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三舍之法

王賢聽着這個名字就覺得不對,等到在嘴裡唸了兩句,一下子臉色盡失,後退了好幾步,不可置信地道:“你就是李清照?不會把?”

那少女李清照奇道:“怎麼?難道公子知曉奴家之名?”

宋代少女自稱奴家,倒並有它意,不過王賢聽着異常彆扭。

шшш ●TTKΛN ●¢O

他想了想,突然說道:“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個詞是中學時學的如夢令,當時記得老師說過這首詞是李清照早年所寫,他不知道這個早年是哪年,不過此時念叨出來,看一看這個李清照是不是冒牌的,他可不太相信自己一次偶然就碰到了李清照。

李清照,是何等人?後世對她的評價之高,前所未有,稱她爲華夏千餘年最奇奇女子,她的詩好詞好文章好,就連理學家朱熹都有些生氣,堅持認爲她的詩詞不應該是女子所能寫。

她心性豁達,又才思敏捷,不僅詞寫的好,還兼通書、畫之藝,更是對琴笛之音有着非凡造詣,還有各種風雅之技,可以說是一個全才女子。

王賢念出這首如夢令,卻見到李清照驚奇地道:“此曲我兩日前才作,一直未敢示人,王公子你從何得知?”

聽到這話,王賢算是明白自己真的遇到了李清照,他呵呵一笑道:“好曲兒,在下對李姑娘之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真是三生有幸,既然王家與貴府比鄰而居,那也算是天幸,也好讓在下可以見識一下汴京第一才女,不是,應是我大宋第一才女,中華第一才女,在下真是這個……激動不已。”

他滿臉放光,來到大宋朝終於見到一個出名的了,真能讓他不激動,更何況這個名人又在他家隔壁,簡直是天賜之恩,他語無倫次地說着這話,倒是把李清照嚇了一跳,趕忙退後一步。

王賢這時才發現自己太離譜了,忙道:“呃,在下失態了,嗯,在下也要走了,替我轉謝尊父,在下就走了啊。”

他生怕這個李清照把他當成一個不規之人,連忙轉身就走,卻沒看見後面那少女無聲之笑。

這個花園不大,也不繞人,他走了沒多遠,直接到了門口,卻見到有兩個門卒正奇怪地看着他,王賢正想過去解釋一番,卻聽到那門卒道:“你不是昨日醉倒在我家門口的那小孩嗎?老爺今日還問你醒了沒,想不到到現在你才醒。”

王賢聽他們知道此事,更是歡喜,忙道:“在下多謝貴主人的大恩,可是貴主人不在,不能當面謝恩,實屬遺憾至極。”

那門卒和他聊了兩句,聽到這個王賢原來是隔壁王家的人,因醉酒摸錯了門,纔算恍然大悟,王家一向對周圍鄰居挺好,偶爾有些什麼東西也會給兩個過來,所以大家都很熟,聽聞王賢乃是王家之人,他們熱情地和這少年說東說西的,讓王賢無奈至極。

他到現在還是肚子空空,又和這兩個人說了這麼長話,哪裡能忍受,忙道:“在下要先回了,兩位小哥,我等日後再聊。”

他說着便立刻撒腿就走,直接一拐彎就走到了王家門前,這裡並未有門衛看管,他一進去就遇到了王德明。

王德明見到王賢,第一反應就是吃驚,他仔細地看了一下王賢道:“王賢,我正要去大牢看你,想不到你竟真的出來了,走,見父親去,這幾日父親對你好不擔心,每日都要問我你的境況,搞得我也心神不寧,連近幾日的生意也沒心情了,現在你回來就好。”

他說的話很讓人感動,王賢輕輕點頭,隨着王德明一起走進後院,卻見到白牆紅瓦,就像一個月前自己隨着王德明第一次過來時的情景。

走進圓形拱門,王合依然坐在石椅上曬太陽,聽到聲音,就問道:“賢兒回來沒有?”

王賢頓時上前一步道:“父親,我回來了。”

王合一訝,連忙站起身來,卻不料搖搖晃晃的像是站立不穩,王德明和王賢連忙上前一步扶住他,卻被他掙開,又重新坐在石椅上,看着王賢道:“賢兒,你受苦了,這一月以來,我真是不能吃不能喝,老想着賢兒在吃什麼、喝什麼,哎,你在牢裡沒受什麼委屈吧?德明和我說你住的很好,我以爲他騙我呢,哪有牢房還能佈置的很好?定是這不肖子估計哄騙我這老兒的。”

王賢哭笑不得道,但又是很感動地道:“父親,大哥沒騙你,我在牢裡真的挺好,他們看我是小孩子沒有爲難我,你就不要擔心了,你看,我現在不是出來了嗎?”

王德明臉上帶着笑容地道:“父親就是老擔心你,不過現在王賢你回來了,父親也能吃的好、睡的香了,來來,坐下來和我們說一說這麼長時間發生的事情,想必父親也是很想知道。”

王賢正想坐下來把這些日子發生的事情說一下,卻不料自己的肚子卻猛然巨響,他頗爲不好意思地看了看王德明,暗罵自己真是丟人,卻不料王德明和王合對望一眼,皆是呵呵大笑起來。

王德明看了看天道:“已經快到晌午了,我立刻吩咐下人們做飯,算是給王賢慶祝一番。”

他走了後,王賢撿了一些自己在牢中簡單的故事說了幾句,最後說那張大人和老王爺明察秋毫,終於使得案情大白,自己也被釋放,聽得王合大爲讚歎,直說那個張大人就是包青天轉世,而那老王爺就是八賢王,王賢心中暗笑,卻也是滿口稱歎。

就在他們說的起勁的時候,從圓拱門又走進一個人,王賢沒看清楚,還以爲是王德明,卻不料王合大聲道:“你這丫頭又要做甚?小叔回來了,也不上前問安,真是豈有此理!”

王賢一聽這話,便知道進來的是語嫣,他忙轉首,卻見到這個小丫頭輕衣羅裙,臉上帶着笑月地看着自己,不由悻悻道:“語嫣,那日在相國寺出了事,你沒久等吧?”

語嫣哼了一聲道:“沒久等?如何沒有久等,我等到了晚上也沒見你的影子,回來後又被爹爹罵了好長時間,最後才知道你被關到大牢裡去了,還好你又跑出來了,不然爹爹又不會理我了。”

王賢不好意思地道:“只是出了點問題,現在一切都好了。”

語嫣狐疑地看着王賢道:“你沒事吧?這件案子已經結了嗎?”

王賢點頭道:“結案了,案情真相大白,是有兩個盜賊刺殺簡王殿下,碰巧端王也在。”

語嫣道:“難道就這樣了結?那個端王也一點事情都沒有?怎麼會這樣?”

她說的話太奇怪,王賢一愣道:“當然都沒事了,如果有事我怎能站在這裡。”

語嫣“哦”了一聲道:“那你把你坐牢的事情說給我聽吧,聽說發生了好多有趣的事情,就當是說故事吧。”

王賢心裡發汗,說什麼故事?這牢裡單調無比,只能看一些孟子,只有在王府的那些日子還算有趣,知道了一些東西,可是整個案情現在遠遠沒有水落石出,他只能把剛纔對王合說的那些話又重複了一遍。

語嫣奇怪地道:“你是說已經抓住了那兩個盜賊?”

王賢點了點頭,他實在沒力氣說什麼了,現在肚子還鬧騰着呢。

語嫣方想再問,王合卻道:“你這丫頭,小叔尚未吃飯,現在餓的慌,你偏偏有那麼大好奇!若想知道大牢如何,你就親自進去一趟,住上幾天。”

王賢微微一笑道:“父親,莫要怪罪語嫣,對了,我聽老王爺說過三舍法,不知父親知曉與否?”

王合道:“三舍法?莫不是現在又用了此法?那可更好了,王賢,這三舍之法對科舉極爲有利,當然平常人家自然進不了三舍,若是你能求那老王爺幫你補上一個,那可就真是天大喜事了。”

三舍之法乃是王安石提出來的,他認爲科舉考一些詩詞歌賦實在是無用至極,若是能做詩就可爲官,那要官員又是何用?故而他提倡要主考經義和策論,既要明聖人之經,又要懂當代之策,而天下廣博,四海無準,故而他修《三經新義》,以爲標準,又定下了這三舍之法。

這便要士子們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學習經義和策論,被稱爲太學生,平常就住在校舍之中,分上舍、內舍和外舍,外舍便是初學之人,每月有一次小考,每年又有一次大考,而若是優異便可升至內舍或是上舍,上舍之人也分爲三等,若是一等之人便可以直接授予官職,可以說是進入仕途的一條捷徑。

科舉太難了,很多人都想着通過別徑來進入仕途,這個三舍之法就是他們的一個途徑。

可是外人只當這三舍法是條捷徑,卻沒想到比起科舉考場中的殘酷,三舍法一點也不遜色,至現在,太學外舍之人已經有了四千之衆,但每年上舍一等不過兩三人,此等比例雖然比起科舉小了點,但是難度還是相當之大。

王合把這個三舍法稍微說了一下,其實他對這個也不算太過了解,只是因爲對科場關注才知道這個三舍法,然後又高興地道:“賢兒,等過幾天,你就去到太學報名,剛開始入學有一次經義和策論考試,你若進了太學,那一生榮耀便指日可待了!”

他說着便又幻想起王賢一身官袍地走在大街上,嘴巴不由地咧着,讓王賢汗了一把。

王賢不經意轉過頭來,卻見到語嫣站在那裡一動不動,低着頭像是在想着什麼。

第55章 大人物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2節)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3節)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2節)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1節)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6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2節)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4節)第12章 爭吵不斷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4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3節)第125章 煙雨江南第62章 命懸一線第93章 再遇端王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4節)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5節)第152章 戰事又起第20章 大部蒙古(下)第34章 全民皆兵第151章 金陵得失(下)外傳:失蹤之事(六)第45章 終於返家第48章 長大成人(上)第1章 小孩塔布(上)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1節)第33章 大汗合不勒(下)第29章 也算託孤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1節)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4節)第31章 達成交易第157章 周大公子第99章 除夕之夜第61章 居安仁吉第54章 面呈宰相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5節)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5節)第150章 金陵得失(上)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3節)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2節)第151章 金陵得失(下)第129章 書房所思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3節)第55章 大人物第142章 籌糧之法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5節)第47章 宏偉設想(下)第36章 輝煌一箭第6章小孩生病第134章 何謂奸商(第1節)第103章 觀人比武(上)第32章 大汗合不勒(上)外傳:失蹤之事(三)第117章 初臨揚州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4節)第51章 又要遠行第115章 外放江南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2節)第19章 大部蒙古(上)第106章 太學年試第107章 意外之喜第23章 沙暴過境第95章 學正罰站第69章 何爲明教(下)第49章 長大成人(下)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1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3節)第116章 開始南行第81章 魯直南行第38章 說服薩滿(下)第87章 黑夜追蹤(上)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3節)第60章 大相國寺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3節)第52章 初入遼境第33章 大汗合不勒(下)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5節)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2節)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2節)第80章 丹清照人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2節)第34章 全民皆兵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1節)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2節)第46章 宏偉設想(上)第114章 章淳離京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2節)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2節)第124章 沿河而行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2節)第155章 風韻臨人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4節)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4節)第27章 月明之夜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2節)第40章 布和首領第6章小孩生病第35章 慘烈之戰外傳:失蹤之事(一)第1章 小孩塔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