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海瑞的書

孫丕揚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一拍驚堂木,大聲的說道:“帶人犯!”

隨着孫丕揚的話,周家的四個人被壓了上來,全都跪成了一排,孫丕揚一拍驚堂木,大聲的呵斥道:“看看這些,都是爾等的罪證。”說着晃動了一下手中的證詞。

“十六個人的證詞,爾等真是罪不容誅!”

四個人此時已經抖若篩糠了,聽了孫丕揚的話,周倉第一個跪爬了幾步,大聲的說道:“大人,小人知罪,小人願意招供,還請大人從輕發落啊!”

其他三個人都是一愣,這個周倉也招供的太快了吧?

這幾天四個人都分開關着,心裡面也毛毛的,現在聽了周倉這話,也忍不住了,連忙向前跪爬了幾步,大聲的說道:“大人,我等也願意招供啊!”

狠狠的拍了拍驚堂木,孫丕揚大聲的說道:“吵什麼吵,在吵先定你們一個咆哮公堂!”

四個人頓時安靜了下來,全都跪了回去,不在說話了。

“一個個來,周倉,你先說!”孫丕揚看着周倉,大聲的說道。

“是,大人,是,大人,小人是周家的倉房管事,這些年周家的私鹽都經過小人的手。周家的私鹽買賣,大概是十年前開始做大起來來了。”

“起初是十幾萬斤,現在每年大概百萬斤左右。”

“整個河間府的私鹽,基本全都掌握在周家的手裡面,因爲靠着長蘆鹽場,自河間府以北的私鹽,有大部分都是通過周家轉出去的。”

孫丕揚點了點頭,沉聲問道:“那這些轉出去的私鹽,轉到何處去了?”

“回大人,全都轉到河間府錢家了。”周倉也不敢隱瞞,連忙開口說道。

“簽字,畫押!”孫丕揚點了點頭,直接讓旁邊的書吏給周倉簽字畫押。

接下來孫丕揚又接連問了其他三個人,這三個人也分別從各自不同的角度佐證了周倉的話。賬房說了金錢往來,還提供了一本賬冊,是他私下裡面記下來的。

這份證據的出現,在場的人全都不說話了,姚仁吉已經癱倒在地上了。

“大人,這份周家對滄州官吏行賄的賬冊!”差役將一本賬冊遞給了孫丕揚。

孫丕揚點了點頭,打開賬冊,上面排在第一個的就是姚仁吉。從姚仁吉到任開始,周家每年給姚仁吉的賄銀都在增加。從剛到任的一年萬兩,到今年已經增加到了五萬兩。

下面還有滄州其他的大小官吏,從賬冊上看,每年周家花在滄州官吏身上的錢,足足有十幾萬兩。

“還真是有錢啊!”孫丕揚感慨了一句,轉頭看向了姚仁吉,笑着說道:“姚仁吉,你還真是讓本官刮目相看,滄州一年的賦稅纔多少,這麼多錢你也敢拿,你也不怕錢咬了手!”

最後一句話孫丕揚已經是喊出來的,他真沒想到姚仁吉敢拿這麼多錢。

“大人,這些錢並不是全部,長蘆鹽場的鹽場大使是姚仁吉的兄弟姚仁康,每年從長蘆鹽場出的私鹽,姚仁康佔了兩成。事實上,從十幾年開始,周家就不斷的賄賂鹽場大使。”

“收錢辦事的就留下,不收錢,不辦事的,很快就會被調走。”

孫丕揚嘆了一口氣,這麼大的案子,肯定扯到了京城裡面,錢家雖然背靠西寧侯,可是也不可能只靠着西寧侯。本身錢家就是士紳,加上金錢開路,收買一些官員,根本不會費力氣。

“給他們簽字畫押吧!”孫丕揚嘆了一口氣,聲音有些低沉的說道。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經不是孫丕揚能控制的,想壓也壓不下去了。

“來人,把姚仁吉和滄州大小官吏全都壓起來,本官這些日子會坐鎮滄州辦公,一應事宜全都由本官暫爲做主。事情如何處置,本官會上奏朝廷。”

孫丕揚沒有提審周豐,到了這個時候,提審周豐已經沒有意義了。

“王公公,刑千戶,事已至此,長蘆鹽場那邊估計也該亂起來了,兵貴神速,你們也出發吧!”退了堂之後,孫丕揚對王忠和邢尚智說道。

“好,我們兵分兩路,一路抓捕長蘆鹽場大使姚仁康,一路去抓長蘆轉運使餘有光。”

王忠和邢尚智點頭答應,然後兩個人就分頭而去了。

孫丕揚也沒閒着,回到屋子裡面之後就寫了奏摺,將這個案件全都寫了上去,然後讓人快馬入京,現在他需要做的就是等待京城的消息。

案子辦到現在,孫丕揚已經沒辦法在繼續辦下去了。

如果要繼續,那就需要朝廷派出大員,最少也是內閣大學士那個級別的。這一次牽扯到錢家,搬倒錢家,肯定會牽扯到不少朝中的人,說不定還有大員。

事實上孫丕揚是希望到此爲止的,如果真的鬧大了,整個河間府會不穩的。

京城,紫禁城,文華殿。

朱翊鈞坐在龍椅上,打量着面前這個老頭,心裡面不禁感慨,老的厲害啊!

不過以海瑞的生活水平,他能活到七十多歲,還真是不容易,生命力真夠頑強的。這個時代的人,活到七十,那可是古來稀啊!

“皇上,何以如此看臣?”海瑞見朱翊鈞盯着自己,便開口問道。

海瑞的身子很是瘦弱,穿着一身通政使司的官服,顯得有些大,不過老頭的目光倒是很清明。說起話來中氣也還算足,總的來說就是身體還算健康。

“朕早聞愛卿之名,今日見到,自然要仔細看看。”朱翊鈞笑着說道。

“些許名聲,不值一提!”海瑞搖了搖頭,神態認真的說道:“與天下萬民的福祉不起來,算的了什麼。臣前些日子上了奏摺,奏請皇上恢復太祖時的法制,不知皇上可看了?”

朱翊鈞一愣,穿越這麼久了,這還是第一個敢問自己看沒看他奏摺的大臣啊!

要說海瑞不愧是海瑞啊?

“朕看了,而且看過之後思慮良久,幾夜爲睡。”說道這裡,朱翊鈞嘆了一口氣:“朕又何嘗不知道大明的問題,可是很多事情牽一髮而動全身啊!”

海瑞也沉默了,不過他從懷裡面拿出了兩個本書,開口說道:“皇上,這本《興革條例》是臣爲淳安縣令之時,寫下的爲政經驗和百姓民生。這本《督撫憲約》,是臣巡撫順天的時候,寫下的,皇上可以看看。”

第三百一十一章 萬曆十九年第七十八章 給戚繼光大炮第三百一十章 昭儀第六章 登基爲帝第三百三十六章 草原風雲 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銀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朝廷要募兵第十八章 態度第一百八十二章 皇命第七十九章 全面鋪開第三百七十章 舒爾哈齊有女兒嗎第二十四章 來龍去脈 上第十一章 徐渭徐文長 (首訂2700加更)第一百四十四章 文官大團結第三百九十六章 拿下濟州島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出去砍了第七十二章 拉打結合第八十二章 成了第八十四章 招生第三十一章 老狐狸第四百六十五章 婁山關第六十七章 梨園和內廠第一百四十八章 呵斥第十八章 香山夷人第四百一十八章 初見成效第二章 東廠不能交第一百四十章 恩威並施第十五章 無所不在的制衡第二百六十一章 開幹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出去砍了第八十四章 招生第二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四百五十一章 好漢第一百二十四章 吃飯 (第二更)第二十九章 鬧 (宵夜加更)第三百四十八章 無語的李成樑第四十九章 理想國第一百三十一章 專治各種不服第四百五十四章 要成爲大帥的男人第五十二章 章節名被我吃了第四百七十一章 狂飆突進第十六章 長得醜怪誰第七十九章 大驚喜第三百三十三章 戚繼光的想法第二百六十八章 新儒學第三百一十五章 地主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七十二章 這裡咱家說的算 中第一百零五章 錢第三百五十五章 北巡第三百四十七章 繼承你的志向第三百二十九章 滅 下第八十四章 招生第四百三十二章 大明萬勝第三百三十三章 戚繼光的想法第四百四十四章 倭國使團第三百三十四章 草原風雲 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敲打李成樑第九十七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二十一章 銀子第四百二十七章 帝國意志第四十八章 張鯨出京第四十三章 逝去的仁君之夢第七十六章 馬芳第六十七章 梨園和內廠第二章 鹽第一百八十九章 自帶光環的男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在行動第二百章 大明法紀司第四十九章 政治手腕第一百七十六章 文官的圓滑之道第三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十二章 耍賴的孫丕揚 (首訂感謝章節!)第二十二章 乞恩疏第四百零四章 李舜臣第五十四章 波瀾第二十三章 開學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按套路出牌第八十二章 成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謀劃第一百三十九章 動起來第二百八十七章 入冬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翊鈞和戚繼光第八十四章 招生第二十七章 一波剛平第五十二章 試探規則第二十九章 憤怒和慶幸第四百六十一章 進軍第四百一十二章 宇喜多秀家的末日第十五章 學宮第十四章 選妃 (保底第二更)第二百六十九章 請正本清源疏第二十五章 海瑞進京第五十四章 大佬進京第一百二十八章 商標第一百五十章 厚葬第三百七十章 舒爾哈齊有女兒嗎第二百章 大明法紀司第二十八章 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