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連環計

這日也並非陸離一人坐陣府衙刑堂,因爲王妃的“督促”,晉王燁也只好日日跟着陸離上衙,但兩人在衆目睽睽下,當然不能商議正事,此時正在對弈,便聽聞擊鼓聲聲,須臾又有司法官一路小跑進來,佯裝着急地回稟:“殿下、少尹,有刁民衝犯府衙!”

開口便稱“刁民衝犯”,顯然不懷好意,但殿下擊案而起,把一個不防已露敗勢的棋局拍得噼啪墜地,煞有介事立着眉頭吼道:“何方刁民,竟敢謀逆不成?”

陸離官袍裡兜着十幾枚棋子,頗有些哭笑不得,然而當然沒有任由這活閻王繼續演戲,縱他仗劍而出平息“民亂”,連忙勸阻道:“殿下稍安勿躁。”

這才問那司法官:“我聽見是有人敲擊登聞鼓,應是有冤情上訴,你可問明是非,怎能斷定是衝犯之罪?”

司法官道:“下官當然問清事由,原是因爲朝廷所下徵兵令,縣衙差役依令盤察該役者漏逃,不想卻引發刁民抗令,集中衝犯府衙,並威脅……威脅少尹當放還役民。”

“你先去安排,讓衆人集於堂前,本官要當衆審斷。”

就怕你推三脫四不肯出面!

見薛少尹攬責上身,司法官如釋重負,倒也不在意先讓他去安排堂審,抹一把汗故作積極蹽足狂奔。

“你們也都去助援。”陸離一句話便打發了閒雜人等。

“毛維動手了!”賀燁這時也不再演戲,沉聲說道。

“就等着他先發制人。”陸離依然不慌不忙。

“可事涉徵兵,萬一有謬,毛維必然會鼓動言官上本,參劾絢之不利軍防。”賀燁卻心中沉重。

“殿下速回府,通知王妃,王妃知道怎麼應對。”這時也不及與賀燁商量細節,陸離立下決斷。

賀燁也不多話,轉身便走,一路上連喊“備馬”,但直到他踩鞍而上,方纔品度出心裡莫名滋生的彆扭感——事發突然,自己尚想不到如何才能兩全其美,但絢之這樣肯定柳十一會有應對,這不是心有靈犀是什麼?

此刻,毛維自然也聽說了刑堂上演的好戲,做爲主謀,他當然根本沒有打算親自出面,更加不會覺得驚詫,眼下座前,只有自己人,大無必要裝腔作勢,毛維顯得格外輕鬆:“事涉朝廷徵兵令,薛絢之若是聰明,便不敢施予阻礙,可如此一來,便再也無法平息民憤,他那新政喪失民意支持,又不得世貴信服,如何能推廣?可要是薛絢之爲平民憤阻礙徵兵,立即便能參他一本。”

郭居安也補充道:“武威侯用雲州兵力不足爲藉口,屢屢延遲收復失土,要是薛絢之再爲獲取民意,阻礙徵兵,那麼咱們便有藉口參劾薛絢之勾結武威侯意欲擁兵自重!”

正在這時,毛維忽然得報晉王趕回王府,應當是爲將此變故告知晉王妃,他根本便不介意:“晉王妃區區一介女流,又能如何?”

未幾,再得報訊,卻是陸離已經傳詔太原令於墉,並晉王妃竟然在晉王的陪同下,趕往太原縣衙,不知有何目的。

毛維反而擊掌大笑:“晉王妃插手這事更妙,太后原就視晉王燁爲棄子,早晚會連根剷除,要是證實晉王與武威侯勾結欲行不軌,太后如何能容?我看咱們制定那些後策,根本便不需動用了,便是今日這一計,便能讓晉王派一敗塗地!”

又說晉王妃,聽聞變故,雖然瞭解的信息並不是多麼詳盡,卻也很快判斷出其中厲害:“連環計?毛維身後果然有高人。”

“那該如何應對?”

“不難。”王妃胸有成竹:“不過需要殿下相助,府衙有六哥坐陣,其實不需咱們多事,殿下先與我往太原縣衙,我要見一見今日被強逼從軍者。”

一路之上,雖無十一娘解說,賀燁倒也想到應對之策,可是因爲到底是滯後一步,心裡面老大糾結,是以當那縣丞,竟然藉口於墉去了府衙,他沒有權限私放“人犯”時,晉王心頭的鬱火再難壓抑,長刀“鏘”地出鞘,往縣丞脖子上一擱:“你要想死,就再廢話一字!”

縣丞大驚失色,剛吐出個“殿”字來,便覺脖子上一痛,嚇得膝蓋一軟,幾乎是癱在了地上。

又有一個縣尉,這時卻走了上來:“殿下息怒,卑職這就帶衆人上堂,接受殿下盤問。”

十一娘打量了一眼這縣尉,削尖顏面,眉疏目長,榻鼻樑,高顴骨,容貌實在不敢恭維,難得的倒是氣度沉着,面對活閻王的殺刀,並沒有被嚇破膽量。

然而就此判斷此縣尉是否可用,顯然過於輕率。

故而十一娘也只是打量一眼而已,並沒有對這個越衆而出的縣尉表示出任何青睞之意。

這時的太原令於墉,壓根沒有想到才一離開“老巢”,就被晉王夫婦聯袂“抄底”,他與展肚子兩騎快馬,不多久便趕到了府衙,只見刑堂之外,薛少尹已經升座,顯然已經問明瞭“告發者”口供,看向他的目光分外不善。

這時的刑審,其實並不是在刑堂之內問斷,刑堂其實是司法官吏辦公以及存檔的地方,若有刑審,均在刑堂之外的闊地,判官在階上檐下升座,無論原告,抑或被告,在審決之前,其實都不需跪叩,普通身份者在階下站立,地位不凡者可得跽坐,故而這時雖然觀審者衆多,現場倒也不顯得擁擠,因此於墉一眼便看清了跽坐的布衣婦人,料到便是主告人,心中便是一沉。

他是多麼希望薛少尹懾於厲害,不敢追究徵兵之事呀,如此既對抵制新政大有益處,自己又能全身而退,可看這情形……薛少尹既然當衆賜那主告人跽坐,必然便要問責於他了。

事到如今,於墉也只能依計而行,佯作無辜地上前告了禮,便等着被問話。

“於明府,未知將戰死勇士誣爲逃兵,強逼獨丁從軍之事,可是你這縣令指使衙役行爲?”

陸離平平淡淡這一句話,卻讓於墉冷汗直冒,上前低語:“少尹,還請移步……”

這嗓門已經是壓得極低了,但因爲在場衆人此刻都摒息凝神聽這於明府如何辯解,不難被耳尖者聽聞,當下便有個閒漢,大聲質疑:“於明府有什麼話,爲何不敢當衆說明?”

於墉其實還沒打消遊說陸離息事寧人的想法,而在場閒漢,也不全都被人收買,當中也不乏俠義之士,比如質疑這位,明顯就沒有體諒於明府忐忑不安的心情。

陸離倒也想聽聽於墉有什麼話說,安撫衆人:“諸位若信得過薛某,還請稍安勿躁,薛某再予諸位一句保證,必定會審斷今日之事,還無辜公道。”

那趙嫗自入府衙,非但沒有遭受喝斥,又得到許多“共難”支持,更兼薛少尹格外禮待,這時也略微平息了心情,不再一心求死,平民百姓若非逼得走投無路,實在不願惹上官非,更加不敢得罪官員,故而這時,她倒沒有任何質疑,只是匍匐稱謝道:“民婦只能寄望薛少尹主持公道,爲小兒平反。”

陸離便暫時離坐,與於墉進入刑堂,聽他辯解那一番話——

“原本戰場之上,便鮮見兵卒臨陣畏縮之事,多數都被將官當場斬殺,可各級將官,並不可能熟諳旗下所有部將名姓,只能等到事後清點,才知傷亡,卻實在弄不清哪些是戰死,哪些是逃犯,往往因爲戰事緊急,朝廷嚴令徵兵,地方官府爲了保證戰備充足,實在也難免違反律令所定,強徵獨丁入伍,若沒個說法,又何以服衆?薛少尹,眼下雲州徵兵甚急,僅靠各州縣按律徵役,那可是遠水難救近渴,薛少尹爲平民憤,卻耽擱戰事,也難免被朝廷問罪呀。”

於墉絕口不提新政如何,只針對徵兵之急,這些話當然是毛維所授,即便日後與陸離對恃朝堂,於墉也不怕太后責他觸律。

國家利益爲重,軍備充足爲要,這可是太后的主張!

“這麼說,於明府果然沒有實據證明,那些亡勇是臨陣脫逃?”陸離冷冷問道。

“這……”於墉有一種十分不妙的預感,他這回只怕又要背黑鍋了!

第929章 “囂張”的王妃第49章 元賢妃“獲寵”真相第564章 方氏下場第1153章 劉氏真癡情第716章 說錯話了第213章 鬥心第1276章 大醉第132章 聯手第934章 碧女使等等第304章 柴取登門第76章 公義與得失第328章 惡劣紈絝第67章 兄弟見面不相識第1067章 爲父當推賀三歲第727章 晉王真惡霸第827章 意圖探親被拒第294章 暴怒英國公第316章 瑩陽的怒火第810章 親近不易第1187章 不甘示弱柳皇后第494章 難怪第562章 各爲其主,並非同道第267章 長安五子第950章 主動投案的兇手第1397章 何懼沉淪第884章 毛大尹躺槍第874章 說好的捉姦呢第1414章 病重第414章 計謀進行時第230章 死者赫連九第72章 關於韋中書的“交待”第1261章 蕭公的部署第241章 十一娘原來是“獅子”第1070章 太后退步了?第1093章 徐修能已知情第650章 婷而的心第971章 辭窮第563章 還是揭發了第226章 智留邵廣第804章 噩耗到第899章 你又能聰明到哪裡去第743章 曝露第87章 又一輪佈局第202章 又是一年了第804章 噩耗到第1300章 一計連一計第192章 好個意氣相投第144章 六月晦日第1287章 逗刺蝟第736章 王妃被長舌第367章 一夜第753章 敏感或遲鈍第98章 組團來了第446章 擋箭牌第1093章 徐修能已知情第1076章 捨身取義第774章 一炮而火第396章 水亭私聚第174章 天生異象第870章 請遵醫囑第1340章 各備殺着第698章 癡情錯付呀第1303章 皇帝太忙,沒空召幸第976章 再度征戰第1183章 厥上,門外,兩雙第82章 太夫人眼裡的好兒媳第1295章 契機從何談起?第1352章 忍無可忍第518章 緣定第126章 出閨成禮第677章 高僧及清官第370章 投書的作用第1364章 太子“救美”第543章 優諫戲第1300章 一計連一計第347章 英雄救美被叫停第1405章 “老鄉”相見第211章 庶女又如何?第1171章 廬州之亂第236章 又顯煞威第1037章 楊先生初會新“東家”第1227章 機心顯第1223章 康復第354章 欲揭第859章 殿下的追求模式第1268章 準才人、準女官第1323 章 送別第1282章 越更心虛第79章 七娘捱打第564章 方氏下場第296章 “勒索”不成第689章 哎呀這邂逅第1319章 私見第498章 突變第919章 鬧一個烏龍第1204章 隋奉御第67章 兄弟見面不相識第1296章 寧死不從第586章 對峙第1405章 “老鄉”相見