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陽明先生

自從大明朝海禁之後,整個大明與世界的聯繫便開始變得不那麼緊密了,也就這兩年與大周朝打交道打的多,但是對於外界的一些事情畢竟瞭解的不多,只知道大周朝十分強大,但到底強大到了什麼地步,絕大部分人都不得而知。

此時的朝廷大員,除了處理朝廷日常事務之外,閒暇之餘主要精力都放在琴棋書畫等個人藝術修養上面,對於國外的一些境況,很少有人瞭解。

即便是瞭解了,那也只是皮毛,得到的都是誇大玄幻之事,不足爲信,是以一直到現在,大部分官員對如今大明朝的疆域和海外輿圖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而當毛鳳儀將這幅巨大的地圖懸掛在大殿之後,看着引以爲傲的大明在這張地圖裡其實只是不怎麼顯眼的一塊,這讓一直秉承大明爲天下之中想法的衆人都生出震撼顫慄之情。

原來這個世界這麼大!

原來大明也成了自大的夜郎國!

現場安靜了片刻之後,楊廷和忽然道:“域外地界雖然廣袤,但是又有多少地盤是適合我大明耕種之地?北地荒蕪,久經寒冬,除了放牧之外,實無任何好處。南方潮溼,瘴氣密佈,毒蟲遍地,路徑難尋,海上風急浪高,海怪出沒,危險非常,實非善地。”

他目視楊行舟,隨後又將目光轉向地圖:“我大明天朝上國,物阜民豐,不假外求,何必窺視這些域外之地?真要是與大周合盟,到時候兵馬出動,國庫吃緊,勞民傷財,陛下仁義之君,德比堯舜,如何忍心生靈塗炭?依老臣之見,咱們關起門來管好自家的事情即可,不義之戰,還是少爲。”

楊行舟:“……”

他懶得笑了笑,懶得理會楊廷和,作爲一國之君,海外天子,兩人身份不對等,真要是說話,那也得跟朱厚照說纔是,皇帝對皇帝,大臣對大臣,這纔是真正的禮儀之道。

不過之前來大明的都是番邦小國,並沒有真正的大國之君前來拜訪,以至於朝廷進退失據,不知如何應對,將對待番邦小國那一套給拿了出來,這楊廷和與毛鳳儀互相辯論還行,向楊行舟請教就有失體統了。

見楊行舟對自己視若無睹,楊廷和先是一怒,隨後反應過來:“此人乃是大周國君,我……確實不該對他發話。”

正遲疑間,便聽朱厚照叫道:“原來外面還有這般大的疆域!楊兄,兩國合盟可以,至於二分天下,還有待商榷,今天咱們只談家事,不談國事。”

楊廷和一愣:“當今聖上最不安分,經常鬧出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今天這句話倒是說得很得體啊!”

有朱厚照開口,毛鳳儀不再多說,重新將地圖收好,對朱厚照行禮道:“這幅地圖是我大周堪輿大師於成亞老先生繪製而成,今日便作爲國禮,贈予貴國,希望貴我兩家,互助互幫,永結同盟!”

朱厚照對楊行舟笑道:“東西我收下了,多謝楊兄厚意,這地圖日後我要掛在皇宮之中,日日觀看。域外如此大,我只從前人典籍中看過,今天才第一次有了這麼清晰的認知,這地圖繪製的好生詳細,難道這些地方你們大周國人都去過麼?”

楊行舟笑道:“有的地方去過,有的沒去,不過與這些國家的商人有過交流,有些地圖是他們提供的。”

朱厚照讚歎道:“這已經很了不起了!”

在兩人交談之時,舞女上殿,在大殿之中載歌載舞,靡靡之音,令人銷魂,一直到一個時辰之後,宴會方纔結束,朱厚照起身對楊行舟笑道:“楊兄,小弟在宮外修建了一處行宮,專門飼養各地進獻的珍禽猛獸,你若是有興趣,可否與我一起去豹房遊覽一番?”

在他起身之時,剛纔的太監已經不在身邊,取而代之的卻是一名中年儒生陪他而行,這儒生一身三品官服,年約四十左右,留着短鬚,雙目清清亮亮,來到大殿之後,行乎其行,止乎其止,整個人猶如一杆出水青竹,清清爽爽,不流於世俗,但又和光同塵,並未超俗而去。

在此人進入大殿的第一眼起,便引起了楊行舟的警覺,他在小世界中前後修行百年還多,功力早已經深不可測,自以爲一身修爲足以在這個世界橫行無礙,無人可擋,可是在看到面前這個中年儒生之後,楊行舟忽然生出幾分懼意來。

這種懼意也不單純是害怕,而是在面對一個足以威脅到自己的對手時的那種緊張和興奮之感,而這種感覺,楊行舟已經好多年不曾遇到了。

此時與朱厚照邀請他去豹房一觀,楊行舟也不推辭,站起身來,笑道:“朱兄弟的豹房天下皆知,我聞名已久,正要去看看。”

說到這裡,看了朱厚照身邊的儒生一眼,問道:“這位先生怎麼稱呼?”

朱厚照笑道:“這是陽明先生,是我最近練氣的老師,我這老師可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弓馬嫺熟,兵書戰策也極爲了得,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佩服過幾個人,陽明先生是第一個令我佩服的,第二個便是楊兄了。”

楊行舟吃了一驚,睜眼看向對面的儒生,便見面前這儒生對自己微微點頭,笑道:“下官王守仁,見過楊大王。”

楊行舟不敢怠慢,急忙還禮:“不敢,不敢,沒想到竟然是陽明先生在此,怪不得如此與衆不同,久聞先生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傳言不差。”

王陽明大爲驚異,不知楊行舟爲何對自己這般客氣,急忙道:“不敢,不敢,折煞王某了。楊大王經略海外,幾年間便建立大周,平南定北,包抄中原,這等手筆,當真是開創千古未有之舉,陽明衷心欽佩。”

大周朝如今拿下韃靼,攻克高麗,滅掉東北,佔領南方諸國,從海洋到陸地,將大明朝幾乎全都包抄了起來,此等運勢之下,便是與大明朝簽訂了攻守同盟,日後也必定會發生極其劇烈的衝突,這等事情自然瞞不過王陽明的眼睛,這句話半是揶揄,半是真心佩服。

此人天縱奇才,天下間能讓他看在眼裡的人其實不多,而楊行舟橫空出武林,斬倭寇,雄霸東海,席捲南洋,建立大周,短時間內便搗鼓出來一個龐大的帝國,這一點無論是誰都要對楊行舟佩服萬分,便是王陽明被稱爲一代聖人,對楊行舟也是大感佩服,自嘆不如。

此時王陽明剛平定了寧王之亂,雖然別太監劉瑾等人暗中使絆子,卻還是沒有阻攔到他的軍功,被他輕而易舉的來到京城,面見正德皇帝,幾番商談之後,竟然成了正德皇帝的老師,負責傳授朱厚照練氣之法和兵書戰策,也教授一些治國方略。

朱厚照拜王陽明爲師此舉,引的滿朝文武反對,甚至有不少人故意給王陽明治罪,結果都被王陽明輕鬆化解,留在了朱厚照身邊,向朱厚照傳授畢生所學。

此人武功智慧,無雙無對,對於治國治軍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朱厚照與他短短相處幾日,便心悅誠服的拜他爲師,完全不理會朝堂衆人的反對,便是隨身大太監劉瑾的勸阻,也不能動搖的他的拜師決心,便是這次迎接楊行舟,也將王陽明帶在了身邊。

當下衆人出了皇宮,朱厚照邀請楊行舟上了自己的馬車,待到馬車走到長街之上,被御林軍包圍起來向前緩緩走動時,朱厚照本來歡喜的面容慢慢沉凝下來,看向楊行舟:“楊兄,你大周對我大明上下包抄,到底居心何在?”

第八百八十四章 詢問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宮內藏了兩個人第七百八十五章 陣圖第四百七十一章 厲兵秣馬第八百六十八章 繳旨第五百四十章 戚長征第五百零五章 攔路第八百零八章 一腔正氣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陣第三百五十二章 敬畏第七百九十九章 斷義第七百五十九章 傳奇、傳說、現實第二百零八章 風聲鶴唳,疑神疑鬼(第一更)第八百四十六章 天台山,上清宮第七百五十五章 下跪第一百三十三章 馴馬第四百八十三章 馬似流星蹄踏燕,槍若蛟龍丈二紅!第六百五十八章 咆哮的暗器第九百四十九章 天庭第一百三十六章 趕赴終南第二百四十一章 黃河老祖第三百七十三章 融合改良第五百五十五章 計較第八百九十八章 四方來戰第三十章 消息第一百五十八章 絕情谷第四百一十一章 前輩往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蛤蟆功第八百六十二章 認親第六百零五章 敕令第四百三十九章 倭寇第三百八十章 卻之不恭第五百三十三章 封寒的刀第九百二十二章 動手第七百八十四章 方法第四百五十三章 選擇第八百零六章 強要功法第一百八十三章 推想第六百六十三章 闖門第二百九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二百五十三章 目的第二百一十八章 小覷了他們第六百六十六章 天地間主角第八百一十一章 謝恩第一百四十二章 惱羞成怒第八百章 反他孃的第八百五十四章 八仙傳說第八百八十七章 朝聖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道劍氣第八百三十二章 偷桃第五百三十九章 易容第三百五十三章 多事之秋第六十章 帝星飄搖熒惑高第九百二十五章 懲罰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道劍氣第四百一十二章 名動第九百四十四章 地藏王佛第四百三十五章 可惜了第八百七十九章 下棋第七百九十九章 斷義第一百一十三章 借君左耳一用第六百九十八章 鋪墊第七百零九章 敕令第一百九十六章 東邪弟子第六百九十九章 見證奇蹟的時刻第四百四十二章 刀第六百零三章 拜莊第四百六十八章萬壽觀第二百六十四章 自言打遍天下無敵手第九百二十章 兵家子弟第五百九十八章 找到第二百一十八章 小覷了他們第六百八十五章 上京第二百零九章 易筋經(第二更)第三百七十九章 兵不血刃第三百七十二章 盜經第六百九十五章 數英雄第五百零一章 誰最厲害第二百零七章 九陽真經第二章 僧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講故事第九百五十九章 上靈山第五十九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三百五十章 軒然大波第九章 江上劫匪第八百五十六章 謠言害死人第九十三章 出手第二百三十八章 給你兩個選擇第七十六章 浮一大白第七百六十八章 謝劍第八百一十三章 麗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高人第四百五十章 請人第六百九十二章 老夫人第六百零四章 會場第七百四十一章 對掌第六百三十章 順水推舟第九百一十六章 扭轉道韻第七百九十二章 法寶第二百八十五章 有野心,沒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