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七十一 德川家康善於隱忍

隆武二年二月十八日。

肥前國松浦郡名護屋城,德川家康正在召開新一年度的財政會議和政務會議,回顧過往,展望未來,發佈新的一年裡大家需要做的事情和達成的目標。

自從那場驚世之戰已經過去七年了,距離日本被三分也過去七年了,距離德川家康離開自己的家鄉、被強迫分封到西日本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也有七年了。

今年,德川家康就要五十七歲了,他已經感覺到身體大不如前,精力也大不如前了。

當年那場戰爭結束之後,他和他的家臣們還有聯盟的大名們被當時威壓日本的明將蕭如薰強行遷徙到了西日本來,在這裡紮根生存,佔據了日本國三分之一的土地,另外的三分之二則在豐臣氏的手裡。

原本,他是打算一舉襲破豐臣氏主宰日本,進而和大明議和,把和平帶回日本,但是事與願違,豐臣氏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前田利家和石田三成的支持下,重新站穩了腳跟,就在京都。

京都是日本數百年以來的首都,不僅有強大的政治底蘊,還有大義名分,以及那位雖然沒有實權卻依然被天下人認可的“天皇”。

戰國時代,各地諸侯最大的願望就是“上京”,得到天皇和朝廷的認同,取得徵夷大將軍的職位名分,然後開幕府,治理天下,成爲實際上的日本主宰,就和當年的豐臣秀吉一樣。

豐臣秀吉雖然死了,但是豐臣氏還在,在豐臣秀次的統領下,豐臣氏在京都重新屹立起來。

前田氏和石田三成顯然都是支持豐臣氏的。

石田三成雖然不討人喜歡,但是前田利家的威望很大,只要他在,豐臣秀吉的近***與尾張派系就能維持基礎的合作,豐臣氏的殘餘勢力依然比德川家康要大。

更兼德川家康殺死豐臣秀吉的恥辱和仇恨,很多大名即使內部有矛盾,可是對抗德川家康的時候一定會站在一起一致對外,這樣的話,德川家康就將永遠被壓制在西日本動彈不得。

但是這並不是全都是壞事,蕭如薰將略微殘破的西日本封給德川家康並不都是壞事,否則德川家康也不會那樣接受。

西日本的確遭到了戰爭的摧殘,但是這也方便德川家康迅速整理好內政,重新分封,快速穩定人心,建立起有效的統治,與此同時,西日本有傳統意義上比較強大的海上優勢。

豐臣氏殘餘的水上力量被德川家康全部得到,他得以在戰後一年就組織了很多次的海上商船隊南下東南亞地區和大大小小的國家部落做生意,賺取錢財,增加收入,修復殘破的西日本。

比起東日本內部更爲嚴重的內部紛爭,西日本內部的紛爭則更小,更有利於對外發展而不是對內消耗。

德川家康維持了最大的領土和最大的利益,得以發展成西日本最大最強的勢力,有絕對的主導能力。

而豐臣秀次則沒有,豐臣氏爲了收攏人心,彌補一些大名的損失,不僅沒有得到什麼,還把原先被豐臣秀吉納入手中的領地分封出去了一些,本家實力大爲縮減。

可以說,如果沒有前田家和其他一衆大小諸侯的拱衛,德川家康根本不懼怕豐臣秀次,但是爲難的就是那羣大小諸侯,雖然矛盾重重,可是對待他德川家康卻是一貫的厭惡和反感,無法調和。

當然豐臣氏的勢力也不好過就是了。

前田利家威望大輩份高,戰後全靠他主持豐臣氏的大局。

政務上軍務上,沒有他的協作和支持,豐臣秀次基本上不能做成任何事情,因爲最早支持他的那批大名基本上都被蕭如薰在朝鮮幹掉了。

包括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長這些深受豐臣秀吉倚重的大名都死的很慘,豐臣秀次自己的家臣團勢力還比較小,還不能成爲他的全部依仗。

石田三成又是個容易吸仇恨的大棒槌,沒有前田利家劇中調和,還真的不好說豐臣氏會不會分崩離析。

前田利家還真的是豐臣一方不可或缺的一人。

他不僅要恢復豐臣氏的實力,還要竭盡全力的調節尾張派系和近***之間的矛盾,還要對內部進行實力上的恢復和積攢,以備將來一定會發生的統一戰爭。

分身乏術,對他的壽命不是什麼好事。

因此在這七年內,德川家康能明顯的感覺出豐臣氏內部發展的緩慢和前田利家的衰老加速。

德川家康善於隱忍,這和他小時候的經歷不無關係,一個善於隱忍的人是不會輕易躁動起來做一些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情的,殺掉豐臣秀吉已經消耗了他積攢數十年的躁動,短時間內他是不可能躁動起來的。

所以他默默的發展自己,以便採取牢固的守勢,一邊等待着前田利家的死亡和豐臣氏內部的矛盾白熱化。

對於隱忍,他已經習慣了,就如同習慣吃飯喝水呼吸睡覺一樣習慣。

他一直以來也都在隱忍,當然隱忍也並不一定全是好處。

就像之前他隱忍着隱忍着,不過他還沒有忍到前田利家的死亡,卻等到了壓在他們雙方頭上的大明王朝發生內亂的消息。

蕭如薰奉天北伐的消息一個月以後就被身在名護屋城消息靈通的德川家康知道了,他對此非常震驚,但是卻並不意外。

在他看來,軍方和朝廷產生矛盾是一定的,掌握軍隊才能擁有實力,軍隊纔是根本,蕭如薰名氣那麼大,那麼能打,朝廷肯定會懷疑他,猜忌他,於是把他給逼反了。

這對日本來說可是一個超大的好消息啊,有了蕭如薰的大明威壓天下,但是失去了蕭如薰的大明就會大大喪失對外的威懾力,到時候處在內亂之中的大明一定無暇關注日本,那個時候,就是他出兵石見奪回石見進而問鼎天下的機會!

他自然不認爲大明會被蕭如薰打敗,蕭如薰戰敗被殺是一定的,大明的勢力到時候一定會遭到巨大的損害,等蕭如薰的死訊傳來,就是他動手之時!

當然了,一個月以後,他發現豐臣氏也採取了和他一樣的對策,在石見地區派駐了兵馬,監視石見方向明軍的動向。

就算蕭如薰死了,但是吳惟忠一樣是威名赫赫的,他手下的一萬多軍隊也不是易與之輩。

要是小看了他們,陰溝裡翻船也不是沒有可能,當年明軍的戰鬥力給他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這些忌憚的存在讓他們更加小心謹慎的面對着明軍,小心謹慎的探聽着明朝內戰的消息,但是內戰的走向卻越來越讓他們舉得奇怪,覺得情況不太對勁。

蕭如薰越打越強,明政府軍越大越糟糕,到最後,不過半年的時間,蕭如薰居然打入了北京,還……還稱帝了!

七百二十六 在危機中尋找機遇三百三十九 再會袁黃六百九十一 袁黃的擔憂(上)一千二百三十七 大秦的文明五百零七 平型關失守七百九十二 十萬火急二百四十四 一切遂成定局一千一百七十九 韓擢抵播州四百一十 合作(上)六百一十三 進兵計劃九十七 炮打牡丹峰七百六十七 沈一貫!你想造反是不是?一百四十四 不安的宇喜多秀家一千一百三十一 有何臉面去見列祖列宗啊!八百七十一 李汶堅持自己的判斷三百五十六 皇帝的復甦五百三十八 縱馬奔馳的李如鬆六百二十一 開始吧一千二百三十九 岌岌可危的暹羅一千一百四十二 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三百四十四 王的抉擇(上)八百六十 麻威下定決心要在漢中和李汶決一死戰四十四 一切都將見分曉五百零九 陰狠的套路三十二 炸城牆?!四百零八 條件(上)九百三十九 劉黃裳開城四百三十六 天誅(下)一千零一十九 軍隊的忠誠一千零三十三 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九百八十九 大有可期一千二百七十 我就是王法一千三百五十七 一路逃,一路死,一路血一千零九十 憫農八百一十一 後悔的劉黃裳三百四十四 王的抉擇(上)六百一十 敢不敢?三百九十 萬曆二十二年年末二百四十七 議功九百九十二 注音(上)二百三十九 蕭如薰召開三方會談一千二百七十一 你這朝廷,盡是些魑魅魍魎!七百一十四 亂臣賊子三百四十五 王的抉擇(下)三百八十四 朱翊鈞的韜光養晦一千一百七十四 秦軍改組八百二十一 特殊且大膽的想法一千一百四十六 治蝗(下)一百二十六 利益驅動的猛獸五百八十三 皇權危機八百零七 目標,會師南京!一千一百一十六 直取婁山關九百二十九 完全不同的道路五百八十八 沈一貫的邀請六百一十三 進兵計劃四百九十六 朱翊鈞感受到了濃濃的危機感七百四十九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一百二十九 碧蹄館遭遇戰(下)一千一百一十三 先下手爲強一千一百四十八 特洛伊木馬(下)三百五十 瘟疫爆發一千三百四十 秦軍近代化(下)一千三百六十九 一寸山河一寸血三百七十六 朱皇帝的這個鍋背得冤吶!四百一十 合作(上)八百四十四 爲時已晚一 橫越五百年六百九十二 袁黃的擔憂(下)一千一百五十 強弩之末(下)九百四十九 休止符三百七十八 拜見提督五百二十二 忐忑的李如鬆一百七十三 強襲對馬港(中)九百三十四 爲我而戰吧,士兵們!一千三百三十二 方從哲的對策五百七十四 焦急的沈鯉二百五十八 留守三百二十八 利瑪竇傳教一百三十七 血戰碧蹄館(六)二百零四 提督與軍師之爭鋒一千一百三十六 她可真是聰明一百一十二 紅線一千二百四十三 人口甄別行動正式開始一百六十六 落後就要捱打十七 激戰平虜城(上)二百一十九 蕭如薰的隱憂三十九 你們不仁,我便不義!三百八十五 還政九百二十七 季馨,老夫真的爲你感到高興一百零九 強勢否決一千三百二十四 無藥可治的病三百一十二 約談二將五百七十一 肉搏!肉搏!肉搏!六百六十 威信與信任一千一百八十九 接風晚宴二百六十 李昖的小心思二百七十八 不爽的李成樑九十九 平壤終焉一千零三十二 努爾哈赤成功了四百八十 拜訪徐光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