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七十九 替罪羔羊柳成龍

毫無疑問,柳成龍是壬辰之役中朝鮮一方最大的功臣,這一點連明政府也不會否認。

戰後,柳成龍被李昖委以重任,不僅是需要依靠柳成龍的能力將做事,更需要把柳成龍綁在自己這邊,不讓他接觸到光海君,以免李昖自己的權勢受損。

李昖的計劃很不錯,柳成龍在戰後一片狼藉的焦土之上勉勵維持朝鮮政府的存在,逐漸將戰爭的傷痛抹去,在戰爭的焦土上重建家園,並且用自己的威望招攬義軍,改編爲朝鮮政府軍,以彌補戰後朝鮮損失殆盡的正規軍。

有點諷刺的是,朝鮮義軍的戰鬥力遠在那一批正規軍之上,戰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朝鮮政府軍都是以這支義軍爲底子組建的,倭寇的戰火幫着朝鮮政府省去了練兵的費用。

但是朝鮮地小民弱,經濟基礎薄弱,沒有大明那麼強大的抵抗力,所以經濟崩潰是肯定的,柳成龍絞盡腦汁爲朝鮮崩潰的財政續命,又通過一點私人關係從大明對日要求的戰爭賠款裡面要了一杯羹。

每年有十萬兩日本賠償銀會通過駐日明軍送到朝鮮政府手裡,在釜山港交接,駐日明軍總兵吳惟忠負責管理這件事情,他從未私吞過一兩銀子,送到朝鮮人手裡的都是足額的十萬兩銀子,但是能交給柳成龍去運作的銀兩往往只有一半。

王室要錢,損失慘重的兩班要錢,到處都要錢,這十萬兩銀子不過是杯水車薪,不得已之下李昖允許柳成龍私下裡運作賣官的事情,准許將一部分官位拿出來售賣,以彌補財政虧空。

饒是如此,柳成龍還是給朝鮮政府成功續命了。

六年來,朝鮮的國力緩慢恢復,人民日漸安定下來,舔着傷口重建家園,期待着躲在大明羽翼保護之下的美好的明天。

而就在這個檔口,大明國內發生劇變,大明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當年入朝東征主將蕭如薰所建立的大秦。

大明沒了。

大秦建立了。

蕭如薰要求朝鮮改宗向大秦稱臣納貢。

雖然沒有說別的什麼語氣很重的話,但是如果只是淡淡的要求,那更顯決心。

和大明一貫以來也是一樣的。

道德方面實在是繞不過去。

於是李昖只能找柳成龍來問計。

柳成龍當初得知大明國內出現劇變的時候也是驚訝的,但是他相信大明會很快恢復平定,也計劃着出兵的到大明的好感,從而得到更多的援助,結果現在不用了,人家自己來了。

蕭如薰,那個當初和他精誠合作全滅傾朝倭寇的大明將軍,那個戰功赫赫從未打過一場敗仗的可怕的將軍,那個爲人強勢不容置疑他的決定的強勢將軍。

現在這個人成爲了皇帝。

毫無疑問的,朝鮮最好的選擇絕對是立刻向大秦俯首稱臣,得到大秦的保護,說不定還能由此得到更多的一點援助,如果朝鮮和大秦對着幹的話……

別說援助了,估計下一次來的就是大秦的軍隊了。

現在的朝鮮雖然不是最衰弱的時刻,但是也差不多,絕對不可能對抗秦軍,更不要說是對朝鮮地理氣候相當清楚的洞悉了朝鮮虛實的蕭如薰,這是沒有希望的一場戰鬥。

現在蕭如薰還願意將朝鮮納入保護範圍之內,如果朝鮮不識好歹,估計蕭如薰會直接把朝鮮納入統治範圍,設立一個行省!

柳成龍幾乎是立刻就給出了最好的建議——立刻向大秦上表稱臣,獻上賀禮,並且儘快組織使節團隊去北京向大秦皇帝恭賀,把君臣名分定下來,這樣的話大秦就有了保護朝鮮的義務,朝鮮可以繼續存在。

李昖心裡當然也清楚這樣做的必要性,得到消息一天之內他就決定要這樣做了,但是現在朝廷爭議實在是太大,他實在是沒有把握強行通過這個決議,沒有人爲他搖旗吶喊的話,他無能爲力。

柳成龍頓時就明白了李昖的目的。

讓柳成龍做他的替罪羔羊,爲他搖旗吶喊,然後李昖再裝作不情不願的向大秦稱臣,保全朝鮮王室的體面。

柳成龍深深嘆了口氣。

心寒嗎?

不算什麼,作爲一個從政者,這是基本功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要臣做這些事情,臣就必須要做這樣的事情,這本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沒什麼好糾結的。

只是爲了朝鮮付出了那麼多,爲了打贏那場仗嘔心瀝血,幾乎把命給送掉,戰後又嘔心瀝血的在黨爭不斷的大局面下勉勵維持朝政,柳成龍自問自己沒有任何對不起朝鮮政府的地方。

“王上要臣這樣做,臣自然會這樣做,只是事成之後,還請王上允許臣告老還鄉,臣,累了。”

李昖的第一反應是不願意。

那麼得心應手的一個能幹事的官員就這樣放棄怎麼可以?要是柳成龍沒有了,國家政務該讓誰來總領呢?

第二反應就是這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柳成龍固然能幹,但是這件事情之後必然成爲衆矢之的,如果自己繼續任用他,那麼必然會殃及朝鮮王室,這件事情上朝鮮王室必須要保持在一個相對中立的態度上,搖旗吶喊的人是柳成龍,不是朝鮮王室,不是李昖。

沒了柳成龍,滿朝那麼多大臣,總有可以取代他的。

李昖嘆了口氣,低聲說道:“柳先生爲朝鮮付出的,本王不會忘記,本王會讓你風光還鄉的。”

這話一出口,柳成龍的心就沉到了谷底。

“臣,謹遵王上之命。”

柳成龍應下了這個差事,並且十分圓滿的完成了這個任務,他上書大聲疾呼向大秦稱臣的重要性,嚴厲駁斥那些不知所謂的說法,認爲那是在將朝鮮送到戰爭的邊緣。

柳成龍本身屬於南人黨的勢力,在黨爭轉變爲意氣之爭的大前提之下,這當然讓其他朝廷朋黨感到非常惱火,更兼嫉妒柳成龍的功勞和威望,於是他們紛紛集火向柳成龍。

柳成龍被罵得狗血淋頭。

李昖最終免除了柳成龍的職位,將他革職,但是順帶着通過了向大秦稱臣的決議,這個時候,似乎羣臣都不在意了,彷彿他們一開始的目的就是要搞倒柳成龍一般。

這就很尷尬了。

不過,這並未出乎李昖的預料,李昖順利度過了這次的政治危機,向大秦送上了賀表,展現了稱臣的決心,並且表示願意向大秦皇帝朝拜,送上貢品。

消息迅速往北京傳遞,而在這個時候,蕭如薰可沒心思關注朝鮮,他的精力都在設宴款待西北諸將和西北兩位投誠文官身上。

三百八十六 政治動物五百九十六 三生有幸十七 激戰平虜城(上)六百九十九 殺心五百一十三 督戰與逃兵三百零九 龍鳳胎(下)一千零五十三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三百五十三 劇烈的碰撞七百五十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一千二百一十六 他就是這樣一個果決的人一千零二十三 不安的努爾哈赤八百八十五 沈一貫的請帖九百四十四 你就是太聰明瞭一千一百七十五 他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九百九十五 過猶不及一千三百三十 召方從哲入京覲見二百七十三 決然的母子(上)四十二 兔死狐悲九百零九 皇帝結婚一千一百一十二 宣戰詔書七百二十一 皇帝與秦國公八十七 戰爭財一百八十一 倭寇水師全滅六百一十九 青史留名與遺臭萬年一千二百六十四 沐家認慫七百七十五 無法預料的事情一千三百零二 皇帝即國家四百五十五 煥然一新的水師一千一百三十一 有何臉面去見列祖列宗啊!九百三十六 還請陛下重登大寶一千零二十 大變革與肅清朝堂九百零七 衍聖公一千一百四十六 治蝗(下)一千二百零七 售賣軍火一千零三十二 努爾哈赤成功了八百八十 不一樣的鉛彈四百八十四 梅國楨借糧(下)八十三 沈惟敬出使平壤一千一百二十二 大秦的火炮天下無敵一千一百五十九 勇士一千一百一十三 先下手爲強九百四十一 大明還有如此多的忠臣良將九百零三 強幹弱枝一千一百三十七 於事無補四百二十 莫不是呂宋島上的佛朗機人得罪了蕭鎮南?二百一十三 豐臣秀吉追上了織田信長的步伐二百四十 三方會談(上)九百一十六 毒酒十四 武官的困境五百零九 陰狠的套路七十二 癡兒啊!八百九十九 滿分三百七十二 大明重回南洋七百九十三 直達緬甸九百七十一 貳臣石星一百七十九 這仗打的值六百四十五 絕對不會背叛投敵的人三百三十六 火器狂人蕭如薰一千一百零五 心裡沒底的楊應龍九百二十四 你們是要造反嗎?!一百七十六 崩潰的宗氏一千一百五十九 勇士八百三十 爲難的李化龍一千三百二十九 大秦的百姓還遠遠沒有過上好日子一百三十二 血戰碧蹄館(一)一千二百二十三 城內爆炸了一百一十四 九世猶可以復仇乎?四百三十一 興師問罪(四)三百七十一 大勝二百三十九 蕭如薰召開三方會談二百二十三 特殊的軍隊七百六十四 蕭總督,陛下有請三百五十三 劇烈的碰撞四百零九 條件(下)八百 絕不反悔!五百八十六 掌舵者一千二百九十五 科爾沁的臣服四百一十五 忘掉天主的總督九百零五 黑鳩一百五十 錦衣衛出動四百三十四 喪心病狂(下)一百一十七 強襲開城(下)一千二百二十一 去與留五百一十八 將大明的未來奪回來!十二 煩躁的哱雲四百六十七 陳龍正的憂慮一百四十五 德川家康的議案七百九十一 再遇陳龍正一千一百四十九 強弩之末(上)四百零五 利瑪竇忽然爲自己的前途和命運擔憂了起來二百七十七 救火隊員李太后(下)一千二百六十九 萬念俱灰的袁黃一千零四十一 絕望的褚英二百九十四 踏青野炊四百六十二 海戰結束六百二十三 多謝總督!二百七十五 凡人的悲哀一百零三 伏擊一百五十九 燈火闌珊處(五更)一千零六十三 平壤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