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推進

聽了齊斐的話,王家屏嘆了一口氣,顯然這個齊斐今天是非得從自己這裡撈走一個案子了。自己還非得答應不可,不答應自己這個官也就當不下去了。

看着齊斐帶着笑容的臉,王家屏不知道怎麼就升起了一股怒氣。

這股怒氣也不知道是對齊斐,還是對自己,半晌,王家屏舒了一口氣,緩緩的開口說道:“那就從最上面的這個查起,吏部侍郎趙德乾賣官案。”

王家屏這話倒是讓齊斐微微一愣神,隨即站起身子,躬身說道:“謹遵鈞命!”

看着齊斐,王家屏點了點頭說道:“好好查,有什麼進展,第一時間奏報給本官!”說完這句話,王家屏一甩袖子,邁着步子出了房間。

不管王家屏怎麼想,這一次齊斐就是要打響法紀司的名字。

回到自己的值班房,看着等在這裡的自己人,齊斐把手中的文件袋晃了晃,然後開口說道:“大人已經準了咱們一個案子。”

“這裡是案子的資料,我讓人分發給大家。”

“醜話說在前面,如果誰把案子的消息泄露出去,結果我不說大家也知道。”說着齊斐把文件遞給身邊的文書,讓他們開始分發資料。

“你們看着,我說着!”等到資料分完,齊斐開口說道。

見衆人沒有人反對,齊斐才接着說道:“這一次的案子很大,所以所有人都給本官打起精神來,誰要是辦砸了,那別怪本官不講情面。”

“這一次調查的目標是吏部右侍郎趙德乾。”

“這一次案子的爆發點是一個叫做錢和的舉人,他一次喝酒之後跟人吹噓,他不但很快就會點選官員,而且還是直接點選成爲府城的通判。”

在場的人互相看了一眼,眼神都凝重了起來。

大家都是做官的,沒人不知道通判意味着什麼,通判是在州府的長官下掌管糧運、家田、水利和訴訟等事項,對州府的長官有監察的責任。

這樣的位子,別說一個舉人了,即便是進士出身的知縣想要晉升,難度都不是一般的大。錢和一個舉人,他怎麼敢說的如此肯定?

在大明,最大名鼎鼎的舉人官,那就是海瑞了。

海瑞以舉人的身份做官,做的是什麼?福建南屏縣的教諭,錢和如何敢說自己能做通判?即便是下州通判,那也不是他能做的。

當然了,吏部文選司如果真的點選了錢和爲下州通判,從官面上是走得通的。

“經過多方查證,錢和在到了京城之後,曾經在一家古董店花費白銀十五萬兩購買各種古董,出手非常的大方,這家古董店的名字叫做問心齋。”

“經過我們的人查證,這個問心齋的老闆是一個叫做李啓勝的人。”

“這個李啓勝與吏部右侍郎趙德乾沒什麼關係,但是李啓勝的妹妹嫁給了趙德乾的堂弟趙德坤。”說道這裡,齊斐臉色逐漸嚴肅。

“錢和昨天已經拿到了吏部的點選文書,與他說的一樣,下州通判。”

如果說這幾件事情之間沒有關係,那纔是怪事情。這一點在場的人沒人懷疑,趙德乾通過所謂的古董交易來進行賣官。

一個下州通判就賣十五萬兩,當真是大手筆。

等到衆人將消息消化了之後,齊斐繼續說道:“現在開始行動,楊彬,你帶着人秘密抓捕錢和,他明天會離京赴任,你們離遠點在下手。”

“把人抓住之後,秘密羈押起來,然後對他進行審問。”

坐在下面的楊彬站起身子,大聲的說道:“下官遵命。”

“祁連,你帶着人去查問心齋,查清楚這家店鋪的底細,尤其是他們的進貨渠道,查一查他們是否知道古董是假的。”

“咱們的人去問心齋看過了,他們那裡大部分的東西都是假的。”

祁連也站起身子道:“下官遵命!”

齊斐點了點頭,然後開口說道:“蔣禮,派人盯着問心齋,弄清楚每一個去問心齋買東西人的身份,本官要知道他們想要做什麼。”

“是,大人!”蔣禮開口說道。

“王卞,你派人盯着李啓勝,這件事情裡面李啓勝是一個關鍵人物,他必然是承上啓下的人物,盯住他,看他都和什麼人接觸。”

“是,大人,下官明白!”王卞大聲的答道。

齊斐點了點頭,最後總結道:“本官把醜話說在前面,誰要是把手裡面的事情搞砸了,弄差了,走漏了消息,一律嚴懲不貸。”

“是,大人!”衆人齊聲躬身說道。

齊斐點了點頭,然後開口說道:“行動!”

紫禁城,文華殿。

朱翊鈞放下手中的奏摺,看了一眼張鯨,開口問道:“你說法紀司那邊有動靜了?什麼動靜?你知道嗎?”

“回陛下,老奴不知道。”張鯨連忙搖頭。

事實上張鯨是真的不知道,他只是知道法紀司有行動了,這倒是不是什麼意外的事情,京城地面上但凡有點風吹草動,絕對瞞不過東廠。

很多事情只是看東廠想不想知道,顯然法紀司的事情東廠就不能想知道。

如果自己私自探查法紀司的事情,張鯨估計自己得挨收拾,現在自己通報一聲也就完了。皇爺讓自己探查,自己再去做,否則就到此爲止。

“不知道好啊!”朱翊鈞淡淡的感嘆道:“人生在世,難得糊塗。”

“皇爺說的是!”張鯨連忙說道:“奴婢明白。”

朱翊鈞點了點頭:“法紀司的事情就別管了,讓他們自己去做,你這些日子給朕盯着京城地面上,徐德不在,你用點心。”

“順天府的胥吏轉公務員要開始了,別出什麼漏子。”

“海瑞馬上就要就任五城都御史了,他要做的事情你也知道,先讓東廠摸摸底,別到時候兩眼一抹黑,在被人給下了黑手。”

“海瑞都那麼大歲數了,要是被人下了黑手,估計就活不成了。”

聽了朱翊鈞這話,張鯨連忙躬身道:“是,皇爺,老奴明白,回去就安排人手,一定不會誤了海大人的事情,把所有人都盯住了。”

朱翊鈞點了點頭,這點事情讓張鯨去做,自然是沒問題的。

日子一天天的過,朝廷的事情也都在穩步的推進,新作物的推廣也進行的很順利。有了前幾年的推廣,大家對新作物接受起來倒是沒那麼費勁。

畢竟新作物的產量高,大興縣的試驗田的產量也早就傳遍了。

雖然街面上的種子價格有點高,可是還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勳貴和當官的開始種,畢竟他們纔是最瞭解新作物的人。

公務員入住順天府,老舊的胥吏轉任公務員,張國彥進行的井井有條。

不得不說,張國彥做事就是穩重可靠,這些事情交到他的手裡面,不但沒有出問題,而且推進的很快,這個優點別人就比不了。

五城都御史衙門在內閣和吏部的支持下,也建立的差不多了,只等着確認五城都御史的人選,然後衙門就可以掛牌辦公了。

五城提督的人選也有,是朱翊鈞從稅務司調過來的,名字叫做方明。

這個人在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的時候立過大功,升任了稅務司稅役總稅頭,這一次朱翊鈞把他調到了五城提督衙門,任職五城提督。

朱翊鈞看重他,倒不是因爲他以前的功勳,而是因爲這個方明膽大心細,敢做事。

這一點在五城提督衙門尤其重要,如果來了一個軟柿子,那在這個位置上什麼事情也做不出來。畢竟這邊的事情非常多,而且大多都是得罪人的。

稅務司王用汲也從南京趕了回來,江南的官紳一體納糧平靜的完成了,王用汲在南京的任務也就完成了。接下來朝廷在農稅方面,基本上就是維穩和繼續深化。

徐德和趙廉還在東南沿海清查通倭,倒是查了幾家爲富不仁的海商,像甄家那樣的大案子倒是沒有爆出來。

朱翊鈞看着這一段時間的奏報,滿意的點了點頭。

天津港那邊,宋應昌也來了奏摺,造船廠的修建也進入了正軌,預計入秋之前第一個船塢就能建造完畢,造船廠就能嘗試建造第一艘戰艦了。

皇家水師提督殷正茂也來了奏摺,五千水師士卒整訓已經大半年了。

到現在爲止基本上也進入了正軌,戚繼光的侄子戚金表現很好,用殷正茂的話說,戚金深的戚繼光的真傳,無論海戰陸戰都很精通。

對於訓練士卒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是一個難得的人才。

殷正茂在奏摺的最後還請求擴編皇家水師,用殷正茂的話說,五千人完全不夠。現在五千人的整訓完成了,是時候擴編了,這一次擴編的目標是兩萬人。

朱翊鈞想了想就答應了,現在錢糧不是問題。

皇家水師那邊也的確需要人手,一旦船下水了,那就不是一艘兩艘,到時候臨時擴編,肯定是來不及的,現在正是好時機。

宣大那邊也來了奏摺,曾省吾的宣府軍改已經快要進入尾聲了。

土地分配完成了,募兵制也完成了,一切進行的很順利。大同府的商稅也開始徵收了,錢自然是非常的可觀。有內務府帶頭,其他的商人倒也不敢鬧騰。

新的互市,現在叫交易市場,也在進入五月的時候敞開了。

新的商稅也進行了試行,交易稅和營業稅是現在主要的稅額。毛紡廠那邊也一切順利,現在大家都在囤貨,入秋之後毛呢料子和毛線就會開賣。

萬曆十五年,雖然外面紛紛擾擾,可是大明卻一切都按照朱翊鈞的計劃進行的有條不紊。

山西太原,晉王府。

自從得到內閣大學士王錫爵要來晉王府的消息,整個晉王府都在準備。事實上晉王府還是有些害怕的,畢竟朝廷想要開藩禁的消息早就傳開了。

這位內閣大學士王錫爵就是力主開藩禁的,他也因爲開藩禁而入閣的。

這樣一個人物來到晉王府來,說不害怕是假的。對外面,王府風風光光,可是對內,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皇室對藩王的態度可不怎麼好。

朱允炆削藩之後有了靖難之役,永樂皇帝當了皇帝之後,繼續削藩。

在寧王之亂之後,皇上對藩王的限制就更加的嚴重了,到現在這個時候,藩王基本上就是一個擺設,整天混吃等死。

晉王府又是藩王府裡面,非常非常不受待見的支脈。

現在朝廷要開藩禁,王錫爵來太原,擺明了就是要對晉王府動手,晉王府要是不慌,那纔是有鬼了。只不過人爲刀俎,我爲魚肉,徒呼奈何。

這一代的晉王是朱敏淳,按照的大的輩分排行,他是朱翊鈞的侄子。

這位年輕的晉王是萬曆十三年承襲的晉王爵位,到今天也不過一年多一點。年紀也不大,只有十七歲,年紀很小。

他的老子晉惠王朱慎鋷只活了三十九歲,年紀輕輕的就死了。朱慎鋷在嘉靖三十年封輔國將軍,萬曆七年嗣封晉王。朱慎鋷在同年死,諡號晉惠王。

朱敏淳萬曆十三年才成年,承襲了晉王的爵位。

如果詳細的查看晉王的世系表就會發現,晉王一脈斷絕過好幾次,基本上都無子然後早早的就死了。這也反應了藩王生存的一個狀態,整天無所事事,不是煉丹吃藥就是玩女人。

年紀輕輕的身體就垮掉了,要麼無子,要麼早死。

朱敏淳只有十七歲,睡女人就是一把好手,其他就絲毫不擅長,比紈絝子弟和草包還不如。整個人基本上廢了,老爹死得早,成長與母親之手,母子二人相依爲命,王妃李氏對其十分的溺愛。

與李太后對朱翊鈞的嚴加管教不同,朱敏淳的母親李氏異常的溺愛兒子。加上身邊的王府屬官和太監一個勁的想把他給養廢了,他想不廢都難。

在這種情況下,朝廷派了王錫爵來,整個晉王府都慌了神,一下子就沒了主心骨。

朱敏淳雖然年紀不大,也是一個紈絝子弟,可是他也不傻,他知道這一次弄不好自己要完蛋。自己雖然頂着藩王的名頭,可是和京城那位天子,說八竿子打不着有點過,可是也差不多少了。

第三十八章 本朝第一權閹第四百一十一章 軍陣第六十章 大婚下第一百零四章 謀反大案第三百六十六章 資本第三百九十七章 海戰第三十二章 公審第五十章 稅第三百一十八章 皇權下鄉第一百零九章 一顆腦袋四十兩白銀!第三百四十九章 豐臣秀吉告朝鮮國王書第二十二章 神出鬼沒的內廠 (爲舵主“黎勝看好書”加更)第九十二章 打一波埋伏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同新區第三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第三百二十九章 滅 下第四章 風波第二章 給皇帝選秀女吧!第四百五十六章 秦良玉第三百五十五章 北巡第一百九十六章 掃興第二百七十三章 大順天府經濟圈第四百零七章 魚死網破第七十四章 俞大猷罷官第八十三章 申時行和潘晟第四十五章 用五噸炮彈,換下林雲龍!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手榴彈第六十七章 俞大猷之死第二百九十四章 行動 上第二百五十八章 案發第二十二章 乞恩疏第二百零四章 絕望與希望第二百零八章 速度第四百六十三章 拿下第十八章 軍械 (爲投月票的小夥伴加更)第八十章 奪權第二百零八章 速度第六十章 學習使我快樂第十一章 查查看第九十二章 打一波埋伏第一百零九章 一顆腦袋四十兩白銀!第十三章 看法 (保底第一更)第十四章 選妃 (保底第二更)第一百八十九章 自帶光環的男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共除奸黨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明稅務糾察司第四十四章 激化第八十二章 成了第七十九章 大驚喜第二百零五章 熱血沸騰第三百四十三章 貪婪第三百零八章 皇上知道的很多第四百三十五章 服部半藏第一百三十七章 過第十章 師徒第一百五十六章 在行動第二百一十五章 開花結果第一百七十七章 孔家,打錢!第三百四十一章 局勢第七十八章 給戚繼光大炮第三百三十二章 科爾沁美女多第六十七章 俞大猷之死第四百五十一章 好漢第三十五章 張居正的麻煩第二十七章 困局 (下午茶更新)第四十一章 劉守有的選擇第四百零八章 叔侄談話第七十三章 戚繼光第二十八章 奪情第四百章 礪石嶺之戰第四百零八章 叔侄談話第四百零三章 豐臣秀吉第二百七十四章 勸諫第六十三章 潘季馴的震驚第四百六十章 不該來的大明第一百九十八章 年齡第五十四章 多塔神教第二十八章 奪情第八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二百七十八章 貨幣改革第六十九章 種地瞭解下第六十一章 潘季馴和李贄第三十二章 無聲的抗議第三百二十七章 開打第三百五十章 威懾第三百一十五章 地主第三十三章 砸碎枷鎖第三百零三章 生產許可證第三百零一章 蓄勢第十五章 悲歌 (爲打賞書友加更)第四十七章 人選第三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一百七十三章 咱家說了算 下第一百零五章 錢第二十一章 奪威福第三十七章 借人第四百二十九章 德川家康第六十七章 俞大猷之死第二百九十五章 行動 下第九十七章 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