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朕待先生歸來時

當朱翊鈞的聖駕來到張府門口的時候,張家大大小小的人全都來到了門口迎接。張居正帶着他的兒子站在最前面,隨着太監的喊聲,所有人全都跪在了地上。

朱翊鈞從御輦上下來,邁步走到了張居正的面前,伸手將張居正攙扶了起來。

“先生,節哀!”朱翊鈞先壓低了聲音對張居正說了這句話,然後才轉頭對周圍的人說道:“都平身吧!”說完這句話,朱翊鈞和張居正一起進了張家的正門。

皇上駕臨張府,自然是聲勢浩大,張家自然是榮光無限。

進了大門之後,院子裡面擺放着香案,衆人跪下,太監宣旨,這是朱翊鈞給張家的賞賜。畢竟你來臣子家裡面一趟,如此大張旗鼓的,沒賞賜就說不過去了。

東西賞了一大堆,朱翊鈞又加封了張居正的老爹張文明江陵伯,以伯爵之禮下葬。

這是死後的哀榮,張居正整了整自己衣冠,恭敬的跪在地上,三拜九叩,然後才從太監的手裡面接過了聖旨。這個封賞無論是對張居正,還是對張家,異常的重要。

江陵伯,歷史上是真的有這個爵位的,也是給張家的,只不過給的不是張居正的父親,而是張居正的重孫子張同敞。

崇禎十三年,人們以爲明朝中興在即,但是,大明其實已進入死亡倒計時。崇禎下旨破格起用張居正的長重孫張同敞,任職中書舍人,希望他能夠繼承祖先的光榮傳統。崇禎皇帝召大臣應以張居正爲楷模,爲大明盡忠。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起義軍兵臨北京城,關外清兵趁火打劫,揮師南下。

無論是崇禎皇帝,還是朝堂羣臣,都意識到內憂外患,大明王朝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張居正的後人卻沒有讓崇禎帝失望,國破山河在之際,張居正的長重孫、一介書生張同敞,主動站了出來。

此時崇禎帝已經無兵可用,張同敞請崇禎派自己南下調兵。崇禎帝也對張同敞借張居正的影響力調兵勤王抱有一絲希望,於是照準。

張同敞日夜兼程,可惜他還未召來幾個兵,崇禎帝就已經殉國於煤山了。此後清兵入關,綿延近三個世紀的大明朝就這麼亡了。此時,他明知明朝已然大勢已去,但卻下定決心,決不坐以待斃,要像祖先張居正那樣爲國家做點什麼,無論成敗!

張同敞先是積極幫助南明政權籌劃抗清大業,弘光政權滅亡後,他又趕赴雲南保護永曆帝,誓死抗清。

永曆帝封張同敞爲總督,讓他協調各路兵馬。可實際兵權卻掌握在各路將領手中,大家人心渙散,不聽調遣。張同敞只有寄希望於一腔熱血感動衆人。

因此作戰時,他雖是一介書生,卻總是衝在最先。士氣動搖時,他則安然不動。多少次,他以個人的氣概穩定了軍心,漸漸地,終於贏得了廣大官兵的信任與愛戴。

在堅持抗清了八年之後,也就是永曆五年,清軍攻入廣西,桂林城破。

守城的張同敞被俘,清軍攻入桂林城。叛國降清的定南王孔有德勸降張同敞,張同敞義正言辭,把孔有德賣祖求榮罵得狗血噴頭。孔有德惱羞成怒,當即命人打斷了張同敞的雙臂,並挖掉了他的一隻眼睛。

可張同敞依然怒罵不止,當孔有德得知這位不怕死的明將是張居正的曾孫時,也不免被震懾住了,只好把他先關了起來。

孔有德知道勸降無望了,決定殺。行刑那天,張同敞堅決不肯跪着受刑,他站着看着劊子手,面無懼色。他的頭被砍掉之後,身子卻屹立不倒。

逃至南寧的永曆帝聽說此事後,悲憤至極,遂下令朝廷上下拜祭。對於張同敞,永曆帝念其臨終時還沒有子嗣,特地贈封其爲江陵伯。

明末殉國之人很多,戰死之人很多,與盧象升等人比起來,張同敞名氣沒有那麼大。

可是朱翊鈞前世就很感動,大明如何對張家的,張家又是如何對大明的,在國難之時,多少深受皇恩的人倒戈投降,其中甚至有世代勳貴。

被萬曆皇帝抱負的張家人,在那個時候站了出來,活的轟轟烈烈,死的更是壯烈。

朱翊鈞把江陵伯的爵位給了張居正的父親,雖然不是世襲,只是死後的爵位,也代表朱翊鈞對張居正,對張家的認可。無論張居正奪情之後是否改變,他對大明的初心是沒變的。

他希望這個國家強盛,他對這個國家是有貢獻的。

貪官很多,權臣也很多,可是張居正這樣的權臣卻只有一個。做了權臣的目的是什麼?目的千奇百怪,各種各樣,可是做了權臣卻不惜身改革的,只有張居正。

歷史上的改革者很多,可是改革的權臣卻只有張居正一個。

儀式進行完了,朱翊鈞拉着張居正的手,兩個人一起來到了會客廳。朱翊鈞四下看了看,發現張居正準備的會客室只有一個主座,於是朱翊鈞就不是很滿意。

“張先生,陪朕到張府的花園逛一逛吧!”屋子裡面太憋悶了,朱翊鈞不想在這裡多呆。

張居正一愣,不過還是連忙點頭,陪着朱翊鈞去了張府後院的花園。

深秋的花園自然是萬物凋零,君臣二人一邊走着一邊閒聊,朱翊鈞和張居正說了一些自己學業上的事情,君臣二人之間的氣氛很是融洽。

“到那邊的亭子坐坐吧!”朱翊鈞看到前面有一個亭子,開口說道。

君臣二人一起來到亭子裡面,張鯨拿過一個墊子給朱翊鈞放好,朱翊鈞坐下之後開口說道:“給張先生一個墊子,朕要和張先生好好說說話。”

張鯨又給了張居正放了一個墊子,張居正也坐了下來。

“這些日子委屈先生了!”朱翊鈞看着張居正,然後對身後的張鯨說道:“拿過來給張先生看看!”

聽了朱翊鈞的話,張鯨對着身後的小太監示意了一下,然後就有一個小太假捧着一個盒子走了過來。小太監捧着盒子到了張居正的面前,身後將蓋子打開。

張居正剛剛就疑惑這盒子裡面是什麼,現在探頭一看,頓時一愣,裡面放着的居然是一顆人頭。

“這!”張居正仔細看了看,發現自己並不認識,於是擡起頭看着朱翊鈞,皇上怎麼會帶一顆人頭來呢?

“這個人叫邵方,丹陽人。”朱翊鈞開口解釋道:“就是這個人在京城散播關於先生的謠言,從大街上貼的告示,到張先生的對聯,以及那首諷刺張先生的詩詞,全都是出自此人的手筆。”

張居正一愣,全都是這個人做的?他沒說話,繼續看着朱翊鈞。

“這個人是一個遊俠,也是一個掮客,只不過他做的不是普通的生意,而是官場上的生意。”朱翊鈞指了指張鯨說道:“這件事情還是東廠發現的。”

Wωω▪ тt kǎn▪ ℃ O

“邵方廣撒錢財,爲人謀取官職,謀求升遷,甚至幫着高閣老謀求過起復。”

“對了,他還去找過徐閣老,只不過徐閣老爲人謹慎,以爲他是騙子,將他給趕出了府邸。”說道這裡朱翊鈞看向了張居正:“當然就是這個人重金賄賂了太監陳洪,讓陳洪幫着張居正謀求起復。”

張居正一愣,這個人去找過自己的老師?還幫高拱起復?

高拱起復可以說是張居正親身經歷的事情,這裡面還有他出力的地方,雖然張居正一大半是按照皇上的心思,可是他卻不知道高拱在陳洪那邊使了力氣。

現在想來好像也對,當初就是自己和陳洪幫着高拱起復的。

高拱回來之後就幫着陳洪坐上了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置,甚至爲此不惜壓下了馮保,讓馮保深恨高拱。張居正現在明白高拱爲什麼幫着陳洪了,原來還有這層關係。

張居正再一次轉頭看向了那個裝人頭的盒子,眼中全都是駭然。

“先生也很吃驚吧!”朱翊鈞嘲諷的笑了笑:“朕也很吃驚,這一次先生奪情,這個邵方是出了大力的,還有一個叫田盛的,是邵方的同夥。”

“他們還收買了不少言官彈劾張先生,在外面鼓譟輿論,甚至不惜離間君臣關係,能耐大的很啊!”

張居正轉頭看向了朱翊鈞,又看了看張鯨,張鯨則是面無表情低眉順眼的站在朱翊鈞的身後,彷彿這一切都和他沒什麼關係一樣。不過張居正對張鯨的看重又提升了一個檔次,東廠在張鯨的手裡面,似乎不一樣了。

“東廠那一次大規模的抓人,就是爲了剷除邵方一夥?”張居正恍然大悟的問道。

朱翊鈞點了點頭:“確實如此!”說完之後朱翊鈞又說道:“查到這個邵方之後,朕心裡面就產生了疑問,邵方因爲考成法斷了財路來京城。”

“他利用先生奪情的事情,離間君臣感情,想要先生離開朕的身邊,其他人又爲了什麼呢?”

“於是朕就讓人查了查那些彈劾先生的人,尤其是彈劾先生的學生和同鄉。”說道這裡,朱翊鈞又笑了,只不過那笑容和笑聲之中全都是嘲諷的神色。

張居正心中恍然,怪不得自己的這個皇帝學生這一次把那些人全都下了昭獄,還全都給廷杖死了。

“有的家裡面被清賬出田地的,有好友因爲考成法罷官的,有親戚應爲考成法罷官的。他們想先生離開朕,想着先生的考成法廢掉,想先生的清賬田地進行不下去。”

“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朕這一次算是見識了。先生之策,人人都能看出來對大明的好處,國庫有錢了,朕的內庫有錢了。”

“大明的軍隊能打了,邊患不在了,韃子不敢南顧,這些都是先生的功勞。”

“這些人呢?不過是觸動了他們一點利益,他們做了什麼?離間君臣,攻擊誹謗先生,滿嘴仁義道德,實則無國無君,先生委屈了。”

張居正聽着朱翊鈞的話,身子有些顫抖,眼圈有些發紅。

自己的學生揹着自己做了這麼多的事情,還有如此長進,張居正突然有一種老懷大慰後繼有人的感覺。這些日子委屈,終於在這一刻有人理解了。

這個理解的人,張居正沒想到,但是卻是他最希望的那個人。

“外面流傳着先生的一句感慨‘奸臣嚴嵩尚無學生同鄉彈劾於他,我張居正何至於此’,這句話朕聽到的時候,心如刀割,但又甚是欣慰。”

“嚴嵩於大明何益?巧言媚上,勾結同黨,霍亂天下,怎麼會有人彈劾他?”

“他的學生全都得到了他的提拔,全都得到了他的庇護,無論是貪贓枉法還是升官發財,他們的老師嚴嵩都能護着他們。同鄉呢?嚴嵩對他的同鄉又如何?”

說道這裡朱翊鈞突然激動了起來,大聲的說道:“爲同鄉升官,爲同鄉做靠山,橫行官場,橫徵暴斂,從這方面說起來,嚴嵩真的是一個好老師,同時也造福鄉梓了!”

“先生之功在朕,在大明,在天下黎庶,在千秋史冊。些許非議先生無須在意,恩怨盡時方論定,封疆危日見才難,百姓會記住先生,大明會記住先生,天下會記住先生,青史會爲先生正名。”

“有先生,朕幸甚,有先生,大明幸甚,有先生,天下幸甚。”

說道這裡,朱翊鈞站起身子,整了整衣冠,對着張居正深深一躬。

顫抖着張居正猛然撲倒在了地上,肩膀顫抖,以頭杵地,抽噎着說道:“臣,臣,臣願意爲陛下,爲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看着地上慟哭的張居正,朱翊鈞伸手將張居正攙扶了起來,開口說道:“他們越不想咱們做的,咱們就一定要做的,君臣同心,其利斷金。”

“朕相信先生,朕信任先生,先生也可以信任朕。”

“朕願意看着先生一展心中抱負,願意看着先生富強大明,朕會在京城等着先生歸來。”朱翊鈞開口說道:“待先生歸來日,便是大展宏圖時,朕期待着那一天,朕等着那一天。”

第四百二十四章 開戰第四百零四章 李舜臣第一百零二章 戚繼光之於大明,衛青之於大漢!第十三章 看法 (保底第一更)第四百二十二章 轉折第十九章 錦衣衛在行動 (給推薦票小夥伴加更)第三百六十一章 皇家水師第二十二章 神出鬼沒的內廠 (爲舵主“黎勝看好書”加更)第三百一十一章 萬曆十九年第六十四章 朕言出法隨第二十章 咱們去搶錢吧!第二百八十章 發動全部人手第五十一章 還有這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皇家水師第四十九章 該朕上場了第四十六章 朕之過也第四百五十三章 將與帥第九章 軍權第十九章 錦衣衛在行動 (給推薦票小夥伴加更)第二十八章 馮保慫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萬曆十九年第二百零八章 速度第四百三十五章 服部半藏第六十一章 潘季馴和李贄第三百七十八章 漢城失守第九十章 靠山第二十四章 把兄弟第六十七章 御前演武第四十九章 政治手腕第一百九十八章 年齡第三百二十二章 調兵 上第九十五章 入學第七十九章 大驚喜第一百三十六章 恢復爵位第二十七章 困局 (下午茶更新)第三百四十章 融合第五十一章 馮保之死(續)第五十五章 眼光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買賣第一百三十六章 恢復爵位第一百四十一章 撈一票第九十八章 快刀斬亂麻第三百六十一章 皇家水師第一百九十五章 安排第三百一十四章 殺敵有功第八十五章 公務員考試第六十六章 十年佈局第三百四十二章 興奮的李時珍第一百五十五章 衍聖公府 上第一百三十章 你的節操呢?第一百八十一章 開始第三百四十九章 時代第二百七十八章 貨幣改革第八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八十七章 漩渦第三十九章 勝天半子第二十七章 一波剛平第四百四十七章 駕臨南京第三百四十一章 局勢第六十九章 大動作第四百二十四章 開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同新區第七十五章 警惕第二十八章 奪情第七十一章 任重道遠第一百零七章 打仗就是要花錢第六十一章 潘季馴和李贄第三百一十四章 殺敵有功第一百四十九章 菜鳥東林黨和老狐狸江陵黨第三百章 說服第八十二章 成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齊斐的信念 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謀劃第四百四十四章 倭國使團第二百零三章 鋼鐵趙廉第一百六十四章 本能第二十章 核心利益第四十章 我不上,我就嗶嗶!第三百四十七章 送去給陛下跳舞第二百九十五章 行動 下第九十一章 戰第五十八章 插手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屁拍的震天響第二百二十一章 申時行的選擇第一百四十一章 撈一票第四十九章 政治手腕第二百一十六章 戚繼光在行動第七十章 皇莊種地第四十七章 三堂會審第三百九十三章 戰損第一百四十六章 共除奸黨第三十五章 陰謀第三百八十章 李成樑,你怎麼當的遼東總兵?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壤城下第十九章 準備第一百四十五章 朋黨第二百八十六章 藩王表率第一百二十四章 吃飯 (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一章 謀劃第一百六十六章 官府的能力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