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首都鋼鐵廠

把玩着手中的轉輪火銃,朱翊鈞擡起頭,笑着問徐光啓:“試用過了嗎?”

“回陛下,這方面臣不懂,試用的事情是由陳公公做的。”徐光啓連忙把身邊的陳矩給讓了出來:“研製新的火銃,陳公公是出了大力氣的。”

看了一樣陳矩,朱翊鈞不禁莞爾,徐光啓這是在給陳矩請功啊!

不說其他的,單單是陳矩能讓徐光啓給自己請功,這就了不得。朱翊鈞點了點頭,將目光轉向陳矩,然後說道:“那你就說說吧!”

陳矩連忙說道:“回陛下,新式的火銃經過武備司的檢測,完全可用。”

“除了這種短銃之外,徐大人還製作了長銃,只不相比起來,短銃更加的好用。當然,長銃比起大明現在的火銃也好用很多。”

“只不過造價方面比較昂貴,是現在火銃的四倍。”

“即便是後續大規模生產,估計也要兩到三倍的造價。”陳矩說到這裡,小心翼翼的說道:“臣以爲現在不宜大規模的生產。”

朱翊鈞點了點頭,他當然知道這玩意不宜大規模的生產。

事實上轉輪式火槍很快就被淘汰了,取代它的正是燧發槍。不過轉輪式火槍也不是沒有高光時刻,德法之戰之中,它們就大展神威。

比起現在的火繩槍,轉輪式火槍更加的適合騎兵。

雖然戚繼光現在有銃騎,可是他們只能算是半個火槍騎兵。火繩槍的特性就決定了火槍騎兵不可能成熟,一旦火繩熄火,騎兵也不可能去點火。

在馬上,操作火繩槍很不方便,但是轉輪式火槍就沒這個缺點。

採用火石打火的轉輪式火槍只需要裝彈射擊就成了,有了轉輪式火槍,火槍騎兵纔算是正式踏上了歷史舞臺。朱翊鈞準備給戚繼光配備一點,試生產有利於改進工藝和研發。

裝配給戚繼光,也有利於他們適應新的槍械。

轉輪式火槍雖然不如燧發槍,但是某些方面與燧發槍也很相似了。一旦以後換裝燧發槍,也可以省去大量的訓練時間。

“那就先試產五千支吧!”朱翊鈞想了想,開口說道。

“是,奴婢遵旨!”陳矩連忙開口說道。

朱翊鈞點了點頭,隨後又說道:“關於燧發槍的事情你讓徐光啓也參與進來吧!相信有了他的參與,肯定能夠大大的提升研究的進度。”

聽到這話,陳矩就有些汗顏了,砸了那麼多錢,花費了這麼長的時間,武備司那邊居然還沒有進展,他都覺得有些丟臉了。

“是,奴婢遵旨!”陳矩連忙答應了一聲。

朱翊鈞點了點頭,事實上他並不太關注火槍的進展,他更關心的是大炮。在這個時代,火炮依舊是主流,在很長時間之內都將是主流。

“膛線的事情做的怎麼樣了?”朱翊鈞看着陳矩,沉聲問道。

自從上一次弄出了坩堝鋼,刻刀就已經不是問題了,那麼火炮的膛線就可以提上日程了。一旦弄出來火炮的膛線,那麼膛線槍就不遠了。

有了刻刀,拉膛線就不再是難事情,鉤刀拉削法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這種方法不但可以給火炮拉膛線,還能給火槍拉膛線,朱翊鈞有一點記得很清楚,這玩意用木質的拉牀就可以了。

早期的美國殖民者,他們就是自己伐木製造拉牀,然後給槍拉膛線的。

如果朱翊鈞沒記錯,現在歐洲那邊就已經有前裝的膛線槍了。只不過裝填很費力氣,士兵往往需要用錘子敲擊送彈棍才能將彈丸裝進槍膛。

射擊速度也因此降低到滑膛槍的三分之一甚至更慢。這麼低的射速,對於軍隊來說是無法容忍的。所以在膛線發明後的兩百年間,線膛槍在軍隊中只是配角,

只不過後來有一個人發明了劃時代的東西,那就是米尼彈。

米尼彈的發明,使得燧發線膛槍有了質的飛躍,朱翊鈞想到這些,不由的想到了清朝抗擊帝國侵略者的事情,他們面對的就是前裝線膛槍。

比起滑膛槍,線膛槍的好處只有一個,那就是能夠進行進精準射擊。

能夠採用三點一線的瞄準方式,不像滑膛槍只能進行火力覆蓋。騎兵面對能夠精準瞄準的線膛槍,結果還用說嗎?

衝上去除了送死之外,根本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

事實上這些東西歐洲現在就有了,朱翊鈞要做的不過是追趕,火器的裝配,朱翊鈞也不是爲了韃子或者野豬皮準備的。

這是朱翊鈞爲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準備的。

朱翊鈞現在需要線膛炮,唯一的原因就是他想在大明皇家水師的戰船上裝備線膛火炮。現在的海戰,火炮爲王。配備了線膛炮的大明皇家水師,肯定會很強。

陳矩聽到朱翊鈞提起膛線,連忙說道:“回陛下,武備司已經開始刻畫膛線了,只不過成功率太低,正在進一步嘗試。”

“同時炮彈也在改進,圓形的炮彈並不適合線膛炮。”

朱翊鈞當然知道圓形的跑到不適膛線炮,點了點頭,朱翊鈞沉聲說道:“很好,繼續做,儘快做出樣品來!”

說完朱翊鈞指了指徐光啓:“讓徐愛卿去給你參謀參謀。”

“是,奴婢遵旨!”陳矩點了點頭,連忙說道。

等到兩個人走了,朱翊鈞嘆了一口氣,什麼都要一步一步來啊!事實上現在朝廷有了錢了,朱翊鈞已經動心思建造一座大型的鍊鋼廠了。

位置當然不用想了,肯定是在石景山,名字就叫首都鋼鐵廠。

那裡在後世就是鋼鐵廠,有密雲優質的鐵礦、門頭溝和石景山以及豐臺的優質煤炭、延慶密雲的優質石灰石等,旁邊的永定河充足的水資源,這都註定了它將是建造鋼鐵廠合適的地方。

就地取材,節省成本,方便運輸,要知道這裡在後世也是大名鼎鼎,它的名字叫做首鋼。

前世的首鋼歷經了很多事情,段祺瑞派人在北京石景山東麓籌建名爲“龍煙鐵礦公司石景山煉廠”(即首鋼的前身),三七年“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者霸佔了石景山煉廠,將其改名爲“石景山鍊鐵所”。

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由國民黨接管後,於四六年改名爲石景山鋼鐵廠。首鋼經歷了北洋軍閥的戰亂、日本侵略者的佔領、國民黨政府的腐敗,三十年的時間,風雨飄揚。

三十年的滄桑歷史,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北京黑色冶金工業的悲慘狀況,是中華民族的屈辱史。

這一世朱翊鈞絕對不會再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他要在那裡建造一座屬於大明的鋼鐵廠,一座註定會永載史冊的鋼鐵廠。

這座鋼鐵廠將爲大明的崛起打下堅實的根基,將會吹響大明崛起的號角,將會成爲讓世界戰慄的存在,爲此,朱翊鈞直接將其定名爲首都鋼鐵廠。

這座鋼鐵廠的建成,大明將會有一個質的飛躍,要知道鋼鐵是工業的基礎。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倒也平靜,朝廷也沒什麼大事情發生,朱翊鈞也難得的清閒了下來。倒是好消息有幾個,宣大總督曾省吾來了奏摺,宣府的軍改完成了。

比起大同,耗時更少,完成的卻更好。

張維賢也給朱翊鈞上了奏摺,說是完成的很順利。

朱翊鈞知道自己是時候調曾省吾回京了,雖然在宣大以西還有固原、甘肅、太原、寧夏幾個軍鎮,可是朱翊鈞暫時不準備在那些地方進行軍改了。

這幾個地方,太原是要改的,但是要等待晉王開藩禁完成之後。

剩下的幾個軍鎮也要改,但是得等到東邊完成了以後。調曾省吾回京,讓他入閣,並且主持軍改事宜,他在宣大的任務算是完成了。

大明這些年的重鎮宣大和薊遼,其他的地方沒那麼重要。

那邊挺穩定,暫時不動最好,朱翊鈞準備近幾年對草原用兵,那薊遼就一定要好好經營。等到曾省吾回京,薊遼軍改也就能提上日程了。

到時會裁汰下來的軍戶也可以招募到城建公司和修路隊那邊去。

要到京城附近還有兩個軍鎮,一個昌平鎮,一個真保鎮,這兩個軍鎮也得改。昌平鎮就在北京的昌平,管轄長城東南起自今蘭州黃河北岸,西北至嘉峪關討賴河一帶,

真保鎮則是駐保定,管轄的長城北起紫荊關,經倒馬關、龍泉關、娘子關、南至故關。

這兩個鎮也得改,加上薊州和遼東,西邊只能先放一放,畢竟鞭長莫及,如果弄出亂子來,不好收拾,除了太原之外,西北朱翊鈞暫時不準備動了。

讓曾省吾回來,那就得有人給曾省吾騰地方。

以曾省吾的資歷,入閣是必然的,關鍵是在六部給他安排一個什麼位置。尚書位置他倒也能做,可是暫時沒有合適的位置給他。

倒是侍郎的位置有好幾個,馬上就能倒出來一個給他了。

朱翊鈞說的就是法紀司那邊了,經過了這段時間的探查,法紀司的進度神速,基本上已經掌握了大部分的證據,就差抓人了。

法紀司。

王家屏看着齊斐遞上來的文書,無奈的嘆了一口去。

雖然在接到案子的那天,王家屏就知道會有這一天,可是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會這麼快。看着一份份擺在自己面前的證據,王家屏擡頭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的齊斐。

吏部侍郎趙德乾,王家屏真的很想拎着對方的脖子問問他,你怎麼想的?

堂堂的吏部侍郎,居然能幹出這種事情來,如果是一兩個人是誣告,或者是誤會,可是這十幾個人,證人證詞一樣不會缺。

那家收錢的古董鋪子問心齋也被查了一個底掉,現在正在進行的三起買賣官職的勾當都被查出來了。在王家屏看着,這不是趙德乾不小心,而是太過肆無忌憚了。

當然了,這裡面肯定有自己這個手下的關係,這是真的出了力了。

“我進宮去請旨!”

半晌,王家屏無奈的嘆了一口氣,然後緩緩的開口說道:“你讓人準備好了,等我拿到了旨意,馬上就動手抓人。”

雖然是吏部侍郎趙德乾的案子,可是這裡面去牽扯的可不光是他一個人。

吏部就不用說了,文選司大大小小的官員肯定掉一大堆,加上參與買官的人,必然又是一大堆,這些人全都得懲處,這都是麻煩。

“是,大人!”齊斐倒是一點都不愁,聽了王家屏的話,恭聲道:“下官這就去安排人手。”

紫禁城,文華殿。

看着王家屏送上來的證詞,朱翊鈞臉一黑,怒氣衝衝的說道:“豈有此理,碩鼠,這就是碩鼠,抓人,全都抓起來。”

“是,陛下,臣這就去辦!”王家屏答應了一聲,然後躬身退了出去。

等到王家屏出去,朱翊鈞臉上的怒氣就緩緩的收斂了。事實上他早就知道這件事情了,不過發怒是自己該有的態度,這個不能錯。

只不過查到吏部侍郎趙德乾,朱翊鈞估計那位吏部老尚書怕是幹不下去了。

這件事情太大了,吏部出了這麼大的紕漏,王國光自然是有責任的。加上王國光的年紀是真的大了,現在辭官也不是什麼不能理解的事情。

只不過讓趙德乾的事情伴隨着老大人辭官,朱翊鈞還是有些不忍心。

不過很快這種不忍心就被朱翊鈞拋到腦後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傳旨給內閣,讓他們擬定一個宣大總督的人選上來。”朱翊鈞看着張鯨,開口說道。

現在的宣大自己要做的事情都做完了,宣大總督這個位子,不用刻意去安排人了,守成之人足夠了。當然了,搗亂的肯定不行。

不過朱翊鈞相信以自己在宣大那邊的安排,想搗亂也不容易。

那邊不光有張維賢在,內務府和大明錢莊在那邊都有人,張誠那個老太監在那邊還沒回來。說起張誠,也是該讓他回來了。

“傳旨給張誠,讓他安排好宣大的事情,回京吧!”朱翊鈞想了想,對張鯨說道。

張鯨連忙躬身道:“是,陛下,老奴這就讓司禮監擬旨。”

第一百五十四章 生產第五十六章 張居正的想法第一百六十七章 算盤第三百一十三章 褒獎第三百六十二章 倭國情報第六章 左通政(首訂一千三加更)第五十二章 不一樣的張思維第一百四十五章 朋黨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成樑請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聽說瓦剌女子甚美?第九十一章 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礪石嶺之戰 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二百零三章 鋼鐵趙廉第三百六十三章 傾全國之力第三百零二章 發第四百三十四章 鼓動豐臣秀次第七十八章 給戚繼光大炮第五十七章 君臣默契第二百六十三章 人生巔峰第十章 俺答汗死了 (首訂2400加更)寫在第一卷結尾之前第一百三十三章 沒人可以和朕做交換第七十三章 軍事情報機構第一百九十五章 安排第四十七章 馬上覓封侯第十九章 錦衣衛在行動 (給推薦票小夥伴加更)第四百零二章 你過來啊!第六十七章 俞大猷之死第四百二十五章 開戰第八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三百八十章 李成樑,你怎麼當的遼東總兵?第四百一十八章 初見成效第二百八十二章 基本操作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排第四百三十二章 大明萬勝第四十九章 理想國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九十章 跑,活着!第七十三章 軍事情報機構第二百五十九章 去三邊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成樑請戰第五十八章 打亂第三百八十九章 炮轟平壤城第三百五十八章 薊州第一百七十一章 這裡咱家說的算 上第四百零九章 漢城之戰 上第四十一章 朕待先生歸來時第二百八十六章 藩王表率第一百零一章 三娘子的堅決第二百七十五章 搜刮錢財第一百九十二章 朝廷要募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二十章 核心利益第八十二章 成了第五十四章 多塔神教第十五章 無所不在的制衡第三百零五章 準備剛一波第四百二十五章 開戰第四十六章 政治正確第三百章 說服第一百二十七章 復套 (第一更)第五十章 馮保之死第六十六章 梨園第四十一章 朕待先生歸來時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安南第六十五章 不能剛正面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壤城下第二十九章 鬧 (宵夜加更)第四百一十八章 初見成效第三百五十三章 亂遼東者努爾哈赤第八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三百章 說服第一百七十五章 告一段落第三百六十八章 驚懼第四百零二章 你過來啊!第三百三十五章 草原風雲 中第四百五十四章 要成爲大帥的男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無語的李成樑第七章 看戲時間第三百三十六章 草原風雲 下第五十七章 君臣默契第三百九十章 打死你第七十章 公私合營第三百一十七章 思考第二百六十五章 野心勃勃申時行第五十一章 馮保之死(續)第四十九章 該朕上場了第三章 內閣大學士第一百三十九章 動起來第四百四十七章 駕臨南京第四百零六章 殖民示範點第二十五章 來龍去脈 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要上奏皇上第三百零八章 皇上知道的很多第三百七十章 舒爾哈齊有女兒嗎第二十九章 鬧 (宵夜加更)第三百零二章 發第八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百七十七章 敲打李成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