偶爾試探着李坤的學問。

李坤中規中矩,點到爲止。

“叔時啊,呂兄的學問,當真是比你深厚了不止一籌,依我看,今次會試,你當要爲我二人做陪襯了。”

李三才居中調和氛圍,撫掌笑道。

人多的時候,言語中儘量提到多數人,幾乎成了李三才的本能。

哪些人要推崇,哪些人要取笑,信手拈來。

顧憲成自然也不反駁,反而兩手一攤:“我今年中舉都是遜陪末座,自然比不過二位準進士。”

“且讓我熟悉一番考場,等上三年,再來追隨二位的步伐。”

李坤聞言,當即苦笑,告饒道:“我都快是四十老明經了,還拿我打趣作甚。”

說罷,連連擺手。

三人不約而同露出笑意。

開個玩笑,氣氛又略微活絡了些。

李三才又拋出每個舉子都在乎的話題:“二位可知,上月,禮科給事中朱南雍上奏,陳會試事宜大要。”

這話一落,二人紛紛露出正色看向李三才。

李坤尤爲認真——他眼巴巴跟着來吃這頓飯,不就是想聽點這種考前信息嗎?

李三才也不賣關子,直言道:“隆慶年間,禮部高儀因文字浮靡,便奏請了先帝,題以六百字上下爲準。”

“但,這二屆會試下來,士子們又過求簡短,務爲鉤棘,工巧過甚了。”

“是故,禮科的朱南雍便上奏,請陛下廢字限。”

李坤與顧憲成對視一眼。

這可不是小事,一篇六百字的文章,與不限字數的文章,結構、技法全然不同。

若是按此前的六百字準備,那就是南轅北轍。

爲什麼學子要提前來京城備考?不就是因爲這種事?

要是在地方上等着諭旨,再準備考試,可不就白白浪費兩個月?

李坤追問道:“此事準嗎?”

李三才聽了這話,也不由讚了一聲:“不然怎麼說南宇公高儀,實乃端凝長者。”

“自己起的議,有人想推翻,他不僅沒橫加干涉,甚至在廷議時,當着陛下自承先前思慮欠妥。”

“如今已然是改以一千五百字爲限。”

顧憲成聽聞,也不由喜上眉梢。

字數越多,能炫的技也越多,尤其對他這種兼各派技法,不專善鉤棘的學子來說,更是好消息。

“除此以外,陛下金口玉言,曰,以文理通暢爲主,契合時弊爲上,言之有物爲佳。”

李坤眉頭一挑,下意識吸了一口氣。

顧憲成反應更大,突然拍掌怪叫了一聲:“好!”

二人被突如其來的怪叫嚇了一跳。

顧憲成連忙告罪,嘴上則是恨聲道:“陽明後學之風,早就該殺一殺了!”

李坤疑惑不已。

這位顧憲成,路上不是說師從的張淇,同樣學的是心學嗎?

怎麼還喊打喊殺起來了?

一旁的李三才好心解釋了一句:“叔時二十歲之前從張公,二十歲後,師從薛應旗薛公。”

李坤恍然。

這就不奇怪了。

薛應旗是當世名儒,有望擠進杭州賢祠,跟白居易,蘇軾並列受祀的人物。

在儒林之中,尤其南直隸、浙江一帶,聲望昭著。

雖屬南中王門,亦是心學,但卻在十餘年前,突然卻轉向程朱之學。

如今已然是位反對空談良知,提倡務實的儒者了。

顧憲成師從這位,必然受了影響。

不過顧憲成卻搖了搖頭:“與學說無有關係,只是見不慣這個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世道罷了。”

自大禮議後,士大夫便逐漸萎靡不振。

於上。

世宗皇帝貪婪無度,穆宗皇帝懈怠政事,如今的張居正專權凌主,顧憲成從小至今,便感覺到家中往來官宦、士子,越發沉悶壓抑、消極低落。

嚴嵩、高拱、張居正入主內閣之後,攀附首輔、結黨營私之事,一朝比一朝嚴重,整個官場都瀰漫着一股腐朽墮落之氣。

於下。

王守仁這位聖人也逃不過被六經注我的命運,其學說逐漸演變成放蕩不羈的濫觴之態。

自嘉靖以後,一股提倡奢靡、爲所欲爲,所謂“率真自由”的歪風邪氣,不斷僭越着道德人倫。

就如他數年前所說——“如今天下滔滔,上下一切以耳目從事,士習陵遲,禮義廉恥頓然欲盡,吾三人每過語及之,輒相對太息或泣下。”

這種時候,若是還無人衛道,天理何在!?

所以,誇讚皇帝,跟自己成師從的心學還是理學沒有關係。

他只是在誇讚扶揚正學,匡正世風之舉。

要他說,這個程度還不夠。

等他考上進士,步入官場,早晚要好好澄清吏治、美化風俗!

屆時朝官們再也不需要攀附首輔,暢所欲言,也不會因言獲罪。

士林學子不再放浪不羈,整日將仁義道德掛在嘴邊。

那纔是羣賢遍野,衆正盈朝。

不過有李坤在,爲免交淺言深,顧憲成也只是點到爲止。

李三才是從不會讓事情冷場的,很是輕巧接過顧憲成的話:“如今這位陛下,倒是真有一出美化風俗的德行。”

顧憲成好奇扭過頭:“哦?”

李三才笑道:“陛下不僅將慄在庭那廝,貶到了福建做官,還將弇州公王世貞,招在身邊伴隨。”

雖說慄在庭是七品官穿上了紅袍。

但清貴言官跟地方官吏可不一樣。

所謂“六科都給事升轉,內則四品京堂,外則三品參政。蓋外轉以正七得從三,亦仕宦之殊榮,而人多厭薄之。因有官升七級,勢減萬分之語。”

外放升官,都是引以爲恥的。

抱怨一聲勢減萬分就算了,甚至還有氣不過,因此散佈揭帖,辱罵吏部的。

更何況還是吏科——“惟吏科多升京堂”,可不是戲言。

顧憲成聽罷,當即大笑:“這個佞臣,好貶!”

慄在庭在他們這些士子中,跟嚴嵩的形象沒什麼區別。

貶謫?棄市最好!

發泄完一句,顧憲成旋即收斂了神色,追問道:“弇州公入京了?那京城日後,豈不是常有文會?”

王世貞的文會很重要。

是如今士子揚名第二好的途徑。

至於第一嘛。

就是給王世貞投稿,讓其批註一番,如此立馬天下盡知——王錫爵就經常寫文章給王世貞,誇耀子侄兄弟,助其揚名。

更何況王世貞其人,還是天下士子仰慕的對象。

顧憲成立馬將嚴嵩第二拋諸腦後,問起了王世貞的事。

李三才頷首:“有是有,不過弇州公說,爲防耽擱舉子們考業,他準備醞釀一番,在春闈後幾日,邀請天下舉子,開場大的文會。”

盛事啊!

顧憲成聽罷,立馬便在腦海中想到,屆時自己力壓羣雄,萬衆矚目的場景。

不由心潮澎湃。

喃喃道:“也好,如今還有士子未曾入京。春闈後一日,天下的舉子正好齊聚京城,等着放榜,屆時恐怕泰半都要前去共襄盛舉。”

李三才也神色嚮往地點了點。

不愧是弇州公,天下結社第一人,辦文會都會掐這種好時候。

天下舉子齊聚,揚名那纔是真揚名啊!

此番定要好生請教經驗,日後結社,才能辦得風生水起!

李坤則是在一旁若有所思。

文會……什麼時候講究人越多越好了?

以往不都是這些師出名門的子弟專場?什麼時候看過他們這些老舉子?

李坤越想,越是覺得不太對勁。

不過他此行也不是來八卦了,想了還是提起更重要的事:“也不知這一科,能有多少士子能留在京城。”

各科數目不一定,如今是新帝登基之後的第一科,說不得就會多些名額。

這是變相跟李三才打聽。

李三才聽聞,不由笑道:“龍飛首科,自有廣額之舉,禮部已經……”

三人你一言我一語。

逐漸走遠。

只有石橋假山巋然不動,花草樹木風中搖曳。

……

此刻,文華殿內外,已經是百官視線匯聚之地。

伏闕啊!

上一次還是高拱跟馮保鬥法,讓張守約在午門外跪奏。

現在張守約還在道州養老呢。

聽聞張守約整天作詩,感慨仕途不順。

如今這次,十餘名庶吉士、翰林在文華殿外伏闕,事發突然,朝官都還不知道所爲何事。

紛紛佯裝路過,想看個究竟。

文華殿外的空地上。

趙用賢與吳中行等人,已經跪伏了一個時辰。

皇帝和內閣仍然是無動於衷。

哪怕廷議結束,也並未見到皇帝和內閣出面處置。

最不對勁的是,不說派個內臣出來勸導一番,那錦衣衛出面驅趕總要有吧?

結果沒有勸導,連廷杖都沒有。

只有一行人心裡不上不下地跪在文華殿外。

趙用賢以額觸地的姿勢一個時辰了,腿腳還好,就是腰有些不太舒坦。

一陣冷風吹過,又覺冷冽。

身旁的吳中行的聲音傳入耳中。

“廷議結束半晌了,爲何還不見陛下出面?”

他們是廷議前就在這裡跪着的,就是爲了把事情鬧大。

按理說,無論是皇帝,還是內閣,都應該儘快處置,以期消弭影響纔對。

趙用賢埋着頭,身子半點不動,低聲道:“我懷疑,此事陛下並不知情,如今要麼是在瞭解內情,要麼就是大發雷霆商議對策。”

外人也就罷了,他們這些翰林院出來的,多少了解皇帝。

這種事,皇帝八成是要過問的。

同時也有這個聲望越過內閣,接見他們。

這也是他們挑在文華殿伏闕的緣故。

吳中行嘆息道:“是非對錯,一覽無餘,元輔既然剛愎自用,還矇蔽聖聽,我等爲了讓陛下撥亂反正,如此也是逼不得已。”

“畢竟,熊敦樸平白蒙受冤屈,何其無辜?”

有些事,一旦進了流程,就很難自糾了。

要讓上官認錯,那可比登天還難。

但張居正這般做,就別怪他們把事情捅大,讓陛下,讓朝官評評理了。

當然,張居正會不會也是受了矇蔽,就不在他們考慮的範疇內了——必然是故意的!

兩人就跪在地上,以額觸地,說着悄悄話。

趙用賢卻語氣堅定:“無論如何,今日定要爲熊敦樸討個公道。”

吳中行動了動腰,嘟囔道:“還好我着了護膝,跪上一天也不是問題。”

“就是冷了點。”

這話剛說完,就是一陣冷風吹過。

二人齊齊打了一個哆嗦。

趙用賢正要說話。

恰在這時候。

一陣腳步聲,在二人耳中響起。

待辨明是從文華殿內拾級而下時,二人都忍不住露出喜色。

皇帝終於忍不住了!

這次天賜的機會,正好給張居正一點顏色看看。

正這般想着。

“諸位選館、學士,咱家奉陛下的意思而來。”

趙用賢、吳中行,乃至身後十餘庶吉士、翰林,紛紛略微擡頭。

偷摸掃視過去,待看到只有幾名太監打扮的腳後,衆人紛紛皺眉。

皇帝不出面,想派個太監就給他們打發了?

李進見衆人蠢蠢欲動,連忙伸手虛按:“諸位不必起身。”

他笑道:“陛下說,他還要經筵,學業爲重,現下無暇聽諸位傾訴冤情。”

“諸位先等等,陛下下課後,自會召見諸位。”

說罷,他大手一揮。

身後的小太監,各自將手上的大氅一一披在幾位庶吉士、翰林身上。

趙用賢、吳中行一徵。

不約而同愕然道:“李公公……”

李進打斷了二人。

含笑道:“如今天冷了,諸位要將息身子,伏闕這般久,恐怕已然是手腳冰涼。”

“陛下憐惜臣子,特意讓我給諸位加件衣裳。”

趙用賢與吳中行對視一眼,眼中不約而同滿是出乎意料的驚疑。

……

文華殿,經筵課上。

經筵是八月開的秋講,本說至十月初二日免。

但因爲內閣太忙了,停了幾節課,便往後延了半個月。

此時,正在被伏闕的皇帝本人,既沒有勃然大怒,也沒有猶豫不決。

甚至殿內都並未討論外邊伏闕的事,而是在認真上着課。

朱翊鈞正襟危坐,端拱聽訓。

“夫所以古之聖人,當事勢之難,人倫之變,便有個善處的道理。可見子之事親以承祧爲大,以奉養爲小,故必宗祊有託,主祀得人,而後祖宗之神靈可慰,父母之心志可悅也。以孝治天下者,其尚體而推之。”

張居正面色嚴厲,認真看着皇帝,逐字逐句道。

日講官則是做好筆記,放在小皇帝面前。

小皇帝一般看向筆記,一邊仔細傾聽。

不時舉一反三:“先生,朕明白了。”

“就比如,帝堯將兩個女兒嫁給了舜,舜立刻聽從了堯的命令,卻沒有回去與父母商議。”

“舜之所以這樣做,是擔心告訴父母后他們不同意,那麼他就不能娶妻,最終導致無後。”

“告知父母后再娶,是爲了遵從父母的意願,不敢自行決定,這是禮法的基本要求。不告知父母就娶妻,是爲了確保宗族祭祀的延續,不至於無後。”

“舜這是對孝道的靈活運用,也是舜的體而推之!”

“難怪聖人皆言,古今帝王之孝,莫過於舜!”

陶大臨看着這一師一徒,恍若無事地授課聽講,難免心中佩服。

元輔也就罷了,沒想到皇帝也有這份沉凝的心性。

他不着痕跡地看了一眼文華殿外。

伏闕這麼大的事,裡面竟然當沒發生一樣。

外面伏闕一個時辰了吧?

要是知道皇帝還在認認真真做學問,不知道是會欣慰,還是會惱怒?

皇帝舉一反三之後,羣臣紛紛讚頌不已。

陶大臨回過神,連忙也敷衍地讚了一句——誇習慣之後,大家現在都是公式化地誇讚了。

張居正神情更爲含蓄。

只是嚴肅地點了點頭,甚至還告誡皇帝,要戒驕戒躁,穩紮穩打,不要浮躁云云。

朱翊鈞習慣了張居正的嚴酷,多少也明白前身是怎麼變得這麼叛逆的。

不愧是中國式家長。

他微笑頷首應是,開口道:“先生,孟子這話,學生明白了。”

“不過,學生又起了別的疑惑。”

這話一落。

陶大臨悄然後退了一步。

又來了。

如今內閣的二人都是輪流值班,百忙中抽身給皇帝上課。

只因自從皇帝學問日益精進之後,他的疑惑已經不能由日講官輕易回答了——問得太深了,動輒牽扯到儒法根基,國朝命脈。

這也是爲什麼內閣太忙,經筵就要順延。

非張居正、高儀,外人沒資格回答。

張居正更是飽受折磨,深有體悟。

他難得露出勉強的表情,麪皮牽扯了一下,乾巴巴道:“陛下請說。”

朱翊鈞先是起身朝張居正行了一禮。

而後才恭謹道:“先生方纔說,以孝治天下者,其尚體而推之。”

用孝道治理天下的君主,應當身體力行,並推廣孝道。

朱翊鈞頓了頓,好奇道:“請教先生,我朝亦是以孝治天下嗎?”

經筵課上的內容,張居正的話,一般會用《四書直解》,高儀的用《高文端文集》,男主有的是我寫的,有的是縫補的,就不一一解釋引用了。

64.第64章 調和陰陽,用舍行藏145.第144章 徵其質地,推其常變第53章 布帆無恙,萬人空巷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171.說個事情161.第160章 盡是還丹,歷歷堪收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發178.第176章 善騎者墮,運籌帷幄145.第144章 徵其質地,推其常變122.第121章 囊漏貯中,善始善終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72.第71章 方驂並路,納新吐故第6章 暗流涌動140.第139章 懸石程書,事必有初第11章 蚍蜉戴盆,語出驚人128.第127章 望風希指,狸貓換子第17章 軟刀割心,墮溷飄茵78.第77章 懲前毖後,受國之垢第11章 蚍蜉戴盆,語出驚人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75.第74章 榮辱與共,大局爲重120.第119章 急轉直下,心狠手辣71.第70章 好言相勸,猿啼鶴怨145.第144章 徵其質地,推其常變174.第172章 絲絲入扣,光前啓後143.第142章 捰袖揎拳,進退兩難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105.第104章 鹹菜豆腐,三怨成府87.第86章 四季輪轉,任重致遠第35章 獻替可否,無中生有第147章 磨礱淬勵,文武相濟191.第188章 星懸紫極,亂中求治133.第132章 天之驕子,流行坎止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第14章 發個單章第20章 坊間傳聞,異薹同岑73.第72章 興滅繼絕,查漏補缺78.第77章 懲前毖後,受國之垢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第10章 貪腐枉法,日講太甲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87.第86章 四季輪轉,任重致遠67.第67章 廣開言路,豎眉瞋目106.第105章 旗開得勝,嘉謀善政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發第3章 權柄操弄,大局爲重88.第87章 因任授官,心照不宣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第59章 驚雷炸響,摩拳擦掌185.第182章 暑往寒來,蜂蠆起懷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140.第139章 懸石程書,事必有初第51章 三江感言ampampampamp下週三上架72.第71章 方驂並路,納新吐故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100.第99章 比肩隨踵,溘然殂薨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76.第75章 誅心奪志,揆情審勢110.第109章 鼉鳴鱉應,大義滅親134.第133章 犯顏直諫,讀書百遍86.第85章 隨波逐流,降格以求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156.第155章 西學中用,騰蛟起鳳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113.第112章 和平贖買,憑山負海第28章 根據槃互,大戲序幕第39章 當軸處中,各顯神通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120.第119章 急轉直下,心狠手辣98.第97章 懷黃佩紫,越鳧楚乙122.第121章 囊漏貯中,善始善終174.第172章 絲絲入扣,光前啓後174.第172章 絲絲入扣,光前啓後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第17章 軟刀割心,墮溷飄茵168.第167章 犀角燭怪,嚴陣以待第20章 坊間傳聞,異薹同岑171.說個事情66.第66章 德輶如羽,衆擎易舉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114.第113章 花開兩朵,把薪助火182.第180章 爭奇鬥豔,眼花繚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