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傳奇

重陽節開國大典,楊行舟爲了裝門面,特意讓已經歸順了明教的波斯使者達布冒充波斯國的使節,再從別的地方抓了幾個外國人當做別的國家的使臣,勉強做了一個萬國來朝的樣子,這纔算是圓滿。

後世一些史學家在研究開國之時的事情時,都感好笑,天下間像楊行舟這樣,連開國這麼糊弄的皇帝,古今少見,恐怕也只有神聖天子大皇帝楊行舟纔敢這麼玩。

楊行舟開國之後,任命郭靖爲陸軍大元帥,提拔賢能,讓賈似道戴罪立功,協助治理國家,讓陸無雙和洪凌波也進入軍隊,組成女子醫護隊,負責包紮治療官兵傷勢,也給了她們一個將軍的頭銜,掌握實權。

在楊行舟之前,雖然也有女子爲兵的記載,但是像楊行舟這樣全方面放開女子束縛,讓女子也參與到行政體系和軍隊上來的情形,卻是開千古之未有,在這個朝代引起了軒然大波。

此時宋朝經濟發達,楊行舟鼓勵農桑的同時,也鼓勵商業和百工之業,海上商業十分發達,很多軍費開支都是從商業中獲取而來,楊行舟自己名下就有大宋最大的幾家商號。

一開始參軍或者參加工作的都是貧家女子,一些士子不住發文攻擊嘲諷,可是眼看着這些貧家女子會幹活,能掙錢,有些女子還真的當了官員,處理地方事務,在家中地位提高的很快,一些文人酸儒就有點坐不住了,暗中指使家中妻子前去尋找工作,自己卻依舊在報紙上大肆抨擊女子失德,有傷風化。

可是天下間誰都不傻,這番言論傻老百姓可能會相信,讀書識字的人,心眼兒都靈,自然不會信這一套,用不幾年,去工廠做工的女子便多了起來,誰也別笑話誰。

因爲大力發展科技,發展貿易,短短七八年的時間,大明境內便已經完全超過了昔日趙昀在位時的境況,百姓風貌也與舊時大不相同,一個個鬥志昂揚,不復昔日酸儒狀態下的軟弱。

十年之後,楊行舟開始發動北伐戰爭,一路北上,順利打到大名府,收回幽雲十六州,之後打到西夏,將被蒙古軍人殘害西夏人解救出來,西夏皇族子嗣對楊行舟感恩戴德,想要大明神兵幫他們復國,有幾個儒生也建議楊行舟行聖人之道,爲這可憐的西夏皇族重新立國,彰顯中原皇帝氣度。

楊行舟見這些儒生如此富有同情心,大爲讚歎,第二天便將這些儒生打發到軍隊之中擔任先鋒隊報道員,讓他們記錄大戰現場的情形,寫成軍事文學,發到報紙上刊印。

十天後,這些富有同情心的儒生悉數戰死,被追認爲烈士,成了天下士子儒生的表率,自此之後,儒家公羊學說的大復仇主義復甦,十世之仇尤可報也,再也沒有幾個不開眼的傢伙敢在楊行舟面前胡言亂語。

收回幽雲十六州之後,中原大地這纔算是封住了北方鐵騎侵略的門戶,這要是放在以前的帝王身上,打仗打到這裡,已經算的上是功德圓滿了,重修長城守衛中原便是。

可是楊行舟偏不,他竟然毫不停歇,將中原政務交給侄子楊過打理,自己卻是與郭靖一起出兵,御駕親征,追亡逐北,咬着蒙古大軍一直不放,一直打到紅海沿岸,這才做了一次修整,便是天竺也被他拿下,廢除一切不合理的制度,讓之歸如大明版圖,像是高麗等周邊小國也盡數成爲大明國土。

楊行舟在位六十年,打仗卻打了三十多年,武功之盛,遠邁漢唐,在他手中,打下了中原人想都想不到的國土,在他的疆域之中,太陽永遠不落,日月交替,而國土不易。

等到楊行舟將這皇帝的位置傳給楊過時,楊過都已經垂垂老矣,連孫子都特麼幾十歲了,而楊行舟卻還是模樣不變,一如往常。

六十年對任何一個王朝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跨度,楊行舟前世所在的現代社會,他穿越前的國家,也只是建國七十年而已,而就在七十年的時間裡,國家又積貧積弱變得繁榮昌盛,很多新生代的人都已經完全理解不了以前開國時遇到的艱難險阻,感覺那是極爲遙遠事情了,可其實也就過去了七八十年而已。

當楊行舟將這個國家傳給楊過時,整個國家的政體制度已經接近完善,一些摸着石頭過河的制度也經過了多次修整,國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

別的帝王都會爲自己所在的年代取一個國號,但是楊行舟卻懶得起,直接改變曆法,讓自己登基那一年爲公元元年,然後一年年的傳遞下去,自己是大明一世開國之君,楊過便是二世祖,後面是三世祖等等,依次後延。

他這一套曆法霸氣無比,以至於當大明將大半個地球都化爲版圖之後,世界公認的公元紀年,便以楊行舟定下的歷法,以他爲準。

楊行舟在位六十多年中,有過不少女人,卻是一直沒有子嗣,文武百官最擔心的便是楊行舟的嬪妃忽然生下兒子來,若是真的產子的話,怕是第一個被楊行舟弄死的就是楊過。

好在這種情形沒有發生,一直到楊行舟將皇位傳給楊過的時候,他也沒有在這個世界留下一兒半女。

一開始所有人都懷疑楊行舟應該是得了一種隱疾,所以才難有子嗣,可是當楊行舟真正離開時,衆人終於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

“過兒,這個天下就交給你了!”

傳位大殿內,楊行舟將代表國家權力的印章和玄鐵重劍遞到白髮蒼蒼的楊過手中,笑道:“我在後宮石碑上已經留下了大明五百年的發展規劃,你們只要按照計劃一步步去做,保證咱們大明一統全球,千年不絕!”

楊過顫顫巍巍的雙手托住玄鐵重劍,苦笑道:“老師,我怕是不能活到一百年後了,再活十年我都感覺有點困難。”

楊行舟道:“沒事,你死了還有你兒子,你兒子死了還有你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盡也,早晚能完成我定下的百年大計!”

楊過點頭道:“老師說的是!”

楊行舟傳位給楊過之後,便急流勇退,進入百花谷閉關修煉,不問世事。

楊過在位十年,傳位給孫子楊正道時,楊行舟竟然出來見證此事,當楊正道在位三十年後,傳位給自己的兒子時,楊行舟竟然又出面做了見證。而此時的楊行舟,早就成了一個國家的傳奇,被供奉在各地神廟之中,大家都以爲他已經仙去了,卻不料他竟然還健在人世。

到了郭靖夫婦去世的時候,楊行舟又再次出面,親自進靈堂爲二人弔孝,整個大明再次轟動起來,政府所有高層都吃了一驚,除了幾個皇家子弟之外,誰都沒有想到,楊行舟竟然還在人世,依舊如當初的模樣。

報紙上連篇累牘的報道有關楊行舟的事情,很多人都在謠傳,說楊行舟得了仙人傳授的道法武功,早就長生不老位列仙班,因此纔會活的這麼長。

但大明朝科學昌隆,雖然信奉鬼神的人不少,可不信神的更多,在楊行舟再次現身之後,衆人幾乎都生出了一個念頭:“太祖老人家怎麼還活着啊?”

第二個念頭便是:“他到底什麼時候死啊?”

他們這些人感到驚訝,而楊行舟卻更是鬱悶,因爲他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尋找到離開這個世界的方法,好像離開這個世界,需要觸發一個關鍵的點才行,否則的話,怎麼也找不到回去的路。

本來在這個世界這麼長時間,楊行舟的一身修爲應該突飛猛進高到不可思議的地步纔對,可是在這個世界中,人力有時而窮,楊行舟此時的修爲已經無限接近這個世界的天花板,連十三層龍象般若功都被他修到了第十二層,堪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與他同時不老的,還有赤焰火龍駒,進來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到現在還是什麼樣子,似乎來到這個世界裡,對楊行舟和它來說,時間的洪流已經無法對他們造成衝擊。

一直到大明朝的海軍在佔據了南洋的一塊陸地,又移民美洲大陸,眼看整個星球都要被大明統一的時候,楊行舟終於意識到離開的時間到了。

既然要離開了,在離開之前,以他的尿性,自然要大大的裝一次逼,現在發愁的是,到底怎麼裝才更轟動。

第六百二十三章 月圓之夜,迎風峽巔第七百四十五章 治國,我比你在行啊第七百八十七章 書院沒好人第九百五十三章 三聖論法第十七章 天寧寺藏寶第八百四十章 祈禱第一百三十四章 自報家門第二十二章 風虎雲龍第五百六十章 命格第一百七十章 關我屁事第六百四十章 入城第三百二十三章震動第一百五十九章 拜訪第二百八十六章 聖姑第八百五十六章 謠言害死人第八百九十九章 送寶第七百五十四章 開始第九百五十三章 三聖論法第二百二十七章太極初傳第三百七十九章 兵不血刃第五百七十七章 百損王者楊行舟第四百一十八章 綠油油第三百七十六章 醫治第四百五十九章 進京第六百零九章 應對第七百二十六章 闖入第六百六十五章 冰山之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明王亂第二百二十九章 幹什麼都得認真第四百零六章 龍嘯雲第八百一十一章 謝恩第四百一十三章 病情第五百四十一章 大魔師第八百七十三章 直搗黃龍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搖大擺第七百一十三章 出身第八百零九章 因由第六百零一章 狠辣第七百八十二章 大廳第二百四十五章 轟傳第七百一十九章 諸葛小花第十七章 天寧寺藏寶第六百八十三章 腳踏祥雲膽氣粗第二百三十五章 強制性拉入第七百五十三章 仁義第三百零四章 上門第五百四十七章 解救第一百三十四章 自報家門第七百二十三章 攔截第一百七十四章 陸家莊大會第七百五十三章 仁義第一百五十八章 驚天地泣鬼神的一招第二百四十六章 少室山上,少林寺內第四百六十五章 簡單直接第八十六章 說服第六百九十章 下一個世界第五百零八章 天作棋盤星做子,何時跳出棋局第六百三十章 順水推舟第六百五十六章 高手第七百二十三章 攔截第九百零三章 出手第八百七十七章 有求而拜第八百零一章 剖析第四百九十一章 高手第七百七十七章 名帖第七百四十四章 天書第七百六十七章 拜山第八百九十三章 反擊第五百六十九章 落花橋第六十九章 安頓第二百七十二章 林遠圖的神坑第五百五十二章 賭一賭第一百九十八章 閒情雅緻第二章 僧人第三百六十三章 左輕侯第三百二十七章 百獸門第七十九章 花圃內外第一百六十九章 乾坤大挪移第四百二十八章 霸道第八百九十五章 禮物第二百零五章 明教大魔頭第二百七十九章 對峙第五百一十八章 襲擊第八百二十二章寂寞第七十五章 雷霆第六百一十一章 開幕第三百四十一章 懼意第六百八十三章 腳踏祥雲膽氣粗第三百零八章 一脈相承第五百九十六章 動靜第二百零四章 論武絕情谷第七百四十二章 燕狂徒第四百三十六章 武學低微第七百三十四章 老奴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下毒本領大,走遍天下都不怕第三百九十九章 撿便宜第四百八十章 來人第六百六十七章 現代化武器第九十七章 蓄勢第三百一十四章 打完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