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 後悔的李成樑(下)

什麼叫武備廢弛?

武器裝備方面,長槍和軍刀長時間不用,更不會保養,鐵生鏽,木柄爛掉,完全不可用,弓弩也是幾乎完全廢掉,弓弦失去彈性不能用卻不及時更換,木質長弓腐爛也不更新換代。

火器生鏽的生鏽腐爛的腐爛,有些看上去好好的,一開槍就炸膛,火炮更是如此,看上去是嶄新可用的,湊近一看——不忍直視!

戚繼光時代一度發揚光大的戰車部隊,那些戰車因爲許久不用,木質部分完全腐爛,上面來人檢查的時候,將官就往上塗抹一點油漆好應付一下,實際上一碰就爛,完全不能用。

士兵沒有訓練,老爺兵,兵油子,腳底抹油的市井滑頭大量充斥在京營裡面,真正有戰鬥力的大概只有各路將官身邊的衛士,加起來還不知道有沒有一萬人。

各路將官又是何許人也?

那都是土木堡之變以後被剝奪了軍事實權的勳貴、世襲武將的後代們,一個個的油腔滑調油嘴滑舌,吃喝玩樂比誰都精通,上馬試試斤兩,一個個的抱着馬脖子就痛哭失聲。

爲什麼不整頓?

潛規則啊,你們文官把武將的軍權給剝奪了,難道還不給點東西補償?

京營就是補償的東西,給那些勳貴子弟和世襲軍官們吃空餉做補償的,這家吃一點,那家吃一點,大家分分吃了,當然這些是不夠的,到處經商開店也是必需的。

因此抵制商業稅收的不僅僅是文官,還有各路勳貴大佬,這些人雖然沒什麼實際權力,但是底蘊深厚,勢力盤根錯節,你動一家就是和整個京師的武勳世家們作對,必將引起強勢反彈。

九邊的存在削弱了京營腐敗的表象,可是一旦九邊的某一處被突破,北虜兵鋒直指京師的時候,需要京營發揮保護作用的時候,京營的問題就成了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沒辦法,還能怎麼辦?

趕快招募一批新兵,隨便給個兵器,然後裝模作樣操練一下,上戰場送死去吧!

明京營的腐敗程度已經超過了宋禁軍的腐敗程度,宋禁軍雖然腐敗雖然慫雖然不敢打雖然一觸即潰,但是人數起碼還有幾十萬,還能裝裝樣子,還能給人一點安全感,明京營是連人都沒有。

誰也不知道京營被吃空餉到了什麼地步,怕是各家都不知道其他各家吃空餉的情況,彙總起來,那個樣子絕對觸目驚心。

李成樑就屬於勳貴,雖然是新勳貴,沒能參與到京營分贓裡面,可是京營的實際情況他知道個八九不離十,所以,在場沒有比他更清楚帶這幫老爺兵上戰場的下場是怎麼樣的了,但是要命的地方就在於,他不能說。

他不能說!

雖然他靠攏文臣,和那些勳貴尿不到一個壺裡面,但是他也不能說,因爲勳貴拿好處的同時,文官從大佬到小蝦米也有不少人拿了空餉的好處。

不誇張地說,半個朝廷的人都拿過空餉的分紅,他要是敢說出來,敢斷人財路,敢讓皇帝知道真相,別說他李成樑,就是徐達復生都能給那些人活撕了。

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不共戴天之仇,那真不是說說玩玩的,你罵人家可以人,罵人家全家都能忍,但是你要是奪了人的財路,人立馬和你拼命,這樣的事情又不是很稀罕的事情。

李成樑是猛,但是他敢和半個朝廷的人對着幹?張居正那麼猛的人都不敢對勳貴下手,看着京營的情況只能乾瞪眼,只能一點點來,更何況他李成樑?

可是這個兩難的問題就出現了,皇帝要他帶京營打仗,可待京營打仗的結果絕對不是什麼好結果,李成樑縱使有通天之能,但是也絕對無法在短時間內把兵油子帶成勇猛善戰的士兵。

別說李成樑,戚繼光那麼會練兵的人,當初面對東南衛所那幫兵油子,他滿懷信心的訓練一通之後,雄赳赳氣昂昂的帶上戰場,自己親自帶頭衝鋒,當先射殺一名倭酋,照理來說應該是士氣大振軍隊奮勇爭先大破倭寇的結局。

結果他衝着衝着發現不對勁,一回頭,得,老爺兵們朝着和他相反的方向『衝鋒』去了,他差點被幹掉。

最後沒辦法才跑到義烏去招募新兵,練出了戚家軍,後來寫兵書的時候還念念不忘告誡後人,說市井之人刁鑽油滑之人是不能招募進軍隊的。

鐵杵能磨成針,木棒只能磨成牙籤,材料不對,工匠的手再巧也沒用。

可李成樑現在是有苦不能說,他悄悄的掃了一眼其餘幾位大佬,幾位大佬都用很詭異的眼神看着李成樑,這意思是再明白不過了。

你一句話,咱們大家可都有人頭落地的風險,你讓大家人頭落地,大家會在人頭落地之前讓你滿門死絕,這不是玩笑,注意,這不是玩笑。

七十歲的老將心裡直打顫,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分量,試試自己的斤兩,感覺自己還是硬着頭皮被坑死算了,至少能保住兒子和家族的地位,那就夠了,要是上蒼保佑,讓自己沒有遭遇到蒙古人就結束這場戰爭,那就最好不過了。

退一萬步說,能在遭遇蒙古人之前讓李如鬆帶兵趕過來,那也就不錯了,不祈求了。

“陛下,老臣以爲,這樣的安排是妥當的,只是,各鎮兵馬和京營大多是步卒,面對蒙古騎兵之時,守關作戰還能應付,出城野戰追剿敵軍卻是難以奏效,是以應當讓李如鬆所部騎兵加快速度趕來,迅速投入戰鬥,方能與蒙古人對抗。”

李成樑只能帶着鐐銬跳舞,在自己能夠做到的範圍之內,最大程度的爭取自己的一線生機。

他現在也是悔的腸子都青了,早就知道出事的話肯定和京營有關,知道京營那個大坑的話,他就是裝病都不會邁出家門一步,現在好了,騎虎難下了,只能硬着頭皮上了,弄不好,這條老命就要交代在這羣老爺兵手上。

可憐我李成樑半生英雄,到老卻要如此窩囊的死在這些老爺兵手上,難道,這真的是上天的報應嗎?報應我殺戮過甚嗎?

朱翊鈞聽不到李成樑的心聲,也看不出李成樑隱藏在眼眸深處的悲哀。

他覺得有京營大軍出動,有李成樑這樣老成持重的老將和柴國柱這樣壯年敢戰之將的配合,就算不能擊潰蒙古人,起碼能在平型關失陷的前提下鎮守住紫荊關,保護京城。

大概,可以吧?

一千一百一十八 全軍覆沒六百四十六 做戲就要做全套三百二十六 利瑪竇的見面禮九百七十 彈冠相慶的前明舊臣九百零九 皇帝結婚七百五十三 緊急協議七十八 苦澀的努爾哈赤一千二百一十五 並沒有什麼卵用一千零四十八 鬥志昂揚的建州三百四十六 焦土三百五十六 夜襲(一)八百八十九 批評與期許六百三十二 解救大同城九百五十八 我就不再追究了一千一百七十六 秦軍改組計劃和北伐五年計劃三百六十四 大決戰一千一百一十五 崩潰的楊軍一千一百七十七 百僚未起朕先起(上)一千零七十四 必死之局五百三十六 他們可以向南來,我們亦能往北去四百六十七 陳龍正的憂慮一千三百一十一 他只是皇帝(上)一千一百八十五 兩全之策一千一百三十七 於事無補一百四十二 淪爲鬼域的漢城五百四十七 爲了活命(上)一千零二十 大變革與肅清朝堂七百七十九 口出粗鄙之語的傻子六百七十四 討伐洞武遺民(下)四百三十六 天誅(下)四百零一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六百零九 省錢政府六百四十三 爲敵(上)七十六 隱藏於歷史之中的細節五百九十五 免貴姓蕭七百三十一 嘴炮天團的逆襲(下)七百八十七 良知(上)四百零九 條件(下)八百八十四 安祿山與郭子儀五百四十三 被扭轉的戰局七百七十一 爲了四郎,去死吧!二百四十三 不能和背主之賊共存於世一千零七十六 斷尾求生二百七十六 救火隊員李太后(上)五百零三 我雖文弱,卻不怕死七百三十八 老首輔,你過時了一千二百一十八 石田三成成爲了第一個覺悟的人八百三十四 亡國之根六十三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八百一十四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八百二十八 吳下阿蒙一千一百九十 永遠懷疑一千一百七十三 前田利家覺得頭疼不已九百七十三 興亡一千零五十三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百三十 吳惟忠出動一千一百一十九 五司七姓的機會九百零七 衍聖公八百七十五 心臟(上)三百 翁婿夜話(上)一千零六十三 平壤的災難八百一十二 國家安泰,繁榮昌盛一百八十 高薪養廉?一千一百一十三 先下手爲強九百二十八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一千二百六十七 大忌諱一千一百一十二 宣戰詔書二百二十一 爭分奪秒十九 著力兔來援一千零四十五 幫褚英奪權一千二百三十九 岌岌可危的暹羅三十四 準!一千二百八十五 藩屬國動向(下)一千零七十四 必死之局八百零九 拖出去,斬了一百八十八 豐臣秀吉的死期即將到來六百三十九 願你永遠不要適應七百四十二 事關生死的大事二百九十九 老丈人駕臨六百零二 去去就來八百一十七 兩軍對陣(上)一百七十一 熱鬧的釜山與風平浪靜的對馬一千三百六十一 蕭如薰的託付一千一百六十三 被動的等待七百四十二 事關生死的大事八百九十九 滿分四百四十五 無奈的趙志皋九百零一 螳臂當車一千三百二十二 血吸蟲之患(上)四百二十七 不願離開的大戶九百六十六 後路一千一百五十一 宋承恩的投桃報李一千零六 法蘭西的意外之喜八百八十九 批評與期許五十七 蕭如薰縱論朝戰(下)一千一百二十二 大秦的火炮天下無敵九百四十 反派與正派六 備敵一千一百三十三 磨刀不誤砍柴工九百九十四 吳惟忠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