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3節)

夜色安靜,天空只有三兩點星,夜風很盛,樹枝被搖動着。

“虎大哥那邊怎麼樣了?”在金陵城中的一個小矮房之中,突然出現一個低啞的聲音。

“一切順利。”回答他的是另外一個低低的聲音,但有些清脆,顯然是年紀很輕。

那低啞的聲音沉默了一會才道:“這次千萬不能大意,我們動手的規模太大,一旦出了問題,那就牽連到所有弟兄,到時候就只能開戰了。”

“開戰又有什麼好怕的。”突然出現另外一個聲音,極爲粗獷,此時豪情地說道:“我們只要一舉義旗,那四面都會聞風而動,加上百姓們都被欺壓的如此厲害,我們一旦舉事,百姓們正好呼應我們,到時候這金陵城也是一樣會被我們攻破的,指不定大哥你就是這金陵知府了!”

“哼!”那個低啞之聲重重的道:“你最莽撞,又好亂說,如今我們一切都未準備妥當,如何可以起事?這一趟劫糧之事,也是聖王和我們籌劃了好久才定下來的,你別誤了大事!”

“那個聖王?”那粗獷聲不屑地說道:“我早就對呂師囊不滿了,他以爲他是誰啊?就因爲他是原來明王的弟子,就可以自封聖王了?真拿我們這些人不當回事啊。”

“別多說。”那低啞之聲沉默了一下才道:“現在我們精英盡出,爲的就是這事,你可千萬不要擾亂了,等到以後再計較我摩尼教的教內事務!”

那聲音又變得低啞起來道:“林子,你再去聯絡一下其他人,看看怎麼樣了。”

“是!”

黑夜之中,頓時變得寂寥起來,彷彿從沒有過那番聲音一般。

…………

…………

“大人!你可來了!”在一些兵士之中,陸收遠遠的便見到王賢過來,連忙迎了上去,然後帶着哭腔地說道:“大人,這幫歹人太厲害了,我們的守糧兵士們竟然一個都沒有活下來,全部陣亡,十二處糧倉全部空了!”

“嗯,我已經知道了。”王賢臉色極爲陰沉,這時正要說話,卻聽到一個聲音道:“大人,你過來了。”

“明大人,怎麼樣了?”王賢回過頭來,便見到一箇中年人站在後面,他是江寧的通判,叫明鴻,是元豐二年的進士,在朝廷上也做了好幾年的官了,深知政事不論大小不能過問的規矩,所以處處都請示王賢。

明鴻恭聲道:“這十二處的糧倉我們都已經檢查過了,全部空了,而看管糧倉的衛士們沒有一個活口,我已通知諸參將負責把守城門,不放開一人。”

“嗯。”王賢吸了口氣,然後心中有些發毛地想着,這麼大的動靜,會是多麼強大的勢力才能辦到啊?而且這一次十二個糧倉全部出事,顯然是計劃好的,出動了極多的人,而且又是很周密的計劃,能夠有這種力量的勢力,會是誰?

他心中猛然一動,然後緊緊皺起眉頭,低聲道:“陸收,去把朱參將叫過來。”

陸收點了點頭,然後便走開去了。

“明大人,這事極爲重大,千萬不能張揚。”王賢沉聲說道:“這消息我會暗中修書給蔡相公,詢問他的意見,而等到明日,我會開始在全城搜查,你明白嗎?”

“下官明白。”明鴻慎重地點了點頭道:“下官會嚴令諸人,不會泄漏此事!”

王賢點了點頭,然後便擡眼看了看這四周。

夜色被四處的火把照得通明,他一眼就可以看見那空空的糧倉,此時不由地嘆了口氣,隨即就疑惑起來,這些劫糧的人到底是想幹什麼?

他在這走了兩步,便聽到那邊傳來幾聲腳步聲音,隨即就有一個全身盔甲的人走了過來,直接雙手一禮道:“參見大人!”

“朱參將。”王賢沉吟地說道:“這次失糧之事,可以說是前所未有,一旦走漏消息,必然會是朝野震動,我不想那麼快張揚出去,所以只能暗中行事,但是這幫劫糧的歹人們必然要儘快抓住,所以我命令你,從這一刻開始,全城戒嚴,沒有我親手書寫的批准,任何人不得出城!”

“末將明白。”那個朱參將微一抱拳,點頭而言。

王賢沉吟了一下,又道:“從明日開始,你在全城搜查,一旦發現可疑之人,便立刻帶回來,仔細審查!這幾日全城封鎖,除了我親手所寫的書簡可以傳出去以外,所有的信件全部清查!”

朱參將微一點頭道:“末將遵命!”

“嗯,你去吧。”王賢肅然而言,然後轉過身來說道:“明大人,想必你也累了,就回去歇息吧,這件事情等到明日再議,我回去修書一封給蔡公,這件事情非同小可,如果處理不當,你我烏紗難保,還會擾亂金陵百姓,所以要謹慎行事。”

明鴻聞言不由心中一寒,這丟糧之事可以說是千年難遇,如果傳了出去,民心浮動,朝堂之內必然會開始彈劾江寧府的官員,臺諫官一起上,就是皇帝也保不住自己,他連忙說道:“大人,你可要千萬說清楚啊,讓蔡相公幫忙周旋啊。”

“我自有主張,你不用擔心。”王賢點點頭,然後又笑道:“此事雖然難堪,但是今日上午,朝廷下了公告,說與夏國議和,糧草之事暫時不用了,這些糧食本就是從南越所購,朝廷也是不知,所以失糧之事,只要我們不說出去,自然是沒事。”

明鴻聞言一喜道:“如此的話,朝廷也不會降罪於我們了。”

“嗯,不過這件事情還是要知會一下蔡相公。”王賢呵呵一笑道:“你也莫要擔心什麼,蔡相公和我有尚有些交情,此事要儘早告訴他,免得以後捅了出來不好交代。”

明鴻點頭而言道:“是啊,這事的確要讓蔡公知曉。”

王賢呵呵一笑,然後說道:“你就別太憂心了,回去休息吧,陸收,你着人把這些糧倉都包圍起來,暫時不要有什麼動作。”

他輕舒了口氣,然後又擡頭看那天空,有些喃喃地說道:“這種天色,還真是月黑風高,只不過那羣人到底想幹些什麼事情?”

只有那樹枝嘩啦啦的聲音在夜空中散佈着。

第二日天剛剛發亮,整個金陵城就開始被一片肅穆包圍着,大量的兵士們開始在各家酒樓、茶肆、客棧、妓院、賭場、書館等等諸多地方搜查,仔細地盤查着陌生人,而稍有懷疑,便帶到衙門盤問,一時之間,金陵城頓時慌張起來。

而現在城內開始封鎖,只能進來而不能出去,王賢爲了不引起恐慌,特意想了一個理由:金陵城中有契丹奸細,這次是爲了捉拿契丹奸細而來。

他昨晚並未睡好,在書房之中想了半天,然後才把這事原原本本地向蔡京說了一下,最後讓他保守一下其中的秘密,以等待自己把失糧找回來。

只是這一天的搜查並沒有什麼大的收穫,抓回來的人倒是有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平白無故的,王賢本來還親自審問,到了後來,便把這些事情交給了其他人,自己又跑回家中,慢慢地思索此事了。

這很顯然是一件有預謀的事情,但是夜間搶糧的事情不是有預謀就可以完成的,居判斷,最少有六百餘人蔘加了這次行動,分別朝向十二處糧倉,而且是採用伏擊形式,竟然讓消息一點也不泄漏出去,而那些守衛竟全部身死。

只是如此數量多的人,竟然在金陵城中沒有任何頭緒,搜查了整整一天,竟還是找不到什麼蛛絲馬跡,還真讓王賢有些無奈起來。

“大人,外面有一個拉胡琴的人,一直賴在門口拉琴,怎麼趕都趕不走。”朱強這時走了過來,小心翼翼地說道:“那個老頭比較怪,也不說話,就只是在那拉胡琴,我們怎麼趕也趕不走。”

王賢微一皺眉道:“是個乞丐嗎?你們多給點錢,打發他走吧。”

“好像不是乞丐。”朱強遲疑地說道:“他穿的雖然是粗布,但也沒有什麼破舊,而且看樣子也很精神,只是一直待在門外拉胡琴,極爲奇怪。”

“哦?”王賢本還想着失糧之事,聞言心中一動,然後便道:“你把他帶進來,就說我要見他。”

朱強連忙應是,然後就走了出去。

不多久,他便領着一個老人走了進來,這個老人面色紅潤,面帶笑容,卻正是之前見過數面的老者,一直暗中幫助自己,而且又救過自己命的那個老者,洪雅的師伯!

王賢吃驚地站了起來,然後連忙說道:“老伯,你怎麼來了?”

“呵呵,我怎麼不能來。”那老者微微一笑,然後環顧四周,沉吟道:“這裡雖然幽靜,但偏僻了點,要是有人想進來,是易如反掌,你可要小心了。”

王賢微微一愣,見他面上似笑非笑,便連忙說道:“老伯快請坐,朱強,快去倒茶!”

他和那老者分開而坐,然後便連忙說道:“老伯,你是什麼時候來江寧的,也不告訴我一聲。”

“老夫來了一段時間了。”那老者嘆了口氣道:“只不過因爲手頭上事務衆多,不能那麼快與你見面,所以有些耽擱了,沒想到他們竟然開始下手了。”

“他們?”王賢一愣,遲疑地說道:“他們是誰?”

那老者冷笑道:“他們是一羣烏合之衆,不過人數很多,這次動手也不知道是爲了什麼,竟然聯合在一起了。”

王賢聽他話中有話,他雖然奇怪這個老者竟知道昨夜之事,但還是連忙問道:“老伯你認識那些劫糧之人?”

那老者搖頭道:“老夫和他們並不相識,然而老夫卻知道這事定然是他們做的,而且是密謀很久,在你來江寧府之前就已經有動靜了。”

“在我過來之前?”王賢大爲驚訝,不解地說道:“可是這些糧食是在最近兩天運回來的啊,這幫歹人又是如何能夠未卜先知?”

“哼,他們原本不是打着糧倉的注意。”那老者冷笑道:“這些人早在你來金陵之前,便已經涌入城中,所以你現在命令官兵四處搜查,除了讓人恐慌之外,一無所獲!”

王賢道:“我也沒想過就此可以抓到他們,只不過想找出一些蛛絲馬跡出來,好儘快找到那些人。”

“他們的藏身之處非常隱蔽。”那老者重重地說道:“老夫也不知道他們是在哪裡集合的,更何況帶着那麼多的糧食,如此之大的目標怎麼可能會完全隱蔽起來,真是奇怪。”

王賢此時遲疑地說道:“老伯方纔說他們原本不是打糧倉的注意,那他們是打着什麼注意?”

“這個老夫也不知。”那老者微微搖了搖頭道:“他們太過隱蔽,老夫還不是很瞭解。”

王賢不由一呆,有些嘆氣地說道:“這呂師囊還真是有膽量啊,難道還真的想鬧得大亂不成?”

“呂師囊?明教的聖王?”那老者一愣,隨即點頭道:“他雖然也是參與其中,不過這次不只是他,還有很多人。”

王賢遲疑地說道:“他不是明教的聖王嗎?”

“哼,聖王?”那老者不屑地笑了笑道:“他的聖王之位是他自己封的,明教自從十幾年前上一代的明王死了以後,就開始分裂不斷,各個頭領都是互相不服,而且因爲掌管的地方不一樣,都已經形成自己的勢力了,這些年來都是各自爲主,誰也不理會誰,只不多這一次竟然來了如此之多的人,我還真不知道他們到底要做些什麼了。”

第67章 有朋遠來第51章 又要遠行第102章 元夜賞燈第121章 死牢鑰匙第98章 雄心壯志第134章 何謂奸商(第1節)第123章 行動前後第58章 遇上好人第100章 兩幅紙畫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1節)第66章 想的更遠第17章 不見答圖(上)第22章 合不勒(下)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3節)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1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5節)第112章 皇帝大禮(下)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3節)第152章 戰事又起第52章 初入遼境第92章 神秘通道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2節)第12章 爭吵不斷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2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5節)第2章 小孩塔布(下)第69章 何爲明教(下)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1節)第95章 學正罰站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3節)第153章 破局之策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3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4節)第100章 兩幅紙畫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4節)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1節)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4節)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1節)外傳:失蹤之事(四)第34章 全民皆兵第40章 布和首領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3節)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1節)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5節)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1節)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3節)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3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1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2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3節)第89章 文人之論(上)第25章 蒙古大汗(下)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3節)第19章 大部蒙古(上)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1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1節)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2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3節)第21章 合不勒(上)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3節)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1節)第75章 細語嫣然(上)第22章 合不勒(下)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1節)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4節)第118章 四大將(上)第50章 先定後婚第90章 文人之論(下)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4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5節)第13章 自薦西行(上)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1節)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3節)第46章 宏偉設想(上)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3節)第88章 黑夜追蹤(下)第15章 夜宿草原第114章 章淳離京第114章 章淳離京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1節)第104章 觀人比武(下)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2節)第26章 責任誰擔外傳:失蹤之事(五)第98章 雄心壯志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3節)外傳:失蹤之事(九)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4節)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117章 初臨揚州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2節)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1節)第38章 說服薩滿(下)第26章 責任誰擔第57章 逃亡途中第50章 先定後婚外傳:失蹤之事(三)第47章 宏偉設想(下)第28章 大汗遭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